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训练5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选择题1.人们在研究历史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的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与题干的提示可知,英国史学家
2、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商业战争;中国认为这是侵略战争,站在文明史观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东西两种不同文明冲突的表现。2.右图是一张清末上海会审公廨(根据上海道台和英美等领事的商订,在英美租界设立了会审公廨)审案情形的照片,这一情形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主权遭到了侵犯()A.领土主权B.关税主权C.贸易主权D.司法主权答案:D解析:图片反映了列强在中国取得的领事裁判权,会审公廨“根据上海道台和英美等领事的商订”而设立,这显然是列强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侵犯,故选D项。3.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
3、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规制。4.(2018天津宝坻区高一期末)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C.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D.发动鸦片战争答案:B5.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和议既成,赔款既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
4、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清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的史实,注意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至此,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很多先进分子彻底抛弃对清政府的幻想,走向革命,这与“很多汉人目睹了清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相符合,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6.右图是一张近代外国侵略者进攻北京城的老照片。照片中有星条旗、米字旗
5、等旗帜。这张照片见证的事件,若以干支纪年,应发生在()A.甲午年B.戊戌年C.庚子年D.辛亥年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照片反映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的情景。按照干支纪年法,1900年应为庚子年。7.下图是日本人绘制的有意贬低李鸿章的马关条约签字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它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开始割占中国领土的新阶段B.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同时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C.其赔款数目是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最多的D.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并与祖国分离近半个世纪答案:B解析:A项
6、不正确,因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也有割地的条款;C项不正确,因为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但后来的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通过向中国追加3 000万两“赎辽费”又把辽东半岛归还给了中国,故D项错误。8.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是指
7、列强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方便列强对清政府进行控制,这是D项的内容。二、非选择题9.近代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天津条约签订后的一份游历护照。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和约章程第八款,内载: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材料三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各国并立,
8、生存竞争,惟利是视。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梁启超材料四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下列原则:“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各种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第二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此协定获得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摘编自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1)材料一中“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是何含义?近代中国在19世纪受到哪些“不平等待遇”?(2)根据材料二,指出天津条约对近代中国的危害。(3)材料三中梁启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甲午战后清廷“外交实无可办之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参考答案:(1)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对华开展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等角度回答即可。(2)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3)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并非李鸿章贻误战机,而是国家实力差距决定的。表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4)转变:由瓜分到“保全”。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