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232.50KB ,
资源ID:1174919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7491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历史试卷一、单选题(401.5分)1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日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据此可知()A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B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C商朝初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2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这些周礼的制定主要是为了()A周王室安全B宗族分封秩序C王位世袭制D嫡子继承权力3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具有宗法性特征和专制性特

2、征,其中宗法性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这一范式给文化带来的负价值不包括()A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B存理灭欲的修身养性C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D比较重视人际关系的温情4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君主专制使分封制在秦汉完全丧失了影响力 B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C科举制度使选拔的官吏责任感和执行力得以加强 D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5汉高祖吸取秦始皇时形

3、成“内重外轻”二世而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汉武帝时又形成“内重外轻”局面,至汉平帝时基本达到了“内外相制”的境地;但到东汉末年又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最终导致东汉灭亡。这些变化说明()A中央行政体制尚未完善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中央与地方要适度分权D地方分权在不断削弱6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紫绶,掌副丞相。”在秦代,御史大夫的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非法”,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直接受命于皇帝。这些记载反映出()A御史大夫地位实际高于丞相B汉朝对秦代官制进行了变革C汉代中央集权较秦有所加强D中央监察满足了皇权的需要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4、废相国,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称左、右丞相,确立了丞相制度。秦始皇的举措意在()A恢复传统官制B减少决策失误C强化专制统治D完善中枢机构8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说“:初只承庙谟商戎略而已。”但以后事权逐渐扩大,“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於内阁而於军机处。”据此可以获取关于军机处的正确信息是()A最初只负责宗庙和通商B雍正时可决策军国大事C乾隆朝最终取代了内阁D主要负责皇帝旨意传达9票拟作为内阁的一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废除;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

5、批出。以下内容与材料符合的是()A票拟对谕旨形成有一定约束力B票拟使内阁取得等同宰相的权力C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与决策机构D内阁是明太祖基于政务繁冗而设10罗马共和国时期,出身贵族的卡厄斯马歇斯因战功被选为执政官,由于恣肆妄言,激怒了民众,保民官考密涅斯等以“只要群众起而鼓噪便可并即刻实施对他的放逐”进行裁决,结果马歇斯被流放。这反映出当时罗马刑法领域()A国家权力受到误用B贵族特权遭到打压C人民直接参与决策D民主政治氛围宽松11“万民法并非国际法,其实它只是为了适应罗马统治权而制定的部分法令,事实上它是地方法,其目的是用来统治意大利各民族和各属地,而不给他们公民资格与权利。”材料表明()A万民法

6、是国与国之间的法律B万民法授予各属地公民权利C万民法主要维护罗马统治权D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治理罗马12 表2 第十四条 在行窃时当场被捕之奴隶,则鞭打之,并把他从崖上抛下。 第二十二条 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尔贝斯山崖上抛下。 第二十四条 如暗地毁灭庄稼,则处以比杀人还严重的死刑。 表2为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A保有原始公社遗俗B包含了神权迷信C所定刑罚野蛮残酷D摒弃了伦理道德131820年,美国民主派领袖杰斐逊说:“就我所知,社会最高权力的最可靠掌管人只能是人民自己,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B美国

7、体制由“邦联”到“联邦”,中央权力被削弱C美国实行的是间接民主,总统是国家权力核心 D美国实行的是直接民主,总统只是国家象征14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取了在同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即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下列原则或制度属于政府权力“纵向”分割的是()A邦联制B人民主权原则C联邦制D三权分立原则151871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约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约束已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安已国律例核办”。这一约定()A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条件B说明清政府已深谙近代外交C表明中日逐步走向联合D表明双方未意识到司法主权161853年太平天

8、国正式开科取士,规定:“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据此判断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A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B表达了对封建正统的反叛C争取到士人的广泛支持D向民众普及了天主教教义17 (2018广东佛山一模28)表2为近代中国工人罢工(部分)的状况。 表2 时间 地点 企业 原因 1868 上海 耶松船厂 反对工头克扣工资 1883 上海 江南制造总局 反对延长劳动时间 1912 汉口 俄商砖茶厂 反对俄国策划外蒙“独立” 1915 上海、长沙 码头、日资企业 对日本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1916 天津(北京等 地工人支援) 法资

