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16.50KB ,
资源ID:1170650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706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版高三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 秦汉——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版高三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二 秦汉——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阶段评估检测(二)(阶段二)(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玉溪模拟)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D.国家统一,中央集权【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符

2、合材料“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的说法,D正确;秦朝时期赋税沉重,刑罚残酷,并不是改善民生,A错误;秦朝实行“焚书坑儒”,不是文化繁荣时期,B错误;秦朝时期疆域并不广阔,C错误。2.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解析】选B。材料中“秦和汉初中央政

3、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体现秦和汉初中央官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这反映了秦汉正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故B正确;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宗法制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源,并未维持家国同构观念,故A排除;三公九卿体现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逐步确立,并非宗族观念,故C排除;根据所学可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秦朝确立,并非沿袭西周的宗法制,故D排除。3.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这一制度()A.削弱了地方权力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C.加强了中央集权D.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

4、解析】选C。材料中的秦统一后在全国实施郡县制,同时设监郡御史,监察一郡地方官吏,这些都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的方法,故C正确。【拓展延伸】谏议制度下君主专制统治的开明在中国古代政府官职中,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叫作谏官。在汉代,谏官有谏议大夫之属。谏议大夫的职责是追随皇帝,专门在皇帝身边谏诤和讽议皇帝的言行。因此在这种谏议制度之下,皇帝是不可为所欲为的。如果皇帝想要做臣民眼中的明君,对这些谏议意见是不可不理会的。4.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图。 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A.西汉的大部分地区未实行郡县制

5、B.中央政府已经为王国势力所控制C.多数人口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 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解析】选D。A、B、C与所学知识不符,可以排除。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央所辖郡的数量是王国所辖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人口数却超过王国所辖的二分之一。由此可知,中央所辖地区供养了更多的人口,这就需要更好的经济基础。故选D。5.(2021昆明模拟)西汉景帝时,晁错提出“使民以粟为赏罚”,百姓将粟上交后,“得以拜爵,得以除罪”,那么富人将向农民购买粮食,使得“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散)”。这一主张()A.反映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B.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C.体现了黄老之学的治国理念D.试图利

6、用商业来推动农业发展【解析】选D。晁错主张的关键,是利用爵位来吸引商人,商人又利用金钱来吸引农民,从而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的发展,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抑商的信息,排除A;材料主张与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无关,排除B;黄老之学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材料主张目的是促进农业生产,不属于“无为”,排除C。6.(2021西南四省八校联考)西汉文帝曾立下遗嘱薄葬诏:“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薄葬之风盛行一时;而汉武帝以后的贵族墓葬中往往包括错金银器、车马器、布帛衣衫等随葬品,这一变化表明西汉()A.理学思想成为社会主流B.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C.伦理道德观念深入人心D.君主专制遭到严重打击【解析】选

7、B。汉初主张薄葬,但由于汉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汉武帝时厚葬之风盛行,故B正确;宋代才出现理学,排除A;材料与伦理道德观念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排除D。7.(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秦汉大一统帝国时期,秦始皇实行“ 焚书坑儒”,打击儒家学派,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不同的历史命运反映出()A.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教育背景不同B.儒家思想的核心在秦汉时期不同C.统治者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D.儒家善于迎合统治阶级心理需求【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儒家学说在秦朝和汉代的命运截然不同,这主要是统治者采取的治国理念不同,反映了不同时期统治者面临

8、的社会问题不同,故采取不同的统治策略,C符合题意。8.东汉时期,人们尊儒尚儒,高门世族累世习经学,士人讲求儒家学问更是靡然成风,然而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大夫罕通经业”,甚至连一国之君的曹髦也对儒家经义发出毫不客气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解析】选A。从东汉“人们尊儒尚儒,高门世族累世习经学,士人讲求儒家学问更是靡然成风”到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大夫罕通经业”,这种变化反映出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故A正确。【加固训练】魏晋时期,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道教学者葛洪认为:“道者,万殊

9、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尊道贵儒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B.道儒并重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C.道本儒末改造传统的道教思想D.援儒入道实现多元思想的融合【解析】选A。从材料“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可知,葛洪认为道教与儒家思想都是对统治有用的思想,不能独尊儒学,故A正确。9.“王天下”是儒家对王朝兴替的解释和概括。从早期经典到先秦儒家再到西汉诸儒,“王天下”的解释经历了从“天命”到“人事”再回归“天命”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了儒家()A.正统地位不断加强B.哲学体系日益完整C.神学色彩逐渐浓厚D.因时而变创新突破【解析】选D。

10、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崩坏,人事混乱,故儒学把“王天下”的解释从“天命”转移到了“人事”上,而到了西汉时期,国家已经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国家亟需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意识形态建设,由此儒家又适时地调整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将“王天下”的解释从“人事”转移回了“天命”上,因此“王天下”的解释历程很好地诠释了儒家因时而变的创新意识,故选D。10.(2021文山模拟)汉武帝时期,国家管理盐铁、财政的官员均为大商人,在这些人主持下推行“算缗钱”,即对商人按资产收税,商人若不如实呈报资产,一经告发,罚戍边并没收资产,告发者将获得一半奖励。这一政策()A.有利于促进商业发展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C.

