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9 ,大小:927KB ,
资源ID:117637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763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生物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生物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1、(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生物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 1. 发酵的米面制品、泡发的木耳和银耳等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能引起食用者中毒甚至死亡。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开水煮沸仍不能破坏其毒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发酵类食物经过高温处理后即可放心食用B. 椰毒假单胞菌进入人体后不会引发免疫反应C. 米酵菌酸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 泡发的木耳、银耳应该一次食用完,不宜久存【答案】D【解析】【分析】发酵的米面制品、泡发的木耳和银耳等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对于人体来说为病原体,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能引起食用者中毒甚至死亡。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开水煮沸仍不能

2、破坏其毒性。【详解】A、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开水煮沸仍不能破坏其毒性,因而发酵类食物经过高温处理后也不能食用,A错误;B、假单胞菌污染对于人体来说为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引发免疫反应,B错误;C、米酵菌酸是酸,且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开水煮沸仍不能破坏其毒性,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合成的大分子,且高温会失活,因此米酵菌酸不是蛋白质,C错误;D、泡发的木耳、银耳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应该一次食用完,不宜久存,D正确。故选D2. 某二倍体植物(2n=8)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8小时。假设该植物根尖细胞的所有胸腺嘧啶都已被3H标记,挑选一个正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放人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18小

3、时后,培养液中单个细胞内含有放射性的核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分别是()A. 8、2B. 8、4C. 16、8D. 16、16【答案】D【解析】【分析】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的方式。亲代DNA双链分离后的两条单链均可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复制完成后的子代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DNA分子相同,但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故称为半保留复制。【详解】假设该植物根尖细胞的所有胸腺嘧啶都已被3H标记,挑选一个正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放入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18小时后,即经过了一个细胞周期,DNA复制了一次,每个DNA都是一条链带放射性,一条链不带。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

4、细胞,核DNA和染色单体数都是16,所以带放射性的都是16。故选D。3. 下列对“证明遗传物质本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格里菲斯的实验中,把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注射给小鼠后小鼠死亡,原因是小鼠体内大部分R型细菌完成了转化B.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本质是R型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C.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一组,最后离心的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而沉淀物放射性很高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子代噬菌体会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导致实验结果异常【答案】D【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5、,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由于R型细菌不能使小鼠致病死亡,所以大多数R型细菌会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消灭,在加入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时,会有少数R型细菌发生转化,转化成S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可以遗传,S型细菌是能使小鼠致病死亡,A错误;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本质是R型细菌发生了基因重组,即S型细菌的部分基因重组到

6、R的型细菌的DNA上,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一组,最后离心的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而沉淀物放射性很低,因为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中,离心后进入上清液,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的DNA是进入细菌的,若保温时间过长,会由于子代噬菌体会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导致实验结果异常,D正确。故选D。【点睛】4. DNA分子的两条链通过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相互连接。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氢键数目越多,DNA分子越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核苷酸数目相同的2个DNA分子,其氢键数目一

7、定相同B. 某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占30%,另一条链中A占28%,则该DNA分子中A-T之间的氢键数目要多于C-G之间的氢键数目C. 长度相同的双链DNA分子,由于(A+C)/(G+T)比值不同,它们的稳定性也不同D. 亲代DNA经过准确复制得到两个子代DA,则亲子代DNA之间的(A+T)/(G+C)比值相同,稳定性也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

8、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碱基之间的这种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则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详解】A、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

9、因此核苷酸数目相同的2个DNA分子,其氢键数目不一定相同,A错误;B、某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占30%,则另一条链中T占30%,另一条链中A占28%,则整个DNA分子中A-T的比例=30%+28%=58%,C-G的比例=1-58%=42%,由于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该DNA分子中A-T之间的氢键数目(碱基对数58%2)要少于C-G之间的氢键数目(碱基对数42%3),B错误;C、A=T,C=G,则A+C=G+T,不同的双链DNA分子,(A+C)/(G+T)比值相等,都等于1,C错误;D、亲代DNA和经过准确复制得到两个子代DNA碱基序列都相同,因此亲子代DNA之间的(A

