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武王伐纣的五百多年后,作为商族后裔的孔子,面对辉煌的周朝,这样倾心表达对灭掉他祖宗之国的周朝的认同:“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认同周朝是因为周朝A. 强化了中央集权B. 强化了对商族后裔的统治C. 强化了家国认同感D. 巩固了王位世袭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表达对灭掉他祖宗之国的周朝的认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宗法制等措施强化了家国认同感,从而使孔子认同周朝,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建立的,故A项排除;B项包含在C
2、项之中;王位世袭制与孔子认同周朝无关,故D项排除。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同”“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A. 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B. 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 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D. 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墨同为春秋战国时期显学,当时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曾是分庭抗礼。战国后期,墨学的影响一度甚至在孔学之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其儒学独尊地位的
3、确立,从外部因素来看,统治政策是导致墨家学说“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的原因之一,故A正确;BC两项所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无体现,排除;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也是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是由统治政策决定的,故D错误。3.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A. 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B. 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C. 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D. 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可知,孔子不讲怪异、暴力、混乱、鬼神,这表明孔子是无神论者。而材料“董仲舒结合阴
4、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并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其目的是神化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一,C正确;据上分析,A违背史实;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B错误;据所学可知,孔子作为圣人的地位就是此时确立,D违背史实。4.春秋繁露云:“与大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A. 加强集权B. 独尊儒术C. 推行教化D. 顺应天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春秋繁露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著作。董仲舒适应汉武帝
5、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题干摘录的材料大致意思是:遵循天道的统治者能够使国泰民安,违反天道的统治者则会使天下大乱,故统治者的英明之处在于顺应天意、利用天道统治百姓。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D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故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体现,故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5.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A. 郡
6、国并行B. 士族兴起C. 察举取士D. 独尊儒术【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推崇儒家思想,精通儒学成为教育和选官的重要内容,这有利于形成“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故D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中由“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的转变无关,故A错误;士族兴起在汉代以后的魏晋时期,是不符合题意,排除B;察举取士是选拔官吏的方法,与政府特点的转变无关,故C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联系所学西汉推崇儒学、重用儒学人士做官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6.下表是史书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数量的粗略统计。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
7、了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B.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C. 地方家族势力左右史书编纂D. 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孝”“义”是儒家思想主张的社会伦理观,从表格反映的“义门”代表人物的增多,体现了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故B正确;题干中未提及经济发展和宗法制度的相关内容,排除AD;表格信息也未反映地方家族势力的影响,排除C。7. 李贽因思想“异端”而被明神宗御批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自杀身亡。布鲁诺因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被天主教会宣布为“异教徒”,并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以上史实说明( )A. 君主专制统治阻碍社会发展B. 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同样艰难曲
8、折C. 教会势力强大D.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李贽是明中期的思想家,他敢于挑战正统,遭到封建君主的迫害;布鲁诺是意大利的天文学家,否定教会的宇宙观,遭到天主教会的迫害;故A只能反映李贽;C只能反映布鲁诺;李贽属于地主阶级士大夫,排除D;材料中李贽说明了思想解放的艰难,布鲁诺说明了科学发展的艰难,故选B。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8.元世祖忽必烈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将郭守敬等修订完成的历法取名为授时历,意思是指将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由此可知,授时历A.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B. 是我国施行最久的历法C. 处
9、于世界领先水平D. 以现代的公历完全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指出颁行授时历意在使百姓“不误农时”,这说明授时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故A项正确;授时历是我国施行最久的历法,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授时历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但这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授时历与目前国际通用的公历的一年周期相同,但材料中也没有信息,故D项错误。9.1884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中国宗教一书中提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时,陈登原编写的高中本国史最早出现“四大发明”一目。当时把“四大发明”的概念引入历史教
10、科书是为了A. 强调西方传教士的论述B. 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C. 印证古代科技的影响力D. 证明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反映日本侵略中国;此时高中本国史将“四大发明”引入历史教科书,意在说明日本虽在军事上企图征服中国,但在文化上中国领先于日本,旨在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B项正确。A项说法脱离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排除。表面上是说明古代科技的影响力,实质上借“四大发明”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发展,排除D。所以选B10.宋书法尚意,意之内涵,包含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
