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552KB ,
资源ID:1175663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7566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教师用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教师用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17-2018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 历史本卷共53题,两种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35小题,非选择题17小题。一、选择题(35个小题)1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答案: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

2、依据材料推断“差序格局”是宗法制的体现。宗法制产生于商周时期,早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故A项错误;先秦血缘政治被秦朝之后的官僚政治取代,宗法制并没有使其延续,故B项错误;宗法制带来的世卿世禄制,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建立后,宗法血缘关系不再是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故D项错误。2据左传记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这反映了A盟约成为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准则 B周王与部分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C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D成王通过签订盟约成为天下共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

3、“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所以出现成王“赐之盟”可知,二者关系近乎平等,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不是题干主旨,排除;题干反映的不是宗法制,排除C项;D项中的“天下共主”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3贞观元年,唐太宗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比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据此可知,唐太宗认为 A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B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C中书省门下省不应互相牵制 D三省六部制导致了亡国危机答案:解析:由材料“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可知,唐太宗表

4、明三省六部制度设置的目的是“以相监察”,并通过门下的“驳正”来避免“中书诏敕或有差失”。但在实际实行中却成了“护己之短”,成为“兆民之深患”,可见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项符合题意。项材料无从体现,材料并未表明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唐太宗并没有认为中书省和门下省不应该相互牵制,C项不符合题意。D项曲解了唐太宗的意思,排除。4下表摘自杨志玖中国古代官制讲座,属于这一官制的行政官员是行政职能行政含义1.传旨或述旨奉谕与某人者2.内阁奉上谕谕旨之特降而宣示中外者3.奉旨因奏请而降者4.明发交内阁传抄者A秦朝御史大夫 B明朝内阁大学士C唐朝六部尚书 D清朝军机处大臣答案:解析:根据表格中“传旨或

5、述旨”“内阁奉上谕”可知,该行政官员负责皇帝谕旨的下达;“因奏请而降者”“交内阁传抄者”说明该行政官员可以向皇帝奏报文书,其权限在内阁之上,据此可判断出该行政官员为军机大臣,故选D项。其他选项均与材料不符。5.光绪二十年,清政府有保留地加入了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应邀参加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并加入相关公约。这一现象表明晚清外交A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 B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发生重大变化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答案:解析:通过材料可知,清朝光绪年间,中国外交逐渐融入国际体系,表明晚清外交在西方的冲击下发生重大变化,从根本上

6、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晚清外交的变化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变化,B项误读材料,排除;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中的“中体西用”与材料没有关系,也排除。6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124万,尚不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以及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流动人口。而同时期,伦敦只有2万人,巴黎有4万人,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口。这主要反映了宋代A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 B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小农经济较之庄园经济更稳定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南方经济增长极快,与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无关,故A项

7、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故B项错误;宋代南方经济增长极快,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小农经济的稳定性,故D项错误。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答案:B解析:项说法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明代中叶,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这导致市场上以绢为代表的手工产品较为充裕,从而影响到其价格水平,故项正确;宋明时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这不是价格变动的原因,项不符合题意;明

8、代中叶,并没有大量白银流入中国,项说法与史实不符。8.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记载,鸦片战争后“自华人竞尚洋布,不特银钱流入外洋,即凡种棉织布纺纱之处,男女废工,民间骤少此一种进款,不免日渐贫乏。”材料现象说明A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入超 B.传统自然经济走向了解体C银贵钱贱加剧了农民贫困 D.洋货已完全占据中国市场答案:B解析:材料中“男女废工”“日渐贫乏”说明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走向破产,这也必然导致传统自然经济中的“耕”“织”分离,从而使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故B项正确;虽然材料中有“银钱流入外洋”,但并不能说明中国对外贸易是入超的,A项错误;银钱外流必然会导致银贵钱贱,但材料信息没有体现,C项不

9、符合题意;材料只体现了“竞尚洋布”,而不能反映所有的洋货都已经占据中国市场,D项错误。9.“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答案:D解析:由“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可知,这些受传统教育的人们很少参与,这从根源上体现了洋务运动仍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传

10、统思想的阻碍,故选D项。洋务运动是得到清政府支持的,排除A项;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只是表面现象而不是根源,排除B项;由“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知C项错误。10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答案:A解析:材料中“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反映出孔子希望统治者任用自己,来实现社会繁荣、百姓安居的政治抱负,体现出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11、,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虽然在统治者那里“碰壁”,但在民间却蔚然大宗,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儒者的伦理道德重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春秋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11.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A继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B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C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韩愈的观点,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

