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60分)1(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可以完成的是()A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B噬菌体侵染细菌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2(1分)(2014秋潍坊期末)在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病性很强的RNA病毒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完整的细胞结构B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D可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3(1分)(2014秋潍坊期末)人体内酶、激素、神经递质三类物质的共性是()A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B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
2、用C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D具有信息传递作用4(1分)(2014秋潍坊期末)下列对高等植物细胞内细胞器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酶体可清除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中心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参与纺锤体的形成C高尔基体参与部分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D液泡参与细胞渗透压的调节5(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不能检测出蛋白质B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50%的蔗糖溶液可引起根尖分生区细胞出现质壁分离D不能用人的红细胞来观察无丝分裂6(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叶绿体中色素的作用是()A固定二氧化碳
3、B还原二氧化碳C形成葡萄糖D吸收、传递、转化光能7(1分)(2015台安县校级一模)如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C点和B点相比较,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A升、升、升、升B降、降、降、降C降、升、升、升D升、升、降、降8(1分)(2009广东模拟)如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B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的层数为4层C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D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9(
4、1分)(2003广东)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具有放射性的化合物是()A丙酮酸B乳酸C二氧化碳D水10(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蚕豆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24个,那么蚕豆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对数为()A3对B6对C12对D24对11(1分)(2014成都模拟)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C若产生乳酸会引起、内pH的剧烈变化D、是机体进
5、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12(1分)(2013兴化市校级学业考试)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摄水量增加;尿量减少ABC和D和13(1分)(2014秋潍坊期末)下列关于免疫和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C免疫中的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效应T细胞识别抗原后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14(1分)(2014秋东台市校级期中)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
6、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刺激d时a处不能测出局部电流C在缩手反射时,f指手臂肌肉Db和c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e处传到f处15(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同BK+外流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兴奋发生时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16(1分)(2012秋南阳期中)某植物正常受粉形成幼果后,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可能出现的是()A种子明显增多B形成无子果实C部分果实脱落D果实较
7、大17(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图中箭头表示植物体不同部位和不同条件下生长素的总体运输方向,下列据该图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B生长素可以进行横向运输C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植物根会向水生长18(1分)(2011秋东城区期末)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也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19(1分)(2013秋大连期末)某同学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在上端放一块有
8、生长素的琼脂,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如图甲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就此实验做出结论: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关于此实验与结论的评价或建议正确的是()A从该实验不能得出结论,也不能得出结论B这个实验设计严密,实验与结论间推理正确C如果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D这个实验结论是“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20(1分)(2015南通模拟)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胚芽鞘将()A直立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D不生长不
9、弯曲21(1分)(2015广东一模)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C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D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风梨,能让风梨提前上市22(1分)(2014秋广州校级期末)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依次是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D幼嫩的
10、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23(1分)(2014秋安徽月考)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B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C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D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24(1分)(2010重庆)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如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A根水平生成,茎向上弯曲B根水平生成,茎向下弯
11、曲C根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25(1分)(2014南通学业考试)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单独二胎”政策将影响人口的出生率C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左右26(1分)(2012秋南阳期末)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A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B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D某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27(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到c点
12、种群增长速率减小,种群数量增加B为了可持续发展,最好将池塘中的鱼捕捞到b点C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迁入和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种群的年龄组成28(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ad期间种群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而de期间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29(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下列探究实验不能
13、达到实验目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蝗虫、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化规律30(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决定生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森林中的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C退耕还林能使群落的结构复杂化,经历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D在农业生产上,可依据群落的结构原理,合理搭配种植高矮不
14、同农作物31(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趋湿的特性B图示装置为吸虫器,适于采集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C金属筛网可以用多层纱布代替,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可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或放置湿棉花32(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1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图2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D图2为“S”型增
15、长,E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33(1分)(2011秋黄山期末)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液体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34(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种群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固定不变的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东亚飞蝗卵的密度C山毛榉种群和它所在的群落一样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D外来物种入
16、侵早期阶段,种群可以呈“J”型增长35(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演替的开始是早期出现的生物逐渐改变了该地区的环境,而环境的改变不能够影响生物群落B早期群落以物种多样性高、结构复杂等为特征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D群落演替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人类不能够影响其顶极群落36(1分)(2011秋德州期末)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但能改变演替速度C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一座山中从山脚到山顶物种的差异属于群落的
17、垂直结构37(1分)(2013秋白下区校级期末)有一种紫腹巨蚊,当它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A竞争、捕食B捕食、竞争C都是捕食D捕食、寄生38(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假设这是老鼠的种群,当种群达到值时开始灭杀,可取的最佳效果ABCD39(1分)(2013海南)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
18、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40(1分)(2011亭湖区校级二模)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41(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农业科技人员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在1公顷范围内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
19、,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又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B这种调查的方法称为样方法C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则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42(1分)(2009潍坊一模)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43(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