11、四重意境表现。这说明宋代书法A 深受理学影响B. 强调意境表现C. 突出创作风格D. 始有文人意趣【答案】A【解析】【详解】宋代书法尚意的内涵体现出理学的特征,表明宋代书法深受理学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能够说明宋代书法强调意境表现,但不是材料内容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故B选项错误;突出创作风格不是材料主旨内容,也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故C选项错误;D项中“始有”一说明显错误,故D选项错误。11.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当下,有学者认为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明清小说A. 满足底层百姓的文化需求B. 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C. 充满现代主义的风格色彩D. 满
12、足了统治者的心理要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说的出现与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有直接的关系,小说通俗易懂的特点适合市民阶层的需求,通过小说更能够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且“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说明小说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故B选项正确;“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说明小说能够更具体的体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没有体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故A选项错误;明清小说为体现现代主义的风格,而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选项错误;小说是适应当时市民阶层的文学形式,而不是符合统治者的政治文化需求,故D选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明清小
13、说的兴盛,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市民阶层的崛起。12.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A.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B.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C. 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D.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可知,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
14、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故D正确;A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排除B;材料反映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无法体现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排除C。13.洋务运动时期,保守派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学生仍然在练习应考的八股文,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 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异常尖锐B. “中体西用”取得了实效C 落后社会心理阻碍近代化发展D. 中国社会依然故步自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保守派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学生仍然在练习应考的八股文
15、,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守旧思想对当时洋务运动的一些主张起阻碍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不能体现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异常尖锐和“中体西用”取得的实效,排除;D项,洋务运动已经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只是由于诸多原因致使中国在近代化进程方面进展艰难而不是“依然故步自封”。14.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特辟国内劳动状况专栏,先后报道了北京男女佣工、河南修武煤矿、唐山煤厂、山东东平县佃户等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该报道表明A. 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传入中国B.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动C. 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民众生活D. 马克思主义占据
16、思想界主流【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关于工农群众生活状况的报道。五四运动前夕,新文化运动的研究者们关注工农群众生活,这是深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也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方向发生了变动,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革命思想,A错误;C错在“开始关注”;D不符合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国情。点睛:新文化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主张民主与科学,后期在十月革命的胜利的影响下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15.1921年,梁漱溟指出,“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材料所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孔子创立的儒学已经成为糟粕B
17、. 人们已摆脱封建思想束缚C. 新文化运动文化观的极端倾向D. 民众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时间信息可以得出,所述现象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材料所述“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在于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故C正确;儒学至今仍然有其现实意义,故A不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不等于人们已经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故B不正确;新文化运动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所以民众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的说法不正确,故D不正确。16.五四新剧的倡导者们特别钟情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胡适首先创作了终身大事。此后,欧阳予倩的泼妇、郭沫
18、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等,塑造了一批“出走者”形象,被称为“娜拉”剧。以上历史现象典型地说明了A.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深入人心B. 五四新剧深受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C. 先进知识分子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D. 五四新人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塑造了一批敢于冲破旧礼教、旧道德书法的“出走者”的形象,说明了五四新人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深入人心”;B项错误,玩偶之家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与工农相结合,故C项排除。点睛:解答此题时要明确玩偶之家所塑造的主人公的性格及所反映的社
19、会现实;然后结合材料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新文化运动中这些现象的目的即可。17.“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精神穹宇方面的建设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在井冈山创业时期,共产党就结合中国国情完成了精神穹宇基本框架。”材料中的“精神穹宇基本框架”A. 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B.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C.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走向成熟D. 克服了王明等人“左”倾错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井冈山”“结合中国国情”可知材料中所说的“精神穹宇基本框架”指的是中共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选项A正确;北伐战争推动国民革命走向高潮,且与材料中
