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寿县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语文第卷(共150分)一、课内知识及文学类文本阅读(一)(21分)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 军:军队B.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希望C.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 ,高兴D.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中A项,” 晋军函陵”中的“军”应该解释为“驻军”。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
2、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就是练习语境,推测实词含义。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2.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 左传
3、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其它两部为公羊传、谷梁传,所以又称为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C.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它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A项错在“编年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项错在“纪传体”,左传是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C项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所以D项正确。3. 下
4、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陋之有?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 夫晋,何厌之有?C. 以其无礼于晋。D.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把握古诗文中常见文言句式的能力。例句“何陋之有”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A项,“是寡人之过也”是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式;B项,“何厌之有”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C项,“以其无礼于晋”是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D项,“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是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式。故选B。4.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失其所与,不知C. 樊於
5、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 往而不反者【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的掌握情况。选项中都是出自课文中,题干要求选出不含的一项,是C项。A项“共供”;B项“知智”;D项“反返”。故选C。5.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A项,“不能”古今意思相同,意思为:不能够。B项,“行李”,古意:出使之人;今意:指出行者所携带的旅行中需用的少量物品。C项,“夫人”,古意
6、:那个人;今意:多指男性配偶的礼貌称呼,多在夫人前添加姓氏用语社交礼貌用语中。D项,“穷困”,古意:处境艰难、处境困顿;今意:生活贫穷困难。点睛:古今词义变化包括下面几种情况:词义扩大:有些词原来意义比较狭窄,后来就包括了很多意义,应用范围也扩大了。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了。词义缩小: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范围比原来小了。如“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词义转移:指一个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现在指“品行恶劣”。感情色彩变化:指词义演变后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与原来的不同。如“爪牙”,古代指“国王的武士猛将”,是褒义词,现在
7、指“狗腿子”,变成了贬义词。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很”字表示的程度低一些了。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和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的意思。6.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答案】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想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采分点:“因”,依靠;“敝”,损害;“与”,亲附、结交;“知”通假字,通“智”;“以”,用;在句式上,这三个句式都是语意上的判断句,译时要体现出判
8、断句的特点。(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汽笛布鞋红腰带陈忠实他那时刚刚勒上了头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半年以后,他勒着这条保命带到30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投考中学。领着他的是一位40多岁的班主任,姓杜。和他一起去投考的有20多个同学,他是他们当中年龄最小个头最矮的一个。 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支毛笔和一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后来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
9、的。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何况是一双早已磨薄了的旧布鞋的鞋底。在他没有发现鞋破脚破之前还能撑持住往前走,而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他终于下狠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布巾包住一只脚,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不知有多少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他最后从书包里
10、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那些纸张更经不住砂石的蹭磨,直到课本被撕光,他几乎完全绝望了,脚跟的疼痛逐渐加剧到每一抬足都会心惊肉跳,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火车汽笛的鸣叫。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消失在柳林丛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
