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二 阶段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7175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二 阶段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二 阶段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二 阶段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二 阶段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二 阶段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优化提升主题一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折射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特点1政治上:秦统一后确立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春秋战国以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结果,而开创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决定了秦朝经济、思想文化的独特特点。2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中的大一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度量衡、货币的统一;强有力的中央集权通过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分散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但是却抑制了商业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是法家思想,法家的中央集权与统一的思想,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但法家残

2、酷的集权思想导致了秦朝时期“焚书坑儒”局面的出现,摧残了文化,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拓展训练对接25分综合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在中央设立了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其长官是御史大夫。在御史大夫之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史等各级监察官员,而以监察史负责地方各郡的监察事务,汉承秦制,以御史大夫为全国最高长官,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亦称御史府,又称御史大夫寺,别号“宪台”。汉代在御史大夫之下设有御史中丞和中丞,其具体的职务是内掌图书秘籍,外督十三部刺史,举劾案章,居殿中察举非法。御史中丞之下设御史、侍御史,其具体职责是监察违法、举劾违失、受理中央诸公卿奏事,典法度、掌律

3、令、督察部刺史等。汉代在完善中央御史府机构的基础上,还先后设立了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司直系丞相,司隶则直属皇帝。汉代在地方设立监察区,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州部,各州部均设刺史一名,直接听命于皇帝及皇帝属下的中央御史府。从秦到明清监察制度的变迁(1)根据材料,归纳秦汉监察体系的特点。(12分)【思路点拨】“特点”类要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逐条分析概括。根据材料中“直属皇帝”“直接听命于皇帝”等信息归纳出以皇权为中心和相对独立;据材料中监察官分不同级别及各自职责的分工,归纳为层次分明、相对完备。【尝试作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监察体系的作用。(13分)【思路点拨】

4、监察体系的设立是为了完善官僚机构,维护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从这一角度出发,根据材料中“直属皇帝”“直接听命于皇帝”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角度进行论述;根据“直属”“直接听命”等意思归纳出权力实行过程中的相对独立,结合所学知识从限制权力膨胀的角度来概括。【尝试作答】答案:(1)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相对独立,垂直体系;层次分明,相对完备。(2)作用: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确保了监察权运作的相对独立性,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权力的滥用与地方势力的膨胀。主题二汉代“大一统”局面形成的措施及影响1政治方面(1)改革官制,加强皇权。任用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职,

5、共议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其中尚书令权力日重。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称为“外朝”。(2)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实行刺史制度,分全国为13州,每一州作为一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3)逐步削弱王国权力,汉武帝时推行“推恩令”,使王国问题得以解决。2经济方面: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同时加强对土地的管理,通过发展经济巩固政治统治。3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提倡“大一统”思想,逐步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适应了汉

6、武帝时期的政治统治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拓展训练对接48分选择题2汉景帝不再设立诸侯王的“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汉武帝元朔五年设立太学和郡国学校,收管了教育权;元封元年把盐铁官营推行到诸侯的封国。这一系列做法()A废除了郡国并行的制度B使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形成了干强枝弱的局面 D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解析:选C。材料“不再设立诸侯王的御史大夫博士官”“收管了教育权”和“把盐铁官营推行到诸侯的封国”说明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削弱诸侯国,形成了干强枝弱的局面,故选C项;由材料“诸侯的封国”可知郡国并行的局面依旧存在,排除A项;材料中,汉景帝和武帝不仅从文教方

7、面削弱地方权力,也从政治和经济上入手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表明地方受到控制而不是制衡中央,排除 D项。主题三从中外关联看古罗马法与古代中国法制之对比项目古罗马法古代中国法制法律观念从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法律结构私法发达,公法不发达法律民刑不分,以刑为主法律内容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无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法律及法学家的地位国家统治的根本,体现了明显的法治色彩;法学家地位高,部分法学家的法律学说有官方效力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人治色彩;完全以官方为主导历史影响影响了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也对近代以来法律和法学产生重大影响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

8、东南亚国家,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拓展训练对接25分综合题3(2019高考全国卷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 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

9、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 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

10、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6分)【思路点拨】“异同”类比较题目,对于不同点要分别说明,对于相同点要根据材料在表述中使用“都”的句式。相同点,根据材料一罗马帝国的范围、人口和材料二中汉代的人口及统治范围得出这两个国家都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根据材料中罗马建立行省、西汉设置郡县得出都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根据材料一中罗马建立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材料二中汉武帝“实施统一制度、法令”得出制定了统一的法律。不同点,根据材料一、二,从当时罗马行省和汉代郡县的权力大小、是否使用统一的语言文字和法律的实施情况分析。【尝试作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1、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思路点拨】审清题目中“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依据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汉朝的民族融合和汉朝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等相关知识,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及统一的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尝试作答】答案:(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

12、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中外关联类题目解题方法解答中外关联主题类材料解析题的一般解答思路:第一,依据材料信息,围绕主题,准确判断和迁移所学知识,注意横向联系。合理的迁移对于解答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根据主题涉及的问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其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第二,根据材料反映的现象,运用整体史观,适当进行中外链接,将中国的历史现象置于世界大背景下分析理解认识。第三,紧扣考查主题,注意历史现象发生历史阶段的特征,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需要注意中外知识的链接,从不同角度思考回答。 史学界对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的评价【史

13、界观点】观点一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等弊端,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喻等著中华文化史观点二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经历过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中国简明文化史思考感悟 上述观点主要说明了董仲舒的地位及其思想影响,肯定了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也肯定了他对儒学及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指出新儒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了董仲舒新儒学的不足及其对中华民族性格的消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