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291KB ,
资源ID:117568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7568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民江苏专用讲义:选修一 第39讲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民江苏专用讲义:选修一 第39讲 WORD版含答案.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9讲近代史上的重大改革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备考指导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016江苏单科,T24A)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特点及教训1.理解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评价。2.注意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3.注意戊戌变法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及文教等方面分类整合,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注意比较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点,从社会史观、文明史观等角度分析三次改革对本国近代化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理解近代化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明治维新(2015江苏单科,T24A)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特点及

2、评价戊戌变法(2018江苏单科,T24A)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背景及简评考点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客观:农奴制面临严重危机。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农奴要求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广大工人也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斗争。思想:西欧民主思想的影响;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失败唤醒了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战败。(2)主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及政府为改革做好了准备。2.目的(1)直接:缓和矛盾,摆脱危机,增强国力,重振国威。(2)根本:巩固沙皇专制和地主阶级的统治。3.内容(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2)

3、经济上: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须高价赎买。(3)组织上:为管理农民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村社”。在村社上面设置了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5.影响(1)(2)局限性: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未能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且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典例 (2016江苏单科,24A)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

4、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

5、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结合农奴制改革内容中有关农奴经济和政治地位的知识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二“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形式和主持者回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要与人民群众利益相结合、如何对待守旧势力、

6、改革者的进取精神等角度回答。答案(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史论链接】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在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1.经济近代化(1)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2.政治近代化: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

7、民主化的气息。(1)政治体制: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2)司法制度: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同西方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考点二明治维新1.条件(1)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2)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天皇也想利用倒幕力量恢复统治地位,幕府面临统治危机。(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

8、中。(4)前提: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及新兴地主等为主体的倒幕派与部分大名废除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权。2.内容(1)政治:彻底破除旧政治体制。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先是大力发展官营企业,后又扶植私人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军事: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培养高级军事人才。建立近代化海军。扶植军事工业。建立近代警察制度。(4)实行文明开化:用西方文明改造日本封建文化。教育改革:整顿旧的教育机构,建立三级近代学校

9、体制,创立专业技术学校,推行军国主义教育。传播改革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改变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规陋习,进行“欧化”运动。3.影响(1)积极(2)消极典例 (2015江苏单科,24A)“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

10、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3

11、)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信息“自天皇以下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即可得出“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众人趋之若鹜”即可得出“国民竞相效仿”。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即可得出“认识到模仿虚饰的缺陷,开始理性对待西方文明”;第二小问,前者可从摆脱民族危机和落后的现状的需要这一角度思考作答。后者可从全盘西化的危害和自身文明的价值对比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

12、所以然”即可得出“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的结论。答案(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3)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史论链接】 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1.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表现在:(1)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2)利用政府力量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2.日本工业发展的重点是军事工业等重工业,这是由日本军国主义传统所致,并增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力量。3

13、.由于日本政府的扶植,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近代大部分工业。考点三戊戌变法1.背景(1)国际环境: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2)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民族危机加深。(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2.概况(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3.主要内容(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2)经济:提倡和奖励士民投

14、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3)军事:裁汰绿营,改用西法训练军队。(4)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4.结果:失败(1)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2)原因5.历史影响(1)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典例 (2018江苏单科,24A)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

15、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

16、资料选辑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新的文化知识”“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并结合戊戌变法的背景、科举制度的弊端等知识点作答。第(2)问,作答时应注意答案的全面性,“积极性”可根据材料信息“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打击旧学、传播新学、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和推行新式教育等角度作答;“局限性”可根据材

17、料信息“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不彻底的角度作答。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史论链接】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社会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力量,迫切需要获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幕府成为众矢之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中外反动势

18、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群众基础领导力量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和部分大名支持,武装推翻幕府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仅仅是一些知识分子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改革进程推翻德川幕府后,明治新政又发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执行了符合国情的政策,强制推行,大刀阔斧改革变法者手中无实权,而且是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国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集中侵略中国,中国等亚洲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牵制和削弱了列强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帝国主义时期,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2