20、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包含了12条食物链B鹰处于第三营养级C牧草与杂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D要了解某种牧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44(1分)(2014海南模拟)如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的总能量为a,其中字母代表了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麻风树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该图中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5(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为大气,ad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以下叙述不正确是()A通过a过程
21、CO2便进入了生物群落B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含的能量最多C过程b、c、d将CO2释放到大气中D此图中包含了该生态系统的全部成分46(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B兔子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同化量C处于能量金字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小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D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的能量全部流向狐狸47(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在如图食物网中,若狼增加1kg体重,从上一营养级得到的能量各占50%,从理论上推算,最多需消耗草的重量是()
22、A25kgB45kgC550kgD1000kg48(1分)(2009茂名一模)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49(1分)(2014海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50(1分)(
23、2015春阜阳校级期中)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A能量与营养级B能量与个体大小C能量与个体数量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51(1分)(2013秋泉州校级期末)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B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大52(1分)(2004广东)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A蚯蚓B硅藻C硝化细菌D酵母菌53(1分)(2014秋青山区校级期中)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
24、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如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ABCD54(1分)(2014射阳县校级学业考试)“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使用到()A血细胞计数板B重铬酸钾溶液C放大镜D双缩脲试剂55(1分)(2014南通学业考试)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B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C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一条食物链中,一种生物只处于一个营养级56(1分)(2013秋安徽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照射到生产者上的太阳能是流经整
25、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C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它们的能量关系会构成倒金字塔D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57(1分)(2000上海)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D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58(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凡是分解者都是微生物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细菌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BCD59(1分)(2006广东)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
26、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60(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当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时,从两种生物获得的能量相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细菌促进了物质循环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3条D若蛇要净增重1千克,则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3500千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61(8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请据图回答问题:(1)分析图1
27、,用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如将整个装置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光源位置不变,其茎的生长情况是(2)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关系,曲线上C点表示,曲线上H点表示(3)图1的装置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4)图3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当BEC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光最有效62(7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为探究萘乙酸(NAA)对西红柿种子萌发的影响,现进行如下实验
28、:取8个培养皿,依次编号,每个培养皿的底部铺34层纱布并分别加入浓度为X、109、108、107、106、105、104、103 mol/L的等量NAA培养液挑选80粒大小均匀、饱满的西红柿种子,均分放入培养皿中,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记录胚轴生长情况如下请回答:(1)NAA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和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被称为(2)配液时需用蒸馏水,目的是为了控制变量(3)X浓度应为mol/L(4)据表中数据,NAA对西红柿种子萌发的影响作用表现出性浓度为104mol/L的NAA培养液对种子萌发时胚轴生长起作用(5)为了探究NAA培养液对促进西红柿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应选择 mol/L浓度范
29、围进行进一步的实验63(9分)(2015春赣州期中)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a、b为种群数量变化图,c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d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如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2)图c中t2时期后,种群数量,其主要原因是和相等,对应于d图中的点(3)在图c中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型(4)若在图c中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因为此时64(6分)(2012潍坊一模)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
30、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过程表示,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用字母表示)(2)图甲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kJ(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调整到,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l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2014-2015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
31、60分)1(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可以完成的是()A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B噬菌体侵染细菌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常出现的流动性的实例:1、草履虫取食过程中食物泡的形成以及胞肛废渣的排出2、变形虫蒱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3、白细胞吞噬细菌4、胞饮和分泌5、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6、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过程7、细胞杂交时的细胞融合8、精子细胞形成精子的变形9、酵母菌的出芽生殖中长出芽体10人鼠细胞的杂交试验1
32、1、变形虫的切割试验12、质壁分离和复原解答:解:A、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胞吞,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分子注入,不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原生质层的收缩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和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一定难度,流动性实例判断依据看细胞膜的形态、大小是否发生了改变,考生要能够注意掌握相关实例,并加以练习2(1分)(2014秋潍坊期末)在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病毒是一种
33、致病性很强的RNA病毒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完整的细胞结构B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D可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解答: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B、病毒无核糖体,B错误;C、病毒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C正确;D、病毒一般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抗原,抗原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病毒的代谢特点,解答本题的关
34、键是熟练掌握病毒和其它细胞生物的区别以及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无生命活动的特性3(1分)(2014秋潍坊期末)人体内酶、激素、神经递质三类物质的共性是()A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B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C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D具有信息传递作用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酶的概念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有的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有的是固醇如性激素等,有的是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随着体液运输到达靶器官,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有的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呼吸酶,有的酶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唾液淀粉酶
35、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种类很多,如乙酰胆碱等解答:解:A、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是活细胞产生的某类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其中某些酶、激素和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A错误;B、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催化化学反应,B正确;C、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酶能催化化学反应,不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C错误;D、激素和神经递质具有信息传递作用,酶能催化化学反应,没有信息传递作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酶和信息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
