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小题)1.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答案:C2.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B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时期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比较,意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儒家提倡“礼”就是有等级差别的爱,法家主张依法治国,说明二者均主张从社会秩序和规
2、范角度治理国家,故B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是法家主张,故A项错误;厚古薄今属于儒家思想,法家主张变革,故C项错误;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观点,故D项错误。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B解析 本题以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克己复礼是春秋晚期孔子的思想主张,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主张,是早期的民本思想;选贤举能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故A、C、D三项都没有体现融合的倾向。礼法兼用是战国晚期荀子的思想主张,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礼法兼用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家
3、思想的融合,故B项正确。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B解析 材料认为,秦汉以后儒学吸收其他学说的精义,并加以融合,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表明儒学并非完全排斥异己,故A项错误。秦汉以后,儒学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得到丰富和更新,故B项正确。佛教在西汉末年才传入,不符合时间限
4、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汉代儒学融合其他学说,而不是其主流地位的确立,故D项错误。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5A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明儒教的“治世”与佛教的“治心”最终“同归于治”,说明佛教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统治阶级的需求,故A项正确;儒、佛开始合流是在隋朝末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北宋时儒学仍是社会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
5、佛教虽然冲击了儒学,但没有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6.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17C解析 顾炎武的意思是要安定百姓,改变其行为,必须先使人民“甘其食”(吃饱)、“美其服”(穿好),然后进行教化来改善风俗,故C项正确。7.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6、强调成为圣贤的重要性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进行道德修养D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1C解析 依据材料“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可知,是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加强个人道德修养。8.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C解析 本题以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与现实政治不相适应,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适应
7、了政治需要,故A项错误;B项与孟子和荀子等儒家学者的主张矛盾,儒家学者不反对变革,他们反对的是现实政治与其政治理想不同;D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儒家学者是借古人之口,倡导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理想。故答案为C项。9.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3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注重发展学生个性,
8、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可知,维多里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人的价值,这是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反映,故答案选A项。10.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20B解析 本题以地图的形式考查学生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地图中“德意志”“英格兰”“日内瓦”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与宗教改革有关,故选B项。11.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
9、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A其思想解放作用有限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4C解析 材料信息“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表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主要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12.翟振明在启蒙反思的可能误区里这样认为:真理没有被理解是没有价值的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
10、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结果。材料意在强调()A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B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C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D理性使人们生活更幸福1B解析 据材料“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结果”可知,材料并非意在强调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故A项错误;据材料“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可知,材料意在强调人重在用理性把握生活的过程,因此对社会问题也应理性思考,故B项正确;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则是材料逻辑的颠倒,故C项错误;生活更幸福是理性的结果,材料强调应用理性的过程,故D项错误。13. 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
11、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法国社会中的等级制观念已经动摇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A B C D21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说明与材料不符,说法错误,故排除。“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
12、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的信息说明正确,故本题选D项。14.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13D解析 本题考查魏源的思想主张,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守外洋不如守海口”的信息说明魏源认识到此时清政府的海军和西方列强相比较弱小的现状,故D项正确。15. 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
13、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7C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探讨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日本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说明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政治、经济超越了当时洋务运动仅学器物的范畴,故C项正确。16. 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之一胡适曾说:“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直到考试官费留美时(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
14、”直接影响胡适改名的著作应该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严复的天演论1D解析 从“适”联系达尔文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以看出胡适改名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影响,故选D项。A项错误,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B项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只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C项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体现不出“适者生存”的主张。17. 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16A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
15、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1919年3月”以及“北京大学某教授离经叛道”说明北大教授批判北洋军阀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故A项正确;抨击军阀统治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主张,故B项错误;提倡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但不符合材料中“离经叛道”的信息,故C项错误;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18. 近代中国时势不可能给人们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A大都与中国国
16、情不符 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2B解析 提炼材料关键信息“近代中国时势不可能给人们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这就反映出由于民族危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与救亡图存紧密相关,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19.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
17、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8B解析 本题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全国的反应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该文初稿作者“安排后事”“准备坐牢”和“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可知,当时“左”倾思想根深蒂固,B项正确。“双百”方针中的“百花齐放”适用于艺术领域,故A项说法错误;该文发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C项错误;“批评该文反对毛泽东思想”,说明D项错误。20.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
18、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21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故B项正确。21. “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A牛顿 B达尔文C爱因斯坦 D普朗克15A解析 本题考查经典力学,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理性之手”“第一
19、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的信息说明牛顿经典力学中观察、实验的理性方法得到实践,开启了人类历史第一次自然科学理论大综合,故A项正确。22.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3C解析 材料认为1718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出现在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前后,不
20、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718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引发人们探索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启蒙运动兴起,故C项正确;19世纪,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产生,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23.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18C解析 本题
21、考查现代自然科学成就,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20世纪20年代”以及“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得到研究资助”说明科学技术成果对生产的推动作用,故C项正确。相对论是在基础科学基础上提出的,故A项错误;民主体制建立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知识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故D项错误。24. 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 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17A解析 本题考查浪漫主义美术流派,意在
22、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把未来理想化”的信息说明是对现实不满、注重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美术流派,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注重批判现实,故B项错误;印象主义主要注重光和色的描绘,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反传统、反理性,故D项错误。25. 1954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发表巨著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即科学与文化 史,中文翻译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从中英文标题的不同可以看出A中国古代的科技实质上全是生产工艺B中西方对于科技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C西方以文化视角来认识中国古代科技D中西方科技发展水平和特点明显不同答案:B二、
23、非选择题26.(3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
24、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7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1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
25、历史必然性。(14分)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4分)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3分)(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效仿美国实行共和制。(8分)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6分)(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2分)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4分)必然性(原因):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26、。(8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
27、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9分)答案:(1)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革命形势不断发展,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6分)(2)假维新: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措施上设立新式机构也多由封建贵族掌控,带有很强的封建性,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上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不能实现自强。真改革: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提倡留学。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政治机构近代化;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基础;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