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发酵流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腐乳的制作中,前期应该表面长出菌丝,后期没有杂菌污染B. 菌种、杂菌、温度、发酵时间、调味品都会影响腐乳的色、香、味C. 果酒制作过程中,开始可以通入氧气,后期严格无氧环境D. 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会把乙醇直接氧化为乙酸【答案】D【解析】【分析】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2、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
2、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3、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详解】A、腐乳制作过程中,前期毛霉生长长出大量的菌丝,后期加入盐和卤汤可以预防杂菌污染,A正确;B、能影响腐乳风味的因素有:豆腐含水量、盐的用量、香辛料的用量、酒的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是否控制好杂菌污染,B正确;C、果酒制作时开始需要氧气,进行有氧呼吸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期应密封,保持
3、无氧环境,让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正确;D、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会把乙醇氧化成乙醛,再氧化成乙酸,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识记腐乳、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和实验步骤,特别是影响食品品质的因素。2.下列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酵母菌细胞中既有有氧呼吸酶也有无氧呼吸酶B. 果酒发酵装置中,排气口要和一个长而弯曲胶管连接来防止杂菌污染C. 醋酸菌能在有氧条件下将果酒变成果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变成果醋D. 果酒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3035【答案】C【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
4、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
5、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酵母菌细胞中既有有氧呼吸酶也有无氧呼吸酶,A正确;B、果酒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并且胶管口向下放置,这样可以排出二氧化碳,还可以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C、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醋酸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将果酒变成果醋,或者果糖变成果醋,因此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C错误;D、果酒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时温度稍高,应控制在3035,D正确。故选C。3.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下图是腐乳制作的流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B
6、. 加入盐和卤汤的顺序不能颠倒C. 密封不严会导致杂菌感染而腐败变质D. 高温环境下腐乳制作的时间可大大缩短【答案】D【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1、原理(1)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2、注意的问题(1)腐乳发酵中杂菌的控制事先用馒头放在温暖潮湿处培养毛霉,当馒头上长出青点(青霉菌落)、黄点(黄曲霉菌落)、红点(红曲霉菌落)时,及时用镊子和解剖针剔除,保留白毛让其生长黑色孢子。消毒:将豆腐块加热,杀死表
7、面的微生物,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接种:将上述馒头上的孢子弹在豆腐块上,并用灭菌后的食品袋罩上,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2)腐乳制作所需豆腐的含水量及意义: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豆腐不宜成块;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3)配制卤汤时酒量的控制: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杀死微生物。如果过少,达不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导致豆腐腐败;若过多,不但杀死了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同时还会因酒精含量过高而影响腐乳的风味。一般应控制在12%左右。【详解】A、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
8、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A正确;B、加入盐和卤汤的顺序不能颠倒,B正确;C、如果密封不严,则在腌制过程中会感染杂菌而导致腐败变质,C正确;D、腐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518,在较高温度的夏季制作腐乳时,高温会抑制酶的活性,因此会延长制作时间,D错误。故选D。4.为了使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准确性提高,关键的是( )A. 样品处理B. 标准显色液的制备C. 比色D. 泡菜的选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亚硝酸盐含量是通过与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而估算出的,所以只有标准显色液制备标准才能比较出正确的结果。故选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理解。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9、5.在果酒制作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 )A. 榨汁机用沸水进行清洗并晾干B. 发酵瓶用温水清洗,再用70%的酒精擦拭C. 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D. 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答案】C【解析】【分析】葡萄酒制作过程中,防止污染的措施有: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将冲洗后除梗的葡萄放入冲洗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发酵装置定期排气,或设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详解】A、榨汁机沸水进行清洗并晾干是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措施之一,A不符合题意;B、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70%的酒精擦拭后
10、晾干使用是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措施之一,B不符合题意;C、先去除枝梗再冲洗葡萄,会使葡萄破损而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冲洗多次会使附着的酵母菌大量减少,C符合题意;D、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可以防止杂菌污染,D不符合题意。故选C。6.下列有关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分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B. 在用刚果红染色时只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不可以在倒平板时直接加入C. 该实验只需用到选择培养基,不需用到鉴别培养基D. 在用刚果红染色过程中,若将微生物培养在事先加入刚果红培养基上,则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不一定为所需菌种【答案】D【解析】【分析】从
11、对两种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入手,结合微生物培养过程无菌条件的控制方法来解答该题;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详解】A、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A错误;B、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的倒平