10、+T)/(G+C)比值相同,稳定性也相同,D正确。故洗D。5. 玉米种子颜色由3个显性基因A、C和R决定,基因型为A_C_R_的种子为有色粒,其他均为无色粒。现有一株有色粒玉米若该玉米自交,其后代有色与无色的比为9:7;若与AAccrr杂交,后代中25%为有色。则该有色粒植株的基因型是()A. AaCcRrB. AaCCRrC. AACcRrD. AaCcRR【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有色种子的基因型是A_C_R_,即Z的基因型为A_C_R_,其余基因型都为无色,然后根据后代的表现型进行逆推。【详解】根据题意,现有一株有色粒玉米若该玉米自交,其后代有色与无色的比为9:7,有色的占9

11、/16=13/43/4,该有色粒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CcRr、AaCCRr或AaCcRR,若与AAccrr杂交,后代中有色的占1/4=11/21/2,则该有色粒植株的基因型是AACcRr,ABD错误,C正确。故选C。6. 野生型果蝇具有红眼(A)、正常刚毛(B)和灰体色(D)的性状,经过人工诱变后产生了白眼(a)、异常刚毛(b)和黑体色(d)的突变型果蝇,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用上述果蝇进行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只考虑刚毛性状,正常刚毛杂合子雌蝇与正常刚毛雄蝇杂交,得到的F1果蝇自由交配,则后代雌果蝇中杂合子占1/4B. 基因型为DdXabY的雄果蝇减数分裂产生

12、的雄配子中含有突变基因的占50%C. 基因型为XABXab的雌果蝇产生了基因型为XAb、XaB的卵细胞,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D. 等位基因A/a和B/b的遗传既符合伴性遗传又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控制果蝇眼色和刚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连锁关系,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体色和眼色的遗传及体色与刚毛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只考虑刚毛性状,正常刚毛杂合子雌蝇与正常刚毛雄蝇杂交,得到的F1雌果蝇XBXB:XBXb=1:1,F1雄果蝇XBY:XbY=1:1,F1自由交配,则后代雌果蝇中杂合子占3/41/2+1/41/

13、2=1/2 ,A错误;B、基因型为DdXabY的雄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雄配子中含有突变d基因的概率是1/2,含有突变ab基因的概率是1/2,雄配子中不含突变基因的概率是(1-1/2)(1-1/2)=1/4,含突变基因的概率是1-1/4=3/4,B错误;C、基因型为XABXab的雌果蝇产生了基因型为XAb、XaB的卵细胞的原因可能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C正确;D、等位基因A/a和B/b都位于X染色体上,其遗传符合伴性遗传但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C。7. 普通西瓜是二倍体。把二倍体西瓜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用四倍体植株做母本、二

14、倍体植株做父本,进行杂交得到三倍体植株,此三倍体植株在二倍体植株花粉的刺激下,会结出无子西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诱导形成四倍体时,一般是把秋水仙素溶液滴在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B. 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后代,说明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仍然是同一个物种C. 上述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有时也会有少量种子原因是三倍体植株发生了基因重组D. 上述四倍体植株的体细胞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答案】A【解析】【分析】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

15、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详解】A、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是秋水仙素常处理的部位,因为芽尖有丝分裂旺盛,有利于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B、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三倍体后代不可育,说明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不属于同一个物种,B错误;C、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可能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移向细胞一极,另外两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移向另一极可以形成正常的配子,从而形成少量的种子,C错误;D、上述四倍体植株是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得到的,其根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A。8. 为了

16、控制蚊子的数量,某地区用杀虫剂杀灭蚊子的幼虫孑孓,从1964年开始用药,至1967年中期停用。如图是五年间孑孓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曲线,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1967年,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则S的基因频率为25%B. RR个体在1969年中期几近消失,说明在没有杀虫剂的环境下,基因型为RR的幼虫生存适应能力低于SS的幼虫C. 不再使用杀虫剂后,该地区蚊子的S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D. 在该过程中杀虫剂首先诱发基因突变产生出R基因,随后又起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

17、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2、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4、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5、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1)S的基因频率=SS的基因型频率+RS的基因型频率1/2;(2)R的基因频率=1-S的基因频率。【详解】A、根据题意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和1%,则S的基因频率=1%+4%1/2=3%,A错误;B、根据进化论观点,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1967年中期停用杀虫剂后,RR基因型频率下降,SS型上升,说明无杀虫剂环境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B正确;C、不再使