9、企业(各业工人组织“工团”领导斗争) 反对法国强占天津老西开,扩大租界 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工人阶级逐渐成熟B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C列强侵略不断加剧D马列主义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发展181873年,总理衙门与英、法、俄、美、德五国公使围绕亲递国书的觐礼问题进行谈判,双方辩论往返持续三个月之久,最终达成协议:五国公使觐见时不行跪拜之礼,公使们将觐见本国君主的三鞠躬之礼改为五鞠躬。据此可知中国()A外交主动融入世界B外交艰难向近代转型C近代外交的屈辱性D奉行传统外交理念19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

10、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具有空想性与进步性C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D政权日益趋于封建化20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以下对周恩来文章解读正确的是()A周恩来批评同盟会与立宪派等政治力量合作 B周恩来肯定了立宪派对辛亥革命的贡献C周恩来希望各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D

11、周恩来主张尽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1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取消因“官秩”、“良贼”、“服制”而刑的适应上所形成的差别。据此可知,新刑律()A固守了中国文化传统B照搬了西方模式C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D巩固了清朝统治2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一宣誓的主要

12、价值是()A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B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C树立民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D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这些留给后世的借鉴意义是()A军阀割据是中国进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B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C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 D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2419世纪末,革命党人基本上以翻印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清军入关后在扬州、嘉定屠杀当地反抗的军民)以及从黄宗羲的原君原臣等旧籍进行革命宣传。这说明

13、当时革命党人()A将救亡图存与争取民主相结合B重视与改良派争夺舆论阵地C将民生主义诉求置于次要地位D利用排满思想进行革命宣传251923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认为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这种观点()A符合中国国情,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占主导地位 B与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精神一致,得到普遍认同C是导致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D直接指导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形成26下图是新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次重大事件,图中进军路线好似一个倒着的巨大问号。此次行动探求的重大问题是()A创建根据地B革命目标C革

14、命领导权D革命道路27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在谈到某事件时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推动这次行军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A开展土地革命B进行万里长征C召开八七会议D召开遵义会议281937年4月,中国共产党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拜祭黄帝,在祭文中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官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祭文中更多用“始祖”“吾华”等,以突出中华民族的概念。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注意改善和国民党关系B认识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C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D意在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29申报

15、社评在1938年的春雷中写道:“抗战八月越,我们有多少牺牲?在英雄的第一期抗战中,我们在战略上采取了挨打主义,在战术上流行的是硬拼主义,在战斗上则普遍地流行着轻生主义。”文中评论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30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等学校西迁至昆明后,组建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西南联大校歌歌词中写道:“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西南联大校歌主要表达的是()A寄国共合作

16、之成功B叹南迁流离之苦辛C苦黎元受战争涂炭D颂师生不屈之壮志31下表为1949年美国时代周刊有关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的倾向性统计表,这主要反映出() 期目 标题 主要内容 倾向性 1949110 Sugar- Coated Poison 蒋介石期待和平 1949110 NOW that the Kettle IS Ours 共产党将进入北平,如何治理北平 19491 24 High-Flying Terms 在和平解决北平问题上,共产党设定期限 1949418 City of Victory 同共两党和谈失败 19494 25 Ultimatum 共产党放弃和平,选择战争 1949627 Wind

17、ow-Drcssing 共产党推行民主政治 1949718 A Few Truths 美国对蒋介石失去信心 (注:国民党正面报道;共产党负面报道;共产党正面报)A美国对蒋介石逐渐丧失信心B解放战争胜利开展C意识形态影响报道的客观性D美国放弃扶蒋反共3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D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33自1956年11月开始,周恩

18、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1960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6国。这表明()A“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B美国已调整了对华政策C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D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3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就中长(中国长春)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这主要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A实行“一边倒”的政策B力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求同存异”外交方针35“这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

19、义,实现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这次会议”召开的初衷是()A实现中国与邻近国家友好发展B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C推动广大亚非国家间加强联系D谋求国家不结盟对抗美苏控制36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A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371996年1月,由150名委员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在北京成立