12、板时加入,B错误;C、该实验富集纤维素分解菌时需要选择培养基,分离时需要鉴别培养基,C错误;D、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而形成明显的透明圈,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不一定为所需菌种,D正确。故选D。7.在平板划线操作中,错误的是()A. 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B. 将烧红的接种环在火焰旁边冷却C. 接种环在平板上的划线位置是随机的D. 在挑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答案】C【解析】【分析】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接种时划线操作是在火焰边进行。【详解】接种环灼烧及接种前后试管口要通
13、过火焰,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将接种环先冷却再接种可以避免高温烫死菌种,因此A、B、D都是正确的。在平板上划线时,要划三至五条平行线,而不是随机划线,因此C选项错误。8.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土壤取样称取土壤稀释土壤溶液涂布平板微生物的培养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中,除土壤取样外(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需要灭菌)其余均需要无菌操作。【详解】在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中,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需要灭菌,所取的土壤样品不能灭菌,称取土壤样品时和进行梯度稀释及涂布平板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所以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故选D。9
14、.下列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用移液管把菌液从一支试管转移到下一支试管后,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吹吸三次,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B. 移液管需经过灭菌C. 试管口与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 cm处D. 涂布时可转动涂布器,使菌液涂布均匀【答案】D【解析】【分析】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详解】梯度稀释过程中,用移液管把菌液从一支试管转移到下一支试管后,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吹吸三
15、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A正确;移液管需要经过灭菌,B正确;试管口与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cm处,C正确;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涂布均匀,D错误。故选A。10.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B. 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C. 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D.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1)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如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
16、;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食盐)。(2)培养基的用途:固体培养基:观察菌落和分离提纯微生物;液体:工业大规模培养(微生物工程);半固体:观察微生物的运动。【详解】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增殖而成的,其中只含有一种细菌,A错误;青霉素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但对真菌的结构无明显影响,B错误;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菌,在通入氧气的条件下其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C错误;通常利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细菌以观察其运动,D正确。【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培养基的种类和用途,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7、。11. 花药的离体培养是指把花药用人工的方法培育成单倍体植株,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 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生殖C. 所得植株在实际并无生产意义D. 无菌的培养环境是关键的条件之一【答案】B【解析】【详解】花药离体培养是利用组织培养新技术,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由于单倍体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在实际并无生产意义。花粉是有性生殖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花粉,应属于有性生殖,B错误。故选B12.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如下过程培育试管苗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c、d中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且全能性的表达程度相同B.
18、 愈伤植物组织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培养基不需要添加有机物C. 水稻花药经ad发育成试管苗的过程不涉及减数分裂D. 图中试管苗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其中a-b过程表示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降低,但全能性升高;c-d过程表示再分化过程,该过程能形成胚状体,胚状体再进一步发育可以形成单倍体植株。【详解】A、a、b、c、d中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全能性的表达程度不同,A错误;B、愈伤植物组织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培养基需要添加有机物,B错误;C、水稻花药经ad发育成试管苗的过程只涉及有丝分裂方式,没有发生减数分裂,
19、C正确;D、图中试管苗是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后代,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图,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包括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细胞增殖方式、培养基的成分及条件等,要求考生识记和理解相关知识,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植物幼嫩组织比成熟组织更容易得到愈伤组织B. 培养应在无菌、无氧条件下进行,需要适当光照C. 以花粉作为“外植体”可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D. 植物激素的使用顺序和用量都影响细胞发育方向【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特定的培养基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植
20、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根、芽试管苗。脱毒植物苗的取材一般是幼嫩的芽或茎,主要是因为这些部位不带病毒。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着细胞的发育方向(或分化)。培养基中必须具备植物激素、无机物(矿质元素)、有机物等营养物质。【详解】A、植物幼嫩组织分裂能力强,比成熟组织更容易得到愈伤组织,A正确;B、培养应在无菌、有氧条件下进行,需要适当光照,B错误;C、以生殖细胞花粉作为外植体,可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C正确;D、由分析可知,植物激素的使用顺序和用量都影响细胞发育方向,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强
21、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14. 花粉植株能否诱导成功与材料的选择密切相关,选择的材料应符合下列哪个条件A. 完全开放的花B. 单核居中期花粉C. 初花期花粉D. 完全未开放的花蕾【答案】D【解析】【分析】花粉植株能否诱导成功与材料的选择密切相关,选择的材料应符合完全未开放的花蕾【详解】花粉植株能否诱导成功与材料的选择密切相关,选择的材料应符合完全未开放的花蕾,故选D15. MS培养基与微生物的培养基相比,特有的成分是( )A. 无机盐B. 蔗糖C. 维生素D. 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 MS培养基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有机物包括甘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肌