18、用杀虫剂后,RR基因型频率下降,SS型上升,该地区蚊子的S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C错误;D、在该过程中杀虫剂的使用是选择因素,但不是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基因突变发生在使用杀虫剂前,D错误。故选B。9. 生物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其中甲、乙是两个电流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刺激a处,甲和乙都会偏转,乙偏转2次B. 刺激a处引起的甲偏转的情况,实际上反映了该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又到静息电位的变化C. 根据分别刺激a处和b处引起的乙偏转的情况可以判断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D. 除去c处的神经递质后,再刺激a处,甲偏转,乙不偏转【答案】D【解析】【分析

1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产生兴奋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刺激a处,电流计乙的左侧先兴奋,右侧后兴奋,会发生两次偏转;电流计甲指针一极放在膜内,一极放在膜外,刺激a处时,甲所在处会兴奋,甲发生偏转,A正确;B、电流计甲所在位置,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产生兴奋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刺激a处引起的甲偏转的情况,实际上反映了该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又到静息电位的变化,B正确;C、刺激a处,电流计乙发生两次偏转;刺激b处,电流计乙发生一次偏转,说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是从左向右,C

20、正确;D、除去c处的神经递质后,兴奋不能传递到突触后膜,乙偏转一次,D错误。故选D。10.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下丘脑细胞既有内分泌的功能又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可将高级中枢传来的神经信息转变为激素信息B. 动物生命活动的节律性与下丘脑有关C. 切除下丘脑后,小鼠的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能力会丧失D. 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的分级调节可以使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加快代谢、促进产热,利于御寒【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

21、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下丘脑中有一些细胞既保持典型神经细胞的功能,又具有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它能将神经传导的电信号转变为激素传递的化学信息,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共同发挥调节作用,A正确;B、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正确;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切除小鼠的下丘脑,体温调节能力会完全丧失,但血糖的调节能力还可以直接通过激素调节来完成,不会完全丧失,C错误;D、寒冷环境中,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的分级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使细胞代

22、谢加快、促进产热,利于御寒,D正确。故选C。11. 科研人员研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鼠生长的影响,他们选用日龄相同的健康鼠进行实验,先对鼠进行摘除手术后,饲养一段时间,再随机分组,对不同组别的鼠进行不同的注射处理30天,定期测量鼠的体重,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不同组别鼠的数量应该相同B. 不同组别摘除的器官不同,生理盐水组只做假手术处理,不摘除垂体和胰腺C. 从图中可以看出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鼠的生长有协同效应D. 每只鼠的单位体重注射量应该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本实验小鼠应该都摘除垂体和胰腺,然后分四组实验:1、注射生理盐水;2、注射等量胰岛素;3、注射等量

23、生长激素;4、注射等量胰岛素和生长激素。【详解】A、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所以不同组别鼠的数量应该相同,A正确;B、不同组别摘除的器官应该相同,B错误;C、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同时使用,小鼠体重最大,说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鼠的生长有协同效应,C正确;D、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所以每只鼠的单位体重注射量应该相同,D正确。故选B。12. 科研人员研究肥胖与血糖调节的关系,他们给志愿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液,然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浓度,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要低于正常体重者B. 由图可知,肥胖者体内的血糖

24、调节只有激素调节C. 图中血糖浓度下降与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有关D. 肥胖者如果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可能使胰岛B细胞衰竭而罹患糖尿病【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肥胖者血糖含量下降速度较快;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胰岛素含量变化较大。【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的血糖值虽然比非肥胖者降低稍低,但肥胖者的胰岛素浓度远高于非肥胖者,所以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要低于非肥胖者,A正确;B、血糖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C、图中血糖浓度下降与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有关,C正确;D、肥胖者如果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可

25、能使胰岛B细胞衰竭,胰岛素分泌不足而罹患糖尿病,D正确。故选B。13.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十九世纪研制出了狂犬疫苗,下表是他所做的实验。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现象1用新鲜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兔发病2用干燥了几天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兔发病程度减轻3用干燥了14天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兔不发病4实验3完成后再注射新鲜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脊髓提取物兔不发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验1说明新鲜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能够引发家兔发生免疫反应B. 巴斯德实验中的兔脊髓提取物,随着干燥处理时间的延长,致病性越来越弱C. 干燥了几天的已感染狂犬病毒