12、而“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故A、D两项错误;根据“排斥佛、道”可知, B项错误;根据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孔孟之道,继承发扬了韩愈的观点,故C项正确。12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社会危机的影响 B经济变迁的推动C理学功能的更新 D中央集权的削弱答案:A解析:此题可结合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来判断。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围绕如何巩固清朝统治,清政府官员中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

13、派,他们虽然在方式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但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的根本目的是高度一致的,而理学正是维护清朝统治的思想武器,故A项正确;B项材料无从体现;项说法错误:项不符合史实。13.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反映表1时间进口货物总值鸦片(%)棉布(%)棉纱(%)1850年54%34%6%390.8万元1870年34%50%6%6457.4万元A.清政府强化抵制鸦片进口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C.中国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 D.民族资本主义下工业取得较快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进口货物所占的比例,鸦片仍占54%,可知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输

14、入中国,清政府的抵制有限,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进口货物,没有体现对外出口的情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进口的棉布比例可知,中国传统的纺织业在列强廉价的机器产品的冲击下日益走向衰落,故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因此这一时期取得较快发展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14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

15、度的进步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 D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早在南京条约前的鸦片战争期间就出现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故A项错误;“平行之礼”是对尊卑等级的传统礼仪制度的否定,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向西方学习还局限于器物层面,还未意识到要传播西方的平等观念,故C项错误;传统夷夏之防观念强调中国的世界中心地位,“平行之礼”是对夷夏之防观念的冲击,故D项正确。15.梁启超说:“昨日就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如两船相接触,而绝无一楔子以行其间,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梁启超意在说明A共和体制不符合国情 B.政体变革需要过渡期C应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D.应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答案:

16、B解析:材料中,梁启超以两船相撞来比喻推翻专制统治后直接实行共和,并且认为两船中间如果没有楔子,则会产生激烈的冲突,以此来说明专制政体到共和政体的转变需要一个过渡期,故B项正确;梁启超并没有认为共和政体不符合国情,也没有谈及要推行君主立宪政体,故A、C两项不符合题意;梁启超属于维新派,不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D项说法错误。16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映了A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17、 B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C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答案:A解析:材料中维新变法期间的知识分子突破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反映出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期间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已经突破了儒家传统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近代爱国主义的内容是改革自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17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

18、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 “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B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C建立中美友好关系 D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答案:D解析:A项是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客观影响,故A项错误;B、C两项都不是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故排除;通过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美国向其灌输自己的思想文化,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故D项正确。18毛泽东说:“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指敌人,“鱼”指群众),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关门主义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

19、和汉奸卖国贼的忠顺的奴仆”。可见,材料反映出中共A宣扬敌后抗战 B主张全民族的抗争C坚持持久抗战 D建议国共联合抗争答案:B解析:“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对方那里,由此可见,毛泽东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项符合题意;宣扬敌后抗战、坚持持久抗战以及建议国共联合抗争均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该现象的出现A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充足

20、的兵源B反映了民国时期国民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C说明“为匪耻辱”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D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答案:D解析:“遣之则兵散为匪”,说明自然经济的脆弱性,使得一些农民失去生活依靠,进而为匪,成为割据势力的兵源,故A项错误;“兵匪互换”是民国时期脆弱的自然经济下的无奈应对措施,与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无关,故B项错误;“招之则匪聚为兵”表明,“为匪耻辱”文化心理并没有解除,故C项错误;“兵匪互换”造成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和政治动荡,故D项正确。20.1936年12月14日,苏联真理报的社论说:“(张学良)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现在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

21、揭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牺牲品。”这一评论A.准确指出了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B.说明西安事变违背国内抗日救亡要求C.反映了苏联支持中国抗日的基本立场D.对西安事变结局的推断符合历史事实答案:C解析:张学良发动西安事的动机是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材料说张学良“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可见A项错误;西安事变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因此并未违背国内抗日救亡的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张学良抗日行为的评价,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反对张学良之前执行的不抵抗政策,认为发动西安事变不利于国共合作抗日,反而有利于日本的侵略,可知苏联是支持中国的抗日活动的

