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二讲 A基础组(建议用时:20分钟,分值2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014江苏百校联考)读“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图”,完成12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B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C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10年都比前10年明显变暖2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答案:1.D2.B解析:第1题,从图
2、中可以看出,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10年都比前10年明显变暖。第2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导致大气升温。(2014山东泰安质检)读“全球气温变化图”,完成34题。3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A保温作用B大气污染C热岛效应D全球气候变暖4该图反映的现象直接导致的后果是()A全球海平面将下降B农作物分布范围发生变化C对人类健康不会产生任何影响D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减少答案:3.D4.B解析:第3题,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温度呈上升趋势,该图反映了全球变暖的问题。第4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影响水循环,旱涝灾害频发,降水
3、格局发生变化,影响农作物的分布。(2014宁波市第一学期期末)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化。读图,回答56题。5据图可判断()A图示反映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B公元前比公元后降水总量偏多C中国气温最低时挪威雪线一定最低D挪威气温最高在公元前1 500年前后6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正确的是()A气候变化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气候变化增加了农业、渔业产量C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D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各地降水量减少答案:5.D6.C解析:第5题,图示既有距今上万年前的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也有19世纪以来的近现代时期气候变化;图示没
4、有降水数据,也没有公元前3 000年前的中国气温数据,故无法判断选项B、C情况;挪威气温距平波峰即为气温最高时期。第6题,生态系统一般是经过多年演变形成的,而气候变化往往相对较快,故往往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气候本身就是资源,气候变化即气候资源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对各地影响不一,因此太绝对的B、D选项错误。下图表示的是“受到不同海平面升高影响的孟加拉国土地”。读图,回答78题。7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臭氧层的破坏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毁林ABCD8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A更适于港口的建设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大C气候趋于温和湿润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大答案:7.D8
5、.B解析:第7题,燃烧矿物燃料、毁林都使二氧化碳相对增加,从而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第8题,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大。读“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完成910题。9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重叠范围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度的变化B距海远近的变化C气温的变化D降水量的变化10在全球,这种变化最不明显的地区应位于()A西西伯利亚平原B亚马孙平原C埃塞俄比亚高原D墨西哥高原答案:9.C10.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第9题,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重叠范围越来越小,主要是由于全球气温升高。第10题,西西伯利
6、亚地区气候较为寒冷,这种变化最不明显。B提升组(建议用时:25分钟,分值3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2014广东文综)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解释是()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答案:B解析:欧洲西北部冬季温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很大。气候变暖导致北冰洋沿岸冰川融化,洋面上升,北大西洋暖流减弱,因此欧洲西北部冬季气温偏低。(2014合肥二模)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完成23题。2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9月份出现
7、的原因是()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较长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C秋季北极地区晴天多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快3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利用太阳能发电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ABCD答案:2.B3.D解析:第2题,冰川面积最小值应该在温度最高月份,海洋水体比热容较大,温度升高慢,所以推迟到9月水体温度最高,冰川面积最小。第3题,图中显示从总体上看,北极冰川面积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在于气温升高。控制冰川面积下降的幅度必然要减小温度升高幅度,农业灌溉技术与全球温度变化关系不大。故D选项正确。下图为“我国两个时段多年平均等温线(单位:)变化比较
8、图。”读图回答45题。4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南方地区D东北地区5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最可能是()A甜菜种植区域南移B小麦种植海拔降低C水稻种植北界北移D油菜开花期滞后答案:4.D5.C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我国东北地区0年等温线和5年等温线向北偏移幅度最大,是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第5题,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地区热量增加,导致水稻种植北界北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6(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可怕的全球变暖。”材料二根据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航道”已经解冻。所谓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
9、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一旦能够进行商业通航,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数百年来,征服西北航道一直是西方航海家的梦想。(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变暖后产生的严峻后果有哪些?(5分)(2)北冰洋的海水覆盖面积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是_面积最小。一般情况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分布的海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_。(2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为什么被许多国家称为“黄金航道”?(1分)答案:(1)山地冰川融化加快;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资源短缺;世界粮食产量减少,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2)夏季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3
10、)西北航道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最短海上运输航线,经济价值非常高。7(12分)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1分)(2)比较、两地降水量及水汽来源的差异。(3分)(3)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8分)答案:(1)水分(2)地降水比地多。地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地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3)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影响:农作物缺水减产,导致病虫害暴发而使农业受害面积加大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气候干旱,蒸发加剧,后备水资源不足,荒漠化加剧等。解析:第(1)题,从图中三地位置及自然景观可知,自然景观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分。第(2)题,地距太平洋近,太平洋水汽易到达,降水多;地位于西北内陆,太平洋水汽难以到达,其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降水较少。第(3)题,天山冰川消退与气候变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会使该地区更加干旱,对农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