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1.46MB ,
资源ID:117717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7717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高二地理(必修)2021.11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完成问题。1.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地形和气候B. 土壤和气候C. 水文和生物D. 土壤和地形2. 关于三大自然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之间主要表现为纬度差异B. 甲内部主要是东西方向的差异C. 乙内部仅是东北向西南的差异D. 丙自然区与季风区的范围一致【答案】1. A 2. B【解析】【1题详解】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划分主要是依据气候,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

2、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地形和气候,因此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地形和气候,A选项正确。土壤、水文、生物不是主要的划分依据,B、C、D选项错误。故选A。【2题详解】图中甲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乙为青藏高寒区、丙为东部季风区,甲乙之间主要表现为地形差异,A选项错误。甲内部东西方向距海洋远近差异显著,水分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东西方向的差异,B选项正确。乙内部的地形、气候等主要表现为东南向西北的差异,C选项错误。丙自然区季风气候显著,但和季风区的范围并不完全一致,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此分界线

3、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问题。3. 以上划分的指标是( )A. 自然指标B. 单一指标C. 综合指标D. 地理位置4. 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 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 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 各区域开发政策和

4、措施完全一样5. 下列区域通常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 干旱区B. 自然带C. 气候带D. 行政区【答案】3. C 4. A 5. D【解析】【3题详解】由题干可知,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这种划分是按综合指标划分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各功能区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A正确;区域内部具有统一性,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B错误;区域间界线不一定是明确的,如生活区、文化区等,只有行政区界线是明确的,C错误

5、;不同区域具体的情况不同,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是有差异的,D错。综上所述,BCD错误,本题选A。【5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具有明确边界的区域为行政区,D项正确;干旱区、自然带以及气候带的边界均比较模糊,故ABC错误,本题选D。【点睛】区域的特点:(1)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特征。(3)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河南省是我国医用防护服制造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医用防护服制造存在裁剪、缝合、上松紧、粘合压胶条等多道工序,不能完全自动化生产。完成下面小题。6. 河南省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 东部地区B. 中部地区C. 西部地区D. 东北

6、地区7. 防护服制造企业大量集聚河南省的主要原因是( )A. 原料充足,机械化程度高B. 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C. 工资较低,劳动力数量充足D. 交通便利,物流发达【答案】6. B 7. C【解析】【分析】本题以河南省医用防护服制造企业为切入点,考查影响相关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素养。【6题详解】我国中部六省包括晋、豫、鄂、湘、皖、赣。河南省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中部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7题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裁剪、缝合、上松紧、粘合压胶条等多道工序,不能完全自动化生产”表明医用防护服制造对机械化程度要求不高,故A错误。河南省作为一个中部

7、地区的省份,经济不是很发达,科技水平也不是很高,故B错误。材料“医用防护服制造存在裁剪、缝合、上松紧、粘合压胶条等多道工序,不能完全自动化生产”,表明防护服制造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比较大,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而河南省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能够满足防护服制造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故C正确;交通便利,物流发达有利于防护服制造企业的发展,但不是大量集聚河南省的主要原因,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工业区位因素也在不断变化。环境质量、信息化水平、产业集聚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读“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

8、构统计表”,完成问题。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东部地区6.2%47.8%46.0%东北地区11.3%50.8%37.9%中部地区12.1%52.8%35.1%西部地区12.6%50.1%37.3%8. 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是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A. B. C. D. 9. 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B. 东部地区以重型工业为主C.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达D. 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答案】8. D 9. A【解析】【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区的相关知识。由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统计表”可知,表中反映了我国四大地区的

9、三大产业在各地区所占的比重,三大产业的发展比重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密切相关,故都是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D正确, ABC错误,本题选D。【9题详解】我国四大地区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化进程快,第三产业比重较小,故A正确;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在四地区中占比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较小,产业结构较优,故B错误;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在四地区中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欠发达,比重较小,故C错误;东部地区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水平最高,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点睛】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区、

10、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夜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的街头。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是水晶宫。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时隐时现。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10. 上述材料所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 工业化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C. 高水平不均衡发阶段D.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11. 该区域A. 对外开发程度较低B. 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C.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形成D.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

11、12. 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 )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钢铁、普通服装A. B. C. D. 【答案】10. D 11. C 12.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的特征。【10题详解】“高水平阶段”是区域后期的阶段,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小,呈现出高水平的平衡阶段,故C错误。由材料“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说明这里的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故D正确,A、B错误。【11题详解】由上题可知,该区域为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A、B选项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发展阶段的特征,故A、B错误;D选项是工业化阶段的特征,故D错误;现代化的交通运输

