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 念 刘 和 珍 君鲁迅鲁迅故居三一八集会刘和珍牺牲了的刘和珍杨德群三一把惨案后各地群众悼念死难烈士快速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通过对刘和珍生平事迹和殉难经过的叙述,歌颂了刘和珍等爱国青年“蹈死不顾”“殒身不恤”,追求真理,反抗强暴的大无畏精神,深刻揭露了段祺瑞反动军阀政府屠杀爱国群众的凶残卑劣的本性,痛斥反动的走狗文人造谣中伤的阴险和无耻,激励人们吸取教训,奋起斗争。研究阅读:1.作者写了刘和珍的几件事?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1)毅然预订莽原全年(2)反抗校长杨荫榆(3)始终微笑,态度温和(4)虑及母校前途,黯然泣下(5)欣然前往请愿(追求真理,积极向上)(坚持正
2、义,敢于斗争)(爱憎分明,团结友爱)(深忧学校,有责任感)(关心政治,坚定勇敢)2.作者为什么以纪念刘和珍作为写作切入点,来纪念“三一八”惨案?这一切入点选得好。刘和珍作为一个品行良好的学生,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作者反复写她的“微笑”“和蔼”,侧面写明请愿群众的身份、形象,让人了解这是怎样可爱的青年。段政府杀害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污蔑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其凶残、下劣便不言而喻,什么“暴徒”什么“受人利用”,无耻谰言都不攻自破。3.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注意各标题之间的联系。一.交代写作的缘由。二.交代写作的目的。三.回忆自己和刘和珍的交往。四.追述请愿经过.五.叙述死难现场。
3、六.总结经验教训。七.概括死难意义。(一).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二)记叙烈士事迹。(三)请愿事件的意义。4.文中引用陶潜的诗句有什么作用?与原诗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挽歌(其三)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侥。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5.品味文中精警的语言。(1).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悲凉;以我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与死者的灵前。(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的哀痛者和幸福者?(3).惨像,已使我目不忍睹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