22、,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苏联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态度来看,苏联并未预料到西安事变会和平解决,且国共实现了合作抗日,故D项错误。21“舰舰长萨师俊在长江上游与日机互击阵亡。今日党政军长官均到其家吊唁。”1938年11月1日,申报刊发题为华军舰长萨师俊阵亡的短讯,出于战时保密的考量,对军舰及与日军交战地作了模糊处理。由此推断,该军舰当时应是参与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广州会战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时间“1938年11月1日”和地点“长江上游”。淞沪会战于1937年11月结束,与材料所述不符合,排除A项;徐州会战于1938年5月已经结束,故可排除B项;1938年10

23、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时间上和材料所述时间最为接近,但广州地处华南,远离长江,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故C为正确选项。22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这里的“借鉴”主要指的是 A坚持发挥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 B通过物质利益激发生产积极性C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D重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答案:解析:20世纪60年代我国还没有市场经济,故项说法错误;1962年,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通过调整,生产能力有所改善,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项正确;项说法错误,当时还没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项说法错误,当时讲的

24、是自力更生,对西方生产经验盲目排斥。23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的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这反映了我国A劳动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C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向 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答案:C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模式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八十年代出现的价格双轨现象正是这一体制的过渡产物,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D两项表述片面;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主导职能权限在减少,排除B项。24“古希腊法律制度涉及社会各领域,而其中很突出的便是在文化方面的制度性规定。与中国秦代

25、的书同文极为相似,古希腊也通过对语言文字使用的立法来加强文化思想的大一统,从而为公共生活和民主决策创造精神氛围。”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A思想文化专制曾盛行于东西方 B秦朝与古希腊的阶级本质相同C古希腊民主政治以法制为基础 D古希腊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滥觞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古希腊法律制度对其文化制度的规定,说明通过文化立法来塑造民主政治的精神氛围,可见,材料主要是表明法制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故C项说法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B项不是材料所要说明的;材料没谈及西方人文精神,D项错误。25.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

26、、结合起来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A实行代议制民主 B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C主权在民的原则 D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答案:B解析:材料观点认为,英国和法国的近代民主革命各有不足,英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注重民主中的原则(自由)但对保障民主实现的法律程序注重不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正好与英国相反。但美国在政治民主建设中做到了两者并重,即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都一样重视,故项符合题意;项只讲到了美国民主的程序,项只讲了美国民主的原则,D项讲的是美国政党制度,故A、C、D三个选项都不符合,排除。26.“法国人从美国那里拿来的是他们发动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切割又缝合政府的理论。”这种观点A认为法国以美国

27、为民主仿效对象 B预见了法国共和政体建设的曲折性C高度赞扬1875年宪法的先进性 D批判了美国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答案:解析:缺少了“切割又缝合”过程的法国民主建设必然会遭遇挫折,故选B项。由材料可知,这种观点认为法国人只学习了美国发动革命的理论,而没有学习其组建政府的经验,故A项错误;C、D两项的结论由材料不能得出,排除。27.1990年绘制在柏林墙残留墙体上的一幅涂鸦作品(MOSCOW、CHINA、EVERYHERE、BERLIN:莫斯科、中国、任何地方、柏林)。这反映了A作者对世界秩序重构的想法 B两极格局与冷战正式宣告结束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D柏林围墙成为阻碍民主的藩篱答案:A

28、解析:“莫斯科、中国、任何地方、柏林”体现的是柏林墙外的世界,故图片反映出在东欧巨变、两极格局受到冲击时期人们对世界新秩序的思考与期盼,故A项正确;两极格局正式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故B项错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是在“冷战”之后,故C项错误;柏林墙是美苏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阻碍了世界政治民主化,但体现不出1990年柏林墙上图画的内涵,故D项错误。28.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这反映出A“一边倒”战略保障了中国

29、安全 B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C美苏“冷战”中同时伴有“热战” D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说明中国安全受到威胁,故A项错误;“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说明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无法说明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故D项错误。29在欧洲,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有着成千上万雇佣工人的现代工厂迅速取代家庭或小型的作坊,产业工人阶级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进入现代社会。这种变化A推动代议制民主继续

30、完善 B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C促使城市化运动迅速起步 D引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可知,这是指工业革命之后,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矛盾的激化会反作用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继续完善,符合题意的是A项;国内产业工人阶级的壮大与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关系不大,排除B项;C项中的“起步”与史实不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发展是在二战结束之后,排除D项。30.面对德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适时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俾斯麦政