11、慑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坐在火车上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天哪!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哩而根本不用双腿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步蹭血地踯躅!他无端的愤怒了: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后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地不疼了,似乎那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在离考场还有一二里的地方,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却依然不
12、让他们看他惨不忍睹的两只脚后跟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有删改)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最初以为红腰带是避灾祈福的吉祥物,能带来好运,但经过“
13、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他认识到真正的好运是用双脚走出来的。B. 作者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暗示了再浓厚的亲情终究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C. 作者“愤怒了”是因为看到火车上的情景,想到自己和火车车厢里的人的差距,所以激起一种决心直面疼痛,从而改变命运的勇气。D. 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作家青年时期的一次赶考经历,表明了对待生活该有的信念与态度。8. 文中作者这一次“人生之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文章的“汽笛布鞋红腰带”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7. B 8. 第一次旅行,激动兴奋,难以入眠
14、;鞋底和脚后跟被磨破时,因担心被嘲笑而感到卑怯;布巾被磨烂,课本也都被撕光时,感到绝望崩溃;听到火车的嘶鸣,惊惧茫然;看到他人坐着舒适的火车跑,自己却穿着穿底的布鞋蹭血踯躅,感到愤怒;咬牙重新举步,决定直面疼痛,改变命运,变得坚定勇敢。 9. “红腰带”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布鞋”象征着艰难窘迫的生活现状。“汽笛”象征着遇到挫折时的警醒与启示。【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B项,“暗示了再浓厚的亲情终究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错,从文中来看,他穿着母亲娜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这一
15、情节并没有暗示“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只是表现了生活窘迫,文章也不算含蓄深沉。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内容,理解和概括人物的心情变化的能力。首先梳理故事内容,依次找出表现心情的内容。“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表现出他第一次旅行,激动兴奋,难以入眠。“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概括为:说他鞋底和脚后跟被磨破,因担心被嘲笑而感到卑怯。“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直到课本被撕光,他几乎完全绝望了,脚跟的疼痛逐渐加剧到每一抬足都会心惊肉跳,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概括为:他布巾磨
16、烂课本撕光后,感到绝望和崩溃。“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概括为:他听到火车的嘶鸣,惊惧茫然。“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哩而根本不用双腿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步蹭血地踯躅!他无端的愤怒了”,概括为:看到他人坐着舒适的火车跑,自己却穿着穿底的布鞋蹭血踯躅,感到愤怒。“咬着牙重新举步似乎那越磨越烂得深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概括为:他咬牙重新举步,
17、决定直面疼痛,改变命运,变得坚定勇敢。【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的象征意义的能力。首先,文章是围绕“汽笛布鞋红腰带”这三个词展开故事,先写了红腰带,主体部分写了布鞋,最后写了汽笛。这三个事物具有象征意义,并且暗喻主旨,“红腰带”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文章结尾说“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一方面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也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何况是一双早已磨薄了的旧布鞋的鞋底”,从“布鞋”在文中磨破磨烂,象征着艰难窘迫
18、的生活现状。“他无端的愤怒了: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后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地不疼了,似乎那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文中的“汽笛”让他惊惧茫然、愤怒、更让他直面疼痛,变得坚定勇敢,象征遇到挫折时的警醒与启示。【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
19、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点睛:散文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主旨、结构、手法、形象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错误选项主要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等方面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 (1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
20、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21、。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檥(y倚):整船靠岸。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节选自语文读本)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B. 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D.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
