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蒸汽的力量B卷能力提升1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B 资本积累的完成 C市场的需求 D科学技术的进步2“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机器工厂的出现 海外市场的扩大A B C D319世纪英国“棉都”曼彻斯特“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
2、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A公共设施尚不完善 B人民素质有待提高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4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B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37万增加到20万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C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D1910年,德
3、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5马克思曾深刻指出:“自亨利七世以来,不仅村落的位置,而且村落本身,不仅农业人口的住所,而且农业人口本身,不仅原来的经济中心,而且这种经济本身,凡是同农业的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相矛盾或不相适应的,都被毫不怜惜地一扫而光。”这一现象的进行为工业革命( )A提供了资金来源并扩大了海外市场B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C提供了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D取消机器出口禁令赢得贸易自由创造了条件6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
4、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7“男工或女工用右手转轮子,左手捏住夹子用来从箱子里牵伸棉纱。这份棉花随着牵伸用轮子卷绕起来。然后用脚把导纱板向上提,把压丝向下放,使它压住牵伸的纱,以便把纱卷绕在筒子上或精确地放在筒子上(筒子装在箱中的轴上)”这是发明者( )A哈格里夫斯对珍妮纺纱机的描述 B阿克莱特对水力纺纱厂的描述C哈格里夫斯对水力织布机的描述 D. 阿克莱特对珍妮纺纱机的描述8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
5、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B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D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9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电力的广泛应用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10有人认为: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
6、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11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1820年),下表主要表明阶段英格兰法国德国1500154974674016501699936241175017991017051180018201116254A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 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 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12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分别撰写了“铁路运输时代的到来”、“产业工人的贫困”、“世界市场
7、的形成”、“落日余晖的晚清帝国”等论文。该小组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A近代清朝的兴衰 B工人运动的发展C交通工具的变革 D工业浪潮的冲击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代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
8、1.027.551.0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徐刚世纪末的忧思材料四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1)根
9、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3)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4)综述以上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从英国圈地运动的真相和实质看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是剥削 被马克思及其追随者们(包括疯狂的幻想家托马斯莫尔)说成是“万恶”的“羊吃人”的英国“圈地运动”。是马克思及其追随者们的一个重要证据,并由此而得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样一个十分荒谬的结论。他们自认为已经牢牢地抓住了资本家们吃人的把柄,其实是违背历史,隐瞒真相,愚弄人民。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圈地运动的