36、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中等难度题4(1分)(2014秋潍坊期末)下列对高等植物细胞内细胞器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酶体可清除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中心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参与纺锤体的形成C高尔基体参与部分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D液泡参与细胞渗透压的调节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1、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2、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3、液泡:单膜,成熟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
37、(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解答:解:A、在正常细胞中,溶酶体清除衰老和损伤细胞器,A正确;B、高等植物无中心体,B错误;C、高尔基体内能够完成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过程,C正确;D、液泡中含有细胞液,参与细胞渗透压的调节,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溶酶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和液泡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5(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不能检测出蛋白质B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50%的蔗糖溶液可引起根尖分生区细胞出现质壁分离D不能用人的红细胞来观察无丝分
38、裂考点:细胞的无丝分裂;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1、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2、酶具有高效性3、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解答:解: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蛋白质,因此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能
39、检测出蛋白质,A错误;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应该先保温,再将相同温度条件下的淀粉、淀粉酶混合,B错误;C、根尖分生区细胞是不成熟的植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D、可选用蛙的红细胞来观察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产生方式为有丝分裂,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酶的特性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6(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叶绿体中色素的作用是()A固定二氧化碳B还原二氧化碳C形成葡萄糖D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考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主
40、要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种,这几种色素都能吸收和传递光能,但只有少数叶绿素a能转化光能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叶绿体五碳化合物的作用是固定二氧化碳,A错误;B、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的作用是还原二氧化碳,B错误;C、色素不能形成葡萄糖,C错误;D、叶绿体内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包括绝大多数叶绿素a,以及全部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另一类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这种叶绿素a不仅能够吸收光能,还能使光能转换成电能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
41、决问题的能力7(1分)(2015台安县校级一模)如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C点和B点相比较,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A升、升、升、升B降、降、降、降C降、升、升、升D升、升、降、降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分析图解可以看出,该曲线是典型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解答:解:分析图解可知,C点和B点相比较,C点的光照强度大于B点,但是由于光照过强导致植物气孔关闭,使C点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将抑制暗反应中
42、二氧化碳的固定反应,导致C3含量降低,而C5含量升高;C3含量降低后,利用的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减少,从而导致ATP和H的含量升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推理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明确C点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减少,然后从暗反应的角度分析其对C3、C5、ATP和H的含量的影响8(1分)(2009广东模拟)如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B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的层数为4层C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D3是遗传物质储存
43、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图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中1是线粒体,2是叶绿体,3是细胞核,4是液泡,5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过程和光合作用过程均能产生ATP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解答:解:A、该细胞能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故A正确;B、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双层膜结构,因此1中产生的一分子C0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要穿过4层膜,即4层磷脂双分子层,故B正确;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是叶绿体中含有的色素
44、,液泡中含有花青素,故C错误;D、3是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是考生易错的题型,本题通过植物细胞结构图综合考查了多项知识:细胞核的功能、ATP的产生场所、色素的种类、生物膜的结构等方面的内容细胞质基质也能产生ATP往往是考生已忽略的知识点,并且4层生物膜即为4层磷脂双分子层9(1分)(2003广东)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具有放射性的化合物是()A丙酮酸B乳酸C二氧化碳D水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
45、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解答:解:根据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含有放射性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具有放射性的化合物是水,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中元素的追踪问题,进一步强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有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10(1分)(2015春
46、重庆校级月考)蚕豆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24个,那么蚕豆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对数为()A3对B6对C12对D24对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解答:解: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着丝点分裂而加倍蚕豆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24个,则蚕豆的体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即6对染色体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
47、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中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11(1分)(2014成都模拟)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C若产生乳酸会引起、内pH的剧烈变化D、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稳态的综合性考查,分析题图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淋巴液,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
48、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血浆中含有蛋白质、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B、是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增加排尿量,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B错误;C、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内pH会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不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水平衡调节过程,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PH
49、的稳态维持,分析题图明确各部分的液体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2(1分)(2013兴化市校级学业考试)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摄水量增加;尿量减少ABC和D和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
50、尿量增加解答:解: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摄水量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另一方面传至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使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这样就达到平衡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以及从图表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13(1分)(2014秋潍坊期末)下列关于免疫和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
51、抗原刺激后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C免疫中的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效应T细胞识别抗原后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
5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解答:解: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等,A错误;B、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C、免疫中的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D、效应B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4(1分)(20
53、14秋东台市校级期中)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刺激d时a处不能测出局部电流C在缩手反射时,f指手臂肌肉Db和c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e处传到f处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e表示感受器,a处所在神经为传入神经,b、c为突触结构,虚线部分表示神经中枢,d处所在神经为传出神经,f为效应器解答:解:A、图中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A正确;B、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刺激d时a处不能测出局部电流,B正确
54、;C、在缩手反射时,f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C错误;D、b和c为突触结构,而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因此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e处传到f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及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5(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同BK+外流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兴奋发生时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55、:静息时,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的,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兴奋经过突触处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解答:解:A、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A错误;B、静息电位时钾离子的外流,电位分布是外正内负,B正确;C、突触前膜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D、兴奋发生时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与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兴奋的产生与传递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16(1分)(2012秋南阳期