20、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间不符,排除选项B;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中井冈山创业时期不符,排除选项C;遵义会议克服了王明等于“左”倾错误,与材料中井冈山创业时期不符,排除选项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井冈山”“结合中国国情”的解读。1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 开始改革开放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的指导下,中共十四大会议上明
21、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要早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展开,要早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C项错误。19.下图是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图中,左侧文字为“图中信息:游行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下面文字为“图中信息: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下方文字为“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对其呈现信息的合理解读是A. 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B. 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C. 展现了中国入世贸组织
22、的成果D. 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可知,中国早先出现游行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说明了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后来在改革开放中出现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而美国等国家认为“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熙相机等”是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的。所以认为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主义,这是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后的发展情况,因此D选项正确。依据材料中“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等信息可知美国看到了中国发展成就,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排除A;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时间是1992年,在21世纪初才确立起来,1985年市
23、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排除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C。20.“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费孝通曾经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的阐释。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B.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C. 乾隆时期的文化专制D. 21世纪初美国单边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君子和而不同”实际上就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就是主张各种思想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A项属于巩固政权的措施,与
24、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文化专制同样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单边主义与材料“合而不同”矛盾,故D项错误。点睛:对材料“君子和而不同”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1.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的占比,从比值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A. 国家发展工业的需要B. 教育体制照搬苏联模式所导致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 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等文科生的所占比例从1949-1956年期间不断下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中国着重发展重工业,使得学习文科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故A选项正确;这时期
25、中国高校文科生在总学生中所占比例减少的原因是中国着重发展重工业,这适应了国家发展工业的需要,与教育体制照搬苏联模式无关,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这时期还没有完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C选项错误;这时期国家没有进行调整国民经济,故D选项错误。22.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指出科技发展最终要靠生物
26、工程技术B. 促成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C.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D. 启发袁隆平成功选育“南优二号”【答案】C【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邓小平强调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为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故C项正确。A选项说法错误,无法得出科技发展最终要靠生物工程技术这个结论,而且这个结论本身也是有问题的。材料没有涉及到我国的全民教育方针,故B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看出它对袁隆平的“南优二号”产生直接作用,所以排除D选项。23.古希腊悲剧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是来源于神的安排。面对这些苦难,古希腊悲剧中人物都用一种高贵的方式去承担和行动,从不陷入消极的无助的悲叹之中
27、。这说明古希腊A. 戏剧推动了民主进程B. 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C. 城邦和公民走向堕落D. 摆脱神对城邦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古希腊悲剧中人物都用一种高贵的方式去承担和行动,从不陷入消极的无助的悲叹之中”的信息说明古希腊依据塑造个体的力量来彰显人的生命价值,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不是说明戏剧推动了民主的进程,A错误;材料中也没有说明雅典的城邦和公民走向了坠落,C错误;“古希腊悲剧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是来源于神的安排”说明此时的雅典城邦并没有摆脱神灵的控制,故D项错误。24.“一些囚徒从小住在洞穴中,身体都被绑着,不能转头,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做真实的东西,此时一人摆脱了
28、束缚逃出了洞穴,看到了太阳,发现了事物的真相。”(摘自古希腊理想国第七章“洞穴隐喻”)这反映了A. 希腊人愚昧无知B. 追求自由可以发现真理C. 人是万物的尺度D. 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前半部分说明了人的感觉有可能受到外界限制,材料的后半部分反映了摆脱限制之后,人的理性的价值,该设想旨在强调理性高于感觉的思想。故答案为D项。A项,希腊人愚昧无知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追求自由可以发现真理的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的是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标准,不能完整反映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排除。25.1338年,佛罗伦萨已有二百多家呢绒纺织工场,
29、从业工人三万人,占全城人口的三分之一,年产呢绒七八万匹。该城的丝织业也远近驰名。这说明当时的佛罗伦萨A. 是地中海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B. 具备文艺复兴运动的经济基础C. 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最大中转站D. 是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佛罗伦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达,这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只涉及了佛罗伦萨呢绒纺织工场的发展情况,没有涉及佛罗伦萨在地中海的经济地位,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论述了当时佛罗伦萨呢绒纺织也发展的情况,没有涉及对其贸易地位的定位,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当时佛罗伦萨纺织业发展的情况,没有涉及佛罗伦萨是否东西
