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26 鱼游到了纸上.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966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26 鱼游到了纸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26 鱼游到了纸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26 鱼游到了纸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类文阅读-26 鱼游到了纸上 胸有成竹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坐在家里的文同却急忙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的下开了。 原来

2、,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看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各种气候下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总是一挥而就,根本不用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他说:“文同画竹,成竹早已在胸中了。” 1.文中画“ ”的句子分别用成语表示是 、 。2.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3.文中画“ ” 的句子是一个 句,生动地写出 。4.为什么文同画竹子能一挥而就呢?5.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倾盆大雨 胸有成竹 2

3、.示例:小华写作业很不专心,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听音乐。3.比喻 天气的炎热4.因为他通过长时间认真仔细地观察竹子,对竹子已经非常熟悉了。 5.示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奋专注,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成功。 执著追求的全能画家顾恺之顾恺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画家。他多才多艺,除了绘画,对诗歌、书法也都很精通,被誉为“三绝”画家。顾恺之擅长画人物,尤其画女人,这全出于他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原来,顾恺之一生下来,母亲就去世了。他懂事后,总想知道母亲长得什么模样,就请父亲详细地描述了一番。时间长了,小顾恺之心中就有了母亲的身影、脸型。8岁时,他就按自己的想象,在白纸上把心中的母亲画了出来。小顾恺之画了一

4、张又一张,可是父亲看了总是摇摇头,说:“不像。”他毫不 气馁,继续作画。年复一年,他画呀画,终于完成了一幅自己满意的母亲画像。他将这幅画像挂到父亲的书房里,连父亲都愣住了:那不是妻子又出现在眼前了吗?顾恺之就这样通过勤学苦练,到20岁时,就已经成为著名的画家了。顾恺之不仅画得好,他所作的诗、赋和游记都十分优秀,如冰赋观涛赋等,像文章中描写浙江会稽山之美的名句“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一直流传到现在。顾恺之还享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的赞誉,说的是他不仅才华出众,画艺超人,而且对艺术有着执著和不懈追求的精神,甚至达到痴迷的地步。他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能够成为一位杰出的画家

5、。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先例( ) 闻名( ) 荣誉( )2.顾恺之有两个三绝,第一个“三绝”是 、 、 ;第二个“三绝”指 、 、 。 3.顾恺之能够成为杰出画家的原因是( )。A.顾恺之才华出众B.顾恺之勤学苦练C.顾恺之对艺术有执著追求的精神4.我国古代著名的画家还有很多,说一说你知道的吧。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6、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

7、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参考答案】1.先河 著名 荣耀2.诗歌 绘画 书法 才绝 画绝 痴绝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3.BC4.示例:吴道子、张择端、黄庭坚、王冕、唐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