31、府的做法客观上A体现了“鞭子加糖果”的两手政策 B阻断了德国工人运动的继续发展C推动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 D巩固了德国容克地主阶级的统治答案:B解析:A、C、D三项均是俾斯麦政府实行社会保障的主观目的,故排除;俾斯麦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客观上改善了工人的生活状况,阻断了德国工人运动的继续发展,故B项正确。 31.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它反映了美国政府A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 B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C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

32、斯同盟 D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在经济大危机下,美国的产品出口受到一定限制,为保证产品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国会通过了低关税率的贸易协定法案,故A项说法正确;当时并没有结束新政,B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反法西斯同盟,且法案的通过也不是为了反法西斯,C项错误; 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32.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到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B

33、欧洲经济的复兴和日本的崛起C第三世界提高石油价格和关税 D美国经济地位下降和美元贬值答案:D解析:1973年以后,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加上欧洲经济的复兴和日本的崛起,致使美国的经济地位下降,美元贬值,美国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故D项正确;A、B两项说法片面;C项说法没有依据。33.“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之间存在的类似之处和明显的连续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与这一观点相契合的是A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D欧洲政治经济的一体化趋势答案:A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垄断资本的集中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国际化的生产模式跨国公

34、司,20世纪末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国际化生产规模越发壮大,跨国公司资本扩张深入发展,故A项正确;项不符合,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开始呈现;C项不符合,20世纪中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区域集团化;D项不符合,20世纪末欧盟出现,欧洲呈经济政治一体化趋势。34.赫鲁晓夫逐步改革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并于1958年最终取消了这一制度,新方法规定由国家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这一做法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实际C为工业提供更多资金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答案:B解析:题干中说到的是取消“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实施“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

35、农庄收购农副产品”可知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考虑到苏联经济实际发展的结果,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中“突破了”表述绝对,排除;C项是指苏联农业集体化的作用;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35.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A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B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C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D导致地方的失业率偏高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苏联为实现国家工业化,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致使经济发展失衡,可见,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在强调国家利益的时候忽视了

36、地方经济利益,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苏联漠视民生改善,B项不符合;工业化建设本身不会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项说法错误;工业建设不会导致地方失业率偏高,项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17个小题)36.(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宋代)郓州须城县杨村,民张诚者,其家自绾至诚,六代同居,凡一百一十七口,内外无闲言,衣裳无常主。旦日,家长坐堂上,率子弟而分职事,无不勤。张氏世为农者,不读书,耕田捕鱼为业,无蓄积,而能人人孝悌,友顺六世,几二百年,百口无一口小异,亦可尚也。摘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材料二 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

37、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1919 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 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 8.7%。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20 年代社会上开始反对多生子女,妇女声等杂志很早就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观点。之后妇女运动领导人纷纷主张“救治中国必须改良人种”,“与其多生而不能养不能教,不如生的少,养的好”。摘编自陈蕴茜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1)概括材料一中宋代家庭的特点。(6分)(2)比较材

38、料一、二,指出民国时期的家庭呈现出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类型家庭的优缺点。(9分)答案:(1)特点:大家庭人口多聚族而居;以农耕为主自给自足;实行家长制重视宗族关系;分工合理互助合作;家庭和睦。(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成员关系趋向平等;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被打破(家庭经济来源多样化,家庭成员外出谋生增多);家庭观念的变化(多子多福到节制生育注重教养、男尊女卑向男女平等转变)。(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原因:自然经济的解体、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

39、政治变革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6分)(3)大家庭(或宋代家庭):(5分)优点: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家族凝聚力、利于家族文化的传承、重视伦理关系;缺点:家长制、男女不平等、家庭成员间依赖性强、经济不独立。小家庭(或民国家庭):(4分)优点:男女平等、淡化等级观念、家庭成员的社会化程度较高、经济独立;缺点:易导致个人主义,抗风险能力低。(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

40、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宋代权势阶层实现对土地的占有,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1、合法的土地交易; 2、诱骗(如向土地拥有者许诺可以免除赋税); 3、非法放贷和胁迫(放高利贷导致农户破产,借机胁迫农户交出土地所有权) 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9月30日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指出,土地流转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

41、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摘编自尹红梅英国圈地运动对我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启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和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1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4分)答案:(1)原因:宋初“藏富于民”指导思想的影响;顺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合法性的需要;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土地商品化。(9分)(2)不同影响:宋代受重农抑商的封建传统和高度集权的

42、政治体制影响,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民只能终身被束缚在土地上,极难推动社会转型的实现。(4分)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力,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和转型。(4分)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农业摆脱落后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有利于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4分)(3)看法:一定时期的土地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历史状况紧密相关;土地政策调整一定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兼顾农民的权益;土地政策是涉及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4分,言之有理且答出两