1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打击商业发展,破坏社会风气【解析】选D。汉武帝时期采取抑商措施,对商人按资产收税并进行严厉惩罚,抑制商业发展,因为告发商人可以获利,则这一行为容易破坏社会风气,D正确;推行“算缗钱”是明显的抑商行为,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排除A;汉武帝推行“算缗钱”举措,不利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B;材料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故C错误。11.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发现让“海昏侯”迅速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引发了学术界的争鸣。下表为西汉海昏侯“海昏”爵号的三种历史解释。据此可知()学术专家(组)历史解释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海”为鄱阳湖,昏为“西方”,“海昏”代表着刘贺的海昏侯国位于“鄱阳湖以西”

12、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海”“晦”通假,“晦”有“黑如晦”或“晦浊”的辞意;“昏”字很可能与“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之“昏乱”有关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辛德勇教授“海昏”爵号的政治象征意义不大,方位说的可能性更大。“昏”虽代表方位,但不是指“西方”,而是“西南方”A.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解释莫衷一是D.综合多种历史解释即可确认历史事实【解析】选A。对于“海昏”爵号这一历史事实,考古发掘专家组、王子今教授、辛德勇教授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即对同一历史事实,会产生不同的历史解释,故A正确。12.曹操创立屯田制,利用士兵和农

13、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到了曹丕时期,“屯田区和郡县并置,典农本人的身份已不再是带有军事性质的农官,而是和郡守、县令(长)一体看待的地方行政官员”。这种变化说明()A.屯田制度成功实现转型B.地方行政权力不断扩张C.中央集权得到有效维系D.军事职能范围逐渐缩小【解析】选C。屯田区和郡县并置的转型是一种历史现象,故A错误;根据材料“和郡守、县令(长)一体看待的地方行政官员”,屯田制与郡县制并置后,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错误,C正确;根据材料“典农本人的身份已不再是带有军事性质的农官”,典农不再具有军事身份,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14、料一“刺史”即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

15、过程材料二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生活节奏相当缓慢,不在军情紧急情况下,行政效率一般不是大问题,而效忠与否往往关系着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官员个体或者群体对皇权不忠,都是皇帝无法容忍的。一个庞大的全能式的行政体系,本身存在无限扩张权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另外一种机制制衡,后果将难以设想。这将会导致皇权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传统中国的制衡机制,跟其他古代国家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及其工作

16、机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主要目的及其意义。(13分)(2)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古代监察系统的功能,并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监察系统中“效忠”和“效率”的关系。(12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信息进行概括可知官卑而权重(或“秩卑”而“任重”);中央派遣并直辖;职责有明文规定;无常设办事机构;第二问对材料一概括可知每年分部巡视督察,年终返京奏报;专察大吏,可以举劾奏报或贬退大吏;第三问目的,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目的是监察、清正并抑制地方权势的扩大,维护中央权威;第四问意义,从加强中央集权和整治吏治两个角度回答。第(2)题功能可对材料二进行归纳;

17、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是个“人治”的社会,监察系统的效率受到皇帝个人素质及皇帝制度的影响,专制皇权下的皇帝更看重的是效忠。答案:(1)特点:官卑而权重(或“秩卑”而“任重”);中央派遣并直辖;职责有明文规定;无常设办事机构。(4分)机制:每年分部巡视督察,年终返京奏报;专察大吏,可以举劾奏报或贬退大吏。(4分)目的:监察、清正并抑制地方权势的扩大,维护中央权威。(2分)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3分)(2)功能:保障官僚体系对王朝的效忠;保证王朝权力结构的制衡。(6分)关系:古代中国是个“人治”的社会,监察系统的效率受到皇帝个人素

18、质及皇帝制度的影响,专制皇权下的皇帝更看重的是效忠。(6分)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基本资源是经典文献:“四书”“五经”等历代史书。历代士人精英,抒发政治理想、革新政治纲领,都需要从各自面对的时代命题出发,重新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历史知识,围绕“历代士人精英重新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历史知识,围绕“历代士人精英重新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阐释,言之有理、史论结合即可。答案:示例:汉代儒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2分)汉武帝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边患问题、王国问题、土地兼并等问题,之前的“黄老无为”思想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董仲舒适时地提出了他的儒学观点。他在继承先秦儒学“仁政”“尊君”等主张的基础上,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儒学也被统治者立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10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