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243.50KB ,
资源ID:11769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7694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西省会昌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西省会昌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

1、会昌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梧桐更兼细雨, 。(李清照声声慢) ,是谓过也!(论语卫灵公)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自古皆有死, 。(论语颜渊)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6题。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吴县人,童髻入学,才气奔放,与所善张灵

2、纵酒放怀。诸生或笑之,慨然曰:“闭户经年,取解元如反掌耳。”弘治戊午,举乡试第一。主考洗马梁储还朝,携其文示詹事程敏政,相与叹赏,遂招寅往还门下。储奉使,寅乞敏政文以饯。已未会试,敏政为考官。同舍生徐经,以币交敏政家人,为给事华昶所参,语连寅,俱下狱,掠问无状,竟坐乞文事,论发浙藩为吏。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尝缘故去其妻,自伤放废,无所建立,譬诸梧枝旅霜,苟延何为?复感激曰:“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因图其石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作伥伥诗,读者悲之。宁王朱宸濠慕其名而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归。其学务穷研

3、造化,寻究律历(历法),求扬马、元虚、邵氏音声之理而赞订之,旁及风乌、五遁、太乙,出入天人之间。其应景诗文,不甚措意,谓后世知我不在是。奇气时发,或寄于画,下笔则追唐宋名匠;厌苦征求,亦不尽其所至。晚乃皈心佛门,自号“六如”,年五十四卒。 (节选自明史拟稿)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用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所善张灵纵酒放怀善:交好B为给事华昶所参参:弹劾C竟坐乞文事坐:因犯罪D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就:就绪,指官员任职期满。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币交敏政家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B宁

4、王朱宸濠慕其名而厚币聘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C其学务穷研造化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D寅奇气时发,或寄于画月出于东山这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4下列句子表现唐寅才气奔放的一项是()(3分)弘治戊午,举乡试第一相与叹赏出入天人之间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归下笔则追唐宋名匠A BC 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伯虎从小就才气奔放,关键时常常表现出满腔的豪气和十分的自信。B因受到程敏政案的牵连,唐伯虎弃官为民,放浪漫游,归来后在桃花坞建了一座房子。C唐伯虎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很漂亮的文章,深得两个主考官的赞赏,于是被招纳为门下,任其往来。

5、D唐伯虎在诗歌、绘画、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很有造诣,不愧为“才子”称号,但他最后还是心归佛门。6翻译古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3分) 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归。(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注释:明时:对当时朝代的美称。三边:指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此处泛指边疆。(1)诗中的李中丞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概括。(2分)答: (2)诗歌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李中丞的形象?请举例说明

6、。(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8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认为,人不能一味地追求利,一切行为以利为目标必定招致怨恨。B孔子主张仁爱、宽恕,但是并不主张“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无以报德了;他主张“以直报怨”,让犯错的一方,受到一定的惩处,使其反省进而不再犯错,使社会因而更趋于和谐、善良; C贫穷

7、者难免困于饥寒,所以有怨,若能无怨,诚属不易;而富贵者衣食丰足,富贵而不骄傲,不少人都能做到,所以说是容易的。D儒家讲“修身”,是从自身做起。“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如果能够加强修养,使自己性情淳厚温和,就会少苛责别人,就能远离别人的怨恨了。9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我们如何才能使自己“远怨”。(3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飞曰:“陛下今日为君,早忘了桃园之事,二兄之仇,如何不报。”先主曰:“多官谏阻,未敢轻举。”飞曰:“他人岂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躯与二兄报仇。若不能报时,臣宁死不见陛下也。”先主曰:“朕与卿同

8、往。” 关羽死后,刘备倾全国之力兴师伐吴。以诸葛亮为首的群臣一再痛陈利害,刘备全然不听。学士秦宓因为强谏,险些丢了老命。仇恨的怒火已经烧得刘备失去了理智,他拒绝了东吴归还荆州,送还夫人的请求,一心只想灭吴复仇,结果夷陵一战,被周瑜火烧连营,大败而逃。(三国演义)B1930年一天,吴荪甫和杜竹斋等人迎接由乡下来的父亲吴老太爷。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太上感应篇!”到了吴公馆后不久,吴老太爷两手紧紧抱着太上感应篇,眼前出现了各种幻觉,客厅里各色的灯在旋转,古怪的家具,时髦的女人不停地跳着最终突发脑溢血气绝身亡。(子夜)C一天晚上,堂吉诃德主仆二人找

