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12 夜莺的歌声.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957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12 夜莺的歌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12 夜莺的歌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12 夜莺的歌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类文阅读-12 夜莺的歌声郦正元智取日寇手枪1945年初,陵口中山桥桥旁的大寺里,盘踞着三十多个日寇。郦正元打入寺内做勤杂工,利用这个身份,跟寺内的三个日寇小头目(混 浑)熟了。5月的一天(旁 傍)晚,郦正元准备了三壶白酒,一包花生果,两碟炒黄豆,把三个日寇小头目约进自己的小木屋喝酒。郦正元佯装不会喝酒,却一个劲地为他们斟酒。大约喝了个把小时,三壶酒所剩无几,三个日寇已有了几分醉意,只顾猜拳喝酒,对郦正元毫无戒备。此时,郦正元趁机帮他们把上衣和身上的手枪一齐脱下来,放到门板后面。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郦正元看看时机已到,就立即站起身来,拎起三枝手枪和三条枪带,转身出门并把门带上。出

2、了小木屋门,郦正元把手枪与枪带分(fn fn)别藏(cng zng)在早已准备好的装有香灰和垃圾的两只小箩筐里,而后挑起两只小箩筐就向大寺大门走去。大门旁站岗的两个日寇见是寺内的勤杂工,便没(察 查)问,郦正元就若无其事地走出了大门。当天夜里,郦正元步行二十多里,把三枝手枪和三条枪带送到访仙一地下联络点,交给了抗日民主政府河南区区长张利群。从此,郦正元也就离开了日寇据点,参加了抗日地方武装。(选自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选编本上,江苏人民出版社)1.在文中选择恰当的字和读音,画“”。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毫无戒备: 若无其事: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来。4.郦正元是怎么从

3、日寇手中拿到武器的?5.你觉得郦正元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参考答案】1.混 傍 fn cng 查2.一点也不防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3.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 4.郦正元利用勤杂工的身份和日寇混熟,然后灌醉他们,拿到了武器。5.郦正元是个聪明、机智、勇敢的人。撒尿小英雄于连500多年前的一天晚上,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中心广场上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灯火,全城的人都跑出来唱歌跳舞,欢庆自已打败了外国侵略者。钟声、礼炮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交织成雄壮的乐曲,在首都的上空回荡。就在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残敌派出一个坏家伙溜进市政府的地下室去搞破坏。这个地下

4、室里放着好多好多火药,( )一颗火星溅到火药上,( )会引起巨大的爆炸。那么多的火药能把整个市政厅和附近的房屋都炸坍,欢庆胜利的人们也都会被炸死。再说这坏家伙堆好炸药,用一条导火线接上,一直伸到外面的院子里,一点火,他就慌忙溜走了。这着了火的导火线,还“咝咝”地向地下室延烧进去,人们谁也没发现这危险的火花。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降临!正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偏巧有个叫于连的男孩来到小院子里玩耍,他在墙角边发现了那闪着火花的导火线,正在一寸一寸地变短。他知道地下室里有火药,并且在战争中懂得了导火线在火光中变短是怎么一回事。他想去用水扑灭,可这里没有水,到老远的地方去打水已经来不及了,就是跑出去喊大人来

5、,恐怕也不行了。忽然,他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跑到墙角边,朝导火线上撒了一泡尿。哇!真灵,这泡尿竟把火浇灭啦!(选自聪明少年故事外国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光十色( ) 万分危急(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填空。3.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4.第4自然段讲于连机智救险的经过,条理清楚,扣人心弦.请简要地概括事情发展的顺序。5.小英雄于连救了全城的人,布鲁塞尔人民会怎样纪念这件事呢?想一想,写一写吧。【参考答案】1.五颜六色 千钧一发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

6、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只要就 示例: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获得成功。3.心理描写,写出来于连在万分危急的的关头想办法的过程,突出了他的机智勇敢。4.发现险情 沉着思考 排除险情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5.布鲁塞尔人民请来全国最杰出的雕塑家,塑了一个光屁股的孩子在撒尿的铜像,并隆重地安置在首都的一条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