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马丁路德坚持“信仰即可得救”原则,其实际意义在于()A. 支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B. 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C. 确立了路德宗D.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2. 西欧历史上“十字军东征”反映的实质是()A. 反对异教徒B. 争夺“圣地”C. 掠夺土地、财富D. 扩张天主教势力范围3.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政府内阁由()A. 议会多数党组阁B. 总统任命但须经众议院同意C. 选民直接选举产生D. 总统任命但须经参议院同意4. 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A.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B. 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运动C. 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
2、放运动D. 对古代文化传统的直接延续5. 一位欧洲学者有这样的经历:他出生时,多数世人还认定地球是一个扁平的陆块;到他求学时,周遭已经有许多人相信地球是圆的,各地还流传许多有关远方新奇事物的传说。出现这种情景的时期当在()A. 2世纪B. 8世纪C. 16世纪D. 19世纪6. 伏尔泰将公正视为自然法的核心价值,他说:“从自然法的观点来看,现有的关系通常作为非自然的、不合理的关系而被摒弃”。由此可知,伏尔泰()A. 批判民主的滥用B. 认识到浪漫主义的危害C. 抨击了封建制度D. 划清了与君主制的界限7. 中世纪的西方人信仰上帝,明清时代的中国人推崇理学,这两种信仰的相似之处在于()A. 都相
3、信人之外神的力量B. 都约束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C. 都属于宗教信仰D. 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8. 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的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A. 强调遵循自然规律B.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 意在调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D. 注重保护私人利益9. 阅读明清之际思想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比较表,由此可知()思想家主要观点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思想。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 法国思想家侧重人权B. 他们都否定封建制度C.
4、他们阶级属性相同D. 二位思想家观点对立10.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它们不包括()A. 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葡萄牙等王国的王权得到强化B. 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C. 基督教会的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人性发展D. 新兴城市就是封建国家11. 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说:“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这表明()A. “旧制度”是指封建君主专制B. 工业革命标志英国新的政治制度确立C. “被淘汰”指旧制度被革命推翻D. 英国政治
5、制度的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12. 1738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如图所示:“光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牛顿的哲学原理)上。该封面的寓意可以解读为()A. 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B.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C. 牛顿的相对论理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D. 牛顿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打破了封建神学的禁锢13. “英国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
6、0%。”此材料直接反映了()A. 英国民主代议制是少数人的民主B. 英国的议会席位主要由贵族把控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没有完成D. 光荣革命是新旧势力妥协的结果14. 英国是历史上最早实行议会君主制政体的典型国家,这种政体不同于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特点的最大表现是()A. 政府对总统负责B. 国家元首的权力是世袭的、象征性的、礼仪性的C. 政府和政府首脑都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D. 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15. 近代以来,西方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A. 唤醒了人性的复苏B.
7、 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C. 诠释了理性的内涵D.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16. 假如你有幸游历古代希腊的城邦,你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有()A. 公共场所的演讲和辩论B. 奥林匹克运动会C. 皇帝出行时壮观的场面D. 美轮美奂的雕塑17. “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自称“臣下”者的身份最有可能是()A. 封建农奴B. 封建贵族C. 城市市民D. 基督教徒18. 在理论上,今天英国国王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源泉”,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政府”,英国的武装部队是“皇家部队”,甚至议会中的反对党也称为“英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结合所学知识判
8、断以下表述最合理的一项是()A. 英王是事实上的国家权力中心B. 英王权力是象征性、礼仪性的C. 英王有权组织政府、领导军队D. 英王成为议会中反对党的领袖19. 这一体制下,“国王不能犯错误”,其原则要求国王的每一个政治行动都由大臣负责。即意味着国王“统而不治”,不负政治责任。这一现象表明()A. 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B. 国王丧失了国家元首地位C. 君主立宪制渐趋完善D. 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20. 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初稿遺责了奴隶贸易,但后来在正式发布时却删掉了这一内容,1787年宪法中也没提出废除黑人奴隶制的内容。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A. 邦联政府的软弱无能B. 北美殖民地与
9、宗主国英国的矛盾C. 种植园奴隶主的反对D. 联邦政府与地方各州政府的矛盾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21. 人文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中华文体库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
10、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材料四:“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材料五:“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指出其产生的政治根源。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材料二与材料三存在哪两种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的内涵?文艺复兴借助古希