22、醇、蔗糖、琼脂等,特别包括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微生物培养基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不含植物激素。【详解】MS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基都含有无机营养、有机营养、甘氨酸和维生素,区别是MS培养基中常常添加植物激素,微生物培养基中不需要,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6.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种酶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果胶酶是分解果
23、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它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使果汁变得澄清。【详解】果胶酶是指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错误;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正确;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正确;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果胶酶的本质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探究果胶酶用量实验中,虽
24、然实验的变量发生了变化,但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最适值的思想方法是不变的B. 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C. 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无法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D. 人们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问题【答案】C【解析】【分析】在探究果胶酶的用量的实验中,参照研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采用梯度测定法,只是将原实验中的pH梯度和温度梯度改成酶的用量梯度而已,基本的实验思路不变;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在生活过程中,都会发生分解果胶的过程,均能产生果胶酶;在使用梯度测定酶的用量及活性时,可以通过榨出的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详解】A、在探究果胶酶的用量的实验中,
25、采用一系列酶的用量梯度进行测定,A正确;B、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在生活过程中,都会发生分解果胶的过程,因此它们均能产生果胶酶,B正确;C、果胶酶可以提供果汁的出汁率,在使用梯度测定酶的用量及活性时,可以通过榨出的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C错误;D、在制作果汁的过程中,由于果胶、纤维素的存在,影响榨出的果汁的量及果汁透明度,加入两种酶后,果汁的榨出量及透明度均有提高,D正确;故选C。18.某工厂生产的一种生物活性洗衣粉的包装上有如下说明:成分:碱性蛋白酶02%,清洁剂15%。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水中15分钟,使用温水效果最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这种洗衣粉较容易清除衣物上的奶渍、蛋
26、清污渍等温水条件下蛋白酶的活性最强该洗衣粉可以洗涤各种污渍 该碱性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羊毛、丝质类衣物可以用该洗衣粉洗涤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加入洗衣粉中酶制剂的不同,将加酶洗衣粉分为单一型加酶洗衣粉和复合型加酶洗衣粉。因为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所以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和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根据酶的专一性,洗衣粉中含蛋白酶,不能洗涤丝制品等蛋白质类的衣料。【详解】奶渍、蛋清污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用这种洗衣粉(成分中含碱性蛋白酶)较容易清除掉,正确;温水条件下接近酶的最适温度,蛋白酶的活性最强,正确;这种洗衣粉不含有脂
27、肪酶,对带有油渍的衣物洗涤效果不明显,错误;该碱性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正确;羊毛、丝质类衣物中含蛋白质,不可以用该洗衣粉洗涤,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9.下列关于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温水使海藻酸钠迅速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B. 进行包埋时,用于悬浮细胞的CaCl2溶液浓度要适宜C. 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尽量贴近液面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D. 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回忆
28、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详解】A、在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中,应该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式使海藻酸钠缓慢溶解,A错误;B、进行包埋时, CaCl2溶液浓度要适宜,是用于凝胶柱聚沉,B错误;C、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与液面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C错误;D、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29、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相关知识点,特别是实验每一个过程的注意事项,结合题干提示分析答题。20.小球藻可用于污水净化,其繁殖能力(生长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藻细胞消耗N、P等的能力。科研人员比较游离小球藻和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后的小球藻生长量变化,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本研究中固定化小球藻采用的方法是包埋法B. 实验中可用CaCl2浸泡凝胶珠使其形成稳定结构C. 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藻的生长期较短、生长速率慢D. 使用固定化小球藻有利于重复使用且可避免水体二次污染【答案】C【解析】【分析】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30、: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酶的种类一种或几种一种一系列酶制作方法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吸附法、包埋法是否需要营养物质否否是缺点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活难回收,成本高,影响产品质量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优点催化效率高,耗能低、低污染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以反复利用成本低,操作容易【详解】A、小球藻是单细胞绿藻,固定化细胞常用包埋法,A正确;B、凝胶珠经CaCl2浸泡会形成稳定的结构,B正确;C、从图示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藻的生长期较长、生长速率慢,C错误;D、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可重复使用且可避免水体二次污染,D正确;答案C
31、。二、填空题21.苹果是常见水果、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广受人们喜爱,但其收获的季节性强,易造成积压滞销,腐烂变质。某市为缓解产销矛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利用苹果生产果汁、果酒和果醋,大致工艺流程如下图。请分析回答:(1)果酒发酵初期先通入适量空气的目的是_,果酒发酵之后进行果醋发酵,需要改变的条件包括_(写出2点),当氧气和糖分充足时,发生的主要物质转化是 _。 (2)在苹果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果胶酶,目的是_。(3)为使酵母菌能反复利用,常用_法固定酵母细胞;实验研究表明使用固定化酵母进行发酵的酒精产量平均值明显高于使用游离酵母进行发酵的对照组,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1). 让酵母