43、点即可)38.(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嬴秦以降,虽盛衰分合不常,然汉、唐、宋、明之外患,不过曰匈奴,曰突厥、曰回讫、吐番、曰契丹、蒙古,总之不离西北塞外诸部而已,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器数之学,勃兴海外,履垓埏若户庭,御风霆如指臂,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而今之去秦汉也,亦二千年。于是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夫自群圣人经营数千年以至唐虞,自唐虞积二千年以至秦始皇,自始皇积二千年以至于今,故曰不过万年也,而世变已若是矣。薛福成变法材料二 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缘有时乙国以

44、事求于甲国,而蒙允许,丙国亦欲同沾利益。其实交际情形并不相同,无益于丙国,而徒有损于甲国也。清驻英法公使曾纪泽1879年4月与巴西驻英国公使对话凡遇交涉,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于公法吻合,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材料三 处此时代,苟用平民主义,致令国内纷乱,势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能自立图存?惟国家主义盛行,则上下一心,遐迩一体,国人皆互相团结,壮其合群之魄力,发其爱国之精神,然后众志成城,急公仇而缓私仇,先国家而后家事,其国未有不盛,其种未有不倡者也。故欲致和平之幸福,为伟大之国民,必自尊重国家主义始。论平民主义与国家之主义之兴废,东方杂志19

45、07年第4期(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秦至鸦片战争后“天下观”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思想意识变化的背景。(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家主义”思想。(9分)答案:(1)变化:由华夷隔绝、天朝上国到国门开放、中外联系。(8分)(2)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西方先进思想传入,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思想意识觉醒,探索救亡图存道路。(8分)(3)评析:“国家主义”思想针对国家遭受外来入侵,国民的国家意识的淡薄。适应了当时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救亡

46、图存的时代需要,能激发更多国人团结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但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的傀儡,强调“国家主义”,忽视了国家与政权的区别,体现了思想局限性(很容易像义和团运动那样遭受中外反动联合绞杀)。(9分)3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秦王朝的灭亡既有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秦王朝建立后不仅不思休养生息,反而修阿房宫、筑骊山陵墓、建长城、伐南越、戍五岭、徭役、兵役极度的繁苛,再加上它又专任法家,以严刑峻法治天下,从而其兴也暴,其亡也暴。但是这一历史的必然性,却并不是自行实现的,而是经由秦末农民战争才得以完成。正像贾谊概括的那样“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这一作用显然带有许多的偶然性

47、,如“遇雨失期”,九百戍卒中有个陈胜存在,乃至戍守渔阳的遥远,大泽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等,但是,恰恰是这一事件完成了秦朝灭亡的历史必然,而秦朝灭亡的“必然”也就是以这些“偶然”的具体形式而得以实现。 一摘编自王晓菊何谓历史学根据材料表述,概括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的关系,并请结合中国近代史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合理)答案:(1)概括关系:历史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2分);历史的偶然中蕴含着历史的必然(2分)。 (2)史实论述: 论点:依据“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在中国近代史中选取主题,表述成句。(2分) 史实:结合选取的主题,论证“历史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

48、(2分); 结合选取的主题,论证“历史的偶然中蕴含着历史的必然”(2分)。 (史实准确,表述成句,只写出名词不得分。) (3)逻辑表述:2分 史实论述范例:中国民主革命由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完成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分)中国近代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纷纷拿起武器,先后开展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努力和贡献,但都没能改变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这当中虽然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如外部环境的恶劣,历史人物个人素质,性格等。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因其自身局限而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2

49、分)4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国内外学者眼中的中国宋代学 者主 要 观 点钱 穆(中国)贫弱的新中央: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马克垚(中国)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生产力更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些国外学者都认为中国在宋代已接近现代化,只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宫崎市定(日本)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埃狄纳巴拉兹(法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

50、著呈现。因此,研究宋史,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近代开端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孙隆基(美国)在探讨宋朝是否是世界“近代化”的早春,仍得用西方“近代化”的标准,如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与文化的世俗化及国际化等。这一组因素,宋代的中国似乎全部齐备,并且比西方提早五百年。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生产了爆炸性的影响。材料反映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宋代历史地位的多种观点,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补充相关史实加以论证并说明所依据的