10、真实情况吧。 英国圈地运动产生的真正原因有两个:一是英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度不合理,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出于西方,特别是英国人对衣着原料的不同偏爱。就像我们中国人喜欢用蚕丝和棉花作为衣着的原料,而英国人却更喜欢用毛皮(特别是羊毛)和亚麻作为衣着的原料,英国人的这种爱好甚至可以追逆到他们的史前时代。需要羊毛就必须养羊,需要大量的养羊,并提高劳动效率,就需要扩大养殖面积和改进养殖技术。但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度阻碍了养羊业的发展,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发生革命。 圈地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早在十二世纪就开始了,十三到十五世纪时得到缓慢的发展,但是圈地作为一种运动则是在十五世纪末期以后的事情。
11、自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促进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自古就以羊毛的使用与输出为主要产业的英国,从十五世纪起,毛纺织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由羊毛输出国变成呢绒输出国,呢绒运销欧洲各地。由于羊毛纺织业的兴盛,养羊成为当时很有利可图的事,导致了圈地运动的兴盛。这个运动也绝不仅仅局限在英国,它已经波及到欧洲大陆及北美等许多地区。 因此,圈地运动的实质是一场深刻的反封建革命和农牧业技术革命。 、农作制度的发展 在早期,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改变耕作制度来实现的。而西方耕作制度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田草农业的出现。圈地养羊以前,大部分的耕地仍然沿袭了古代冬谷、春谷和休闲的轮作方法。牲畜在
12、废弃的草地,林地的边缘,休闲地,或者在收后留着残茬的地上放牧,过冬的饲料很少。畜牧的发展受到限制,而作物所需要的肥料又主要来自畜肥,因此,饲料的缺乏,又影响到肥料的缺乏,最终又影响到作物的产量。 所以,尽管圈地运动是因为羊毛市场的扩大而出现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圈地都用来养羊,对于一些有经验的农民来说,他们更懂得植谷和畜牧的好处,特别是到了十六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城市人口的增长,使面包、肉类和其它食物的需求增加。这就迫使人们在圈地养羊的同时,也开始将一部分圈占过来的土地用于谷物生产。实际上许多的圈地都被用来谷物和畜牧的联合生产,田草轮作就是在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在田草
13、农业里,各种土地(耕地、牧场、割刍地、荒地)都合在一起进行谷物和田草的轮作,无论是豆科,还是非豆科作物,都用来饲养动物,这就打破了耕地与非耕地的界限。现在不必减少谷物的出产就能够提供充足的过冬饲料,饲养羊群从前是与耕作不相容的,现在成了农业正常过程中有价值的副业。饲料的丰富,使牛不再在休闲地上随便放牧,而在棚里饲养。而新的动物饲养方法,反过来又影响了谷物的栽培。由于把羊依次圈在有牧草和块根作物的地里饲养,又由于牛和猪是在农家庭院里大量的舍饲,所以农作物初次有了丰富的肥料供应。这样,农业一个部门的进步,造成了其他部门的更进一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改变了过去把谷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分别经营,农田和牧场
14、分开的历史,真正地将农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欧洲农牧业历史上的技术革命。这个革命之所以发生,在某种程度上要归功于作物的引进。 ,作物的引进 圈地养羊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养羊,而为了养羊就必须发展饲料生产。田草农业的实施就是要增加冬季动物饲料的供应,以提高畜牧生产和谷物生产的产量。于是在进入十七世纪以后,一些被圈占了的土地就开始种上了芜菁和三叶草等饲料作物。这两种作物的引进为牲畜提供了大量的饲料,提高了土地的载畜能力。 芜菁和三叶草开始是作为饲料而引进的,但是在种植这些作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种过三叶草的地方小麦生长得更好,认为三叶草以某种方式给小麦准备好了土壤,同样的经验也使他们相信小麦为芜菁,
15、芜菁为大麦,大麦为三叶草准备了土壤。这样便导致了被称为“诺福克轮作制”的小麦、芜菁、大麦和三叶草的四圃农作制的出现。这种农作制度,使休闲的频率降低,因为三叶草加速了硝化过程,而三叶草的栽培又清除了地上的杂草,加速了土地利用的周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芜菁和三叶草的引进不仅增加了动物的饲料,提高了土地的载畜能力和利用率,改变了英国的农作制度,而且对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英格兰南部的灰质沙丘和部分地区,就是在芜菁和三叶草引进之后,第一次被用于耕种。芜菁和三叶草的引种增加了载畜量,同时也就增加了肥料的供应。畜肥是当时主要的肥料,畜肥量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和谷