56、中)某植物正常受粉形成幼果后,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可能出现的是()A种子明显增多B形成无子果实C部分果实脱落D果实较大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表现在: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解答:解:A、形成种子的数量和授粉有关,和用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无关,A错误;B、某植物已经正常受粉,不可能形成无子果实,B错误;C、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可能出现部分果实脱落,C正确;D、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用较高浓
57、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可能出现部分果实脱落,若用适宜浓度的喷洒,有可能出现果实较大,D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意在考察学生识记并理解相关内容,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7(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图中箭头表示植物体不同部位和不同条件下生长素的总体运输方向,下列据该图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B生长素可以进行横向运输C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植物根会向水生长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既可以发生横向运输,也可以发生极性运输单侧光可以向光侧的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使得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土壤中的
58、水分也可以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生长素可以从水少的一侧运输到水多的一侧;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一过程为主动运输解答:解:A、解:A、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据图分析,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A正确;B、植物的向光性与向水性体现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正确;C、该图不能看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D、据图分析,生长素可以从水少的一侧运输到水多的一侧,所以植物根会向水生长,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运输,意在强化先是对生长素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18(1分)(2011秋东城区期末
59、)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也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长素的运输、分布和双重性,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和非极性运输(如在成熟组织中是非极性运输,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A正确;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且主要分布在
60、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B正确;C、生长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而是促进细胞的伸长和果实的发育,C错误;D、根和茎的生长素浓度的低和高是相对的,生长素的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运输、分布和作用机理及特性,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理解课本所列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19(1分)(2013秋大连期末)某同学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在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如图甲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
61、素(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就此实验做出结论: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关于此实验与结论的评价或建议正确的是()A从该实验不能得出结论,也不能得出结论B这个实验设计严密,实验与结论间推理正确C如果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D这个实验结论是“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图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上端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够运输到下端琼脂块,说明生长素可以从
62、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但是该实验缺少一组对照实验,即将胚芽鞘导致,其它处理相同,观察上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否运输到下端解答:解:A、该实验能够得出结论,但是缺少实验验证“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因此不能得出结论,A错误;B、这个实验设计不严密,缺少一组对照实验,即将胚芽鞘导致,其它处理相同,B错误;C、如果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C正确;D、这个实验结论是“生长素可以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分析实验时,要明确该实验只
63、能证明“生长素可以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说明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20(1分)(2015南通模拟)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胚芽鞘将()A直立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D不生长不弯曲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云母片能阻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而琼脂块则不阻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64、:解:由于胚芽鞘尖端合成的生长素能通过琼脂块向下极性运输,却不能通过云母片横向运输,所以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右侧生长素不能向左侧横向运输,却能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因此燕麦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与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1(1分)(2015广东一模)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C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D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风梨,能让风
65、梨提前上市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
66、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解答:解:A、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可用于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A正确;B、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芹菜产量与茎秆有关,B正确;C、脱落酸抑制种子的萌发,C错误;D、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故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风梨,能让风梨提前上市,D正确故选:C点评: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2(1分)(2
67、014秋广州校级期末)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依次是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
68、感程度不同,其中根、芽和茎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图中A、B和C分别对根、芽和茎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应的浓度为最适浓度解答:解: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正确;B、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其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B错误;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C错误;D、由该曲线图可知:根、芽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但不能看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
69、素作用的两重性,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3(1分)(2014秋安徽月考)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B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C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D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分析:1、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预实验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2、处理插条时
70、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3、芽能产生生长素,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利于生根解答:解:A、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这样才能大致确定促进生根和抑制生根的浓度范围,A错误;B、在正式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B正确;C、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C正确;D、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注意事项,预实验的作用,意在考察学生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难度不大24(1分)(2010重庆)将一玉米
71、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如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A根水平生成,茎向上弯曲B根水平生成,茎向下弯曲C根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相当于无重力作用,根的生长素分布均匀;幼苗的茎具有向光性解答:解:从题干信息可知,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暗室内,三者合为一体,而光源随它们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因缓慢匀速旋转各方向受重力影响相同,所以植物的茎和根的生长素分布不受重力的影响结
72、合图形可知单侧光只照射茎,所以根部生长素的分布也不受单侧光影响,即均匀分布,因此,根自然水平生长茎受到的是一个单侧光,因此茎弯曲生长的方向与光照方向一致,即茎向下弯曲生长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实例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匀速旋转”及光源位置,掌握植物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原因25(1分)(2014南通学业考试)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单独二胎”政策将影响人口的出生率C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左右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的特征 分析:1、种群密度是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
73、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参数2、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单独二胎提高出生率3、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4、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解答:解:A、种群密度直接反映种群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单独二胎”政策将提高出生率,B正确;C、岩礁上贝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种群密度应用样方法调查,C错误;D、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 左右种群增长率最高,短时间能恢复到K值,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