51、观点或史学理论。(要求:史实和史学理论与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必须正确,论述充分。)答案:评分说明: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补充相关史实加以论证并说明分析问题的视角、所依据的史学理论,史实和史学理论与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必须正确,论述要合理充分。示例:钱穆的观点:宋代积贫积弱。主要史实:宋朝财政入不敷出,在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频频失利。主要视角或理论依据:主要着眼于宋朝财政和国力的强弱,站在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斗争的角度看问题。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世纪中期以来,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

52、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试以“大国的兴衰”为主题,自选一个角度拟定论文提纲。(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 论点:20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衰落及美国的崛起是两国发展状况的结果。论证:政治上,美国迅速崛起,取代英国的霸主地位,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霸主,西欧各国受二战影响整体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英国也只能依附于美国。经济上,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构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国推行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为目的的“马歇尔计划”,而英国因经济困难,只能接受。科技上,战后美国成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其在核能、空间技术、信息技术上的优势进一步一步巩固了美

53、国的霸权地位。军事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美英的力量对比。结论: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论点明确,史论结合,结论合理,言之有理均可得分)4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土归流是中国明清两朝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以下为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相关材料。材料一 “土司虽依例输粮,其实占据私享者不止十数倍,而且毒派夷人,肆顽梗故。欲靖地方,须先安苗猓(对少数民族的泛称);欲安苗猓,须先制土司;欲制土司,须先令贫弱。臣方思设法鼓舞,济以威严,俾各土司自报田亩按则升增”。材料二 “土司改土归流原属正务,但有应改者,有不应

54、改者;有可改可不改者,有必不可改者;必不可不改者;有必应改者而不得不缓改者,有可不改而不得已竟改者。审时度势,顺情得理”。“改归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自投为上策,勒令投献为下策”。以上两则材料来自(清)鄂尔泰改土归流疏材料三 为更好地进行改土归流,清政府在西南区调整疆界,归并事权;清查土地,清理财粮;选拔官吏,推进改土归流;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1)根据材料,分析清代改土归流的特点。(9分)(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土归流的影响。(6分)答案:(1)特点:起因是因为土司制度危害地方;原则

55、上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方法多样,分为计擒、勒令投献、兵剿三种模式;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写出三点得9分)(2)影响: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稳定当地秩序,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4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材料二 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

56、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募兵制可能导致的的问题。(5分)答案:(1)原因: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它的实施是因为有均田制的保障。(3分)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难以为继,被募兵制

57、取代成为必然。(2分)意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兵役和徭役负担;(2分)士兵成为职业军人而没有后顾之忧;(2分)军事力量得到了增强。(1分)(2)募兵制实现了职业军人和专门将领的结合,容易形成军阀势力;(2分)事实上,当时唐朝的藩镇割据已经比较严重,募兵制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藩镇割据,严重威胁了唐朝中央的统治。(3分)44. (15分)【历史上的重大回眸】材料: 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

58、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7分)答案:(1)必要性:盐商饱受政府盘剥,负担极

59、重;官盐价格高、品质差;私盐泛滥;部分官员勾结盐枭,参与贩私;盐政亏空严重;(8分)(2)意义:化解私盐问题;两淮盐政扭亏为盈;实行自由竞争,推动商品经济发展;(7分)4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第一条 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为集思广益,团结全国力量起见,特设国民参政会。 第四条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之选任,提交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决定之。第五条 在抗战期间,政府对内对外之重要施政方针,于实施前,应提交国民参政会决议。前项决议案、经国防最高会议通过后,依其性质交主管机关制定法律或颁布命令行之。第六条 国民参政会得提出建议案于政府。 第七条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

60、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摘自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材料二 国民参政会成立于1938年7月,是抗战初期中国政局上值得庆幸的事情。国民党称新成立的国民参政会是“反映民意决定国家大政方针之代表机关”中共发表声明指出,国民参政会是“我国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制度的一个进步”,是”我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城的团结统一的一个进展”,苏联真理报认为,参政会成立表明中国“联合反日统一战线之伟大力量业已形成”。 摘编自周勇国民参政会与中国各党派关系研究:1938 -1948(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条例对组织国民参政会做出了哪些方面的规定?(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参政会成

61、立的背景与作用(8分)答案:(1)条例对国民参政会的目的、参政员的资格、参政会的职权等做出了具体规定。(7分)(2)背景:日本全面侵华;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4分)作用:成立初期,客观上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在中后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国民参政会逐渐演变为国民党进行反共、内战和一党专政的工具。(4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宋子文曾被称为国民党中国的“资本主义灵魂”的代表。 1928年6月底,全国经济会议在上海召开。宋子文在发言中称,“战争时期我们曾被迫使用极端手段来筹集经费”,今天“如果不让人民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