16、物的产量。除此之外,芜菁和三叶草还直接地作用于土壤,芜菁和中耕结合在一起可以取得抑草作物的作用,三叶草作为一种固氮的豆科作物,增加了粮食作物所必需的营养供应,对于提高谷物的产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农具的改进 饲料作物的引进还带来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因为新作物需要新的农具,并且产生了对播种机和畜力中耕机的需要。十六世纪以前,欧洲所普遍采用的犁是笨重的双轮犁,这种犁每架都需要六到八头牛的一支牛队。十六世纪时,荷兰发明了一种较轻的犁,这种犁,用两匹马就能拉动。这种犁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时就从荷兰引入到了英国,而最早使用这种犁的就是圈地运动的发源地诺福克和萨福克等地。在播种农具方面,十六世纪以前,欧
17、洲唯一的播种方式是撒播,这种方式浪费种子,产量却很低。1701年Jethro Tull发明了条播机,1731年,他在一本名为马拉中耕农业的书中公开了他的发明,条播机不仅是英国产生的第一台真正的播种机械,而且也是英国农业向废除手工劳动所迈出的重要的一步。Jethro Tull还发明了马拉中耕锄。与此同时,人们还对其他农具进行了改进和发明。所有这些发明和改进都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劳动效率提高了,需要使用的劳动力就要减少,这就需要一部分劳动力从农牧业的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就会形成所谓“羊吃人”的现象。 ,农牧业的技术进步与圈地的关系 圈地发生以前,英国实行的是敞田制,敞田制是由一块
18、一块的“长条地”组成的“公有地农业制度”。在这种耕作制度下,土地被划分成小块条田彼此交错,每年依据作物的种类和农事时间强制划一耕种。这是一种落后的土地管理及其利用的制度,正如十六世纪后半叶英国诗人托马斯塔瑟所认为的那样,从这一长条地移往那一长条地进行耕种,这种过时的耕作方法是浪费时间的,而且不可能产生出适量的粮食。而圈地运动把敞田和公田重做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农牧业及其生产技术的发展。 事实也是如此,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农牧业改良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最初为了养羊而圈地,在圈地上播种新引进的饲料作物,用以养羊。圈地和引种新作物具有相同的目的。而新引进的作物也只能种植在圈地上,因为敞田制是不能随意更改作物
19、的。新作物的引进又导致了四圃轮作制的出现,而四圃轮作制最初出现是在诺福克,所以被称为诺福克农作制。而诺福克又是圈地运动发生最早的地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圈地运动对于农作制度改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还应该指出,农牧业的改良也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具有政治性的经济问题。在小农经济的情况下是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技术改良的。而只有通过圈地所建立起来的大土地私有制,才能为技术进步提供经济保障,因为农牧业改良需要应用大量的资本投入才能做到,这就从客观上需要那些非常富裕的大租地农场主的参与。而那些原来社会地位很低的公簿持有农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能够最终变为富裕的大租地农场主,也正是由于他们在“圈地运动”这
20、个特殊的土地租用过程中发了大财,在哈里逊的英国概述中说:“过去交出4镑都很困难的租地农场主,现在要交40、50镑、100镑,但是他们在租约期满时,如果手里没有积存67年租金的话,就认为是做了一次不好的生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圈地运动就没有这些非常富裕的大租地农场主的存在,也就没有英国农牧业的技术革命。 圈地运动还为改良农具提供了用武之地。因为大型农业机械必须在广阔而又平坦的土地上才能正常运转,这就必须改造土地原有的高低不平等等的自然属性,消除各种人为的障碍。在高低不平且条块分割的土地上是难以使用机械作业的,只有将土地填平,才能为农业机械化铺平道路。而土地填平也有赖于土地所有权的改变
21、和大量资本的投入,而这一切都只能是在圈地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由此不难看出,近代英国的农牧业技术革命都是由那些原本是社会地位很低的公簿持有农在转变成了富裕的农业资本家以后在自己的租用土地的大农场上进行的。英国的农业结构自古以来主要是以农牧结合为主,但这主要是从土地占用的情况来看,从劳动力占用情况来看,畜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比种植谷物要少得多,据估计,饲养羊群需要的劳动力比种植谷物要少80%,特别是绵羊的饲养,一年中大部份时间都是无须多人看管,十五世纪中期,英国只要一个男劳动力就可以管理500英亩的牧羊场。而圈地养羊使得畜牧业代替了农业,其结果必然是农村劳动人口的下降,于是“曾经是200人工作并依