26、的脊髓提取物可以作为疫苗进行免疫预防D. 实验4中的兔发生的免疫反应比实验3中的更强更快【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巴斯德实验过程,兔脊髓提取物的作用是提供抗原,进行干燥处理的目的是降低狂犬病毒的毒性;通过对比表格中巴斯德实验组别1、2、3可知,能作为狂犬疫苗的是干燥了14天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详解】A、实验1说明新鲜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中有抗原(狂犬病毒)能够引发家兔发生免疫反应,A正确;B、由实验2可知,实验中的兔脊髓提取物,随着干燥处理时间的延长,致病性越来越弱,B正确;C、对比实验1、2、3可知干燥了14天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脊髓提取物可以作为疫苗进行免疫

27、预防,C错误;D、实验3完成后产生了记忆细胞,再注射同种抗原,实验4中的兔发生的免疫反应比实验3中的更强更快,D正确。故选C。14. 科学家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作用得到如下图像(其中CTK是细胞分裂素、GA是赤霉素、IAA是生长素、ABA是脱落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种子发育受多种内源激素的共同调控B. 可以判断在种子发育的前期和后期,细胞分裂旺盛,细胞数目增多C. 许多植物种子具有休眠的现象,主要与种子内CTK含量高有关D. 当外界温度、光照、水分等发生变化时,种子的发育不受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

28、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详解】A、据图可知,种子的发育受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等多种内源激素的共同调控,A正确;B、据图可知,在种子发育的前期,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多,细胞分裂旺盛,细胞数目增多,而种子发育的后期,细胞分裂素含量较低,B错误;C、许多植物种子具有休眠的现象,主要与种子内ABA含量高有关,

29、C错误;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D错误。故选A。15. 澳大利亚草原最初没有兔,1859年有人放生了24只欧洲兔。这些兔急剧繁殖,严重影响了本地物种的生存。为了控制兔的数量,人们先后引入了狐狸和黏液瘤病毒(仅对欧洲兔致命)。如图是引入前后欧洲兔和袋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a年之前,袋鼠与欧洲兔的种群增长率不同B. 黏液瘤病毒与欧洲兔是寄生关系,狐狸与袋鼠是竞争关系C. 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可能引起其他物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D. 如果对欧洲兔的数量不进行控制,可能会导致澳大利亚草原的生

30、物多样性锐减【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年之前欧洲兔急剧增加,呈现“J”型曲线,而袋鼠减少,引入狐狸后欧洲兔数量小幅度减少,而袋鼠仍然减少,说明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引入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的数量减少,而袋鼠的数量恢复。【详解】A、a年之前,袋鼠数量减少,欧洲兔类似于J型增长二者种群增长率不同,A正确;B、袋鼠与欧洲兔是同营养级间的竞争关系,a-b年间引入狐狸后欧洲兔数量下降的同时袋鼠数量也下降,说明狐狸和袋鼠之间是捕食关系,B错误;C、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可能引起其他物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如天敌数量减少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C正确;D、0a年为欧洲兔进入

31、澳洲大草原初期,欧洲兔种群数量近似呈“J“型增长;若不对欧洲兔加以防治,就可能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 16. 胆固醇在血液中以LDL(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运输。如果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心病。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LDL受体基因缺陷的人比正常人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B. 正常人如果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可能会患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是冠心病C. LDL可以从细胞膜的任意部位被吸收进入细胞D. 细胞对胆固醇的合成存在反馈调节【答案】ABD【解析】【分析】1、

32、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2、据图分析,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内吞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内过多的胆固醇,抑制LDL受体的合成(转录和翻译),抑制乙酰CoA转化为胆固醇。【详解】A、LDL受体基因缺陷的人,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造成血管堵塞,比正常人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A正确;B、正常人如果饮食不合理,摄入胆固醇过多,缺乏运动,会造成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过高,可能会患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是冠心病,B正确;C、胆固醇在血液中以LDL(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运输,携带胆固醇的LDL(低密度脂蛋白)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才能进入细胞,C错误;