20、,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成并在深圳首次正式亮相。这标志着()A香港问题开始得到解决B“一国两制”全面落实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香港回归已进入实施阶段38.1986年1月17日, 邓小平说高级干部及其子女绝大多数是好的。但是现在确有个别干部子弟泄露经济情报,卷入了情报网,出卖消息,出卖文件。高级干部在对待家属子女违法犯罪的间题上必须有坚决、明确、毫不含糊的态度,坚决支持査办部门。”他的意图是()A对外开放需与西方打交道B反腐败工作需要坚决推进C经济改革离不开党的领导D建立市场经济目标要明确39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

21、多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亚欧首脑会议等重大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D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40据日军记载“敌舰(经远)内部火势愈发炽烈,中部及后部烟火冲天,舰体逐步向左舷倾斜”经远舰在一片弹雨中沉没。2018年9月22日,国家文物局根据打捞舰“经远”木牌等信息确认发现了124年前的经远舰。材料体现出()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历史二重证据法D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二、材料阅读41(10分)

22、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下列各图: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1和图2,指出图片所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这两种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 (2)扼要归纳以上两种政治制度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积极影响。(4分)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2分)42(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

23、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

24、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享重,包括对言论出板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

25、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10分)43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两国关系曲折复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立和约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画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界内。第二、

26、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马关条约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关条约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内容,并列举中国军民为此抗争的史实。(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日联合声明发表的因素,简述“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的影响。(6分)历史答案解析1.【考点】夏商周时期的

27、政治制度;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解析】“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这反映了辛为嗣的原因是辛母为正后,辛被立为继承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末期已经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故选D项;夏朝时启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后代,说明“家天下”制度已经开始形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王位继承的问题,与分封制内容不符,而且分封制走向成熟是西周时期,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朝,排除C项。【答案】D2.【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解析】礼乐制是维系奴隶社会等级规范的制度,故选B项;分封制的目的是“以藩屏周”,维护周王室安全,与“周礼”不符,排除A

28、项;王位世袭制和礼乐制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嫡长子继承父亲权利是宗法制的规定,与“周礼”不符,排除D项。【答案】B3.【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解析】比较重视人际关系的温情,是宗法制的正面价值,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项;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是宗法制对文化的负价值,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存理灭欲的修身养性,是宗法制对文化的负价值,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是宗法制对文化的负价值,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答案】D4.【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

29、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对郡、县长官的考课和监察,这些措施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选B项;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可见分封制在汉初仍有影响,排除A项;科举制在隋朝创立,排除C项;“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夸大了监察制度的作用,排除D项。【答案】B5.【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内”指中央集权,“外”指地方分权,“内重外轻”“外重内轻”都可能导致亡国,所以要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分权,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涉及中央行政体制的完善问题,排除A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总体演进趋势,有的朝代还有削弱

30、的时候,如东汉末年,排除B项;地方分权不断削弱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总体演进趋势,有的朝代还有加强的时候,如汉高祖时,排除D项。【答案】C6.【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解析】秦朝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由材料“在秦代御史大夫直接受命于皇帝”可知,秦朝御史大夫的设置满足了皇权的需要,故选D项;A项御史大夫地位高于丞相,与秦代史实不符,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介绍的是秦朝御史大夫的地位和职责,与汉朝无关,排除B.C项。【答案】D7.【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解析】根据材料“

31、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称左、右丞相,确立了丞相制度”,结合所学,丞相职能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出于强化皇权的目的,故选C项;传统官制是世卿世禄制度,排除A项;置丞相为了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排除B项;同理,排除D项。【答案】C8.【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威命所寄,不於内阁而於军机处”说明军机处取代内阁,成为传达皇帝旨意的主要机构,故选D项;初期军机处的职责是处理西北军务,排除A项;军机处可以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但没有独立的决策权,排除B项;仅有材料信息不能直接得出在乾隆时期取代内阁,排除C项。【答案】D9.【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由材料“票拟作为内阁的一