62、,没有任何一个政府会得到人民信任”,“为此,我们召集了可信赖的非政界人士,纳税人的代表在一块来批评我们,帮助我们和指导我们。”这次全国经济会议“将是中国走向民主制度的一步。”宋子文对会议提出了他作为财政部长所寻求实施的主要建议:限制军费开支,编制预算,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取消银两制,建立中央造币厂和废除厘金税。会议还通过了资本家提出的“保护商人财产”的议案,以及“计划限制工会和罢工”的议案。 1928年7月初,宋子文在南京召开旨在将某几种特殊的税收从各省收归南京的全国财政会议,其结果是实现中央控制税收遥遥无期。此后,面对宋子文和支持宋的上海资本家的压力,1928年8月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63、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与1929年1月召开的军队编遣会议,均在“原则上”同意了宋子文的建议。至此,宋子文于1928年5月开始的试图统一全国预算和财政的努力归于失败。 摘编自(美)帕克斯M,J、科布尔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子文统一全国财政政策失败的原因。(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子文为实现统一全国财政而做的努力。(8分)答案:(1)原因:中华民国形式上的统一,以及国内战争的长期存在(3分);控制预算和限制军费措施,遭到蒋介石及其他将领的反对(2分);宋子文在国民党以及军队内,缺乏有政治影响的力量支撑(2分)。 (2)评价:从剥削

64、与抢夺到统筹计划,体现了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与上海资本家的合作,缓和了资本家与南京政府的关系;鼓励资本家参与政治,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控制预算和限制军费等措施,符合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符合宋子文的个人政治需要,但其举措在当时难以实现。(五取四,每点2分)47(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珍珠港事件美军日军参战兵力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8艘,潜水艇5艘6艘航空母舰、441架飞机、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0艘潜艇损失20艘舰船、188架军机被击沉炸毁,2403人丧生、1178人受

65、伤29架飞机、1艘潜艇、5艘袖珍潜艇被击沉,55名飞行员丧生材料二 美国提前发觉日本海军计划,1942年6月4日伏击日本舰队,取得中途岛战役的重大胜利。中途岛海战美军日军参战兵力230架飞机,3艘航母,8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450架飞机,,8艘航母,11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损失1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2架飞机,110名飞行员和3700名航员阵亡 以上材料数据引自二战巅峰战役之经典大海战(1)根据以上材料比较两次海战的异同点。(8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取胜的原因。(7分)答案:(

66、1)相同:日军主动进攻,美军防御(2分);参战兵力方面日本海军实力占优势(2分)。 不同:珍珠港事件日军大获全胜,中途岛海战美军取胜(2分);珍珠港事件标志太平 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中途岛海战美国取得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成为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2分)。 (2)原因:掌握情报,精心部署(3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2分);美国综合国力强大(2分)。48.(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日本一直叫嚣北进,迷惑美国, 美国政府认为曲“也许一年之内,国民党就会被一个日本傀儡政权所取代,那时全国就会变成一个大满州国了”美国人民认为中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个基本乱槽糟

67、的,并不重要的外国。 1937年在日本全部进口的军事原料和物资中,美国的钢铁占到92%,汽车及零件占到91%石油及石油产品占到60%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在1937年坦率指出:“日本的侵略得到了我国的大力支持。”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 - 2000)材料二 1944牟在美国政府支持下,美国志愿人员组成了志愿航空队,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同年,罗斯福签署一系列论告,宣布对日本实行部分禁运。在日本进兵印度支那南部后,美国断绝了对日石油的供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对日实施经济制裁达到高峰。1941年11月,为了拖延于日本开战时间,罗斯福政府考虑对日妥协的“临时协定草案”美国民众和一些美国官员不赞

68、成对日妥协,呼吁不要牺牲中国。在各方反对和中国所持坚决态度的影响下,美国政府打消了与日本达成临时妥协的念头。 一一摘编由韩水利中国抗日战争与美国远东政策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抗战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形成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8分)答案:(1)原因:希望把日本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美日经济关系在美国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继续维持美日贸易以便获取经济利益摆脱国内危机;对作为弱国的中国能否成功地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持怀疑态度。(7分)(2)变化:由姑息纵容日本侵华转向制裁日本,支援中国抗日战争。(2分)影响:增强