32、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2). 菌种改为醋酸杆菌、发酵温度调整为3035、通入空气等 (3). 糖分分解成醋酸 (4). 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5). 包埋 (6). 凝胶珠内部容易产生无氧环境,有利于酒精发酵【解析】【分析】在制作果酒时,首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反应式为:C6H12O6C2H5OH+CO2+能量;进行果醋发酵时,应将发酵产生果酒时的条件改为温度为3035、有氧环境,接种醋酸菌再进行果醋发酵,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表达式为:C2H5OH+O2CH3COOH+H2O;当氧气、糖源都充足
33、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详解】(1)果酒发酵初期先通入适量空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果酒发酵条件是:先有氧,后无氧,适宜温度为在1825 ,菌种为酵母菌,果酒发酵之后进行果醋发酵,需要改变的条件包括菌种改为醋酸杆菌、发酵温度调整为3035、通入空气等;当氧气和糖分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2)在苹果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果胶酶,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3)固定化细胞常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材料进行包埋,因此,为使酵母菌能反复利用,常用包埋法固定酵母细胞;实验研究表明使用固定化酵母进行发酵的酒精产量平均值明显高于使用游离酵母进行发酵
34、的对照组,可能的原因是凝胶珠内部容易产生无氧环境,有利于酒精发酵。【点睛】本题结合果酒、果醋制作流程,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以及固定化细胞技术,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22.牛、羊等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器官瘤胃。在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微生物,其中某些细菌能分解纤维素。为分离瘤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生物课外科研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酶是由多种酶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能催化纤维二糖水解的是_。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进行定量测定。(2)般而言,配制细菌培养基时,除了加入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主要营养成分之外,
35、还应添加适量的_。(3)在稀释涂布之前,可以将菌种样液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_。科研小组的同学将瘤胃菌种提取液接种到适宜的培养液中,调节pH及温度至适宜条件,并持续通入无菌空气,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液中几乎没有菌种,原因是_。(4)为筛选目的菌株,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CR),这种染色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存在_的问题,缺点是会形成假透明圈,原因是_(答出一点即可)。【答案】 (1). 葡萄糖苷酶 (2). 葡萄糖 (3). 特殊营养物质(生长因子、维生素) (4).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或目菌)的浓度 (5). 瘤胃中的微生物为厌氧型,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存、繁殖 (6).
36、 菌落混杂 (7). 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或能降解色素的微生物也能产生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解析】【分析】瘤胃中高度缺氧,所以生活在其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厌氧型的微生物;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制备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主要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CX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能把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为确定得到的微生物是纤维素分
37、解菌,还需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详解】(1)纤维素酶是由多种酶组成的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糖苷酶,其中能催化纤维二糖水解的是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2)般而言,配制细菌培养基时,除了加入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主要营养成分之外,还应添加适量的特殊营养物质如生长因子、维生素。(3)在稀释涂布之前,可以将菌种样液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或目的菌)的浓度
38、。科研小组的同学将瘤胃菌种提取液接种到适宜的培养液中,调节pH及温度至适宜条件,并持续通入无菌空气,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液中几乎没有菌种,原因是瘤胃中的微生物为厌氧型,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存、繁殖。(4)为筛选目的菌株,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CR),这种染色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存在菌落混杂的问题,缺点是会形成假透明圈,原因是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或能降解色素的微生物也能产生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培养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23.青蒿素是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几乎不溶于水,且具有热不稳定性,所以提取工艺一
39、直难以突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提取方面做出的贡献而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图为组织培养获得含青蒿素较高的黄花蒿的基本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青蒿素通过使疟原虫的线粒体内膜脱落,导致其_过程受阻,使细胞缺乏_而不能正常增殖。(2)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通常选取黄花蒿的分生区组织的原因_,愈伤组织中提取不到青蒿素的原因是_过程和过程使用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比例较高的是_。(3)某小组得到的黄花蒿幼苗叶片颜色为黄色,可能的原因是培养基中没有添加_元素,也可能是_。【答案】 (1).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 ATP (3). 生长较为旺盛,容易得到愈伤组织 (4).
40、相关基因没有在愈伤组织表达 (5). (6). 镁 (7). 培育过程中没有给予光照【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分析图示,表示脱分化,表示再分化诱导生芽,表示诱导生根,表示进一步发育成植株。2、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浓度和含量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生芽,生长素有利于生根。【详解】(1)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的场所,所以青蒿素通过使疟原虫的线粒体内膜脱落,会导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过程受阻,使细胞缺乏ATP而不能正常增殖。(2)分生区组织的细胞生长较为旺盛,容易得到愈伤组织,因此常作为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材料,愈伤组织中提取不到青蒿素的原因是相关基因没有在愈伤组织表达。表示再分化诱导生芽,表示诱导生根,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生芽,生长素有利于生根,所以过程培养基中含细胞分裂素较高。(3)某小组得到的黄花蒿幼苗叶片颜色为黄色,即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缺少叶绿素,可能的原因是培养基中没有添加镁元素,也可能是培育过程中没有给予光照。【点睛】本题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为背景基础,对有氧呼吸的过程以及叶绿素形成的条件进行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