12、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形成,是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故C正确。【12题详解】钢铁产业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普通服装加工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均不是推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故错误;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以金融贸易、信息旅游、教育科技等为主要经济增长点,故正确,选择A。【点睛】区域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是早期发育阶段,其特点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是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特点是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第三阶段是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

13、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读下图,完成问题。13. 中国南北分界“线”与我国的( )A. 秦岭淮河一线接近B. 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接近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接近D. 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接近14. 图中M所在地区最容出现什么景观( )A. 沙漠化B. 石漠化C. 红漠化D. 盐碱化【答案】13. A 14. B【解析】【13题详解】中国南北分界“线”与秦岭-淮河一线接近,A正确。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错误。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

14、喀拉山-冈底斯山,C错误。中国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北段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图中M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不平,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易发生石漠化现象,B正确。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风力侵蚀地区,并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及华北北部,A错误。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C错误。土壤盐碱化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D错误。故选B。【点睛】荒漠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广义的荒漠化是指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

15、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现象。而狭义的荒漠化就是指沙漠化,由此可见,广义的荒漠化包括了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等土壤丧失生产力的情况。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问题。15. 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劳动力价格B. 技术C. 交通运输D. 原料16. 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20世纪80年代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 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B. 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C. 有利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D 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工业污染【答案】15. A 16. C【解析】【15

16、题详解】由图可知,某产业由欧美迁移到香港、台湾地区,再迁移到中国大陆、越南等地,欧美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交通运输便利,因此不是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B、C选项错误。香港资源短缺,缺乏产业原料,产业不会因为原料迁移至香港地区,D选项错误。I阶段香港、台湾地区低于欧美地区经济水平,劳动力价格低于欧美地区,因此I阶段某产业迁移至香港、台湾;II阶段香港、台湾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力价格上涨,而中国大陆、越南等地经济水平低于香港、台湾地区,因此劳动力价格较低,II阶段某产业迁移至中国大陆、越南等地,因此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劳动力价格,A选项正确。故选A。【16题详解】读某产

17、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示意图可知,该转移的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20世纪80年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入珠江三角洲,有利于促进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C选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A选项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比较短缺,B选项错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要并不是重工业,不易造成重工业污染,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在投入的劳动力和资本(或资金) 这两种要素中,单位劳动占用的资本 (或资金) 数量较少的那一类产业。这是按照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比例进行划分的一种经济类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实质上是指资本 (或资金) 有机构成较低的

18、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成本中劳动耗费所占比重较大,而物质资本耗费所占比重较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问题。17.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 基础设施薄弱C. 水土流失严重D. 自然资源不足18. 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B. 减少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C. 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D. 充分发挥西部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答案】17. A 18. D【解析】【17题详

19、解】水土流失严重和自然资源不足属于自然原因,不是经济原因,且西部自然资源具有一定优势,C、D选项错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资金、技术、人才缺乏,资金不足阻碍了西部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同时人才和技术缺乏是西部地区生产力难以提高,A选项正确。基础设施薄弱是资金、技术、人才匮乏造成的,B选项错误。故选A。【18题详解】财政补贴治标不治本,不是作为主要措施,A选项错误。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应该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B选项错误。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不符合市场规律,不符合实际,C选项错误。积极发挥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积极引进人才可以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发

20、展差距,使东西部协调发展,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人才,推动西部的产业结构调整等。19. 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产业转移一定会造成产业承接地环境质量下降B. 产业移出后往往会导致转出地经济的全面衰退C. 转移方向一般是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D. 产业转移遵循市场规律,政府通常无法干预【答案】C【解析】【详解】产业转移会给转入地带来环境地压力,但如果布局合理、处理得当,不一定会造成产业承接地环境质量下降,A错误;产业移出后,在短时间内可能导致产值下降、就业机会减少,但为新的产

21、业提供了空间,有利于产业升级,长期来看,往往会有转出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B错误;产业转移大多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地区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因此转移方向一般是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C正确;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对产业转移影响很大,D错误。故选C。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20. 工程、的运输工具分别是( )A. 管道输电线B. 火车输电线C. 管道汽车D. 汽车汽车21. 工程、对输出地有利影响是( )发挥资源优势缓解能源短缺减轻水土流失带动产业发展A. B. C. D. 【答案】20. A 21. D【解析】【20题详解】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地跨我国东西

22、且以长三角地区为目的地,主要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由图可知,工程来自西北,是西气东输工程,则工程是西电东送工程,西气东输主要依靠管道运输,西电东送主要是通过布局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实施完成,故A正确,BCD错。因此本题选A。【21题详解】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可以加快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随着资源的开发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正确;缓解能源短缺属于对能源输入地的有利影响,不符合题目要求;西部地区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有可能加剧水土流失,错。综合上述分析,正确。故本题排除ABC三项,选D。【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

23、费的地区差异。我国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主要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空间布局,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可靠的资源、供给,资源调配线路造价,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下图为深圳近4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22. 按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图中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 、2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时期深圳城市化水平最高B. 时期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首要因素是国家政策C. 到时期深圳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D. 阶段区域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社会问题【答案】22. A 23.