69、了中国进一步抗日的能力;美日矛盾激化,太平洋战争爆发;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加速二战胜利的进程。(6分)49.(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战略地位开始逐渐受到美国决策者的重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中国的抗日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在大规模援华的同时,从长远利益出发,确定了战后对华政策的长远目标,即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亲美的中国以发挥多种作用,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据点,抵制苏联的影响,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原料基地,在国际事务中提供坚定支持美国的一票。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中国战场在世

70、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8分)(2)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基本史实。并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用史实说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7分)答案(1)中国在亚洲的抗战减轻了美国的压力;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据点;削弱苏联的影响;便于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在国际上美

71、国需要中国的支持。(任答4点,8分)(2)史实:1942年,中苏美英等26国联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正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盟国之一。(1分)1943年,中美英三国召开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中国跻身世界大国行列。(1分)1945年,中苏美英等51国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1分)说明:1944年,中国参与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会员国;(2分)1947年,中国参与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成为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2分)50.(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葛洪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化学家、医学家和道教代表人

72、物。他在总结战国以来神仙方术的理论基础上,写成抱朴子一书,为道教构设出各种修炼成仙的方法,建立了一套成仙的理论体系。他批评民间的早期道教,提出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把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主张道教徒应该以儒家的忠孝、仁恕、信义,和顺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他也不满意魏晋以来的玄学清谈之风,主张立言必须有助于社会教化,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葛洪努力整合道教理论,并将其与主流的儒家学说调和,以实现使道教更加适应于社会,更容易被上层人士接受的意图。 葛洪在医学方面造诣也很深。他著有金匮药方一百卷,这是一部内容广泛的医书。他另有肘后备急方四卷,其中对天花、恙虫病的记载在世界

73、上是最早的。 一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1)根据材料,概括葛洪的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葛洪医学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9分)答案:(1)主张:提倡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主张道教徒应该以儒家的忠孝、仁恕、信义、和顺为本;主张立言必须有助于社会教化,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6分)(2)背景:国家分裂,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疾病丛生;佛、道、儒三教呈交融的发展趋势。影响:对古代医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促进了中国古代思想的融合;是中国古代思想形成“包容性”特点的发展阶段之一。(9分)5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利玛窦于1552年出生于意大

74、利,九岁时进入耶稣会学校学习十六岁时到罗马学习法律,十九岁时加入耶稣会,继续在耶稣会举办的学校学习哲学和神学并师从著名数学家丁先生学习天算,二十五岁时参加一个学术中心,二十六岁时乘船前往东方传教,并于1582年8月抵达澳门,从此,他便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足迹踏遍中国南北,于1610年死于北京。 利玛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直接的知识,是第一个直接掌握中国语文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也表示称赞,对中医也很感兴趣。同时,他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利玛窦对明末官僚体制的臃肿无能和吏治败坏,也有详细的描写。他说:“大臣们作威作福达到这种地步,以致简直没有一

75、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自己所有的一切。”“有时候,被告送给大臣一笔巨款,就可以违反法律和正义而得活命。”而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正是通过向皇帝、大臣和大吏们赠送礼品才逐渐取得立足之地的。 摘编自中译者序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并且长期在中国停留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利玛窦对中国官场情况的描写。(7分)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使经由海路到达中国成为可能;(2分)利玛窦对中国的语言文化知识和主流思想有比较深的了解,与中国人交流的障碍基本上消除;(3分)利玛窦与中国的士大夫的交往比较密切,其丰富的

76、知识得到了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认同。(3分)(2)利玛窦对当时中国官场腐败状况的描写不仅符合王朝衰败时期的基本规律,而且与明朝腐败的事实高度吻合。(3分)利玛窦信仰基督教,弃恶扬善、反对极度自私,是基督教的基本思想;欧洲的世俗封建势力并不强大,欧洲人觉得中国官场的腐败情况是不可思议的;利玛窦接受了比较高层次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利玛窦的价值判断。(每点2分,共4分;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52.(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

77、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材料二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察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讲富强、救危亡,惟用西洋之术。今日之要政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实施的事项莫亟于废八股,即汉学、宋学、词章亦皆宜束之高阁。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据材料一,归纳严复的救国主张?(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9分)答案:(1)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提倡“新民德”。(6分)(2)借用进化论呼唤国人的民族意识,成为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增强了救亡图存的勇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求改革封建制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思想启蒙作用。(任答3点,且言之成理得9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