33、D、由图中可知组织细胞中胆固醇过多时,细胞通过抑制乙酰CoA转化为胆固醇,以减少自身的胆固醇合成;抑制LDL受体基因的转录,减少LDL受体的合成,从而减少LDL的摄取;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ABD。17. 小麦籽粒的颜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所控制,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红色,只有全隐性为白色。下列对各杂交实验双亲基因型的分析正确的是()红粒红粒3红粒:1白粒红粒红粒63红粒:1白粒红粒红粒7红粒:1白粒红粒白粒7红粒:1白粒A. 杂交实验中双亲的基因型组合共有5种B. 杂交实验中双亲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 杂交实验中双亲的基因型组合只有一种D. 杂交实验中双亲的基因型是确定的【答

34、案】D【解析】【分析】设小麦籽粒的颜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B/b、C/c控制,由题意知,这三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遵循分离定律,因此等位基因对数较多的自由组合问题,可以先分解成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对每一个分离定律进行解决,然后再组合成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详解】 A、由于红粒红粒3红粒:1白粒 ,可推知亲本可能有1对等位基因是杂合子自交,其余2对是隐性纯合子自交的方式,故亲代基因型可以为 AabbccAabbcc、 aaBbccaaBbcc、 aabbCcaabbCc,共有3种基因型组合,A错误;B、由于红粒红粒63红粒:1白粒,可推知亲本为3对基因都是杂合子自交,即

35、亲代基因型为AaBbCcAaBbCc,双亲的基因型相同,B错误;C、由于红粒红粒7红粒:1白粒,可推知亲代基因型可以为AaBbccaabbCc、 AabbCcaaBbcc、 aaBbCcAabbcc,双亲的基因型组合有3种,C错误;D、由于红粒白粒7红粒:1白粒,可推知亲代基因型一定为AaBbCcaabbcc,D正确。故选D。18.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4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绘成如下系谱图。下列对4种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及部分个体基因型的分析正确的是()A. 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甲-7与甲-9都是Aa的概率为4/9B. 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乙-9为XBXb,其致病基因最终来自于乙-2C.

36、 系谱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丙-3、丙-7、丙-8的基因型都是CcD. 系谱丁为Y染色体遗传,丁-3为XYD,家系中的女性个体都不含致病基因【答案】ABC【解析】【分析】1、分析图甲,由于5、6号均为患者,他们的女儿8号表现正常,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分析图乙,由于2号患病,但她的儿子7号患病、5号正常,可排除X染色体隐性遗传,该家系具有“男病母女病”的特点,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3、分析图丙,由于3、4号均正常,但是有一个患病的女儿6号,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4、分析图丁,由于5、6号均正常,但他们有患病的儿子,说明丁为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为常染色体显性

37、遗传,甲-5、甲-6的基因型都为Aa,甲-7和甲-9的基因型都为1/3AA、2/3Aa,故甲-7与甲-9都是Aa的概率为2/32/3=4/9,A正确;B、由分析可知,乙最可能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乙-7的基因型为XBY,乙-8的基因型为XbXb,乙-9为XBXb,乙-9的致病基因来自乙-7,最终来自于乙-2,B正确;C、由分析可知,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丙-6的基因型为cc,丙-3、丙-4的基因型为Cc,丙-7、丙-8、丙-9、丙-10的基因型均为Cc,C正确;D、由于丁-5表现正常,而丁-7和丁-10都为患者,故该病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D错误。故选ABC。19. 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整理

38、的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示意图表示相关物质,、表示参与调节的系统,甲乙、丙、丁表示四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口服药物后,药物分子要作用于靶细胞离不开、系统的作用B. 当吃的食物过咸时,在垂体释放的激素作用下,B过程会加强C. 给病人输入的NaCl溶液会按照体液中甲乙丙丁的含量比进入各种体液D. 甲乙丙丁四种液体所含的物质种类和含量有差别,其中乙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答案】AB【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参与调节的系统,依次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表示相关物质,依次是食物、二氧化碳、氧气、尿液。甲、

39、乙、丙、丁依次是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表示淋巴转化为血浆,B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详解】A、口服药物后,药物分子要经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浆中,再经过(循环系统)运输,作用靶细胞,A正确;B、当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过程会加强,即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加强,从而使尿量减少,B正确;C、给病人输入的NaCl溶液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来源于Na+和Cl-,输入的NaCl大部分在细胞外液(由乙、丙和丁组成),进入甲(细胞内液)比较少,C错误;D、乙、丙、丁依次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它们的物质种

