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2014.12.28(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2“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
2、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 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3中国共产党通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赢得农民支持的原因是( )A中共有崇高的革命信仰 B农民深受封建剥削,位卑家贫C中共领导的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D中共实行土地改革政策4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国民
3、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519世纪30年代,法国圣西门团体里的女性活动积极分子主张改革财产所有权以增强妇女的独立,主张妇女参与公共辩论的权利。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发展 B英法妇女获得了普选权C各国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D妇女经济地位普遍提高6. 1881年,在巴黎公社失败十年之际,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强调: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4、,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这里说的“特殊条件”指 ()A巴黎工人不掌握军队 B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C缺少社会主义者的领导 D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工人7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留下的经验不包括 A无产阶级专政原则 B人民民主原则 C工农联盟原则 D人民公仆原则8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是一个“高度灵活的政治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这说明巴黎公社 ( )A不具备无产阶级性质 B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权C可以作为
5、无产阶级政府的方案 D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9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10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但同时又认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
6、翻临时政府。其依据是 A资产阶级成功领导了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二月革命” B俄国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俄国人民迫切要求退出战争实现和平 D临时政府掌握着强大的武装力量11据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士兵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下列描述与“政变”之后情形相符的是 ( )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12“还是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完成,首先有赖于列宁的百折不挠的狂热和托洛茨基的恶意煽动。
7、如果没有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们的发难,也就不会有十月革命。”材料说明 A肯定列宁为十月革命作出的努力B十月革命是由偶然因素发生的C揭露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的不良用心 D将十月革命归功于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13.“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依据是苏维埃政权 ( ).颁布了土地法令 .处死了末代沙皇 .颁布了和平法令 .推翻了临时政府14“解放”一词在不同时期含义不同,如1949年新中国诞生,解放了全国人民;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人民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前一种解放侧重于 ( ) A.民主政治的建设 B.人民思想的解放 C.发
8、展生产力 D.建立新的经济基础15. 1949年9月30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 ( )A“人民大宪章”是“共同纲领”之误写B反映了中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的史实C“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D“中国人民政协”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误写16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17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
9、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 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 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 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18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19.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
10、”、“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20.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扁联的指示,废除了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地名等。这一做法 A.充分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需要C.是巩固新中国统一的主要手段 D.主要是为了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21.“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伟大
11、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 这首网络诗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 ( ) A.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首次提出是为了解决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222013年7月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复电习近平表示:“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本党自五年前在台湾重返执政伊始,相关部门立即在此项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中断近十年的和解与合作复兴中华民族,促进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马英九的电文表明 ( ) A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九二共识”前两岸已实现“三通”C两岸都
12、赞成“一国两制”的共识 D两岸的合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3.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对“一边倒”外交政策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24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
1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5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该评论 ( )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 B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C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 261953年周恩来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
14、工作的限制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27胡志明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 )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28.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该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
15、( )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9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美国“对中国采取主动行为”的意图是 ( )A扭转与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 B促使日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C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促进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0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200年,而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4800年不需要美国参与。”基辛格此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 )A高度
16、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31.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 D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321970年4月,一些日本商社接受了中国政府宣布的“四项贸易原则”;1973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福田赳夫表示,我们必须对九一八事变和19371945年中日战争
17、期间所犯的一切错误“进行反省并向中国道歉”。这些行为 ( )A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B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C表明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33.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 选项史实结论A“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放弃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C尼克松总统访华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第34题16分,第35题18分,共34分)34
1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时间会议女性比例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0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9%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3%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
19、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1)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呈现怎样的趋势?(2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原因。(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开创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分)(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特殊的民主”的特点。(6分)35(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途径,先从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开始,把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1952年到1958年中日民间交流出现高潮。友好与贸易这两个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最积极的因素,有如
20、两个车轮,推动日中关系前进,也给日本政府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材料二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材料三下表所列为自1970至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加拿大1970年10月13日意大利1970年11月6日奥地利1971年5月2
21、8日比利时1971年10月25日冰岛1971年12月8日英国1972年3月13日荷兰1972年5月18日联邦德国1972年10月11日澳大利亚1972年12月21日新西兰1972年12月22日西班牙1973年3月9日(1)材料一反映了周恩来怎样的外交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4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5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新局面出现的原因和影响?(9分)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2014.12.28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DDAADCDBBDB
22、AA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CBCBDAACCBBBAD题号313233答案CAD34.(1)趋势:妇女参政比例逐步上升。(2分)原因:1954年宪法的颁布和人民代表人会制度的建立,为妇女参政提供保障。(4分)(2)理解: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4分)(3)特点:符合中国的国情;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西方民主的合理成分但不抽象地地复制。(6分)35. (1)外交思想:民间和贸易先行,
23、以民促官。(2分)影响:促进了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与经贸交流,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分)(2)不正常状态:二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外交关系”。(3分)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2分)(3)原因:苏联威胁中国安全;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5分)影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抗衡苏联;有利于中西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基础。(4分)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Y3613 2014.12.28题号12
24、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DDAADCDBBDBAA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CBCBDAACCBBBAD题号313233答案CAD34.(1)趋势:妇女参政比例逐步上升。(2分)原因:1954年宪法的颁布和人民代表人会制度的建立,为妇女参政提供保障。(4分)(2)理解: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4分)(3)特点:符合中国的国情;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西方民主的合理成分
25、但不抽象地地复制。(6分)35. (1)外交思想:民间和贸易先行,以民促官。(2分)影响:促进了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与经贸交流,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分)(2)不正常状态:二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外交关系”。(3分)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2分)(3)原因:苏联威胁中国安全;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5分)影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抗衡苏联;有利于中西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基础。(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