19、019南京盐城模拟)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阅读材料:材料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 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中的“战争”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俄国

20、带来的影响。(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在“政治上层建筑”上进行了哪些调整?(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的理解。答案(1)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影响:加剧俄国国内矛盾,引发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改革;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动摇了其在欧洲霸权地位。(2)调整:建立地方自治机构;改革司法制度(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进行军事改革(义务兵役制,改革军事管理);教育改革(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引进西方书籍)。(3)理解: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由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考点

21、二明治维新2.(2018扬州调研)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既有辉煌的成功,也有悲惨的失败,而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日本家族制度与家族伦理密切相关。阅读材料:材料19世纪中期发生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盟的政权性质和天皇专制的国体,决定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尚难以割舍与封建传统的粘着性。政府一方面通过教育宣扬儒教伦理,将继承传统的“家族制度”和家庭伦理奉为保持日本民族的“醇风美俗”。同时还将家庭的建立和维持与对国家的忠诚联系在一起,与天皇制的国家观紧密结合。具体而言就是:以家长为中心,从祖先到子孙渊源不断的血统联系是个别的“家族制度”,由无数“家族制度”集合

22、而成的综合“家族制度”就是国家,天皇就是国家之家长。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将原来作为民间规范而盛行的“家族制度”法制化。1898年出台的明治民法,基本继承了幕府时代封建武士阶级“家族制度”的衣钵,户主权、家督继承和男尊女卑构成了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三大支柱。 摘编自田晓虹近代日本家庭制度的变迁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概括日本“家族国家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家族国家观”影响下,明治政府在教育和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家族国家观”的特征及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答案(1)内涵:将天皇与国民的关系比作家族父子关系,通过神

23、化天皇权力,实现对国民的家长式统治。实质:维护天皇专制统治的工具(或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合专政)。(2)教育:“忠君爱国”或“和魂洋才”。军事:对官兵灌输武士道精神。(3)特征:家长制;血缘政治;封建儒教伦理。消极影响:强化天皇专制统治;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军国主义的社会根源。考点三戊戌变法3.(2019南京、盐城模拟)维新变法十分注重报刊舆论的宣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戊戌变法时期,在维新派的带动下,国人自办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涌现,形成了国人办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潮。在18951898年期间,特别是1897和1898两年,国人新办报刊达94种居主导地位的是时政性综合报刊和讲求新学的报刊

24、。方汉奇、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材料二诚以此两自由苟失坠,则行政之权限万不能立,国民之权利万不能完也。而报馆者即据言论出版两自由,以实行监督政府之天职者也。故一国之业报馆者,苟认定此天职而实践之,则良政治必于是出焉。诚哉,报馆者摧陷专制之戈矛,防卫国民之甲胄也。故今日吾国政治之或进化、或坠落,其功罪不可不专属诸报馆。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材料三一曰:创学堂,然而学堂书院之容积尤有限量;二曰:学会。然而学会设于会城,会城以外无由致其观听,而况于外县,而况于外府?三曰:报纸。报纸出,则不得观者观,不得听者听又将以风气浸灌于他省,而予之耳,而授以目,而通其心与力,而一切新政、新学,皆可以弥纶贯午于其间

25、而无憾矣。谭嗣同湘报后叙(下)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戊戌变法时期“国人办近代报刊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国内南北“居主导地位的时政性综合报刊”的名称。(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认为报纸推动国家政治进化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中体现此理由的举措。(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新政、新学”与报纸之间的关系。答案(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宣传变法的需要。名称:时务报;国闻报。(2)理由:以出版、言论自由监督政府行为防止专制;捍卫国民话语权(言论自由权)。举措: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准许创立报馆、学会。(3)关系:一方面戊戌变法

26、推动了报刊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报刊扩大学堂学会的影响,有助于启迪民智,扩大变法的社会基础和舆论基础。课后巩固检测考向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2018徐州模拟)阅读下列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述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