40、类和含量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甲为细胞内液,其含的物质种类和含量与乙、丙和丁相差很大,D错误。故选AB。20. 我国西北某山区陡坡地经过封山育林后,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优势物种分别是甲、丙、乙,它们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陡坡地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 三个物种在共存期间存在竞争关系,在竞争中最占优势的是乙C. 在Ob年份,丙种群数量增加是由于丙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 在bc年份,甲、丙种群密度的变化,与丙更能耐受弱光有关【答案】BC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41、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图。甲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很快消失了,属于一年生的草本,丙是多年生的草本,乙是灌木。【详解】A、由于是封山育林后的演替,所以是次生演替,A错误;B、三个物种在共存期间有共同的生存需求,是竞争关系,乙是灌木,该植物接受的光照最多,在竞争中最占优势,B正确;C、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导致种群数量增加,C正确;D、在bc年份,灌木增多,草本植物接受的光照减少,由于物种丙能耐受弱光,种群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BCD。三、非选择题: 21. 细胞自噬

42、就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细胞通过自噬可以重复利用有用的物质,确保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下图表示一种常见的细胞自噬过程。(1)在细胞自噬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溶酶体中的_,该过程分解产物的去向是_。(2)一般来说,细胞自噬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细胞生存。细胞自噬不同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_的过程。(3)图示过程显示了细胞内的不同生物膜在_上紧密联系,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_。(4)酵母菌细胞的液泡和动物细胞中溶酶体的作用相似,科学家以突变型酵母菌(液泡内缺乏降解酶)和普通型酵母菌为材料,研究液泡与细胞自噬之间的关系。其中以_型酵母菌

43、作为实验组,_型酵母菌作为对照组,两组酵母菌同时进行饥饿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_型酵母菌细胞中会出现自噬体大量堆积在液泡的现象。据此推测,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答案】 (1). 多种水解酶 (2). 在细胞内被利用或排出细胞外 (3). 有利于 (4).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5). 结构和功能 (6). 协调配合 (7). 突变 (8). 普通 (9). 突变 (10). 增强【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这样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可以分解损伤或衰老的细胞器。【

44、详解】(1)细胞自噬起主要作用的是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分解产物中有用的留下,无用的排出,则去向为在细胞内被利用或排出细胞外。(2)一般来说,细胞自噬降解的是衰老的或受损的结构,对生物细胞而言,有利于细胞生存,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基因控制下的程序化死亡的过程,即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3)图示显示不同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体现了各种膜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4)对照组是在自然状态下,未经处理的组,故以突变型为实验组,普通型为对照组,突变型无法自噬,故一段时间后突变型酵母细胞会出现自噬体大量堆积在液泡,当环境中营养缺乏时,受损或衰老的结构会多,故自噬作用会增强。【点睛】溶酶体内含多

45、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并吞噬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22. 科研人员研究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他们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放下O2释放量和吸收量的变化,得到如图曲线,整个过程中两种植物的呼吸作用保持不变。(1)由图判断,两种植物更适宜在弱光下生活的是_(填“甲”或“乙”),原因是_。(2)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两种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大小关系是甲_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在光照强度为d时,甲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大于乙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速率,依据是_。此光照强度下,甲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需要的CO2来源于_,限制乙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4)科研人

46、员继续研究了温度对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得到下表所示的结果。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CO2吸收量(mg/h)101752532537535285黑暗中CO2释放量(mgh)05075101522530340可以判断出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的温度为_。假设每天光照12小时,最有利于甲植物生长的温度是_。【答案】 (1). 乙 (2). 与甲相比,乙的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都较低 (3). 大于 (4). 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等于净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速率的和。光照强度为d时,两种植物净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速率相等,而呼吸速率甲大于乙 (5). 呼吸作用产生

47、的CO2和从外界吸收的CO2 (6). CO2浓度 (7). 30 (8). 20【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1)由图判断,与甲相比,乙的光补偿点及

48、光饱和点都较低,因此与甲相比,乙更适宜在弱光下生活。(2)光照强度为0时与乙相比,甲O2释放量更大,因此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两种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大小关系是甲大于乙。(3)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等于净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速率的和。光照强度为d时,两种植物净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速率相等,而呼吸速率甲大于乙,所以甲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大于乙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速率。此光照强度下,甲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需要的CO2来源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和从外界吸收的CO2。(4)光合作用速率=光照下CO2吸收量+黑暗中CO2释放量。30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假设每天光照12小时