22、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 汉军至,无以渡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 骓不逝兮可奈何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D.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乃自刎而死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B. 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C. 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D. 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13. 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23、(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答案】10. D 11. A 12. A 13. (1)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2)项王于是说:“我听说汉王用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给你这个恩惠吧!”【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D项,“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中的“购”译成“购买”错误。正确的理解应是“重金征求”。译文:“我听说汉王用千斤黄金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而”是转
24、折连词,“却”之意;“而”,表顺承关系,“就”之意。B项,“以”,介词,用来;介词,“以”用来。C项,“奈何”,怎么办;“奈何”,怎么办。D项,“乃”,连词,表示顺承,于是,就; “乃”, 连词,表示顺承,于是,就。故选A。【12题详解】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理解有误。文句“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的意思是“(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故“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故选A。【13题详解】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采分点:“泣”,流泪;“下”,流下;“左右”,左右的侍者;“莫”,没有谁。(2)采分点:“购” ,重金征求;
25、“邑”,封邑;“邑万户”是定语后置,现代汉语语序“万户邑”;“购我头千金,邑万户”省略句式,省略介词“以”,补充后“购我头(以)千金,邑万户”;“购我头(以)千金,邑万户”状语后置,现代汉语语序“(以)千金,邑万户购我头”;“若”,你。【点睛】参考译文: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同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
26、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连唱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
27、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才是项王。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关河道中韦庄槐陌蝉声柳市风,驿楼高倚夕阳东。往来千里路常在,聚散十年人不同。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平生志
28、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 蝉声阵阵,柳条轻摆、清风徐拂、夕阳西沉,首联选取驿站高楼前的多种意象,营造哀伤、凄婉的氛围。B. 几千里的路依然默默在那里,但故人却不在身边,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出诗人与战友分别的痛惜之情。C. “时光流似箭,天道曲如弓”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岂知”语意一转,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之情。D. 尾联中的“拟”含有揣度、猜想之意,沧浪学钓翁则是用典,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心境。15. 本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述。【答案】14. B 15. 表达了诗人感叹朋友聚散的伤感以及对旧人、故人
29、都已远去的遗憾。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速流逝、无法把握的无奈。表达了诗人想辅佐贤明圣德君主的志向以及想要效仿沧浪水边的渔夫,过着独善自我的逍遥生活的情趣。【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综合赏析的能力。B项,“故友分别的痛惜之情”理解不当。颔联“往来千里路常在,聚散十年人不同”的意思是“来来往往几千里的路依然默默的在那里,但当年的故人聚了又散,漫漫十年时光让旧友都不在身边”,故颔联表达诗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叹息之情”,不是“故友分别的痛惜之情”。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具体分析,从“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可以概括出诗人感叹朋友
30、聚散的伤感以及对旧人故事都已远去的遗憾;从“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两句不仅仅表现了诗人对光阴似箭,时光飞速流逝、无法把握,和对旧人故事都已远去的无奈和遗憾。我们更能从此句中看出作者深知,世间事事皆艰难,因为天道本曲,人世间的跌宕起伏,或许正是天意的考验。此句运用比喻,将时光比作飞箭,将天道比作弯弓,因而时光在弯曲的天道中飞逝,同样也是非常的艰难。但世人往往看不到这一点,苍白的抱怨解决不了任何事情,脚踏实地、接受现实才是最重要的。作者的现实思想在后句也有所体现。从“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 是韦庄一生执着追求的政治理想与志向。希望自己能成为贤相,辅佐君王,使之成为堪与历史上的
31、尧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让老百姓过上男耕女织、秩序良好、民风淳朴的生活,让自己的政治构想实现,为文能针砭时政,畅舒胸中怀抱,达到化育黎众的目的。但韦庄并不能完全不顾自己的生活,而一心为国担忧,他秉承了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内涵,认为自己若被重用,则“志业匡尧舜”,但若无明主,就只能顺其自然,适应环境,不再做更多的努力,这是诗人思想的写照。据此可以概括出诗人表达自己想辅佐贤明、圣德君主的志向,以及想要效仿沧浪水边的渔夫,过独善其身、逍遥自在的生活的情趣。(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 补写下列诗文名句。(1)怅寥廓, _,谁主沉浮
32、?(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3)携来百侣曾游。 _。(4) 但我不能放歌,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5)_ ,君之所知也。(6) 荆轲和而歌,_,士皆垂泪涕泣。【答案】 (1). 问苍茫大地 (2). 挥斥方遒 (3).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5). 朝济而夕设版焉 (6). 为变徵之声【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1)文句不难写出,但注意“苍茫”的写法;(2)要在理解“挥斥方遒”含义的基础上正确书写;(3)要在理解“峥嵘”含义的基础上正确书写;(4)注意“笙箫”的写法;(5)不要漏掉虚词“而”“焉”;(6)注意“变徵”