74、,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26(1分)(2012秋南阳期末)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A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B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D某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解答:解:A蒲公英杂乱无章的分布在操场上,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正确;B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属于种群数量特征中的性别比例,B错
75、误;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属于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特征,C正确;D某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属于种群数量特征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基本特征,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27(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到c点种群增长速率减小,种群数量增加B为了可持续发展,最好将池塘中的鱼捕捞到b点C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迁入和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种群的年龄组成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图分
76、析,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a到b点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c种群增长率减少为0;cd段围绕最大值上下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迁入和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解答:解:A、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a到c点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A错误;B、b点的种群数量为,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可获得最大收益,B正确;C、迁入和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可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C正确;D、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28(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
77、,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ad期间种群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而de期间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从据图分析,靠近纵坐标的为J型增长曲线,另一个为S型增长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接近于等值解答:解: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即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A正确
78、;B、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所以“S”型曲线的环境阻力出现在a点之后,B错误;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C错误;D、ae期间种群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29(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蝗虫、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
79、化规律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的调查需要使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调查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解答:解: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等,由于蝗虫活动能力较强,不适于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A错误;B、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B正确;C、蚜虫活动的范围小,可以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D、酵母菌
80、的种群数量的调查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化规律,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30(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决定生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森林中的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C退耕还林能使群落的结构复杂化,经历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D在农业生产上,可依据群落的结构原理,合理搭配种植高矮不同农作物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1、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
81、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2、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3、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解答:解:A、决定群落结构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与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A正确;B、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B正确
82、;C、退耕还林能使群落的结构复杂化,经历次生演替,C错误;D、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分层现象进行套种,来提高农作物产量,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31(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趋湿的特性B图示装置为吸虫器,适于采集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C金属筛网可以用多层纱布代替,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可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或放置湿棉花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分析:采集的原理
83、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据此解答解答:解:A、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A错误;B、图示装置为土壤小动物采集装置,适于采集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B错误;C、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C错误;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或放置湿棉花,是使爬出来的动物掉入广口瓶中杀死或不易爬出,便于统计计数,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种丰富度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
84、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1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图2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D图2为“S”型增长,E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分析图形:图1表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图2表示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E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G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
85、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解答:解:A、图1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的比例始终不变,A错误;B、图2为“S”型增长,G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所以G点时增长速率为0,B错误;C、防治蝗灾应越早越好,C错误;D、图2为“S”型增长,E点时种群数量为,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J”型和“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生物学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33(1分)(2011秋黄山期末)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液体中吸出培养液计数
86、前没有振荡试管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分析: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被标志的动物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或被捕后变得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数值会偏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先震荡试管,让酵母菌分布均匀取样统计方格内的菌体时,边线上
87、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采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解答:解: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液体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A错误;B、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仅用肉眼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会导致所得数值偏小,B错误;C、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
88、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C正确;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这样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小,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探究酵母菌数量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34(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种群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固定不变的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东亚飞蝗
89、卵的密度C山毛榉种群和它所在的群落一样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D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种群可以呈“J”型增长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体积较大的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调查某草原东亚飞蝗卵的密度适合用样方法2、垂直分层是指群落水平,一个种群内部没有垂直分层现象解答: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A错误;B、调查某草原东亚飞蝗卵的密度适合用样方法,B错误;C、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结构,山毛榉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C错误;D、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食物充足,缺少天敌,种群可以呈“J”型增长,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以
90、及群落的垂直结构的理解,意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简单题35(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演替的开始是早期出现的生物逐渐改变了该地区的环境,而环境的改变不能够影响生物群落B早期群落以物种多样性高、结构复杂等为特征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D群落演替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人类不能够影响其顶极群落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
91、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答:解:A、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A错误;B、早期群落以物种多样性低、结构简单等为特征,B错误;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C正确;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6(1分)(2011秋德州期末)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
