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世界史高频考点突破研高考、拓视野1近几年高考全国卷选择题,世界史部分考点分布在:32、33、34、 35题32题考查的知识点:年份卷别试题主干 考查的知识点2017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古代雅典的人文思想2017雅典僭主式执政官遭流放的现象表明雅典民主政治2017古雅典成年男子宣誓仪式与责任意识雅典民主政治2016乙罗马法隐藏,但却从来没有消失罗马法 2016甲雅典政府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雅典民主政治2016丙普罗米修斯:“我憎恨所有的神”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015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双眼蒙布罗马法201518世纪茶叶成为英国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英国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2014
2、雅典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雅典民主政治、人文精神2014罗马平民拒绝作战,迫使贵族让步罗马法33题考查的知识点年份卷别试题主干 考查的知识点2017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民收入变化表工业革命的影响2017佛罗伦萨扩建教堂的特点反映出文艺复兴的背景20171793年法国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793年宪法2016乙安妮女王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英国君主立宪制2016甲英国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英国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2016丙19世纪60年代,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美国的工业革命2015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与议会关系英国责任内阁制 2015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中所占比例第二次工
3、业革命的扩展2014美国1787年宪法“其他人口”启蒙思想及1787年宪法201419世纪初英国手织机多半闲置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34题考查的知识点年份卷别试题主干 考查的知识点2017苏联时期的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美苏的冷战对峙20171800年美国总统罢免内阁成员美国共和制的确立20171953年苏共改革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赫鲁晓夫农业方面的改革2016乙石油输出国等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 2016甲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4年以后受美国关注苏联工业化建设2016丙四幅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反映近代文学艺术续表年份卷别试题主干 考查的知识点2015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养老
4、金等法案罗斯福新政20151931年苏联粮食产量减少、出口增加斯大林模式、工业化建设2014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利用德国企业新经济政策 201420世纪30年代,美国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35题考查的知识点年份卷别试题主干 考查的知识点2017从七国集团到二十国集团的演变历程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17赫鲁晓夫回忆录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有所不同史学理论、史料使用与鉴别2017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后减少国家干预经济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16乙马歇尔督促欧洲拟定联合性质的计划马歇尔计划、 欧洲一体化2016甲50年代美国政府支持黑人演唱家赴
5、非洲巡演美苏冷战、美苏争霸 2016丙18751958年法国议会、总统权力变化法国共和政体2015世界银行19681981年贷款变化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2015“两格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主线两极格局的发展演变2014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欧洲一体化2014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图:旗帜)欧洲一体化、欧盟的扩大 2由上面的分析,世界史的高频考点主要有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运作方式、基本特点、影响及局限性;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体现原则、本质特征及影响;西方代议制的特点及影响;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及影响,苏联(俄)社会主义
6、建设的措施及影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思想人文精神的起源、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启蒙思想、近现代文学艺术1罗马共和国时期发动了多次扩张战争,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扩张战争激化了希腊与罗马矛盾B罗马深受希腊文化艺术成就影响C希腊城邦民主政治被罗马人继承D万民法的制定兼顾被征服者利益解析:材料中“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本质上反映出征服者罗马被希腊先进的文化所征服,与希腊与罗马矛盾激化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本质上反映出征服者罗马被希腊
7、先进的文化所征服,故B项正确;影响罗马人的是希腊的文化,并非城邦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万民法兼顾被征服者利益,只能缓和彼此矛盾,不能解释罗马人“成为俘虏”的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2古希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且较早的接受了平等互利的思想,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独特的地理环境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B城邦珍视独立自主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C商业上自由平等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D希腊公民素质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解析:独特的地理环境推动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此观点正确,但是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A项错误;独立自主在材料中并未强调,故B项错误;根