11、腊罗马文化表达反封建思想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五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分析这种“大破大立”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材料三、四、五反映了西欧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乔瓦尼维拉尼(1276-1348年)在其所著编年史中,对佛罗伦萨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作了充分的统计分析:“佛罗伦萨有2.5万15-70岁符合兵龄的人,都是自由公民,其中1500名有权势的贵族公民。平均每天有1500名外地人、旅行的人和兵士在佛罗伦萨逗留,还不算在修道院退隐的男女修士。学龄男女青少年(学生人数)约在8千至1万之间,在6所学校
12、学习算盘和算法(数学)的儿童有1000-2000人。在4所高等学校学习语法和逻辑学的学生约有550-600人。佛罗伦萨和附近乡镇的教堂,加上修道院和修会教友教堂,约有110所。做羊毛加工的作坊有200处或更多些,这些作坊制造7-8万条毛毯,价值120万金弗洛林,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钱就地付给雇工(支付工资),还不算羊毛商经营的收益和靠此生活的3万多人。 -(法)德尼兹加亚尔等著,蔡鸿滨等译欧洲史材料二:西欧城市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而在发展繁荣之后必然会对其母体-封建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力量,它与落后的束缚其发展的封建制度和经济之间的矛盾必将突出与尖锐化,并最终演变为导致其
13、瓦解的主体力量。 -胡杨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对封建社会的影响材料三:城市的兴起,论过程,是演进的;但论结果,是革命的。 -(美)汤普森著,徐家玲译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根据材料一,佛罗伦萨城市与同时代的西欧乡村社会相比,有哪些不同?中世纪西欧城市复兴大约从何时开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中世纪城市兴起给西欧历史带来了深远影响。谈谈如何理解“城市的兴起论结果,是革命的”。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
14、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间各个文明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页“问题探究”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指出(轴心时代)出现了一大批思想伟人,形成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发生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构成人类文明的第一个轴心时期。中国、希腊、印度是三个著名的轴心文明,代表了世界文化三个核心。“这个轴心对于人性的形成而言最卓有成效的历史之点,自它以后,历史产生了人类所能达到的一切”,“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 -江林昌东西方“轴心文明”的比较根据材料一、二,从大体时间、主要标志、历史地位三个方面概括雅斯贝斯有关第一个“轴
15、心文明”理论的基本观点。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你赞同雅斯贝斯的观点吗?请阐述理由。24.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西欧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科学与理性的阳光照亮欧洲大陆。回答下列问题。漫画中的这位哲学家是谁?简要评价他的思想。 材料一:根据中世纪(奥古斯丁)的观点,男人和女人不但无法凭借自身的努力去取得个人完善,甚至进行这种尝试都是错误的和有罪的。人类必须完全服从神的意志。人文主义者则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和生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来达到个人的自我完善。因为个人有达到上述目标的能力。 -M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上卷)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与中世纪基督教思想的不同。 材
16、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启蒙思想家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提倡理性主义。简要归纳材料二中所体现的思想及学说,并举一例说明这一学说的运用。答案1.【答案】D2.【答案】D3.【答案】B4.【答案】C6.【答案】C7.【答案】B8.【答案】D9.【答案】A10.【答案】D11.【答案】D12.【答案
17、】B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C16.【答案】C17.【答案】B18.【答案】B19.【答案】C20.【答案】C21.【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一种“重人”的思想”、“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可以得出重视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崇尚道德;崇尚理性。第二小问的政治根源,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分析。 (2)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二可以得出文艺复兴是“真理的重新恢复”,依据材料三可以得出文艺复兴是“精神的新生”。第二小问的内涵,结合文艺复兴形式上的特点分析材料二
18、观点,结合文艺fix的实质分析材料三观点。第三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从资产阶级力量状况、教会势力状况以及中世纪神学思想的地位分析。 (3)第一小问的理解,结合启蒙运动内容分析。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分析。 (4)本小问的根本原因,结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的经济根源分析。 22.【答案】【小题1】与农村的农奴相比,城市居民是自由公民(市民);与乡村封闭的庄园自然经济相比,城市是开放的商品经济,工商业发展;城市世俗教育发展,有大量的世俗学校和人数众多的学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等。【小题2】从10-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小题3】为
19、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维护市民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许多城市通过武装斗争、金钱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的自治权。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市民阶层,推动了等级代表会议和等级君主制的形成,市民阶层得以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的自然经济-庄园制度瓦解,使农奴逐步获得人身自由。随着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大学兴起,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23.【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
20、家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间各个文明的发展”从大体时间、主要标志、历史地位进行概述即可。 (2)根据材料二“中国、希腊、印度是三个著名的轴心文明,代表了世界文化三个核心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希腊和印度代表了“轴心时代”的文明,影响两千年后的各个文明的发展,故赞同雅斯贝斯的难点。 24.【答案】【小题1】普罗泰戈拉。强调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本质;但评判事物的标准带有主观随意性。【小题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中世纪基督教思想主张以神为中心,宣扬禁欲苦行和来世幸福。【小题3】权力制衡思想和三权分立学说。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