49、,一昼夜CO2吸收量=12(光照下CO2吸收量-黑暗中CO2释放量),20时一昼夜CO2吸收量最大,最有利于甲植物生长。【点睛】熟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掌握光合与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半自主性细胞器,具有自己的DNA(mtDNA)、tRNA和核糖体,能独立合成蛋白质。下图表示线粒体中部分蛋白质的来源,其中TOM和TIM分别表示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上的蛋白质转运酶复合体。(1)线粒体DNA(mtDNA)是双链环状结构,它存在于_。(2)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_的主要场所,其内膜上参与反应的H来自于_(填结构名称)。(3)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

50、质种类和数量明显多于外膜,原因是_。(4)已知TOM和TIM是由细胞核基因编码的,如果这些基因发生突变,导致TOM和TIM异常,线粒体功能_(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如果编码线粒体内膜上某种蛋白质的mtDNA基因出现突变,导致细胞供能障碍、个体出现病症,则该病典型的遗传特点是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定律。【答案】 (1). 线粒体基质 (2). 有氧呼吸 (3).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4). 内膜面积大于外膜,内膜上分布着大量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蛋白质 (5). 会 (6). 不遵循【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

51、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2、线粒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内含少量DNA、RNA和核糖体,是能进行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叶绿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内含少量DNA、RNA和核糖体,是能进行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含有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DNA和RNA。【详解】(1)线粒体DNA(mtDNA)是双链环状结构,它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因此线粒

52、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2)根据有氧呼吸过程可知,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内膜上参与反应的H来自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3)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该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因此其上附着了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同时内膜面积由于向内凹陷形成嵴而大于外膜面积,因此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明显多于外膜。(4)已知TOM和TIM是由细胞核基因编码的,如果这些基因发生突变,导致TOM和TIM异常,线粒体功能会受到影响,因为这些蛋白质参与了线粒体的结构组成。如果编码线粒体内膜上某种蛋白质的mtDNA基因出现突变,导致细胞供能障碍、个体出现病症,则该病典型的遗传特点是

53、不遵循孟德尔定律,因为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核基因的遗传规律。【点睛】熟知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4. 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抗真菌的化学物质。用两个无法产生豌豆素的突变纯系(品系1和品系2)及野生型纯系豌豆进行杂交,得到如下结果。杂交F1表现型F2表现型甲:品系1野生型有豌豆素3/4有豌豆素,1/4无豌豆素乙:品系2野生型无豌豆素3/4无豌豆素,1/4有豌豆素丙:品系1品系2无豌豆素13/16无豌豆素,3/16有豌豆素(1)品系1、品系2和野生型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_、_、_。(决定该性状的基因若是一对,用A/a表示

54、;若是二对,用A/a、B/b表示;以此类推)(2)取丙组的F2个体分别自交,则无豌豆素个体自交后代中有豌豆素个体占_,有豌豆素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3)取甲组F1与乙组F1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要确定杂交后代中无豌豆素的基因型,请写出最简便的实验方案并分析结果和结论。实验方案:_。结果和结论:_。【答案】 (1). aabb (2). AABB (3). AAbb (或aaBB) (4). 5/52 (5). 无豌豆素:有豌豆素=1:5 (6). 无豌豆素:有豌豆素=1:1 (7). 取杂交后代的无豌豆素个体分别自交,统计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8). 若自交后代无豌豆素

55、:有豌豆素=3:1,则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或AaBB)若自交后代无豌豆素:有豌豆素=13:3,则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可知:丙组中F2有3/16有豌豆素,且无豌豆素:有豌豆素=13:3,和为16,故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为无豌豆素,基因型为AaBb,F1自交,F2的比例为A-B-:A-bb:aaB-:aabb=9:3:3:1,并可进一步推知,无豌豆素的基因型为A-bb或aaB-,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无豌豆素基因型为A-bb或aaB-,又因野生型豌豆能产豌豆素,且为纯系,故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设野生