8、据材料“古希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并且它是”,故C项正确;希腊公民素质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克利斯提尼时期,雅典政体已经兼具“主权在民”“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特点,但它仍规定三、四等级公民只能出席公民大会,不能担任高级官职。这表明雅典()A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B否定下层公民政治权利C保障公民的财产所有权D民主政治建设尚待完善解析: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是在伯利克里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即使是作为下层民众的三、四等级公民,他们也依然有参加雅典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的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公民的财产所有权,故C项错误;虽然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
9、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民主政体在雅典最终确认,但我们通过材料仍可以看出这一制度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故D项正确。答案:D4民法大全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表明()A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C罗马法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D罗马法对专制皇权构成了制约解析:材料“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体现维护皇权即统治阶级的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中罗马法反映的是专制,故B项错误;罗马法为维护专制有实质性的内涵,故C项错误;材料中罗马
10、法维护皇权,故D项错误。答案:A5战国李悝法经是战国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订法律的蓝本。有盗、贼、网、捕、杂律、具律六篇。而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若将这两者比较。罗马法()A能更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统治B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实施确保司法公正C能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D蕴含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解析: 仅凭材料陈述不能说明罗马法能更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统治,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罗马法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实施确保司法公正,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罗马法能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故C项错
11、误;据材料“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蕴含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故D项正确。答案:D6新航路开辟后的一段时间,亚洲一些国家生产的棉织品由于分量轻、颜色鲜明、价格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开始被大量进口,但却被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品”。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英国人关注女子的端庄与品行B这是一种宣扬贸易保护的行为C英国人对亚洲产品有抵触情绪D当时亚洲棉纺织水平高于欧洲解析:根据材料“被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可知是英国对其排斥,与人的
12、品行无关,故A项错误;通过对其的反动宣传,达到抵制其进口的目的,是一种贸易保护行为,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价格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开始被大量进口”可知亚洲商品在英国是受欢迎的,故 C项错误;当时亚洲棉纺织水平高于欧洲是一种表面现象,不属于本质,故 D 项错误。答案:B7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D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解析:因果颠倒,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成了方言的勃兴
13、,故A项错误;意大利语、法语、德语等的出现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启蒙思想出现于17、18世纪,材料与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其与欧洲的四分五裂并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8“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解析:材料中“他”强调“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在教育方法上“不断地提出问
14、题让人们去思考”,由此推断“他”是苏格拉底。A项属于智者学派的观点,故A项错误;B项属于苏格拉底的主张,故B项正确;C项是康德的主张,故C项错误;D项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B9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A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B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D否定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解析: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面前呈现的情况不一样,构成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而这种不同的认知,取决于每一个人的个人感觉。因此柏拉图说的这句话,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诠释,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美德,故
15、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与事物相比人是标准,强调“人”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柏拉图和苏格拉底都强调人的重要性,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10国富国穷中写到:18世纪以来,欧洲的有利条件在于,它们实际上同处一个互动密切的列国体系中,所以,它们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技术熟练的工匠们如同学者和艺术家一样,把整个欧洲当成自己的家”。这反映了欧洲()A社会环境的开放性B经济发展的均衡性C贸易体系的平等性D经济模式的一体化解析:据材料“欧洲的有利条件在于,它们实际上同处一个互动密切的列国体系中,所以,它们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和“把整个欧洲当成自己的家”可知社会环境的
16、开放性,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欧洲开放性,未涉及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贸易体系的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经济模式的一体化,且材料时间尚未形成欧洲一体化,故D项错误。答案:A11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柯尔伯曾说:“贸易公司是国王的正规军,法国的工场则是他的后备军。”材料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A推动商业资本转向工业资本B专制王权能保障经济持续发展C工业生产向城郊和乡村扩散D推行重商主义发展海外资易解析:法国还处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还未实现商业资本转向工业资本,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专制王权也会阻碍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海外市场的开拓,而非国内市