33、的写法。第卷 表达题(共2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19年,五四运动迎来百年纪念。一个世纪前,那群热血青年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而走上街头。这些青年不仅仅是在表达他们对腐败无能的统治者的不满,对侵占国土的列强的强烈谴责,更是向人们_他们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存亡奔走呼号,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还怀抱美好的希冀!“五四”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吸引一代代读书人围绕它展开对话,( )。不然,拒绝对话割裂历史的民族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将会_。中国在发展和崛起,人们对五四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也更加深入地进行了思考。我们到底如何发掘这些优秀因素?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秀因素?这也是当前迫
34、切需要认知和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我们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中国在发展,五四文化的优秀因素也需要进一步地发展,不能总在困难面前_。以为旧的文化不加改动就可以为今天所用,这种观点_的,而且也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我们谈论“五四”,不仅仅是在与“过去的历史”对话,更要有学术史眼光和现实关怀。17.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昭告 举步维艰 裹足不前 不切实际B. 昭示 进退维谷 故步自封 不切实际C. 昭告 进退维谷 裹足不前 异想天开D. 昭示 举步维艰 故步自封 异想天开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事件本身的意义在对话中得以拓展,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
35、转型提供取之不尽的精神资源。B.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从这些对话中源源不断地取得精神资源,从而拓展了事件本身的意义。C. 这些对话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资源,又拓展了事件本身的意义。D. 这些对话拓展了事件本身的意义,又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资源。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人们对五四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也更加深入地展开了思考。B.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人们对五四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C. 中国在发展和崛起之后,人们对五四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D. 中国在发展和崛起之后,人们对五
36、四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也展开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答案】17. A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昭告”:明白地告知。“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此处有告知义,应选“昭告”。“举步维艰”: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走一步都十分不容易;“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此处强调发展的艰难,应选“举步维艰”。“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裹足不
37、前”: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此处指因困难而不敢前进,应选“裹足不前”。“不切实际”:指不符合实际;“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而不切实际。此处指与实际不符,应选“不切实际”。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分析本题,上文讲的是对话,因此排除A和B项,从与下文的关联来看,应把“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放在后面,排除C。故选D。【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
38、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本题中,A项,“更加深入地展开了思考”语序、搭配不当;C项,“中国在发展和崛起之后,人们”主语中途易辙;D项,“中国在发展和崛起之后,人们”主语中途易辙,“展开思考”搭配不当。故选B。20. 给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39、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字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我国睡眠疾病发生率很高,有各类睡眠障碍者约占全民的38%。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赵忠新指出,_。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减退,这与大脑细胞没有充分休息有关。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痴呆相关的蛋白将以几何倍数增长。夜间良好的睡眠,能够有效清除脑内产生的各种“垃圾”,对于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_,每天睡眠超过9个小时的人反而也容易出现记忆衰退、记忆混乱的现象。睡眠太久会产生“另一个不同的激素环境。”有些人日间思睡,这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还是引起各种事故的重要因素。赵忠新说:“人睡得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受到
40、心态等内因的影响,_。”比如,室内的温度、光线、湿度和气味,使用的卧具产品是否软硬适度,都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答案】 (1). 睡眠不足与过多,都会损伤记忆。 (2). 睡眠过多同样引起记忆损伤。 (3). 还受到家居环境等诸多外因影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通过阅读整段文字可知,这段文字的关键词语是“睡眠”,重点论述的是“睡眠和记忆的关系”,第空位于段首,是本段的中心句,具有总领和概括作用,应包含“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两种情况,根据下文分析,这两种情况都不
41、利于记忆,由此,可可确定第一空的关键词为“睡眠不足”、“睡眠过多”、“记忆”;第一空概括为“睡眠不足与过多,都会损伤记忆”。根据上文“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和下文“每天睡眠超过9个小时的人反而也容易出现记忆衰退、记忆混乱的现象”,可推知第空关键词语为“睡眠过多”、“记忆损伤”。第空从内容和结构上应该与上文“一定程度上受到心态等内因的影响”照应,句式上应写成“还受到等外因的影响”,“室内的温度、光线、湿度和气味,使用的卧具产品是否软硬适度”都是“外因”,可概括为“家居环境”,因此第空可写成“还受到家居环境等诸多外因影响”。【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
42、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写句子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
