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下语文评课-倔强的小红军2人教版听了周老师的课,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以想激情。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情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周老师在教学小红军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陈赓的帮助时安排了这样的训练: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 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通过学生大胆想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了小红军一次又一次地拒绝陈赓的帮助是为了不连累陈赓,一心为别人着想。 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学以致用。例如:周老师在教学小红军外
2、貌描写这一段时,她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写作:课文中小红军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细小无意的地方,被作者做了比较细致的描写,像这样的描写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我们在习作中,如果能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那么就会使文中人物有血有肉,就会增强文章感染力。写作方法的习得不靠 一朝一夕,从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渗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达到学以致用,是新课改理念下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周老师这堂课十分注意指点学生学习方法,联系前后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怎样写好人物外貌的方法,评价一个人的方法,朗读的方法等等。他就是一个慈善的长者,对学生谆谆教诲
3、,温和的话语,如春雨一样,点点入心。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 对周老师的这节课我也想谈几点思考,仅供周老师参考: 一、对小红军外貌描写这一部分,周老师分析得还不够细致。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经验,人物的外貌描写所起的作用无非是勾勒人物整体形象或侧面体现人物的性格、爱好,如:机灵聪明,小书迷等,但本文的作者十分高明,对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不仅勾勒了人物形象,还暗示我们小红军的处境和危险,更重要的是这段外貌描写透露给我们的信息,与小红军说服陈庚同志时的言行反差巨大,读透小红军的外貌描写,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小红军言行的破绽,陈庚同志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的原因,从而深刻体会
4、小红军在生死选择时,不愿拖累别人,默默地把危险与困难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经验,很容易忽视后面两个作用,因此在这种学生容易忽视,而对体会人物精神品质又至关重要的环节,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这一点,周老师忽略了。 二、对于陈赓这一人物的精神品质,周老师没能引导学生领悟。本文主要讲的是小红军,但应该看到小红军的表现和陈赓同志有着密切的联系。陈赓同志不顾自己已经疲惫不堪,坚持要帮助小红军,才有小红军千方百计地说服对方的倔强表现,从陈赓同志出于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热爱阶级兄弟而产生的自责和悔恨中,我们不仅感到小红军的高尚品质催人泪下,而且感受到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深切的关怀。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