32、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废除;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可见票拟并不是一纸空文,对谕旨形成有约束力,故选A项;内阁是顾问机构,不等同宰相,宰相是法定的决策机关,排除B项;内阁不是决策机构,排除C项;内阁是明成祖设立,排除D项。10.【答案】A【考点】罗马法【解析】保民官根据群众的鼓噪而做出裁决,这是非常不理性的决定,说明当时罗马刑法领域存在着国家权力被误用的情况,故选A项;马歇斯被流放是因为其恣肆妄言而不是其享有特权激怒了民众,排除B错项;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贵族政治,人民直接参与决策和民主氛围宽松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答案】A11.【考点】罗马法【解析】在征

33、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为统治如此庞大的国家,万民法逐渐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故选C项;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排除A项;为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并非万民法授予公民权,排除B项;万民法是发展而非取代公民法,排除D项。【答案】C12.【考点】罗马法【解析】根据材料“窃时当场被捕之奴隶,则鞭打之,并把他从崖上抛下”、“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尔贝斯山崖上抛下”“暗地毁灭庄稼,则处以比杀人还严重的死刑”,均体现了轻罪重罚,刑罚的残

34、酷,故选C项;仅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它与原始公社遗俗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罪与罚,不涉及神权迷信,排除B项;材料更多反映的是法律规范的一面,排除D项。【答案】C13.【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解析】材料说明美国总统制具有君主制的特征,即总统权力很大,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掌握最高行政区,排除A项;美国体制由“邦联”到“联邦”,中央权力得到加强,排除B项;美国实行的是间接民主,总统掌握最高行政区,排除D项。【答案】C14.【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解析】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体制是联邦制度,

35、废除了之前的邦联体制,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选C项;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体制是联邦制度,废除了之前的邦联体制,邦联与材料中“联邦宪法”不符,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中“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不符,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D项是横向分割,与材料中“纵向分割”不符,排除D项。【答案】C15.【考点】近代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解析】“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约束已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安已国律例核办”中没有体现双方对各自主权的重视,故选D项;“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约束已国商民”可见体现了双方的平等意愿,不是为了侵略,排除A项;“1871年”时,由所

36、学可知,清政府依然处于被动外交中,排除B项;“中日逐步走向联合”与所学知识不符,排除C项。【答案】D16.【考点】近代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解析】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教义而非传统的四书五经,及打造出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可知太平天国的文化教育与封建正统思想是相对立的,故选B项;A项仅有一位女状元的出现,不能得出实现了男女平等,排除A项;材料向我们展示的是太平天国的政策,不能由此得出士人对太平天国的支持,更说不上广泛,排除C项;D项拜上帝教综合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古代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而形成,与西方的天主教不能完全等同,排除D项。【答案】B17.【考点】近代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解析】

37、由材料可知,中国近代要人罢工从最初反对克扣工资、反对延长劳动时间等经济要求上升到反对俄国策划外蒙“独立”,反对“二十一条”及反对法国强占租界等政治要求,说明工人阶级逐渐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工人运动的情况,不能体现整个中华民族,故B项错误;C项符合史实,但在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故C项错误;马列主义传入中国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8.【考点】近代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解析】近代中国是被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的,外交是被条约胁迫的,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围绕“亲递国书的觐礼问题”谈判时间以及结果来看,中国仍有天朝上国观念的残余,但总理衙门与公使们达成协议

38、,公使觐见时不行跪拜之礼,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公使们将觐见本国君主的三鞠躬之礼改为五鞠躬”,可知五国公使也有所妥协,故C项错误;传统外交中国坚持宗藩体制,觐见时外国使节须对中国皇帝行三拜九叩之礼,不合材料,故D项错误。【答案】B19.【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这些政策具有一定的空想性,且不具备实施的社会环境,因此所产生的作用较小,并未大大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故A项错误;这些做法一方面具有空想性,如“圣库制度”,另一方面也具有进步性,如废除买卖婚姻等,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空想性与进步性并存,故B项正确;“圣库制度”等平均主义的设想具有空想性,无法真正实施,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

39、太平天国运动的空想性与进步性,未突出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故D项错误。【答案】B20.【考点】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第19课 辛亥革命;第24课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由材料“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可知立宪派对辛亥革命的贡献,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合作的肯定,排除A项;周恩来希望各阶级联合起来共同抗日,排除C项;1937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答案】B21.【考点】辛亥革命【解析】由材料“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可知借鉴西方刑法制度,故