24、 B【解析】【22题详解】按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第一产业比重不断减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最终第三产业占比重最大。图中点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点的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点的第三产业占比重最大,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对。B、C、D错。【23题详解】时期深圳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低,A错。时期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首要因素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B对。到时期深圳大量劳动力迁入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入,得到迅速发展,C错。 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区域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D错。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25、。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4.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B. 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 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25. 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A. 沙漠化B. 石漠化C. 盐渍化D. 三种类型都有26. 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A. 荒漠化B. 水土流失C. 次生盐渍化D. 石质荒漠化【答案】24. C 25. A 26. C【解析】【24题详解】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C对。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半干旱与半湿润过渡地区

26、,甚至在部分湿润地区。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A错。A地区的荒漠化是因为深居内陆,距海洋远造成的,B错。次生盐渍化属于土地荒漠化的一种,D错。【25题详解】A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沙漠化,A对。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南方湿润区,B错。盐渍化主要分布在灌溉农业区,C错。西北地区没有石漠化现象,D错。【26题详解】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C对。荒漠化是因为降水少,蒸发量大,区域水资源短缺造成,A错。水土流失与灌溉无关,B错。石质荒漠化是因降水量大,地形坡度大形成,D错。【点睛】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半干旱

27、与半湿润过渡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沙漠化。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南方湿润区。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读我国1825年和1958年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7. 洞庭湖面积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积 围湖造田 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 人口激增,对土地需求增加A. B. C. D. 28. 洞庭湖面积萎缩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沙漠化面积扩大C. 农作物单产上升D. 旱涝灾害频率增加【答案】27. B 28. D【解析】【27题详解】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积,围湖造田、人口激增对土地需求增加都可能

28、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其中,人口激增及其产生的发展需求是洞庭湖萎缩的根本原因,而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属于自然原因。故选B。【28题详解】湖泊萎缩、湖泊水量减少产生的影响: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水循环减弱,大气降水减少;湖泊调洪能力下降,使该区域及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加;鱼类生存环境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洞庭湖平原附近属于湿润地区,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湖泊萎缩不会影响农作物单产量。故选D。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和开发,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一直也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读图回答问题。29.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A. 水能资源开发B. 航道整治C. 防洪灌溉D. 水资源综合开发

29、30.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效益包括( )降低地震频率促进航运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洪水频次A. B. C. D. 【答案】29. D 30. A【解析】【29题详解】据图可知,田纳西河发展水电、航运、养殖、防洪、灌溉、旅游均围绕着水资源综合开发进行,可知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应该是水资源的综合开发,D正确,水能资源开发、航道整治以及防洪灌溉只是流域开发的部分方向,不是核心,ABC错误;本题选D。【30题详解】田纳西河流域进行梯级开发是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而梯级开发首先是进行大坝的建设,大坝建设调节了河流径流,实现了防洪、养殖、灌溉、航运、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

30、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地震不是开发与治理的内容,且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后,建设水电站需要水库蓄水,而水库蓄水会破坏了原来地壳构造应力相对平衡状态,从而引发地震,增加地震频率错误;正确,故BCD错误,本题选A。【点睛】流域开发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环保。不同河段开发重点不同:1.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流量大的河段,侧重水力资源的开发,布局高耗能产业。2.河流中下游的开发: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面宽阔,流量稳定,侧重航运、灌溉农业、养殖业开发。3.河流冲积平原:发展农业。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31. 阅读材料回答下

31、列问题。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电力援疆”成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日前,浙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达成协议,2017年浙江将购入11亿千瓦时来自新疆的绿色电能。材料二 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变化。(1)新疆和浙江两省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可以从_、_(填序号)等角度去比较。人口和城市 工业和农业气候和地形 水文和植被(2)新疆为浙江发展提供绿色能源,浙江对新疆发展可提供的支持有_、_和技术等。(3)比较新疆和浙江两省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异同点。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省相同点_不同点第二产业比重一直最大_(4)简述“电力援

32、疆”对浙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2)资金;管理经验(3)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由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变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4)缓解能源资源紧张的局面,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解析】【分析】该题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变化为材料,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的差异,产业结构,资源调配及其影响。【详解】(1)新疆和浙江两省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人口和城市,工业和农业则属于人为环境,不符合题意,两省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可以从气候、地形、水文和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比较,故选择,。(2)浙江对新疆而言,其优势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

