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7457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a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顶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时期,朝聘、会盟、征伐、城筑等,本来多与宗教活动有联系,但孔子整理的春秋却从中游离开,只是从人审的角度去记载这些事情,不只是注意所谓的善恶,也认真记载了得失成败,据此可知,孔子A. 否认鬼神存在B. 推动私学的发展C. 意图恢复周礼D. 强调治史以致用【答案】D2. 秦律规定:同一家庭中的适龄男子不能同时征发兵役。县啬夫、尉及士吏征发戍役时,如果违反这一规定,要罚二甲。这一规定折射出秦代A. 统一后社会环境较宽松B.

2、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严密C. 法律文化具有专制色彩D. 小农家庭的社会主体地位【答案】D3. “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罚适用原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 儒家纲常名教渗入法律B. 血缘亲情关系逐渐淡化C. 社会逐步走向和谐稳定D. 法律与儒家伦理存在冲突【答案】A4. 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 封建君主专

3、制得到强化B. 豪强大族政治影响力大C. 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D. 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答案】B5. 宋人范浚曾言,江浙一带“今世积居润室者,所不足非财也,而方命其子若孙倚市门,坐贾区”,“有读一纸书,则夺取藏去,或擘裂以覆瓿,怒而曰:吾将使金柱斗,牛马以谷计,何物痴儿,败我家户事,顾欲作忍饥而翻故纸耶!”这反映了宋代( )A. 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观念变化B. 崇文重士的社会风气被世人抛弃C. 宗法制严重遏制了人的个性发展D. 逐利之风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答案】A6. 明朝宋应星写道“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广东、佛山之冶遍天下”,“锅贩于吴越荆楚而

4、已,铁线(即铁丝)则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转鬻之”。这说明当时( )A. 区域经济的差异已日益淡化B. 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商业发展C. 商业行为不再受官府的管辖D. 全国性商业流通网络已形成【答案】D7. 嘉庆四年(1799年),皇帝下令满汉章京“内阁六部、理藩院堂官于司员中书、笔帖式等官内择其人品端方年力富强、字画端楷者,交军机大臣带领引见,候朕简用”。这一诏令主要是为了A. 改革官员选拔方式B. 明确官员选拔范围C. 完善军机处的职能D. 保障皇权高效行使【答案】D8. 1851年,为了应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巨额军费造成的财政危机,清政府令新兴的湘、淮军“就地筹饷”.并下旨各省“所有该部

5、岁拨京饷,著准其本年为始,归人冬拨案内,与各直省协拨兵饷-律酌拨”,规定督抚每年向中央缴纳额定数量的白银。这一做法( )A. 缓和了满汉地主间的矛盾B. 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要求C. 导致了中央权力的下移D. 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答案】C9. 康有为说:“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昔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之我也,吾亦欲无加之人。不欲人加,自由也;吾不加人,不侵犯人之自由也。人己之界,各完其分,语意周至。”这反映出康有为( )A. 认为自由思想在中国古代已盛行B. 将儒家学说与救亡图存相结合C. 提出18401894推动社会进步D. 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想禁锢【答案】B10. 下面是

6、18401894年中国棉纱量消费情况统计表。据表可推知,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A. 洋布丧失了竞争力B. 土布生产仍占主导C. 传统经济解体缓慢D. 自然经济优势明显【答案】C11. 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庆祝活动的纪录。正如某报道所称:“共和重昭,阴霾肃清,人民皆以诚意祝祷盛况,迥非往年所可比。”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 新文化运动已席卷全国B. 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强C. 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D. 复辟帝制行为有违潮流【答案】D12. 1924年,国民党一大制定国民党总章,主要内容包括:党员、党的组织机构、中央党部、地方党部、基层组织、党的纪律、经费、党

7、团等。其内容与1919年的俄共章程的大部分条文几乎雷同,且基本结构相似。这一做法A. 表明共产党取得了革命领导权B. 反映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达到高潮C. 说明国民党接受社会主义思想D. 一定程度体现了国民党进行国共合作的努力【答案】D13. 如图是1949年4月热河省(今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委在土地改革中,颁发给农民的土地执照。该执照A. 反映了农民要求土地的愿望B. 利于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巩周C. 表明封建土地所有制已废除D. 有较高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答案】D14. 下图反映了1949-1956年人民日报在对外关系中“抗议”和“谈判”两个词语的使用频率统计情况(单位

8、:次数)图中变化折射出我国( )A. 坚决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 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C. 与外部世界的对抗性逐步减弱D. 与美国的国家关系已趋于缓和【答案】C15. 1962年初,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工作会议决定,缩短工业生产建设战线,大量减少城镇人口,加强农业战线,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等。中共中央的此举意在A. 调整措施改善经济困难形势B. 反思错误着手改革经济体制C. 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工业道路D. 放弃行政手段凸显市场作用【答案】A16. 自1977年12月起.人民日报设立“读者来信”专栏,之后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1981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

9、头条刊登反对在中原农村出现的以组为单位进行生产责任制的一篇文章;3月30日.人民日报在报眼位置发表专为另一读者来信并配以编者按,反驳15日发表的读者意见。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A. 利于对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宣传B. 说明中国媒体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C. 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僵化D. 体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转型【答案】A17. 有学者说:雅典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没有职业士兵和永兵,没有最高法官,也没有专门的立法人员。政府职责由普通公民履行,此种制度是建立在这样的设想上:一般公民有能力参与城邦事务,能够以爱国之心履行其对城邦的责任。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 公职人员素质较高B. 城邦政治运行缺少动力C.