43、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等;(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21. 下面是某市义工队招募公告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义工是一座城市吸睛的名片。为了不断壮大义工队伍,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我们鼓动广大热心公益事业的市民加入义工队伍,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同时,提高自我,发展自我。要是你真想传递热心、善心和爱心,要是你有强烈的正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你就必须成为义工!【答案】“吸睛”改为“亮丽”;“鼓动”改为“呼吁”;“要是”改为“如果”;“真想”改为
44、“希望”;“必须”改为“可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某市义工队招募公告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义工是一座城市吸睛的名片”中“吸睛”使用不当,“吸睛”是网络词组,通常是用来形容美女对人的吸引力的,现常用来表示吸引眼球的程度高低,这是招募公告,应使用大家都熟知的词语,可以改为“亮丽”。“我们鼓动广大热心”中“鼓动”使用不当,“鼓动”是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与“公益事业”不合,可以改为“呼吁”。“要是你真想
45、传递热心、善心和爱心”中“要是”使用不当,过于口语化,可以改为“如果”。“真想传递热心”中“真想”使用不当,此处应是表达一种希望。“你就必须成为义工”中“必须”过于强硬,可以改为“可以”。【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
46、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四、作文(60分)22. 作文:题目:又是一个新起点要求:(1)以“又是一个新起点”为题写一篇作文。(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漏个人身份的信息。(3)立意自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答案】又是一个新起点生活中,人们总是不断地制造悲伤,一个接一个的。却很少有
47、人停下来问一句为什么。或许只是因为青春里一场普通的失败,每一次都不过是某件事情的结束而已。但是,总有一些人迂执于此,止步不前。这无疑是弱者的表现。既然你肯费那么多脑细胞去纠结一件已毫无意义的事,为什么不重新开始,寻找一个新的起点呢?有些烦恼,只有丢掉,才会有云淡风清的时候。就拿自己来说吧。我的中考可以说是惨败,但我努力不让自己去想。因为我知道这个惨败就是一道阴影,会一直跟着自己。当然我也没有彻底将它“丢掉”,而是用另一种方式把它尘封在记忆里,这可以让我更加努力。青春里,荆棘总是那么多。它的刺总是那么尖,时时剌伤梦想,那么疼痛。那就“尘封”这个失败的记忆,开启一个全新的起点吧。我们每一个人都得吸
48、取“成长”的教训,人生,这必不可少的经历,把握了机遇,才能重新起航,一直走向圆满。这样的例证,古今中外亦有不少。有些,妇孺皆知;有些,则鲜有人问,更有的则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失败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他不敢遗忘灭国之耻,忍辱负重,蓄势待发,终于在数年之后一举灭吴,成为一代霸主。贝多芬作为一位音乐家,不幸在二十四岁就听觉减退,晚年终于失聪。但他并没有被命运击倒。他刻服重重困难,写下了第九第二等举世闻名的交响乐。需要记住,无论何时,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并不服从命运给予自己安排,总是从一个个全新的起点重上征程。最终,他们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让梦想重新开始。他们的执著终会战胜固执的上帝。他们无疑是这个世
49、界的强者。生命有时无比脆弱,我们自己永远都不会知道死神会在什么时候降临。但我们永远都会把希望留在美丽的未来,一味的哭泣与沉默都是怯懦与无知。人生的细节亦如繁星漫天,生存的点点滴滴总在闪光。那就是意义。青春里,总有一些事,遗忘或者想起,它们就像一片片纹路特殊的枫叶,悬挂枝头或者慢慢掉落,然而某种恒定的姿态自会折叠我们的往昔。我们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虽然我并不是什么强者,但我也绝不想做弱者。知道不能纠结于过去,把它放在那里,该坚强的时候一定坚强,该坚持的时候一定坚持。要紧的是,重拾梦想,出发。为什么不呢?青春多么灿烂,只是还没来得及闪光。我的现在,我的高中,这就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解析】【
50、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确定文章体裁;划定取材范围;掌握写作重点。本次作文的题目是又是一个新起点,从题目来看,本次作文更适合写记叙文,或者散文。题目中第一关键词“新起点”,意思是重新开始,向新的目标进发。选材的面较广,因为生活中有无数次的新起点,生活中的每一次起起落落,每一次成功与失败,每次痛苦与欢乐,对过去是回忆和总结,对现在是经历和体验,对将来追求和实现人生的更高目标无不是一个新的起点重点必须突出自身经历。那么如何写出“新起点”呢,比如:某次考试中,你又取得了成功。这次成功成了你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文章的侧重点应该具体
51、细腻描写出“你如何取得这次成功的”,并写出新的启迪。还有,也许在某次比赛中,你失败了。这次失败也可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文章的侧重点应该具体细腻地写出“是什么让你将这次失败作为新起点的”,如:某个人、某景、某物引发了你的情感变化或对失败的思考。第二个关键词是“又是”,“又”字说明前面已有过,有了基础和铺垫,利于为自己寻找一个高起点,让文章的立意更高远;“新起点”是对未来的目标而言。所以,在行文中,要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情感或认识的变化(情节要有波澜)。作文时又该如何突出“又是”呢?作文时,可以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自己对起点的认识。如: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是起点,笨拙的画笔是起点,青春梦想的飞
52、扬是起点,而今,站在初中岁月的末端又是一个新起点(开篇点题)也可以略写前一个起点的经验或教训,自然引起本文重点凸显的新起点;如:略写一次校级演讲比赛的成功让你感悟到一分耕耘分收获,重点突出市级比赛如何成为你的又一个新起点的,你又有了怎样新的感悟和收获。第三个关键词是“一个”,显而易见,文中只能写“一个”,而不是“多个”。还有,具体作文时,在文章的结尾不妨引申一下,展望自己“又一个新起点”所向的前景,表现自己对待“又一个新起点”时的精神状态,这样文章则更充实。【点睛】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考试方式。有人说命题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意思是命题作文限制得过死,不利于同学们发挥习作个性。其实,我们只要
53、把握命题作文的写作规律,一样可以写得精彩。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1.确定文章体裁;2.划定取材范围;3.掌握写作重点要写好一篇命题作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步:精细审题。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第二步:精深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第三步:精心选材。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第四步: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