56、型基因型为AAbb,则无豌豆素为aaB-,则甲组中品系1野生型F1均为有豌豆素,且F2出现3:1的分离比,故F1应为单杂合,基因型为Aabb,则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由乙组可知,品系2野生型AAbb,F2中无豌豆素:有豌豆素=3:1,故F1应为AABb,则品系1基因型为AABB。(若野生型为aaBB,进行上述推导,可得相同结果)。(2)设有豌豆素为Abb,丙组F1基因型为AaBb,F2无豌豆素个体自交,后代有豌豆素(A-bb)的有2/13AABb、4/13AaBb,则产生无豌豆素的概率为(2/131/4)(4/133/41/4)=5/52;有豌豆素个体基因型为2/3Aabb、1/3AAbb

57、,令其自交,则子代有豌豆素的无豌豆素aabb的比例为2/31/41=1/6,则有豌豆素为1-1/6=5/6,故无豌豆素:有豌豆素=1:5。(有豌豆素为aaB的计算结果相同)。(3)甲组F1基因型为Aabb,乙组F1基因型为AABb,两者杂交,子代AABb(或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为无豌豆素:有豌豆素=1:1;杂交后代中无豌豆素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若要对其进行确定,对植物而言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取杂交后代的无豌豆素个体分别自交,统计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自交后代无豌豆素:有豌豆素=3:1,则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或AaBB);若自交后代无豌

58、豆素:有豌豆素=13:3,则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以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根据基因突变的概念进行相关判断;能够根据表格中后代的表现型判断亲本的基因型,并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计算。25.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禾谷类种子萌发时赤霉素(GA)能诱导种子中一淀粉酶的合成。如图1所示(盾片是禾谷类种子的子叶,位于胚和胚乳之间)。(1)种子萌发时,幼胚合成的赤霉素诱导合成-淀粉酶的部位是种子的_,-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发生在种子的_。此外,赤霉素还能诱导纤维素酶的活性,促进细胞壁分解,从而促进_和种子萌发。(2)某生物活动小组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赤霉素能诱导种

59、子-淀粉酶的合成,他们选取一些小麦种子,对种皮进行消毒处理,并切成甲(无胚)、乙(有胚)两部分(如图2)。现有两种试剂,丙:赤霉素溶液(适宜浓度)、丁:蒸馏水。请利用以上材料和试剂完成下表的实验设计_(料和试剂填甲、乙等代号)。使用材料加入试剂测定物名称实验组对照组如果上述假设正确,则测定物的量的变化曲线是下图的:实验组_;对照组_。【答案】 (1). 糊粉层 (2). 胚乳 (3). 细胞伸长 (4). 甲丙淀粉酶/淀粉甲丁淀粉酶/淀粉或乙丁淀粉酶/淀粉甲丁淀粉酶/淀粉 (5). 如选淀粉酶为测定物,则应为C和D (6). 如选淀粉为测定物,则应为A和B【解析】【分析】根据实验的目的、假设方

60、向、实验步骤,如果假设成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有不同的结果,而且这一不同的结果还要因测定物的不同而不同。对照实验的条件要求实验组有赤霉素,对照组没有赤霉素。注意赤霉素的来源有两个:可直接加入,又可由种子的胚产生提供。【详解】(1)由图可知,种子萌发时,幼胚合成的赤霉素诱导合成-淀粉酶的部位是种子的糊粉层,-淀粉酶再分泌到胚乳中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供胚生长需要。此外,赤霉素还能诱导纤维素酶的活性,促进细胞壁分解,从而促进细胞伸长和种子萌发。(2)赤霉素能诱导淀粉酶的合成,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此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条件要求实验组有赤霉素,对照组没有赤霉素。因为赤

61、霉素的来源有两个:可直接加入,又可由种子的胚产生提供。若直接加入,则材料选择都用甲部分,试剂的选择实验组加入赤霉素,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若赤霉素由种子的胚来提供,则材料选择一个用甲部分,一个用乙部分,试剂的选择都用蒸馏水。测定物质即可测定淀粉酶的生成量,也可测定淀粉的减少量。若假设成立,实验组淀粉酶增加,对应坐标曲线为C,淀粉的数量减少,对应曲线为A;对照组淀粉酶的数量基本不变而且数量减少,对于曲线为D,淀粉的数量基本不变而且数量多,对于曲线为B。【点睛】该题通过研究性学习题目,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解题技巧:阅读文字材料、图表材料,提取试题中关键信息(找出新信息、已知信息); 理解信息、整合信息;运用信息、准确作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