40、A项错误;由材料“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可知沿袭中国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由材料“1910年12月”可知为清末新政时期,“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取消因官秩、良贼、服制而刑的适应上所形成的差别”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大清新刑律因清政府灭亡而未施行,故D项错误。【答案】C22.【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根据材料“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可知,这种宣誓的目的并不利于革命党人斗志的激发,故A项错误;材料中全然没有对责任内阁制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

41、误;根据材料“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可知,孙中山在此欲效仿华盛顿,以民主形象促进共和力量发展,故C项正确;这种宣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彰显神圣感,但这并不是孙中山此番宣誓的主要价值所在,故D项错误。【答案】C23.【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材料说的是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国人中的影响力及对政治民主化的影响,没有涉及军阀割据,故A项错误;也没有涉及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的现代化的关系,故B项错误;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单纯说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华民国临

42、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得出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故D项正确。【答案】D24.【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根据材料“清军入关后在扬州、嘉定屠杀当地反抗的军民”、“黄宗羲的原君原臣”,革命的宣传均是针对满清统治,故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革命党人的宣传,与改良派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世纪末”,结合所学,此时尚未提出三民主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清军入关后在扬州、嘉定屠杀当地反抗的军民”,革命党人将革命与反对满清政府统治联系在了一起,故D项正确。【答案】

43、D25.【考点】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由材料可知,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是右倾主义错误,也导致了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主动放弃革命的领导权,是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故选C项;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中国国情,排除A项;题干信息只是展示了陈独秀的主张,有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材料信息没有显示,排除B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形成是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排除D项。【答案】C26.【考点】国共十年对峙;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解析】由图上可以看出,这是秋收起义后的

44、进军路线,根据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后,因地制宜进入农村,创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选D项;“创建根据地”只是革命道路的一部分,排除A项;“新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目标是一定的,与本次运动无关,排除B项;“革命领导权”的认识是国民大革命开始,八七会议确立了这种精神,排除C项。【答案】D27.【考点】国共十年对峙;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答案】D28.【考点】抗日战争;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4课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祭文中更多用“始祖”“吾华”等,以突出中华民族的概念,意在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选D项;材料强调中华民族的概念,而不是单纯改善和国民党的关系,排

45、除A项;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中共早在这时就认识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排除B项;材料没涉及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问题,排除C项。【答案】D29.【考点】抗日战争【解析】淞沪会战是在正面战场上和日本硬拼,战争节节败退,故A项正确;太原会战中有平型关大捷,故B项错误;徐州会战中有台儿庄大捷,故C项错误;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下半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30.【考点】抗日战争【解析】1937年9月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题目时间是1938年4月,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由“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46、可知,歌词体现的是积极的态度,而不是叹南迁流离之苦辛的消极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虽然有“九州遍洒黎元血”,但并不是校歌主要表达的内容,故C项错误;阅读歌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西南联大的师生忍痛南迁,面对侵略,想到的是雪耻、中兴、作人杰,而且“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体现了联大师生不屈的壮志,故D项正确。【答案】D31.【考点】解放战争【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美国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的倾向性,美国对蒋介石逐渐丧失信心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胜利开展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根据统计表可知时代周刊对中共的报道以负面为主,说明意识形态影响报道的客观性,故C

47、项正确;美国并未放弃扶蒋反共,即使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放弃,故D项错误。【答案】C32.【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解析】1954年宪法适应了我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1982年宪法适应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1954年到1982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都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不会因为宪法的修改而改变,排除B项;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迈进,排除D项。【答案】C33.【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解析】印度、尼泊尔等国家为资本主义国家,并非为社会主义阵营,故A项错误;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始于1972年,这时依然继续对华实行孤立政策,故

48、B项错误;从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为国家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周恩来总理多次访问我周边国家,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故C项正确;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应该在改革开放后,故D项错误。【答案】C34.【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解析】由“中方作了让步”“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可知,新中国在与苏联结盟之时力求平等谈判,以此来寻求苏联的支持,体现国家利益,故选B项;A项忽视了“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未完整体现材料,排除A项;1950年初,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