9、不到客店,正在路上茫然蹓跶着,迎面碰到一支送葬队伍,堂吉诃德陡升精神,他一边高喊“我的事业就是走遍天下,为人除害。一边托起长枪,刺向送葬的僧侣们。可怜的僧侣无端挨刺主仆二人却庆祝“除害”胜利。(堂吉诃德)D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被打得满身是伤,爬不起来,被过路的邻居带回家。他的家人和朋友痛心他竟被骑士小说毒害到这等程度,就把他积存的骑士小说以及书房全部烧掉。但他还是顽固地认为“世上最迫切需要的是游侠骑士,而游侠骑士道的复兴全靠他一人”。 (堂吉诃德)E19岁的聂赫留朵夫,还是十分纯洁的青年。当时他认为女人是神秘的,与玛丝洛娃进行纯洁的精神恋爱,可以放弃父亲名下的地产,分赠给他的佃户;三年后,他在军

10、队里染上恶习:挥霍金钱,喝酒,打牌,玩女人。(复活) 11简答题。(任选一题)(4分)(1)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心理活动怎样?(2)简述复活中玛丝洛娃从拒绝聂赫留朵夫到接受西蒙松爱情选择的心路历程。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何为国学方克立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

11、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

12、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有人提议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我不赞成这种意见。因为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国学中除了有小学、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的内容之外,还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军事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天文、地理、历法、算学、医学等自然科学,农学

13、、水利、工艺、建筑等实用技术科学的内容。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选自人民日报)12下列关于“国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国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包括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和西学。B

14、在本文作者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专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一种狭义的国学概念。C国学就是“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和、总称,内涵十分丰富复杂。D国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传统人文学科的内容,还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科学的内容。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对于国学,学术界历来就有争论,但作者认为,目前学者实际上已经取得一致的看法,达成共识。B近几年,在海外兴起一股中国热,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与广义的国学相同。C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D国学是

15、中华民族的根源和血脉,对此我们既要心存敬意,又要开拓创新,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14作者不赞成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蒋天枢:师道的重量徐百柯蒋天枢(19031988)字秉南,江苏丰县人,文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 在近十年来围绕陈寅恪的推崇与传奇当中,他的受业弟子蒋天枢向人们透出一个清矍高瘦、若隐若现的身影。陈寅恪晚年,在病榻上将编定的著作整理出版全权授与蒋天枢,这被后辈学人视为他一生学问事业的“性命之托”。受托之人蒋天枢,作为陈寅恪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1949年后,十余年间两

16、人只见过两次面。这十余年间,陈寅恪目睹和经历了太多昔日亲密无间的师友亲朋一夜之间反目为仇的事情,但他信赖晚年只有两面之缘的蒋天枢。蒋天枢值得这种信赖。1958年,他在其履历表主要社会关系一栏中写道:“陈寅恪,69岁,师生关系,无党派。生平最敬重之师长,常通信问业。此外,无重大社会关系,朋友很少,久不通信。”当年,批判资产阶级史学权威的政治运动正如火如荼,蒋天枢在这种只会带来麻烦而不会有任何好处的“社会关系”中,丝毫不掩饰对陈寅恪的敬重之情,足见其为人之笃忠执着。他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份重托。晚年,他放弃了自己学术成果的整理,全力校订编辑陈寅恪遗稿,终于在1981年出版了300余万言的陈寅恪文集,基

17、本保持了陈寅恪生前所编定的著作原貌,作为附录还出版了他编撰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这大概是“陈寅恪”这个名字在大陆重新浮现之始。 当时出版社给他3000元整理费,他一分钱也没有收,全部退还。因为“学生给老师整理遗稿,怎么可以拿钱呢”。到了上世纪90年代,陈寅恪突然“走红”,很多人出来自称是陈先生的弟子,蒋天枢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从来没有借陈寅恪以自重。在陈寅恪托付毕生著作的那几日见面中,一天,蒋天枢如约上门,恰好陈夫人不在,没有人招呼他,已目盲的陈寅恪也不在意,径直开始谈话,结果蒋天枢就一直毕恭毕敬地站在老师床边听着,几个钟头始终没有坐下。那年,他已年过花甲。接触过蒋天枢的复旦教师说,“程门立

18、雪”这类传统,在蒋先生心中原是稀松平常之事,一个学生总得有他应该躬行的本分。 有人评说,蒋天枢对老师的尊重,出于一种对文化的负载感,而这种负载感正是传自其师门。陈寅恪在论韩愈文中就曾说过: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编撰陈寅恪事辑,蒋天枢自己在致友人的信中表示,他的中心意旨是想写出陈先生是“中国历史文化所托命之人”。蒋天枢出身清华国学研究院,与陈寅恪有师生之谊,并且对自己入学前就已自沉的王国维也严执弟子礼。同行或学生“王国维长王国维短”,即便语气中充满敬意,也会引起他的侧目。在他看来,说“王国维先生”已经大不敬了,何况直呼其名;至于他自己,当然恪守旧例,开口闭口“静安先生”。 同系的名教授朱东润是个