17、场,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内发展工场手工业,通过贸易公司推动海外贸易,以此积累财富,这是重商主义的体现,故D项正确。答案:D12有学者指出,16世纪初,占西班牙人口3%的商人、下级牧师和自由职业者都够不上中等阶级,而富人渴望的却是分享贵族头衔,对投资工业望而却步。材料反映出西班牙()A封建等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B封建贵族成为核心力量C资本萌芽因素尚未发生作用D没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解析:根据“富人渴望的却是分享贵族头衔,对投资工业望而却步”可知,封建思想在西班牙非常浓厚,故A项正确;富人渴望的是贵族的头衔,不能证明贵族成为国家的核心力量,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对资本主义发展
18、的描述,不能证明其不存在,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西班牙参与了大航海并开始了殖民掠夺,故D项错误。答案:A131839年5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年20岁)接见俄国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并迅速相爱,但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议会成功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最合理的解释是()A十九世纪议会内阁的专横B议会的权威高于国王权威C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D需要确保王室血统的纯洁解析:材料中“议会成功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并没有提到内阁,故A项错误;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虽然“统而不治”,对外代表英国,国王的行为(包括婚恋生活)就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国家行为了
19、,因此,议会有权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国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故C项正确;“议会成功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C14在一部历史著作中曾有这样的描述:英国人民目睹查理一世人头落地时,发出了痛苦的呼声;看到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夹道欢迎;同样,光荣革命后,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轰动。这反映了英国()A民众对议会的种种举措表示不满B民众怀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C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D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解析:材料没有涉及英国民众对议会的态度,故A项错误;处死国王时民众“发出
20、了痛苦的呼声”,国王返回时民众“夹道欢迎”,反映出民众怀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众或者议会对王权的制约,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B15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多方讨论最终确定了国会建设方案,即康涅狄格方案: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据此可知,这一方案的目的是()A制约总统的权力 B实现各州相对平衡C确保国会的立法权D确立中央集权原则解析:材料不涉及国会与总统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体现了大小州、北方与南方蓄奴州间的利益均衡,故B项正确;
21、材料体现的是国会的选举产生,不涉及国会的权力问题,故C项错误;1787年宪法中联邦制原则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内容,材料叙述的是国会建设方案,故D项错误。答案:B16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布罗代尔意在强调工业革命()A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B进程的突变与渐进相结合C是个为时短暂的突发事件D对英国社会经济影响巨大解析:材料反映的不是工业革命发生条件,而是指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与其实际效益的发挥,故A项错误;“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
22、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说明进程的突变,“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说明渐进性,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是在一定条件成熟下发生的,不是个为时短暂的突发事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经济影响巨大,故D项错误。答案:B17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出台了反垄断法,并且在各国该法案中对这一垄断形式进行了限制,禁止了过于庞大的托拉斯垄断。这一举措()A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B推进欧美国家大工业的发展进程C引发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激烈斗争D是应用局部干预经济手段的表现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
23、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具有计划性,故A项错误;限制大型垄断托拉斯是为限制大工业规模的继续扩大,故B项错误;此时的世界殖民地已瓜分殆尽,各国主要争夺世界市场的份额,故C项错误;国家颁布法律限制托拉斯,是国家局部干预经济的手段,故D项正确。答案:D18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这一时期重视“古典文化传统”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阶层比较保守 B传统文艺内容丰富C封建教会势力强大D古典文化保存完整解析:领导文艺复兴运动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因此并不是保守,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只是借助传统的古典文化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
24、文化,因此其重视“古典文化传统”不是因为传统文艺内容丰富,故B项错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强大,所以新兴资产阶级借助这一手段宣传新的思想,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只是借助传统的古典文化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因此其重视“古典文化传统”不是因为古典文化保存完整,故D项错误。答案:C191922年3月,列宁指出,俄共要同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得到小农经济支持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最后的斗争”;1923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说明()A改造农业是“新经济政策”主要目的B新经济政策旨在调动生产积极性C列宁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