92、,正确的是()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但能改变演替速度C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一座山中从山脚到山顶物种的差异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考点:种间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 分析:1、“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2、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
93、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解答:解: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A错误;B、人类活动往往使得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错误;C、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D、一座山中从山脚到山顶属于不同的群落,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S型曲线、群落演替、种间关系、垂直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37(1分)(2013秋白下区校级期末)有一种紫腹巨蚊,当它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
94、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A竞争、捕食B捕食、竞争C都是捕食D捕食、寄生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紫腹巨蚊以毒蚊幼虫为食,说明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是捕食关系;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说明紫腹巨蚊与竹类植物是寄生关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注意捕食是一种弱肉强食现象,广义捕食主要指大型肉食动物捕食小型动物的食肉行为以及草食动物的食草行为而寄生是弱者依附于强者的现象,寄生生物(寄生者)主要从宿主(被寄生者)的体表
95、或体内吸取体液营养,寄生生物一般能给宿主造成慢性伤害,但不能立即杀死宿主38(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假设这是老鼠的种群,当种群达到值时开始灭杀,可取的最佳效果ABCD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在种群达到值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解答:解: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
96、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正确;在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稳定,种群增长率为0,错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若不考虑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正确;将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左右,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快,老鼠容易泛滥,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及理解,属于容易题39(1分)(2013海南)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
97、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植被彻底消失,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B、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没有外力干扰,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C、初生演替要依次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C正确;D、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
98、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概念,能准确判断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的类型;还要求考生掌握群落演替的过程和结果,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0(1分)(2011亭湖区校级二模)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吲哚乙酸能促进插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促进茎的生长作用解答:解:A、吲哚乙酸能促进插条生根,A正确;B、青色
99、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是果实的成熟过程,是乙烯的调节作用特点,B错误;C、吲哚乙酸能促进果实发育,C正确;D、吲哚乙酸能促进茎的生长作用,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1(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农业科技人员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在1公顷范围内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又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B这种调查的方法称为样方法C该区域中
100、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则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一般要求取样时要随机取样,样方大小合适,并且要求样本数目足够大标记重捕法一般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标记重捕法的条件:必须是标记的和未标记的被重捕的概率相等标记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计算:解答:解:A、草原上鼠与牛、羊等都取食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A正确;B、这种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B错误;C、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
101、的个体数为m,则N:M=n:m可估算出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为=306只,C正确;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导致鼠的种群数量下降,因此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提炼题目中的有用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点去解决问题42(1分)(2009潍坊一模)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根据题意,图中所示为生态系统碳
102、循环模式图,所以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生产者才能吸收二氧化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要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d、e为消费者,被其他成分指向的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即f;所以a为自养生物,而b、c、d、e为异养生物,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为acde,分解者不在食物链中解答:解:A、其他成分都指向f,所以f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故A正确;B、因为分解者不在食物链中,所以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为acde,故B错误;C、只有生产者才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d、e为消费者,所以a是自养生物,b、c、d、e是异养生物,故C正确;D、碳由a到b的传递
103、过程即由生产者到分解者,过程为生产者的尸体被分解者分解,该过程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通过识图分析出各个字母代表的成分,再根据各成分的特点分析各选项即可43(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包含了12条食物链B鹰处于第三营养级C牧草与杂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D要了解某种牧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食物网由两条或多条食物链构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食物链中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属
104、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以此类推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解答:解:A、以牲畜喜食的牧草开头的食物链有6条,以牲畜不喜食的杂草开头的食物链也有6条,所以该食物网中共有12条食物链,A正确;B、据图分析,鹰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B错误;C、牧草和杂草竞争水肥等,C正确;D、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取样方法,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关键是要求学生对营养结构中的消费者的级别与营养级的关系和食物链的多少的判断是一道基础性题目44(1分)(2014海南模拟)如图
105、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的总能量为a,其中字母代表了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麻风树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该图中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图只包括两个营养级,麻风树是第一营养级,则A只能代表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E则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该图解中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答:解:A、被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B,所以从麻
106、风树注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错误;B、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正确;C、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正确;D、该图解中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的信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表明只有2个营养级;要明确摄入量=同化量+粪便45(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为大气,ad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以下叙述不正确是()A通过a过程CO2便进入了生物群落B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含的能量最多C过程b、c、d将CO2释放到大气中D
107、此图中包含了该生态系统的全部成分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是大气、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为消费者解答:解:A、a过程为光合作用,大气中的CO2通过a过程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A正确;B、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含的能量最多,B正确;C、b、c表示呼吸作用,d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这3个过程都可将CO2释放到大气中,C正确;D、此图中包含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08、)和(大气),还缺少非生物的能量,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碳循环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图中箭头方向作出准确的判断;识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6(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B兔子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同化量C处于能量金字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小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D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的能量全部流向狐狸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109、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条食物链中,草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兔子、狐狸、狼属于消费者,分别是第二、三、四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原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2)逐级递减: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 10%20% 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原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
110、利用,如枯枝败叶解答:解:A、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A错误;B、兔子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所同化的能量,B正确;C、狼属于顶级消费者,如果从营养级来说兔子处于第二营养级中的能量要大于第四营养级狼体内的能量,而此选项中,从个体来说,狼体内的能量要大于兔体内的能量,C错误;D、狐狸捕食一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能量只有一部分流向狐狸,因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对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的理解47(1分)(