49、1955年,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50年初,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排除D项。【答案】B35.【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解析】根据材料“这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实现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结合所学,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主要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选B项;针对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我美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1955年,万隆会议推动广大亚非国家间的联系,排除C项;谋求国家不结盟,是1961年的不结盟运动,排除D项。【答案】B36.【考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文

50、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没有体现“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70年代,美苏冷战中,美国处于守势,为了取得对苏形势的好转,需要与中国建立正常关系,毛泽东利于这一点,通过著名的“乒乓外交”,实现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体现了毛泽东对美国与苏联敌对关系的利用,故B项正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未体现“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故C项错误;新时期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此时毛泽东已经去逝,故D项错误。【答案】B37

51、.【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解析】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材料“1996年1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成并在深圳首次正式亮相”反映了实施的准备工作,故选D项;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一国两制”全面落实,与材料中“1996年1月”不符,排除A项;全面落实涉及港澳台,排除B项;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与材料中“1996年1月”不符,排除C项。【答案】D38.【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解析】材料的主旨是如何处理干部子女的违法犯罪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个别干部子弟泄

52、露经济情报,卷入了情报网,出卖消息,出卖文件违法犯罪的问题上坚决支持査办部门”,表明了邓小平对干部子女违法腐败等问题态度坚决,故B项正确;党的领导与材料主旨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D项错误。【答案】B39.【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故选D项;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我国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排除B项;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排除C项。【答案】

53、D40.【考点】史学理论专题【解析】二重证据法由王国维提出,即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文献记载相印证。国家文物局打捞出经远舰与日军记载相印证,故选C项;“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忽视了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排除A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由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提出,“当代”是对历史做出叙述时所出现的一种思考状态,这种思考无疑是思想的现实化和历史化,而材料说的是考古发现印证文献记载,排除B项;“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由柯林伍德提出,他认为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事件时,必须揭示出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想,因此过去不是死的,而是通过历史学家的“重思”而活于现在,而材料说的是考古发现印证文献记载,排除D项。【答案】

54、C41.【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雅典民主政治【解析】(1)第一小问制度,据图一“秦朝政府机构”“皇帝”得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据图二“公民大会”得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所学得出秦皇帝专制,皇权至上;雅典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2)第一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得出,从该时期的政治、文化等角度回答即可得出,中国: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雅典:调动了古希腊公民的积极性,创造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第二小问认识,据导语“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得出,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

55、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答案】(1)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2分)特点:秦皇帝专制,皇权至上。(1分) 雅典:人民主权,轮番而治。(1分) (2)影响:中国: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分)雅典:调动了古希腊公民的积极性,创造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2分)认识: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2分)42.【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隋唐【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通过材料一“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得出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通过材

56、料一“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得出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通过所学知识,得出运转具有程序性,且突出皇权。第二小问作用,通过所学知识得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具有以下作用,其一,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其二,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其三,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其四,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通过材料二“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得出英国君主立宪制是用法律限制君权,议会成为权力中心,从而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通过材料二“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得出议会内部也有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通过材料二“对个人

57、自由的保护和享重”,得出个人的民主权利与自由受到尊重。第二小问原因,通过所学知识,得出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其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二,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其三,启蒙思想的影响;其四,英国议会和法律制约王权的传统。【答案】(1)特点: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运转具有程序性,且突出皇权。(任答两点即可,4分)作用: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2)不同之处:英国君主立宪制是用法律限制君权,议会成为权力中心,从而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议会内部也有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个人的民主权利与自由受到尊

58、重。(6分)成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启蒙思想的影响;英国议会和法律制约王权的传统。(任答两点即可,4分)43.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由材料一“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得出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第二小问史实,结合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得出邱逢甲、徐骧领导义军,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第一小问因素,结合中日建交的原因得出中美关系的缓和;日本政府对战争的反省;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的合法政府;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日民间友好交往的推动;

59、符合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二“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得出中日邦交的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陸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答案】(1)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2分)表现:邱逢甲、徐骧领导义军,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2分) (2)因素:中美关系的缓和;日本政府对战争的反省;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的合法政府;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日民间友好交往的推动;符合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写出任意三点给3分)影响:中日邦交的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陸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分)- 1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