10、 实行三权分立体制D. 公民参与是民主的保障【答案】D18. 公元3世纪时期,罗马皇帝安东尼努斯颁布敕令(卡拉卡拉敕令)统一了全国居民的身份,用一部法律代替了以前不计其数的当地法律,使相互冲突的法律条文就此作古,使所有自由民都适用于同一罗马法。这一敕令( )A. 注重于对以往法律条文的解释B. 标志着罗马法学高度成熟和最终完善C. 旨在扩张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D. 有利于增强民众对罗马的国家认同感【答案】D19. 1777年美国通过的邦联条例规定:中央政府有决定战争与和平之权,有订立条约与结盟、任命与接受大使之权,有审理各州边界纠纷之权,有任命军官、管理军队之权,有为了各邦的共同防御和共同福利,

11、向各邦议会分派和收缴费用之权。这些规定A. 预示了美国邦联的美好前景B. 明确了中央政府的权限C. 表明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D. 体现了邦联的集权性质【答案】B20. 下面是17841836年英国进出口相关贸易数据统计表(单位:%).据此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英国A. 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B.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C. 重商主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D. 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世界市场【答案】D21. 列宁说“在其他国家的革命还没有到来之前,只有同农民妥协,才能拯救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在农民占多数地位的国家里,当大机器还没有把他们改造过来的时候,就应当保障他们有经营的自由”。基于此,列宁领导

12、的布尔什维克党( )A.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 颁布了土地法令并且实施了新经济政策C. 以余粮收集制取代了粮食税制度D. 引导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实行农业集体化【答案】B22. 有人指出,某一绘画艺术流派的特征是“艺术家们在对待社会、人生、外界与自身的关系上是较为失衡的,甚至是扭曲的,他们所采用的形式较为荒诞、抽象。通过画作,人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对现实生的悲观、消极、失望甚至绝望的情绪”。据此可知,下列绘画作品中可以用来证明该艺术特征的是( )A. 格尔尼卡B. 向日葵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 自由引导人民【答案】A23. 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各国力量,使其生存受到“威胁”。在这种

13、形势下,西欧各国一方面谋求联合自保,同时争取获得美国军事保护。由于冷战格局的影响,美国作为一个域外大国亦得以“赞助者”角色参与其中。据此可知A. 欧洲联合使美国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B. 共同反苏成为美欧利益的契合点C. 冷战是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因素D. 美国主导着战后欧洲一体化建设【答案】B24. 19701978年,西方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投资422亿美元,而同期从发展中国家取得的利润高达1 002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垄断力量受到削弱,经营绩效不如以前,但1990年的利润额仍高达1 783亿美元。这说明( )A. 发展中国家“滞胀”现象更为突出B. 关贸总协定遏制了发展

14、中国家经济发展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遭到了破坏D.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的扩张【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 -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不断碰撞融合。夏、商、周三族的民族迁徙与定居,三代更替以疆域的形式巩固了华夏族农耕经济的共同地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融合成华夏族。秦汉王朝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实行的“移民实边”和匈蚁、乌桓、氐、羌等民族内

15、迁,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民族大迁徙和大杂居带来了血缘上的融合,推动了早期中华民族的形成。五代至明清时期,契丹、女真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辽、金、元王朝,与中原文化深度交融。清朝实行“满汉一体”政策,加强了对蒙、疆、藏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和在台湾建省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摘编自高凯军论中华民族材料二 20世纪初,列强在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策划分裂活动,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出现。中华民国成立后,“五族共和”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复兴”一词,并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成为

16、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1935年国民政府设立民族扫墓节,1937年国共合祭黄帝陵。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材料三 1952年,我国颁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纲要。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基本法律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法制轨道。摘编自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民族发展特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变迁的历史背景。(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民族关系的认识。【答案】(1)特

17、点:以中华文明为核心;强调等级秩序;范围不断扩大;未形成明确的民族观念。作用: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2)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封建统治腐朽。各阶级、阶层积极进行反侵略斗争;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掀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民族民主运动。近代西方民族民主观念传入。(3)处理好民族关系,是搞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的关键。因此,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保证。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曼彻斯特原本是英国西北部