30、方思想文化交流中心的信息,D项错误。26.“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A. 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B. 仍然受宗教神学的束缚C. 以圣神主义为文艺核心D. 形成系统条理世界观【答案】B【解析】【详解】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追求现世的美好生活, A错误。材料“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的说法体现了宗教神学的束缚,故选B。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是借助宗教形式表现人文主义,排除C。文艺复兴时期,新兴
31、资产阶级用人性对抗神性,追求现世的美好生活,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等,但尚未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排除D。27.有学者认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开始于德国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据材料可知A. 文艺复兴的范围在阿尔卑斯山以南B. 宗教改革的范围在北欧世界C. 文艺复兴对欧洲现代化毫无作用D. 宗教改革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答案】D【解析】【详解】从学者认为“欧洲的现代化进程”,真正的“文化起点开始于德国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
32、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结合所学可知,D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两场运动对欧洲文化现代化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活动范围,AB两错误; “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并非是认为“文艺复兴对欧洲现代化毫无作用”,C项错误。28.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不管教会是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材料表明宗教改革A. 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B. 实现了西欧各国宗教信仰的自由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 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体现了世俗政权
33、地位的上升,这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选项C正确;世俗政权任命神职人员,说明依然存在教会组织,排除A;选项B不符合史实,而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世俗政权和教权的关系,而非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排除D。29.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取向比例从7降至2,而对于科学的兴趣取向则由1.8增长至5以上。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 科学发展推动人们思想解放B. 民主革命影响了全社会价值取向C. 人文精神取代宗教神学地位D. 启蒙思想加速了科技革命的到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取向比例从7降至2,而对于科学的兴趣取向则由1.8增长至
34、5以上”可知,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逐步下降,对科学的兴趣逐步上升,说明随着科学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宗教地位下降,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这时期英格兰社会的精英人士,而不是全社会,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这时期英格兰社会的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逐渐下降,但无法得出人文精神取代宗教神学地位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17世纪英格兰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下降,对科学的兴趣上升的现象,没有体现启蒙思想的影响,故D选项错误。30.启蒙运动时期,盂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
35、明启蒙思想家A.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B. 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C. 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D. 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盂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 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可知,盂德斯鸠和伏尔泰都对中国进行解读,以论证启蒙思想的合理性,为社会发展提供指导,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故A项错误。二者都只是对中国进行局部解读,并没有进行全面准确的解读,故C项错误。启蒙思想家并没有对中国是否跟上世界发展潮流进行评价,故D项错误。31.“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
36、和大革命,在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制度两方面都有直接而丰富的成果。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 文艺复兴B. 宗教改革C. 经典力学D. 进化论【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说明它是某种科学领域的成就,而AB是思想解放运动,侧重于思想文化领域,排除AB;经典力学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为其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故现C;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晚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排除D。32. 每年7月11
37、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以下是世界人口增长过程示意图。据表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A. 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B.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完善C. 各国人民的思想解放程度D. 人类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的增长分为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新技术革命四大时期。划分这四个阶段的主要标准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来确定,由此可知,影响四个时期人口发展进程的是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D项为正确答案。A、B项是在近代世界出现的,不能全面反映自古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C项从表格中不能直接体现。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
38、主义世界市场科技革命影响33.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A. 唐璜B. 巴黎圣母院C. 人间喜剧D. 第二十二条军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可知是现实主义,C是批判现实主义.AB是浪漫主义, A B D三项与题意特征不符。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34.法
39、国画家毕沙罗曾说:“不要过分逼真地追求事务的轮廓;应该在运用了正确的色彩和笔法的画笔下创作画作要画出你所观察到的和感觉到的。”下列作品与他主张的创作风格相符的是A. 弹曼陀铃的少女B. 自由引导人民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 星月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应该在运用了正确的色彩和笔法的画笔下创作画作要画出你所观察到的和感觉到的”可知,毕沙罗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瞬间感受,由此他属于印象画派,星月夜是梵高的印象派画作,故D正确;弹曼陀铃的少女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排除A;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排除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应该在运