22、靠他们诚实劳动而生活的地方,现在只剩下一、二个牧人。”这就是托马斯莫尔所谓的“羊吃人”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羊吃人的结果使得小土地所有者纷纷破产,农场的数目急剧减少,而一些农场的面积却不断扩大,这是农业集约化经营的一条必由之路。本来是好事,却被有些人说成是坏事。 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了土地,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而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要扩大,又刺激了农业技术改进的广泛采纳,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土地的价值,所以一些富有的农场主在建立起大农场之后,也改变了原来的生产方式,在农场上实行规模经济,进行商品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促使他们进行合理化管理,以提高土地和劳动力的生产效
23、率,如,用畜力工具取代人力,以马耕代替牛耕。圈地运动并不是简单地将耕地变成牧地,而后又变成耕地,而是将农夫的小规模耕种,变成大规模的放牧和大规模的耕种,即由原来自给自足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变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我们不能不承认,对于小土地所有者来说,这个圈地运动确实是一个不好的事情,但是我们认识历史,必须从整体上、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而绝对不能从局部的利益、用狭隘的眼光来看问题。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而一贯标榜以“科学”理论自居的马克思却显得一点都不科学了。 ,圈地运动的社会效益 尽管在英国圈地运动的初期,圈地的数量是很有限的,但是圈地给当时英国的农业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到十六世
24、纪末,英国农牧业生产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不及。首先促进了养羊业的稳步增长,到十六世纪五十年代初达到了养羊业的高峰,而与此同时,谷物并没有因圈地而减产,反而是有所增加了。虽然亨利八世曾禁止粮食出口,但有特许证者除外,大体说来“整个这一世纪,英国都倾向于出口粮食和肉类。”这与圈地是分不开的。正如塔瑟在诗中所说的那样: 走尽天涯海角 任凭你寻找 有哪里能比圈地更美好 生产更多的牛羊肉 最好的谷物、奶油和干酪? 圈地之所以能够产生出比先前更多更好的食物,主要在于它采用了大量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圈地运动促进了农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圈地运动所导致的农牧业发展最终也给所有的英国人带来了
25、实惠。这种实惠在十七世纪英国人的食物中得到了反映。当时英国的农民及劳工平时都可以吃到肥腊肉、肥咸肉、干奶酪以及粗面包等等,以致当时有人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其低层阶级的人能比英格兰有更好的食品”这就是圈地养羊所带来的最直接的效益。但是圈地运动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对当时英国的科技与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为以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了英国的圈地运动的真实情况以后,我们再来分析原始资本积累在这个过程中的定性问题。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从历史的角度看,尽管圈地运动没有能使所有的英国人满意,尽管马克思及其追随者们对圈地运动进行了完全的诋毁。但是,圈地运动对
26、英国历史的进步,仍至对整个人类历史进步的积极作用都是不可否认的。 第二,我们也应当看到,原始的农业资本家本来就是由那些原本是社会地位很低的公簿持有农转变而来的。所以,最初的时候,他们本身就是向地主交租的劳动者,所以他们的原始积累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而绝对不是剥削成果。如果一定要说这里有什么剥削的话,也只能说他们是受地主的剥削,所以他们是被剥削者,而不是相反。即使他们后来也顾用了农业工人,但是他们已经对农业工人支付了工资,那是一种等价交换,而不是剥削。这就说明,资本的原始积累,那是资本家依靠他们的体力劳动和组织生产过程的脑力劳动以及承担投资风险压力的心理劳动来发财治富的,而不是什么剥削;这部
27、分原本是社会地位很低的公簿持有农在转变为农业资本家的关键时刻,他们是用了他们的知识和智慧的劳动,也冒着一定的风险,才在这个圈地运动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从而完成了他们的原始的资本积累。 我们理解劳动,不能只认为那些直接的物质生产劳动才是劳动,而否认其他形式的劳动。现代科学表明,知识的力量是劳动者应当具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劳动能力,因此,资本家在创业时期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预期也是一种知识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承受巨大风险压力的心理劳动,他们敢于冒着巨大的风险,与大地主们签订时间长达99年的租地合同,而其他的人却不敢这样做,那些大地主们也完全可以不将自己的土地出租给那些社会地位很低的公簿持有农,而是自己组织农业生产,那么那些公簿持有农在租地并使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这种收益,又有什么不合理的呢?与此同时,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他们也要付出巨大的脑力劳动,所有这些,都已经充分地说明,所谓资本的原始积累,并不是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