18、的一个小村落。16世纪,曼彻斯特开始出现纺织业,人口开始增加。18世纪上半期,曼彻斯特主要制造呢绒、粗帆布,尤其是各种纺织品。棉纺织工业兴起后,大量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设立,同时也成为分销中心,设置了多间重要仓库。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15年后,曼彻斯特有50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1820年,曼彻斯特占英国棉纺织生产量的四分之一。1835年,曼彻斯特聚集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绝大部分的工厂和工人。到1871年,曼彻斯特人口则达到35.1万人。在曼彻斯特兴起的同时,其周围出现了一群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城市。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料反映的是近代英国曼彻

19、斯特城的发展过程,从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答案】示例:论题: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说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厂规模扩大,同时也使得城镇的规模扩大,渐渐发展为城市。生产专门化程度的提高,要求企业间协作更加趋于紧密化。特别是主导产品带动了前后关联企业的发展,更使得同类或相关工业集中在一起,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分布格局,也容易形成新的工业城市。随着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普及,城市中形成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农村的传播,使人们成群结队到达城市中去,也导致城市人口激增。交通运输方面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并促进了一些处

20、在交通枢纽上的城镇发展,也使一些相邻的城市逐渐联结,汇聚为大城市或者大城市地区。总之,工业革命为英国城市化提供了所必需的社会经济条件,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二)选考题:共15分。请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初,田令载:“应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正预校勘造薄,县令总集应退应受之人,对共给授。”据唐律疏议户婚载:“卖口分田者”,“占田过限者”,“盗耕种公私田者”“妄认公私田者”,“在官侵夺私田者”,均处以轻重不同的笞刑、杖刑。唐律令规定:“若一户之内,尽脱漏不附籍者,所由家长合徒三年”;“里正不觉脱漏增减者”,“

21、州县不觉脱漏增减者”,要依据脱掉家户漏掉人口的多少,处以相应的答刑、杖刑和徒刑;“里正及官司,妄脱漏增减以出入课役”要处以徒刑;“相冒合户者,徒二年”;“于法应别立户而不听别,应合户而不听合者,主司杖一百”。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在土地和户籍管理上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土地和户籍管理措施的作用。【答案】(1)主要措施:规范对土地和户籍的管理;及时掌握全国土地和人口的变动情况;加大对民众违反管理行为及基层官员不作为行为的处罚力度。(2)作用:对土地兼并起了一定的缓和作用;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对唐代社会繁荣起了推动作用。28. 【历史选修3:20

22、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0年12月8日,在收到丘吉尔的求援信后,罗斯福即表达了想与丘吉尔进行私人会晤的想法,双方商定于1941年3月或次月进行会晤。但后来由于双方国内事务和战争需要,尤其是1941年春季,希特勒发动了对英国传统势力范围(希腊和南斯拉夫等巴尔干地区)的入侵,直到8月9日,罗斯福与丘吉尔才在纽芬兰的阿金夏会晤。就这次会议的主题和召开的过程来看,可以说是一次“务虚”会,因为这次会议并非要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而是要发表一项阐述战争目的和战后和平目标的联合宣言。但这次会晤对罗斯福来说可谓大获全胜,最终昭告天下的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更是罗斯福思想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就英国而言,虽然美国没

23、有同意直接参战和在远东帮助英国抵御日本的侵略,但作为一个非交战国与一个交战国共同发表联合宣言,这本身就是对英国在道义上的一种莫大支持。摘编自杨永锋(大西洋宪章)与罗斯福思想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会晤的背景及各自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会晤的影响。【答案】(1)背景:德国发动的法西斯侵略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美国与日本法西斯的矛盾不断激化;英国与德国法西斯作战中损失惨重。美国的目的: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英国的目的:希望美国直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与英国共同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2)影响:有利于推动反法西斯

24、联盟的成立;为建立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提供了理论指导;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29.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马建忠是近代早期改良派中的代表之一他认为中国要富强,就不能讳言利,而应该学习并采用“西人以利为先”的精神和办法。有利的贸易平衡是富国最有效的手段,“求富之源,一以通商为准”“宜通商以收各国之利权”。在对外贸易中应学习西方设立贸易公司,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则中国“商民可富,饷源可充”。马建忠还认为洋务企业经营方式落后,企业亏损严重,且利用政治强制手段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洋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式,注重发挥商民在“兴商务”中的作用,增加经济效益。针对当时中国

25、无论是发展对外贸易,还是振兴实业,都需要巨额经费和资本,而国内满足所需款项的情况,马建忠提出了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利用外资的大胆设想,认为只有“借洋债一法”,以“用洋人之本,谋华民之生”。摘编自石蕾论马建忠经济思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马建忠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建忠的经济思想主张并做简单评价。【答案】(1)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西方先进的经济理论传入中国;晚清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外贸易频繁;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暴露;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2)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经济思想和模式;实行重商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对外开放。评价:马建忠经济思想明确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代表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殖民主义经济侵略的要求;明确提出了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富强之本,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由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马建忠的经济主张不能得到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