1、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2)理解三个原因: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3)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讲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时,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社会危机的表现,并从中得出改革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养
2、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4)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实事求是地评价王安石变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教学重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要来看一段材料,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提示二:有人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提
3、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作者。这个人是谁呢?你们能说出来吗?生:王安石师:对,王安石,我们首先可以想到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其次,我们也能了解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北宋时期,他主持了一场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讲述内容】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历史是由无数平凡的人组成的,今天,我们以一个平凡人的视角,去探寻一下这段历史。虚拟人物:某生 出生时间: 1020年祖 籍: 杭州 家庭背景: 武将世家某生祖上世袭节度使.
4、曾祖父亦为开国元勋。某天皇帝设宴与群臣同欢。第二天,曾祖父率全家离京返乡,大肆买田置产,做起了员外郎。1.当时是哪个皇帝?猜猜看宴会上发生了什么事?朝庭如何安置其曾祖父及同僚? 由此产生什么社会后果?1,生答杯酒释兵权P46 生自己看点评:兵不血刃,但却把兵权收于手中,体现了极高的政治智慧。让将领们广置田宅,颐养天年后果: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匪患四起时匪患四起,“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生曾祖父还乡后,曾在日记中记载流民之惨状,云:“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焉得不反! ”2.农民何以变成流民?匪患何以屡禁不绝?农民生活困苦,应对灾难的能力差,天灾人祸降临时,多以田地为抵押
5、向地主借贷,无力还贷时,就失去土地,成为佃农,真正纳税的土地减少,国家财政收入锐减,政府不断加税,农民负担沉重,一遇灾荒,极易成为流民,激化阶级矛盾下面,请同学们翻阅课本,、总结出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请生作答1.土地兼并严重2.高利贷和赋税繁重3.连年战争(辽与西夏的威胁)4.连年自然灾害北宋初年除了阶级矛盾以外,还有其他矛盾吗?请生回答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了。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契丹族)在举攻宋,直抵澶州城下,宰相寇准
6、力主真宗亲征,取得胜利,但皇帝急于求和,1005年双方议和,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两边人户不得交侵宋夏议和1044年,宋册封夏国主(党项族),每年给夏7万2000两,绢15万3000匹,茶3万斤这也是北宋积贫的原因之一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
7、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言路。以上材料充分说明,北宋初年,社会矛盾尖锐。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个问题:探讨: 以往的农民的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两汉、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时,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那么,在当时的北宋,除
8、了社会矛盾尖锐以外,还存在着说什么问题呢?材料: 生祖父为统兵大将,在剿匪中大获全胜。帝大喜,下诏嘉奖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某人平叛有功,赐封镇远将军,常统十万将士,永驻玉门关 钦此。3.猜猜看, 此圣旨是真是假?为什么?生答北宋初年,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的没有统兵权,统兵的没有调兵权,使之相互牵制,另一方面,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以达到将不识兵,兵布施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的目的,所以圣旨是假的这样的措施,也导致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斗中屡战屡败,形成极弱局面。4一日,契丹突犯边境,烧杀抢掠,事急矣。其祖父能否急速率军抗击?为什么?通过刚刚的解释,我们可以很明
9、确的知道,出兵之前,需要皇帝先点将,统兵的没有调兵权,所以其祖父不能迅速出击 朝廷下诏大量扩军,某生父亲自幼习武,素有谋略,遂投军报国。5 朝廷为什么要大量征兵?军队数量激增,导致什么社会后果?生答,一方面是因为对辽和西夏战争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统治者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经常荒年募兵,将大量流民招进军队师讲:当时北宋人口的十分之一是军人,北宋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七八是用于养兵,所以统治者惊呼:穷吾国者,兵也!”所以,军队激增的影响是,形成冗费和冗兵局面。材料: 生初入朝,任职三司.担任户部使的副手.当日,同僚设宴款待某生,请宰相主持宴席1:宋设三司有何目的,三司有何职能?生答:宋设三司管财政,直接
10、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三司中的盐铁部负责工商业收入和兵器制造,度支部掌财政收支和漕运,户部掌户籍、财赋和专卖。宋除了设三司分割相权以外,还设立什么其他职位分割相权?宋的行政机构成为二府三司,二府指的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以及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其中,中书门下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中书门下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称副相,三司使管财政,分财权。酒宴上,某生看到上席竟坐了七八个宰相,惊呼:这么多的官呀!2.官吏激增的原因是什么?对北宋政权产生哪些影响?生答看课本P48历史纵横,机构重叠,官职混乱,科举取士越来越多,以及恩荫制形成冗官局面。影响:降低政府工作效率,增加
11、政府财政负担,形成冗官冗费局面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集中行政权,军权,财权,加强封建统治,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北宋形成三冗两积的局面。面对如此恶劣的状况,统治者认识到,必须要进行改革,才能缓和矛盾,于是,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庆历新政拉开了序幕。材料: 生外放某城知州.即日启程上任.当晚有快马送公文至,明日将按律考核官吏(1)。某官年逾六十,他将.(2)。某官贪赃枉法,他将.(3)。某官颇有声望,民心爱戴,他将 一日,接到恩师自京师寄来的书信,告诫某生做为一方父母官,欲要仕途顺达,须勤政爱民,勿寄希望于“恩荫”,现在不比以往了。5.何为恩荫制? 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识之窗)恩荫制的影响是使
12、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某生听取恩师告诫,在任期间,倡导新法,颇有政绩。不久上调回京。6. 猜猜看:某生可能行哪些新法,使得民心拥戴,朝庭赏识?(总结范仲淹改革的内容)庆历新政的目的:缓和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庆历新政的措施:改革文官升迁制;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和考试内容;慎选地方官;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核心措施:整顿吏治材料: 皇帝废止新政,生屡被排斥,一日,在凄风冷雨中辞职还乡.新政为何被废除?新政对后来的北宋政治产生什么影响?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积贫积弱)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措施“太猛”“更张无渐”思想动员不足,配
13、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农民无获明显好处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要求变革的呼声再起,宋神宗启用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开始。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1.北宋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激化2.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3.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练习1、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哪个皇帝时期A宋太祖B宋神宗C宋仁宗D宋高宗2、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A、发展经济B、加强军事C、整顿吏治D、调整阶级关系3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4公元997年,宋廷税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的根源是 (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答案:1C 2C 3B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