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62.50KB ,
资源ID:11695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6950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案:第三单元 10 苏武传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案:第三单元 10 苏武传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三单元 10 苏武传 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本文精心剪裁,组织文章和对比衬托,凸显形象的写作技巧。3.学习苏武不惧威逼利诱,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学会辩析评价历史人物。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难点: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

2、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二)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 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

3、入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三)字词:1.通假字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无) 与武决去(“决”通“诀”,辞别、告别)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2.古今异义(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对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2)武使匈奴,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3)太夫人已不幸(古义:去世。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

4、、痛苦的)(4)卧起操持(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5)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龄。今义:春季、秋季)(6)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7)单于视左右而惊(古义:身边侍候的人。今义:两个方位名词;支配,操纵)(8)扶辇下除(古义:殿阶,台阶。今义:去掉;不计算在内)3.一词多义引常果引张胜(动词,牵扯)引佩刀自刺(动词,拔、拿)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词,发动,动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动词,出动,调遣)恐前语发(动词,暴露、泄露)使数通使相窥观(名词,使者)单于使陵至海上(动词,派)相数通使相窥观(副词,互相)副有罪,当相坐(代词,偏指一方,你)会会猴王与

5、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副词,适逢)会论虞常(副词,会同)以汉亦留之以相当(连词,来)以货物与常(介词,把)4.词类活用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用法,使归) 其一人夜亡(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 宜皆降之(使动用法,使投降) 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状语,用车子送)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豪壮)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反欲斗两主,观祸败(使动用法,使争斗)空以身膏草野(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手中拿着、拄着)5.文言句式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 2.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句)3.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4.单

6、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否定判断句)5.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 6.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 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8.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宾语前置句) 9.为降虏于蛮夷。(介宾状语后置句) 10.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宾语前置句) 11.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三、总体感知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苏武的身世及他出使匈奴的背景和原因,还介绍了使团的主要成员。第二部分:重点记述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守民族气节的事迹。第三部分:介绍苏武被放回汉朝的经过。四、学习课文1.苏武出使匈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明确:“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厚赂单于,答

7、其善意”2.简述缑王、虞常谋反的经过。明确:勾结卫律的部属私候张胜,得到张胜的支持趁单于出猎准备起事被人告发,起事失败3.卫律是怎样劝降苏武的?明确:软硬兼施威逼:“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利诱:“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4.苏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明确:(1)肉体折磨:“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啮雪,咽毡毛”、“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等。(2)精神折磨:“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等。5.李陵是怎样劝说苏武的?明确:(1)终不得归;(2)家人不幸遭遇:长兄苏嘉(长君),伏剑自刎弟弟苏贤(孺卿),饮药而死母亲已死,妻子改嫁,儿女生死未卜(3)自己投降的经历;(4)现在的皇

8、帝不值得为他守节6.苏武是怎样反驳李陵的?明确:(1)蒙受国家大恩,愿报恩;(2)从君臣关系看,也应如此。7.苏武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方面最能反映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明确:苏武传是汉书中极富文学性的一篇,也是充满爱国精神的佳作。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苏武这一坚定的爱国者的形象。苏武被匈奴扣押十九年而不改其节操,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了和匈奴修好之愿,又不为匈奴的威吓所屈,奋力抗争。(2)苏武对卫律的始而威胁,继而利诱,终而相逼等手段,一一从容却之。在

9、受审讯时,他自刎对之,义不受辱。匈奴欲以冻饿置其于死地,他千方百计自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对李陵的劝降,苏武以君臣和国家大义自剖心迹,欲以死明志。(3)苏武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处事得体,不失汉朝使臣的身份,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感人至深。苏武宁死不降,杖节牧羊最能反映其民族气节、爱国精神。8.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明确: 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 匈奴对苏武的劝降实际是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苏武引刀

10、自刺,以行动表明他坚决不投降的决心。当匈奴知道威逼利诱无法征服苏武,便要以摧残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着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来看,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变化。9.联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来刻画苏武的形象的。明确:运用典型环境,烘托人物。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件,被匈奴幽禁。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

11、僚、朋友的李陵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在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苏武更是被置于死地。这些典型环境,使人物尽展忠贞不贰、义不受辱的品格。通过细节描写,表现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例如写苏武的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第二次被匈奴救活,单于也钦佩苏武的气节。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被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 自我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厩监(ji) 单于(chn) 窥观(ku) 置币遗单于(y)B.陷没(m) 弓弩(n) 凿地(zo) 蹈其背以出血(do)C.假吏(ji) 赦罪(sh) 膏腴(g

12、o) 给其衣食(gi)D.穷厄() 弹劾(h) 喟然(wi) 自分已死久矣(fn)2.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用法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安陵 (今陕西咸阳)人。著有两都赋封燕然山铭等。B.汉书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 记载了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C.汉书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如改“书” 为“志”,改“列传”为“传”等。全书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共一百篇

13、。D.汉书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词造句典雅远奥。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回复。这段文字即出自李陵答苏武书。试结合课文苏武传和这段文字,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答案及解析:1.

14、答案:B解析:A项,遗wi;C项,给j;D项, 喟 ku。2.答案:C解析:C项中的“羞”与例句中的“奇”用法相同,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答案:A解析:班固是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4.答案:(示例1)李陵劝降苏武时,曾对他诉说过汉朝的刻薄寡恩,这一点在这段材料中得到印证,以“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之功却“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得失为标准的,而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苏武坚持归汉,是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汉臣,其实是忠于祖国。所以,汉朝给他多少赏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示例2)苏武传中塑造的苏

15、武形象是成功的,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爱国英雄形象,李陵的话,更能说明苏武的伟大。本文从侧面向我们展示了苏武回国后不忘旧友的品质。因为在李陵劝降苏武时,苏武看到李陵尚存爱国之心,而李陵自己也曾表达愧悔之意,所以苏武归国后希望能帮他“改邪归正”,让他回归到节义的道路上来。这是苏武由己及人,不忘旧情的表现。解析:本题所给文字选自李陵答苏武书,联系题干可以看出,苏武在回到汉朝以后,仍不忘旧友,劝李陵回到汉朝,但遭拒绝。因为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得失为标准的“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可见其虽有羞恶之心却无悔改之意,这从侧面突出了苏武的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苏武传和本题所给

16、材料都突出了苏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意志,考生在解答时可通过将李陵与苏武进行对比分析,表达对苏武伟大人格的赞美。【参考译文】况且您从前凭借单车使者的身份,到拥有万辆兵车的匈奴,因时运不好,以至于拔剑自刎,不顾性命,经历流离颠沛,历尽千辛万苦,几乎死在北方的荒野。您壮年的时候奉命出使,白头而归,老母死去,妻子改嫁,这是天下罕闻,从古到今所没有的事。匈奴人尚且还赞许你的节操,何况作为天下之主的皇帝呢?我认为您应当享有裂土封侯的奖励,得到千辆兵车的赏赐,听说您回到汉朝后,受到的赏赐不过二百万钱,官位不过是典属国,没有尺寸土地的封赏,嘉奖您的辛苦;而那些妨碍功业、陷害贤良的臣子都成了万户侯,皇上的亲戚和贪佞的人都做了朝廷的高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