33、,改革开放早,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优势明显,所以能给新疆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支持。(3)根据图中两省区三大产业结构比重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二者相同之处是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不同的是三大产业的比重不同。(4)此问注意审题,对浙江的积极影响,不是对新疆的积极影响,这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电力援疆”对浙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从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污染改善环境等方面说明。32. 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图”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体现_地带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

34、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2)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的长期丧失,列举另外两项土地退化的类型:_、_。(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_、_、_、_。【答案】(1) . 干旱 . 递减 . 经度(从沿海向内陆) (2) . 土地生产力 . 石漠化、红漠化 . 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3) . 过度樵采 . 过度放牧 . 过度开垦 .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图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西北地区自然特征,荒漠化类型,荒漠化的人为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从区域图上我

35、国西北地区位置可知,西北地区位于内陆,越往西距海越远,受海洋影响越小,再观察年等降水量线,绝大部分地区不超过400毫米,自东向西降水总趋势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天山西部和阿尔泰山部分地区降水量超过400毫米),可概括出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水分条件的变化导致植被地带性的差异,体现经度地带性。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小问2详解】读懂图的坐标含义,纵坐标表示土地生产力的高低,横坐标表示荒漠化的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荒漠化的发展进程中,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所

36、以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退化。如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的红漠化;我国云贵地区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而形成的石漠化。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导致土地退化的盐碱化;水土流失等。【小问3详解】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往往起决定性作用,人为原因一方面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水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和过度使用;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

37、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建设等。33. 下图中的分别代表不同的山脉,甲代表地形区,乙代表河流名称,回答下面小题。(1)图中甲所示高原位于我国_(三大自然区)。(2)乙河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这是由于甲地区存在着严重的_(环境问题)。其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为_、_。(3)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如下图所示:人均耕地减少破坏植被需要更多劳动力土地退化从中选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填序号)A_;B_;C_;D_。(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1)东部季风区(2)水土流失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遇水容易崩解;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

38、陡峻。(3);(4)耕地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气候更加干旱;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河流含沙量增加,床抬高,容易引发洪涝灾害。【解析】【分析】本题围绕黄土高原区域进行考查,较基础。要求熟练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 其水士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解答时注意关联图的解答的关键是“因果关系”分析。【详解】(1)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乙几字形分布,判断为黄河,则甲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2)乙河为黄河,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这是由于黄河的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由于气候、地形、土壤、地理位置等原因而存在

39、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其具体原因有:降水强度多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地处地形、气候等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由于滑坡、場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3)根据图示,人口增长直接导致人均耕地减少,对耕地的需求增大,A对应;人均耕地减少会促使人们去破坏植被,开垦耕地,B对应;水土流失加重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土地退化,进一步导致农业单产减少,C对应;人们继续开垦荒地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加大,进-步导致人口继续增长, 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故D对应。(4)黄土高原水士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对地形、土壤、河流、植被等都产生了影响,进一步对人类的生产生

40、活产生影响。 表土流失使耕地土层变薄,造成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下降。水士流失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到黄河下游地区,流速减慢使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床,使下游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悬河,增加了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严重 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和某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示意图,图2为上海浦东新区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材料二搞好西部开发建设对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意义十分重大。(1)从波长分布上看,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_;图中由成

41、都至西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变化趋势是_,影响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_。(2)图中所示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是_,该工程的建设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_。(3)西部大开发界线以东地区的地形以_和丘陵为主;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东部地区主要向西部地区提供_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4)上海浦东新区三次产业比重最大的是_,目前该新区的区域发展处于_阶段,该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_。【答案】(1) . 可见光波段 . 增多 . 天气(气象、气候、云量等) (2) . 西电东送 . 缓解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 . 平原 . 资金(技术、人才等) (4) . 第三产业 . 高效益的综合发

42、展阶段 . 科技【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东中部地区为背景,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国地形分布及区域的发展阶段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太阳辐射光谱主要包括红外线区、可见光区和紫外线区。能量最强的部分集中在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的50%。四川盆地多云雾天气,太阳辐射弱,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加上多晴期天气,太阳辐射强。【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该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分为南中北三线,分别从黄河上游和山西和陕西、长江上游三峡地区和珠江上游分别输往华北、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以判断为西电北送。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调入区的积极影响表现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主要可能缓解区域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小问3详解】界线以东大致为我国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主。东部为较发达地区,主要向西部欠发达地区输送技术、资金、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小问4详解】随着上海区域的发展,经济水平提高,科技、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应综合发展效益高,能耗少,污染少的第三产业,比如金融、保险、信息房地产的第三产业,该阶段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