27、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获得了哪些权益?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5分)(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观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证此观点。(5分)答案(1)权益:农民获得了自由,并且可以购买一块土地。(2分)特点:不彻底性:农民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掠夺性和欺骗性:农民需要额外支付土地赎金。

28、(3分)(2)观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论证: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扩大了自由劳动力,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3分)考向二明治维新2.(2018南通、扬州、泰州三市模拟)明治维新是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起点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2年1月,明治政府完成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工作,在全国设置了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地长官。新政府于同年9月又进行了新的官制改革,天皇亲临正院“总理万机”,各省长官直接对天皇负责。1889年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也必须依宪法各条之规定行使自己拥有的统治权。摘编自伊文成

29、、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材料二鹿鸣馆现象引发的西化主义泛滥达到了文明开化的顶点。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日本政要狂热地为西化造势,在鹿鸣馆西化的示范下,无论贫富皆以西洋为高尚,甚而主张人种改良。总之,是言必谈西洋,西洋人不穿和服,所以要穿西服。甚至竟然出现文盲海员在东京大学执教的奇闻。文明开化基本限于东京等大城市,而在农村,一眼望去仍然是江户时代的风景。摘编自赵德宇日本近现代文化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措施。(4分)(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文明开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明治维新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的改革启示。(6分)答案(1)政治措施:废藩置县;加

30、强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确立代议制;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4分)(2)特点:自上而下推行;盲目西化;学习西方庸俗化;发展不平衡。(4分)改革启示:提高中央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在坚持开放的前提下,立足传统创新文化。(2分)3.(2018南通、扬州调研)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两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在诸多方面赶上或超过了俄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攘夷”这一强烈的目的意识,使维新领导者们的思想有着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认识到当时攘夷是行不通的,从而转向了积极的开国论,即通过学习西方,由“文明开化”“富国强兵”而最终实现攘夷的目的。另一方

31、面,他们一直没有忘记利用天皇的权威和民众的纯朴信仰来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崔世广明治维新的思想历程刍论材料二责任感和时代要求的结合,促使他(亚历山大二世)充满活力地在其任期的头十年完成了改革的绝大多数工作。在其统治末期,他成了一个悲剧性人物,他以及俄国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明确的思想,不知道该怎样把其基本保守的本能和19世纪下半叶现代化的要求协调起来。由于不能高瞻远瞩,所以,他在许多同时代人眼中有时像个改革家,而有时则又像个改革的反对派。 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领导者思想的“两重性”,并结合明治维新中教育改革的举措加以说明。(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

32、世在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据材料二,分析他在统治末期成为“悲剧性人物”的原因。(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俄日两国改革中得出的改革启示。(2分)答案(1)两重性:学习西方文明;利用传统达到政治目的。(2分)表现:仿照欧美国家,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强调效忠天皇,灌输忠君思想。(2分)(2)措施: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废除等级审判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司法制度。(2分)原因:改革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2分)(3)启示: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改革者的思想认识影响改革的成效。(2分)考向三戊戌变法4.(2019苏锡常镇四市调研)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33、重要的政治改革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两件事。 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杨锐者,张之洞入室弟子,岁馈千金,养之京师,而一切托之者也。杨锐与刘光第之入军机,亦张之洞托陈宝箴荐之者也张之洞本为新党,自恐不免,乃

34、请杀谭、杨等六人,以求避党祸,其忍于杀帝党久矣。康有为驳后党逆贼张之洞、于荫霖诬捏伪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百日维新的政治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4分)(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4分)(3)有学者认为康有为由于泄私愤而忽视了张之洞在维新变法中的努力。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2分)答案(1)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2分)意图:选拔人才;减少财政支出;促进民族工业;提高行政效率。(任答两点,2分)(2)教训:改革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打击面过宽,不能树敌过多;要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要警惕党派之争。(任答两点,4分)(3)说明:尽量用第一手材料;孤证不立;全方位搜集材料。(任答两点,2分)- 1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