25、D农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解析:“新经济政策”主要目的是解决1921年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故A项和B项错误;由1922年“俄共要同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得到小农经济支持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最后的斗争”到1923年“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体现了列宁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的重心是强调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没有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问题,而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应该是公有制经济,故D项错误。答案:C20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将大批美国青年送往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参与旨在提高当地生活水平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肯尼迪的这一计划主要是为了()
26、A应对来自苏联的挑战B获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C强化美国的经济地位D破坏不结盟运动的成果解析:根据所学知识6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这与其不断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有关,如材料中的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无法看出肯尼迪这样做的目的是获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故B项错误;美国的经济地位在世界上已经是绝对的首屈一指,无可超越,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对美国来说构不成挑战,也就无所谓去破坏,故D项错误。答案:A3建议拓展补充的知识一战以前英、美、法革命和政体的演变过程;两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及其影响一战至二战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大事及影响;20年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战以后民族独立运动
27、和新兴国家的发展;5080年代美苏争霸4知识拓展举例 第一篇:近代自然科学近代自然科学则是指从1619世纪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又称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19世纪末和20世纪是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时期。从15世纪始,出现了全新的自然观念。人是世界的中心,人高于自然。人类借助科学发现和发明,掌握自然规律, 就能够合理利用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在这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科学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从此,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
28、会基础和条件(1)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与火药大约在十二三世纪之后,陆续传入欧洲。它们在欧洲的推广和应用,为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廉价书籍的印刷出版,又使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有了文化武器。火药及火器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改变了作战方法,而且成了资产阶级捣毁封建贵族统治的物质武器。所以马克思曾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十四五世纪,在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意大利,手工业技术已有较高水平,家庭手工业已转化为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社会应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29、,在欧洲出现了航海探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这些由资产阶级发动的经济活动和文化运动,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3)航海运动与地理大发现工商业的发展,使商人和工场主的经济实力日益雄厚。他们不仅极力扩大欧洲各国间的贸易,又再次想到东方去寻找市场和黄金。在此欲望的驱使下,开始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航海活动对经济的影响十分深远,不仅使航海者直接受益,而且推进了海外贸易,开辟了新市场,开拓了殖民地,掠夺了海外的原料和奴隶劳动力,大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航海活动首先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时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使人们看
30、到了一个新的地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展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知识领域。这样不仅使科学特别是天文学、地理学有了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且使科学变成了大众的科学。航海活动为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事实,推动了科学观念上的突破和新学科的建立。 (4)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条件。人文主义者并不根本否定宗教,他们所反对的只是神权统治和封建教会的腐败。长期以来受到宗教神学、经院哲学禁锢的欧洲人,在这场运动中,获得了思想上的大解放,经历了观念上的一次大革命。文艺复兴运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破除了人们对神
31、圣不可侵犯的信条的迷信,培育了自由研究的精神,引导了人们去观察和研究自然和现实世界。文艺复兴对科学的最重要的贡献,则是培育了一批富有新鲜活力并有所建树的自然科学家。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后来的科学家。在早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中间,最杰出的是意大利的达芬奇(公元14821519)。他既是一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又是出色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高举天文学革命旗帜的哥白尼(公元14731543)、科学的殉道者维萨里(公元15141564)等人都出在文艺复兴运动中。(5)宗教改革运动中世纪的欧洲,科学变成了神学的附庸。宗教改革运动对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有积极作用。宗教改革者反对神父的
32、权威,认为研究万物是对上帝的爱戴,这些都是有利于自然科学发展的。近代欧洲的著名科学家中新教徒占很大的优势,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宗教改革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新教尽管在某些方面允许科学活动的存在,但当科学发现与宗教教义相抵触的时候,新教徒照样把科学的殉道者送上了火刑场,甚至比旧教还残酷。自然科学为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还要经历同神学的激烈搏斗。自然科学争取独立的伟大斗争在自然科学为争取独立而同神学的斗争中, 有两个突出的事件: 一是哥白尼(14731543年)的 天体运行论 的发表, 二是血液循环理论的提出。前者在对大宇宙天体结构的解释上, 把天地翻转过来, 用太阳中心说推翻了被宗教奉