19、性情中人,一次开会,说到得意处随意评了几句“陈寅恪什么什么”,其实未见得有什么不敬之意。还没等在座诸人反应过来,蒋天枢从人群中拔身而起,指着他哼哼了几句,便拂袖而去,只留下朱先生哭笑不得地摊摊手,连声“啧啧”。十足的难堪。如今复旦中文系的名教授章培恒是蒋天枢的弟子,除了做学问,他显然还受了先生关于“尊师”的教诲。一次,他随蒋先生外出办事,晚上完事后照例送老师回家。途中下了场大雨,车到教师宿舍大门,遍地积水,而蒋先生脚上穿的却是家常的布鞋。章先生提议要背蒋先生,全然不考虑自己也已直逼花甲了,蒋先生自然坚拒了。于是,老师蒋天枢跨出车门,洒脱地直奔寓所,学生章培恒脱下皮鞋,一手拎着,在雨中着一双白袜

20、跟在老师身后。蒋天枢在1979年为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所写的“题识”中说:“余欲纂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已数年,悠忽蹉跎,今乃得从事辑录,距先生之逝世已将10周年,余亦老矣。”1997年,此书增订再版,章培恒在“后记”中引用了这段文字,随后心有戚戚然:“现在,距离蒋先生的逝世也已将近10周年,而我也已经老了。”这些都不是虚辞,字里行间,透出师道的重量,后人读来,满页沉甸甸的。先生们都已经老了、逝去,师道传承,今日焉在? (选自民国旧士:过去的那些人) 15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A蒋天枢是陈寅恪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陈寅恪晚年将编定的著作整理出版全权授予他,由此可见他

21、是一个笃忠、值得信赖的人。B蒋天枢晚年全力校订编辑陈寅恪遗稿,在1981年出版了陈寅恪文集,并出版了自己编撰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这是“陈寅恪”的名字得以重现大陆的根本原因。C出于其传自师门的文化负载感,蒋天枢对自己入学前就已自沉的王国维也严执弟子礼;而他的一些同行或学生则对王国维大为不敬。D本文对蒋天枢的叙写,除了通过正面描写来刻画之外,还写了朱东润、章培恒等人,从侧面衬托他尊师重道的高尚品格。E本文讲述了蒋天枢尊师重道的感人事迹,紧扣题意选材,叙事简明扼要,细节刻画传神,并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他对师道的尊重。 16文章第4自然段引用蒋天枢履历表中有关社会关系”的说明文字,有何作用?请简要

22、分析。(4分) 17文章结尾说:“先生们都已经老了、逝去,师道传承,今日焉在?”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当下应该如何传承师道?(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18、下列加点字的拼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栖息(q) 狭隘(i) 醴酪(lo) 粗糙(zo) 龟裂(jn)B、贮藏(zh) 苞蕊(xn) 逶迤(wi) 悄无声息(qio) 鹰隼(sn)C、嗜好(sh) 婆娑(su) 镌刻(jun) 瞭望(lio) 铁砧(zhn)D、膨胀(pn) 粘贴(zhn) 攒射(cun) 慰藉(ji) 青睐(li)19、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的奥秘

23、彻底揭开之时,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B、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C、父亲平时不苟言笑,对我十分严厉,但却有一颗温柔的心,真可谓是外强中干。D、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20.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今年,在深圳的不少茶馆或者素食馆,每天都有一群传统国学爱好者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听专家讲解弟子规增广贤丈等国学经典。深圳还有一部分企业家,出钱出力组织员工一起学国学,把国学修养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标准。 材料二:早在1998年,广州市五一小学就试行“读经

24、”;湖北武汉大学早在4年前就创办了国学试验班。发展至今,中国大陆有lOO多个城市的800万孩子加入“读经”行列。(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3分)(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100字左右)(6分)五、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最近在网络上读到一篇小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故事说有一个老师将做作业的学生分组,十二人一组,一个学生请求老师让他换组。老师问:“为什么?”这学生说:“因为我很讨厌其中的一个人。”老师就让他换了。不过问他:“其他的组员你也都讨厌吗?”学生说:“不会啊,都蛮喜欢的。”老师说:“那这个人在你