40、用了正确的色彩和笔法的画笔下创作画作要画出你所观察到的和感觉到的”,联系所学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分析解答。35.“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他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该材料叙述的画派是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现代主义D. 印象画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摧毁”“打碎”“否定”“破坏”“带角的几何块面”可知材料所叙述的画派是现代主义风格的,C符合题
41、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往往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方式绘画。ABD的均不合题意,故选C。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现代主义绘画二、非选择题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十三世纪的罗吉培根,他以为真理的追求,必须从观察物象,和实验物质下手,单单靠了几本古书,是不中用。所以到了文艺复兴的末年,科学的精神,既已靠了罗吉培根等的提倡,而日益发达;而研究学术的方法,也已由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而改为由观察和实验下手的归纳法。但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仍不过是一点萌芽,直到十七世纪以后,科学家才风起云涌的大兴起来。后来又靠了科学的实用,使地球上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
42、选自陈衡哲西洋史材料二 以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部分人文主义者的言论人物言论洛斯基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我们所有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欲望。如果弃绝了这个欲望,一切事业就会完全停止。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索德里尼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亵渎神圣?不正是贫穷产生偷盗、盗窃国库、毒害、伪造、掠夺、抢劫、杀人的行为吗?罗伦索瓦拉还有什么比把一切分给穷人然后自己去行乞更为荒诞的呢?摘编自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论教会和宗教(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前后科学研究方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十七世纪以后科学的实用使地球起了一个
43、空前绝后的大变化”的体现。(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共同主张;概述文艺复兴对近代欧洲发展的作用。【答案】(1)变化:由演绎法转为观察、实验的归纳法。体现:思想上:人们崇拜理性,推动启蒙思想的产生;政治上: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经济上: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2)主张:反对贫穷,肯定对财富的追求。作用: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权,肯定人性,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已由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而改为由观察和实验下手的归纳法”得出由演绎法转为观察、实验的归纳法。体现:结合所学,可分别从思想、政治、经济上分析回答,即推动启蒙
44、思想的产生、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等。(2)主张:根据“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我们所有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欲望”“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亵渎神圣”“还有什么比把一切分给穷人然后自己去行乞更为荒诞的呢?”概括得出反对贫穷,肯定对财富的追求。作用: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影响,可从肯定人性、解放思想、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自然科学产生等角度分析总结。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取得的.工业革命中家庭消费观教育体系.英国既有的私立教育系统,如伊顿公学,主要
45、是贵族教育;也有学徒制的工业教育方式,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生产经验和技巧,为工业革命生产线培养人才;良好而完善的宗教和慈善教育制度,则是面对平民的教育,保证了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化.这些,产生了英国工业化的基础,并实现了英国工业化的飞跃.周详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兴衰材料二 经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推动和发展,到洋务运动后期已基本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救国思想,开展了教育救国实践的初步尝试,诸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创办了以同文馆为代表的近代第一批新式学堂在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它“代表着向上的、前进的趋势”,故“能不胫而走,迅速发展,广泛传播”从维新运动,到随后的清末新政、辛
46、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直至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教育救国思潮进入勃兴与高涨阶段。吴春苗近代以来教育救国思潮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意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教育发展对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潮兴起的原因。【答案】(1)特点:没有国家干预(自发性);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教育普及化或平民化;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较大。影响:科技文化方面,提高了民众的素养,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方面,推动英国工业化发展;政治方面,推动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2)原因:近代民族危机引发教育改革;
47、西学东渐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不断探索教育救国道路;中国社会工业化(近代化)对人才的需求【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19世纪英国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取得的”得出:没有国家干预;由材料信息“工业革命中家庭消费观教育体系”得出: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较大;由材料信息“英国既有的私立教育系统,如伊顿公学,主要是贵族教育;也有学徒制的工业教育方式,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生产经验和技巧,为工业革命生产线培养人才;良好而完善的宗教和慈善教育制度,则是面对平民的教育,保证了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化”得出: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教育普及化或平民化等。“影响”,依据材料一信息“为工业革
48、命生产线培养人才产生了英国工业化的基础,并实现了英国工业化的飞跃”得出:推动英国工业化发展;由材料一信息“保证了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提高了民众的素养,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推动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的角度补充。(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经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推动和发展,到洋务运动后期已基本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救国思想,开展了教育救国实践的初步尝试从维新运动,到随后的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直至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教育救国思潮进入勃兴与高涨阶段”得出:先进知识分子不断探索教育救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民族危机的影响、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国社会工业化的需求等角度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