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62.50KB ,
资源ID:117092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709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高一语文同步:2.1《劝学》教案(苏教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高一语文同步:2.1《劝学》教案(苏教版必修1).doc

1、 劝学教案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2、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3、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教学方法讨论、讲授、多媒体四、教学时间:三课时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二) 作家简

2、介、解题 1、作家简介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

3、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三)课文诵读(1015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组织学生齐读。(四)检查学生课前预习1、字形字音 木直中(zhng)绳 参(cn)省(xng) 锲(qi)而不舍輮(ru)以为轮 金就砺(l)则利 知(zh)明而行无过矣 虽有槁暴(p) 须臾(y) 驽(n)马 善假(ji)于物 跬(ku)步 金石可镂(1u) 跂(q)而望 骐骥(j) 爪(zho)牙2、解释下列实词 劝学 劝:勉励,鼓励 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輮使之然也 然:这样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广泛地

4、参:检查 省:反省,省察 木直中绳 中:合于 吾尝终日而思矣 尝:曾经 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 吾尝跂而望矣 跂:提起脚跟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洪亮 彰:清楚 假舟楫者 假:凭借,利用 而绝江河 绝:横渡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兴起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功:成功,功绩 筋骨之强 强:强壮 用心躁也 躁:浮躁,不专一3、重点虚词 (一)“而” 选出与解释项相对应的课文语句 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 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 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 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 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

5、”。 课文语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于” 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表从所,可译为“从” 介词,

6、表比较,可译为“比”受制于人 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 (三)“者” 解释下列语句中的“者”。 虽有稿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语气助词,表停顿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特殊指示代词,的人或物 而闻者彰 特殊指示代词,的人或物 陈涉者,阳城人也。 “者也”结构,表判断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字 (1)虽有稿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有:通“又” 暴:同“曝”晒干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3)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资,禀赋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乎:同“于”念(h) 5、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7、己 参: 古义:验,检查 今义:参加,加入 (2)声非加疾也 疾: 古义:强,洪亮 今义:疾病,快 (3)用心一也 用心: 古义:因为心思,两个词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 古义:广泛的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五)学生自由理解、读书,有时间组织齐读。 (六)课后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使弯曲 使动用法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使快 使动用法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 名词作状语 下

8、:向下 名词作状语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日 名词作状语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 名动 二、特殊句式(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1、虽有稿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善假于物也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判断句有:1、2、 倒装句有:3、4、 补充: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三、翻译下列语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译: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译: 4、锲而舍

9、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 四、课堂演练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D)A.輮(ru)以为轮金就砺(l)则利智(zh)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o)须臾(y)驽(n)马C.善假(ji)于物跬(ku)步金石可镂(1u)D.跂(q)而望骐骥(j)爪(zho)牙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为下列各句黑体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A.假如B.假装C.借助,

10、利用D.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B)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C)A.量词;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事情C.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1、(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b)吾尝终日而思矣(f)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f)蟹六跪而二螯(a)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B)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6.指出下列黑体字的古今不同的意思A.蟹六跪而二螯古义指:蟹钳 今义指: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B.用心一也古义指:因为心思 今义指:集中注意力或居心 7.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B)青,取之于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冰,水为之君将哀而生之乎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B.

12、C.D.8.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何陋之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准确翻译下边文句。(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译:(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译:五、完成课时作业,背诵。 第三课时一、请两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然后齐读。二、赏析课文1、在文章中,作者提出的一个总的观点是什么呢?明确:(学不可以已),文章第一小节中荀子借君子的话提出观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注意这里的“已”是动词,“停止”的意思。2、分析第一节 (1)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 明确: 五个 (2)请同学翻译前两

13、各比喻? 明确:靛青是从兰草里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温低的多。 分析:靛青不再是兰草的颜色,冰的寒冷也不同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性质。第一句已成一个成语、这里是说明事物是可以有所提高。 (3)那么由此看来,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明确:因为荀子提出“性恶论”,说明人经过一定的学习,本性就会发生变化,知识就会丰富,能力就会提高。 (4) 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征呢?作者又用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比喻是什么? 明确:(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稿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翻译: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

14、如果给它加热时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分析总结:略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同理导出:人只有广泛的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5)概括本段内容? 明确:(学习的意义) 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3、分析第二节 (1)本节用了几个比喻?分别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五个 1、“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

15、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分析总结: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4、分析第三节 (1)本节用了几个比喻?分别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十个 1、 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 2、“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

16、累。 3、“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4、“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5、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分析总结: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三、小结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四、写作特色1、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2、语言特色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所有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五、作业1、背诵课文 2、熟练掌握文中字词3、完成课时作业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