111、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在如图食物网中,若狼增加1kg体重,从上一营养级得到的能量各占50%,从理论上推算,最多需消耗草的重量是()A25kgB45kgC550kgD1000kg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据图分析,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狼,草羊狐狼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若狼增加1kg体重,最多需要消耗草的量应该最小能量传递效率10%进行计算由于狼从上一营养级得到的能量各占50%,所以狼增加1kg体重,则有0.5kg由狐提供,0.5kg由兔提供,最多需要消耗草的重量为0.510%10%10%+0.510%10%=550kg故选:C
1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意在强化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48(1分)(2009茂名一模)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曲线a耗氧量随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b与c曲线耗氧量稳定,不随时间发生改变,且b的耗氧量高于c曲线解答:解:由图可知只有a所代表的曲线
113、的耗氧量在一天之中会发生变化,说明应该是植物,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在光照下产生氧气,故a是第一营养级,而其余的曲线都不变化,b的耗氧量比c的耗氧量大,说明b生物的营养级别比c生物的营养级别低,所以b是第二营养级,c是第三营养级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49(1分)(2014海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考点:生态系
114、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大部分土壤微生物营腐生生活,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解答:解:A、腐生的土壤微生物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A选项正确;B、大部分土壤微生物营腐生生活,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故B选项正确;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故C选项正确;D、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一般50(1分)(2015春阜阳校级期中)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
115、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A能量与营养级B能量与个体大小C能量与个体数量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能量由于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向递减的,效率为10%20%,这样的能量金字塔说明了能量和营养级的关系,能量金字塔应该指消费者捕食生产者过程中的能量传递也可以用来说明食物链中能量自下一营养级流向上一级的过程解答:解: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
116、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因此能量金字塔是用来说明能量与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考点的理解,要求学生将相关知识点理解即可解题51(1分)(2013秋泉州校级期末)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B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大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 分析:据图分析,甲乙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
117、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因此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解答:解:A、曲线表示甲乙种群数量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而从最高点判断,甲的种群数量多,表示被捕食者,A错误;B、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数量大概处于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数量将增加,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C错误;D、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较小,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种群数量变化、种群特征、生态系统的
118、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52(1分)(2004广东)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A蚯蚓B硅藻C硝化细菌D酵母菌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解答:解:A、蚯蚓是分解者,属于营腐生的动物,A错误;B、硅藻是原核生物,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C、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属于生产者,但利用的化学能制造有机物,C错误;D、酵母菌是分解者,属于营腐生的真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了解,并且要求学生知道其功能53(1分)(2014秋青山区校级期中)在自然界中
119、,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如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ABCD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分析图形:属于捕食关系,根据被捕食者甲(先增加着先减少)、捕食者乙(后增加者后减少)进行判断:二者的食物链之间的关系,甲乙解答:解:A、甲乙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A错误;B、甲乙靠在一起,说明乙仅仅从甲的体表获得了部分能量,甲乙之间属于寄生关系,B错误;C、甲乙之间共同竞争丙,甲乙之间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D、甲乙没有靠在一起,整个甲的能量流向了乙,所以甲乙之间属于捕食关系,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
120、查种间关系,易错点是BD的比较,B属于寄生关系,属于体表寄生,如果是体内寄生,乙应该在甲的内部;D属于捕食关系,乙获得了甲的全部能量,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区分54(1分)(2014射阳县校级学业考试)“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使用到()A血细胞计数板B重铬酸钾溶液C放大镜D双缩脲试剂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
121、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微生物,体积小,数量多,所以可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A正确;B、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用于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B错误;C、血球计数板要在显微镜下计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达不到要求,C错误;D、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的,不是用来计数的,D错误故选
122、:A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55(1分)(2014南通学业考试)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B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C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一条食物链中,一种生物只处于一个营养级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内容:1生态系统的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2生态
123、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不一定越大,如一棵大树上有很多寄生虫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内容:1生态系统的成分,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正确;B、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正确;C、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C错误;D、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也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但在一条食物链中,一种生物只
124、处于一个营养级,D正确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56(1分)(2013秋安徽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照射到生产者上的太阳能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C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它们的能量关系会构成倒金字塔D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各营养级能量去路: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
125、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答:解:A、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它不会随营养级升高而降低,B错误;C、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它们的数量关系会构成倒金字塔,能量金字塔不变,C错误;D、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识记各营养级能量的几个去向;理解特殊情况下的数量关系的倒金字塔,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
126、次的要求57(1分)(2000上海)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D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解答:解:农田生态系统中,一是农作物,一般分层现象不明显,二是农作物是一年生植物(半年或者更短)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群体有分层现象,而且以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为主,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对阳光分层利用更合理有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垂直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58(1分
127、)(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凡是分解者都是微生物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细菌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BCD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组成生产者是自养生物解答:解:只有营腐生生活细菌、真菌才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如硝化细菌就为生产者,错误;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自
128、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正确;只有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才是生产者,如菟丝子,错误;有些动物如蚯蚓为腐生生活,是分解者,错误;异养型生物不都是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错误;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是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是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是分解者,正确故选:C点评:生态系统的组成有的同学误认为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忽略了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异养型生物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为分解者,但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59(1分)(2006广东)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
129、“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分为三种保护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此题应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进行切入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分为三种保护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很多,是就地保护的措施,依据题意是保护生态系统,题干没有明确说保护哪个物种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60(1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当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时
