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能三图表解读能力类型一等值线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断地形类型(1)小地形的判断:(2)大地形的判断:陆地地形判断:海底地形判断:2判断河流特征3判断气候特征4判断地形剖面图(1)四点起点、止点、最高点、最低点。(2)趋势剖面线所经地区的大致趋势。5判断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2017江苏卷)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A甲B乙C丙D丁(2)水库建成后能够()A改善航运条件B开发河流水能C增加径流总量D消除地质灾害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及海拔可以判定,甲
2、乙一线为河谷,甲地位于峡谷处,在该地建设水库大坝成本最低。丙地位于鞍部,海拔比甲地高,不适宜建设大坝;丁地位于鞍部外侧的山谷中,在此地建坝无处蓄水。第(2)题,水库建成后,可以利用水库的落差,在甲地大坝处开发河流水能,B项正确。水库建成后,甲乙一线河流的落差还存在,水流湍急,不利于发展航运;水库蓄水,可以调节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但不能增加径流总量,更不能消除地质灾害。答案:(1)A(2)B(二)等温线图的判读1判断气候类型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最冷月15和0等温线分别是热带与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区的分界线。2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大为北半球。3判断海陆位置及月份
3、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可根据“一陆南,七陆北”法则来判断,“一月份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七月份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与陆地正好相反,即“一海北,七海南”。(见下图)4判断寒、暖流(1)寒流:寒流中心水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故等温线向高值凸出(道理同冬季的陆地或夏季的海洋)。(2)暖流:暖流中心水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故等温线向低值凸出(道理同夏季的陆地或冬季的海洋)。5判断地势起伏(1)地势高:在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或等温线向高值弯曲。(2)地势低:在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或等温线向低值弯
4、曲。6判断地形类型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为盆地;数值里小外大为山地。由于盆地、谷地中的城市空气易集聚难扩散,因而也常用来比较城市大气质量的高低等。如下图中,图甲为盆地,图乙为山地。7判断温差大小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小,稠密的地区温差大。寒、暖流交汇、锋面附近温差较大;陆地较海洋温差大;温带较热带温差大;冬季较夏季温差大。2(2015四川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
5、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冬季平均气温低于0,应位于温带地区,故A、C错;40N附近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上,故B错;40N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会低于0,故D正确。第(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城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盛行上升气流,因此降水的可能性较大,故A正确;因为郊区的气温较市中心低,因此郊区降雪的可能性更大,故B错;高空气流由市中心吹向郊区,因此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至郊区,故C错;近地面气流由郊区吹向市中心,因此市中心容易受郊区燃烧秸秆所产生烟雾的影响,故D错。答案:(1)D(2)A(三
6、)等压线图的判读1气压场类型及天气的判断2风向的判断3判断风力大小(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2)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图1中B处风力大于A处。图1(3)不同图中,相同图上距离气压差相当,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图2中C处风力大于D处。图24确定冷暖锋的位置锋面一定存在于低压槽上,冷锋在锋面气旋的西部,暖锋在锋面气旋的东部。5季节或月份的判断6判断南、北半球3(2017浙江模拟)读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1)(2)题。(1)此季节()A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B华北地区盛行西北风C黄河下游出现淩汛D南极昆仑站出现极夜(2)能正确表示此季节南亚地区盛行风向及其成因的图示为()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此时亚欧大陆受印度低压控制,而海洋上受高压控制,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故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我国华北地区盛行东南季风;黄河下游不可能出现淩汛;南极昆仑站出现极夜现象。第(2)题,据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南亚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此地西南季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故选D。答案:(1)D(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