33、为神明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说, 被称之为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一次科学革命天文学革命; 后者在对小宇宙人体结构的解释上, 冲破了神学所说的人体内部不会有循环运动的信条, 使生理学、解剖学、医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这两个事件作为划时代的标志而载入史册。第二篇:近代以来科技中心的转移翻开世界科技成果发现、发明、创造和应用的历史史册,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世界的科技中心发生过多次转移。对科学中心转移现象进行系统的定量化研究的第一位学者,是日本的科学史家汤浅光朝,他得出的结论是,“从意大利到美国,科学中心已经发生了四次转移,每个国家的平均兴隆时期约为100年”。意大利是世界近代科技的第一中心15世
34、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开始萌芽,西方以意大利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反封建、反神学,出现思想解放高潮,并出现了一批号召人们从中世纪的精神桎梏中解放出来的思想家,如神曲的作者但丁。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反对片面地依靠逻辑推理来认识事物。例如,哥白尼曾长期在意大利求学,提出了日心说,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科学,被称为近代物理学之父。近代科技的第一个中心在意大利形成。英国成为近代世界科技的第二个中心近代第二次科技中心的转移发生在17世纪初到18世纪30年代,世界科技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思想家、哲学家弗兰西斯
35、培根在伟大的复兴中重点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科学,在英国乃到至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英国政府重视科学技术,批准成立了皇家学会等学术活动中心。17世纪,出现了以牛顿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的科学思想成为英国科学革命理论的顶峰。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的框架中。这个时期,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已基本形成。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繁荣。近代科技的第三个中心是在法国18世纪上半叶,科技中心转移到法国,19世纪初进入高峰。这一阶段,以狄德罗为首的一批启蒙运动的哲学家形成了法国百科全书派
36、,他们宣传自由平等和人道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出现了一次思想大解放。另一方面,在牛顿的学说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研成果,例如著名数学家及力学家拉格朗日,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开创定量分析、创立燃烧氧化学说、推翻支配化学发展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的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在这段时期还产生了公制度量衡、科学教学制度和公立中学。但是,法国的研究工作过分地学院式,教育制度培养的人才相当部分是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类型,不善于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再加上社会又过于动荡,影响了法国的经济发展。近代科技的第四个中心是在德国在19世纪后期,世界科技中心转移到德国,世界的经济中心随之也转移到了
37、德国。1839年后,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如世界著名的数学家雅可比、高斯,发现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的物理学家欧姆,德国特别注意科学技术和工业的结合,出现一批善于应用科技成果于生产的企业家。例如,克虏伯将英国的炼钢法用来发展德国的钢铁和武器工业,还有西门子,既是发明家又是企业家。19世纪的欧洲大陆,法德两个中心带动了欧洲经济的普遍繁荣,在这一段时期,出现了很多重大的科研成果。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物理化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德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创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出现了第二次物理学理论的大综合。德国发明家应用电磁理论,发明实用型的发电
38、机,其意义和作用相当于瓦特的蒸汽机,由此导致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世界科技的第五个中心在美国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中心转移到美国。美国移民政策吸引了大批人才,一批批著名的科学家被吸引到美国,如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著名物理学家费米。二战结束后,美国又获得德国的大量人才。美国政府利用战争中获得的资金大幅度地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每四年翻一番,二次大战期间,从1939年的一亿多美元增长到15亿美元,领先进行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包括原子能(1942年)、计算机(1940年)、空间技术(1957年)、微电子技术(1970年)。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美国1
39、9291969年的40年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表明战后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自7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为特征,可以说,美国领导了一场世界范围的技术革命,形成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生产技术为主导的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和海洋技术为内容的高技术体系,并在80年代后期迅速地商业化和产业化,为美国赢得大量的利润。应该说,至今美国的经济仍是全世界经济活动中心之一。这种状况还将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第三篇: 美苏争霸三十年美苏争霸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作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领域展开的殊死较量,国际局
40、势随之也风云变幻。大致分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及整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三个阶段。二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大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
41、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
42、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 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 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 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
43、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第三阶段80年代初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