130、,从两种生物获得的能量相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细菌促进了物质循环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3条D若蛇要净增重1千克,则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3500千克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所有的动物、分解者是指腐生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土壤、水中含有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是生活中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的综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阳光、C、H、O、N等属于非生物部分,
131、细菌属于分解者,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蝗虫、螳螂、黄雀、蛇属于消费者解答:解:A、该生态系统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了物质循环,A正确;B、营养级是针对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动植物而言,而细菌为分解者由图可知,蛇不被其它生物所捕食,为最高级消费者,处于最高营养级,B正确;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有:绿色植物蝗虫螳螂黄雀蛇,绿色植物蝗虫螳螂蛇,绿色植物蝗虫黄雀蛇,共3条,C正确;D、求最多消耗绿色植物的量要选用最低传递效率10%和最长食物链绿色植物蝗虫螳螂黄雀蛇,则蛇要净增重1千克,则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110%10%10%10%=1104千克,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
132、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点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61(8分)(2015春重庆校级月考)请据图回答问题:(1)分析图1,用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如将整个装置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光源位置不变,其茎的生长情况是向窗口弯曲生长(2)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关系,曲线上C点表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曲线上H点表示最适生长素浓度(3)图1的装置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
133、4)图3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增加光照强度;当BEC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白光(复合光)光最有效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图1、图2的知识点是植物弯曲生长原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梳理植物弯曲生长原因和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含义,图3:A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表示光饱和点据此答题然后结合题图信息解答问题解答:解:(1)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是否接受单侧光照,
134、蚕豆放置的方向等是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因此应选图一中两组实验;如将装置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蚕豆植株只有靠近窗口部位能接受单侧光照,因此会向窗口弯曲生长(2)分析图二可知,C点与横轴相交,该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既没有促进作用,也没有抑制作用,生长素浓度高于H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或低于H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作用都降低,说明H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最适宜生长素浓度(3)由于受重力作用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茎的近地侧由于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远地侧,因此植物的茎具有负向地性,因此图一装置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若为m,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该是大于m,且促进生长的作用大
135、于图中n,即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4)曲线中,当光照强度小于光饱和点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增大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白光(复合光),因为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植物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同时,或多或少也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光合效率最高故答案为:(1)向窗口弯曲生长(2)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最适生长素浓度(3)大于m小于2m(4)增加光照强 度 CO2浓度 白光(复合光)点评: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62(7分)(20
136、15春重庆校级月考)为探究萘乙酸(NAA)对西红柿种子萌发的影响,现进行如下实验:取8个培养皿,依次编号,每个培养皿的底部铺34层纱布并分别加入浓度为X、109、108、107、106、105、104、103 mol/L的等量NAA培养液挑选80粒大小均匀、饱满的西红柿种子,均分放入培养皿中,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记录胚轴生长情况如下请回答:(1)NAA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和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被称为生长素类似物(植物生长调节剂)(2)配液时需用蒸馏水,目的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3)X浓度应为0mol/L(4)据表中数据,NAA对西红柿种子萌发的影响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浓度为104mol/L的
137、NAA培养液对种子萌发时胚轴生长起抑制作用(5)为了探究NAA培养液对促进西红柿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应选择109107 mol/L浓度范围进行进一步的实验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分析表格,浓度为109105mol/L的NAA培养液对种子萌发时胚轴生长起促进作用,浓度为104mol/L的NAA培养液对种子萌发时胚轴生长起抑制作用因此,NAA对西红柿种子萌发的影响作用表现出两重性解答:解(1)NAA是人
138、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和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被称为生长素类似物(或“植物生长调节剂”)(2)配液时需用蒸馏水,目的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3)从科学设计角度,X浓度应为0mol/L (4)据表中数据,浓度为109105mol/L的NAA培养液对种子萌发时胚轴生长起促进作用,浓度为104mol/L的NAA培养液对种子萌发时胚轴生长起抑制作用因此,NAA对西红柿种子萌发的影响作用表现出两重性(5)为了探究NAA培养液对促进西红柿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应选择比较适合西红柿种子萌发的NAA浓度109107mol/L浓度范围,缩小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故答案为:(1)生长素类似物(植物生长调节剂)(2)
139、无关(3)0 (4)两重抑制(5)109107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两重性的实验,意在要求考生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实验时要注意设置空白对照组,而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63(9分)(2015春赣州期中)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a、b为种群数量变化图,c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d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如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b(2)图c中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对应于d图中的D点(3)在图c中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4)若在
140、图c中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 分析:1、图a表示J型曲线,b表示S型曲线2、据图c分析,t0t1种群增长率增加,t1t2种群增长率减小为0,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4、图d分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为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在B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即值;在D点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解答:解:(1)图a表示J型曲线,b表示S型曲线,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鱼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符合S型曲线,即曲线b(2
141、)图c中t2时期后,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对应于d图中的D点(3)在图c中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4)在图c中t2时种群数量为K,而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可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故答案为:(1)b (2)不再增加 出生率 死亡率 D (3)增长;(4)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中等64(6分)(2012潍坊一模)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图乙
142、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DB(用字母表示)(2)图甲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含C有机物、二氧化碳(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2、4108kJ(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调整到,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l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2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分析图甲,A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代表消费者,C代表分解者,D代表生产者;代表光
143、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表示捕食关系,表示分解作用分析图乙代表的是食物网,草是生产者,其他代表消费者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传递率为10%20解答:解:(1)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糖类等有机物,图乙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应图甲中的D、B(2)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物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生物到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3)当蛇数量减少蟾蜍无天敌,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4)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6.8109 kJ20%1.3
144、108)20%=2.46108(5)该题如果考虑人与蛇的竞争关系,则若蛇的增重则人肯定减重这显然不是题意那就猜测题意是蛇改变了取食后,改变了蛇与草的质量关系由于草到人的食物链没改变,所以人与草的质量不变所以题目中的蛇与人的质量关系就可以变为蛇与草的质量关系当蛇1/4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1份质量需要1/425+3/4125=100份草当蛇3/4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1份质量需要1/4125+3/425=50份草食草昆虫和鼠就比原来少吃50份草,那么羊多吃50份草,故人增重为500.20.2=2kg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DB(2)含C有机物 二氧化碳(3)负反馈 自我调节(4)2、4108(5)2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食物网的成分、物质循环的形式、能量流动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分析图文能力、推理和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