25、生命中重不重要?”那个学生答:“重要个鬼啦!讨厌死他了。”老师说:“但是十个好朋友留不住你,你却为了他一个人离开。你说,这个人重不重要呢?”为什么为了一个讨厌的人而离开你喜欢的人?为什么要让一个“不重要的人”成为你生命的重心呢?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2010-10-10)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归。译文:唐寅察觉他有谋反的意图,于是假装疯癫,(最终)得以回乡。(“察”,察觉、知晓,1分;“异志”,谋反的意图,分;“以”,得以,1分。)古文参考翻译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吴县人。幼年入学,才气奔

26、放,与交好的朋友张灵纵情饮酒畅抒胸怀。有的读书人讥笑他俩,唐寅就豪气十足地说:“我要关门读书一年,考取解元易如反掌。”弘治戊午年,唐寅考取了乡试第一名。主考洗马梁储回到朝廷,把他的文章带给詹事程敏政看,两人都很赞赏,于是程敏政招纳唐寅为门生。梁储奉命出使外地,唐寅求程敏政的诗文为他饯行。已未会试,程敏政为主考官。同乡考生徐经,用钱贿赂程敏政的家人,被给事华昶弹劾,牵涉到唐寅,一起被打入到监牢,拷问没有找到具体根据,最后因求诗文的事,唐寅判发到浙藩为役吏。唐寅没有到任,放浪形骸,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等地,到东南观大海,又乘船游洞庭、彭蠡,归来后在桃花坞建了一座房子,与朋友每天畅饮其中。曾经

27、因为妻子去世,唐寅放浪伤怀,不再想在功名上有所建树,以梧桐树打了一层严霜为喻,常自问苟延残喘还有什么作为呢?过了一阵又感叹说:“大丈夫即使不成就功名,也应该慷慨激昂,为何效仿那些困顿之人。”于是刻了一枚图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又作了一首伥伥诗,读过的人都觉得悲伤。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8D(并非“使自己性情淳厚温和”,而应是对自己严格要求)9孔子认为远离怨尤的方法在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人有怨于我,则以直报之;有德于我,则以德报之,恰当的对待德与怨;并且要加强修养,使自己贫而乐道,富而无骄;另外,做事情应以道义为原则,而不能只追求利益。(每点1分,答

28、出3点即给满分)10A D(A、应为陆逊,而非周瑜。D、应是“第一次”出游,“就把他积存的骑士小说以及书房全部烧掉”有误,被烧掉的只是书,而书房的门是用砖封了的。)11.(1)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2)探监时,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让她认为他是为了赎罪才这样做,所以愤然拒绝。后来,他为她奔走上诉,她又重新爱上了他,但是不愿意给他生活带来不幸,依然没有答应他。在流放途中她遇上了政治犯西蒙松,他正直善良,纯粹是因为喜欢她才爱她的,所以他最终选择了西蒙松。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6.表明蒋天枢

29、对老师陈寅恪的敬重,突出师生关系融洽。说明蒋天枢为人的笃忠和执著,是个可值信赖的人。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释了陈寅恪信赖蒋天枢的原因,领起下文关于蒋天枢不负重托,完成恩师遗命等事件的叙述。增强了传记内容的真实性。(答到三点给四分,两点给三分,一点给两分,意思对即可。)17.敬重师长,从日常点滴言行做起。勤勉治学,传承师道(学问)。谦恭谨慎,淡泊名利,勇于负责。尊师重道,并不等于迷信盲从,而应实事求是,有所扬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传其道。(举例略)(每点两分,答到三点即可。其中要点表述一分,结合文本举例简析一分,如有其它观点,能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亦可。)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1

30、8C(A、粗糙co B、苞蕊ru D、膨胀png)19B (A、“骇人听闻”改为“耸人听闻”B、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只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C、外强中干指表面强硬,内心软弱,贬义词。D、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20(1)、“国学热”持续升温。 (2)、示例一:我认为国学热升温是好事。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想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国学热的升温体现了人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提升。其次,它体现了人们对日益泛滥的“拜金主义”“快餐文化”的反思,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视。再次,国学热升温加强了传统文化对人们的

31、熏陶、渗透,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示例二:我认为这样的“国学热”不可取。首先,弘扬国学要依国民的自觉性,国学素养的提高应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其次,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存在有其特定的背景,如此通俗化地复兴国学,犹如刻舟求剑。以迎合观众心理、适应观众期待的国学热,只能使国学肤浅和庸俗。因此,我们要用平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国学。五、作文(60分)21写作提示:这个小故事含有一定的哲理性,可以从如下角度出发。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学会宽容、学会欣赏、人人都是重要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调整心态、认识全局。不能因为一点不好而否定全局;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语言是揭开心灵的钥匙;擅长做思想工作。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来源:Kw.w.w.k.s.5.u.c.o.m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