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867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一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王位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2王权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3行政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王位世袭制的产生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核心论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表明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内容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义务镇

2、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评价进步性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局限性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分封制下的文化扩展把周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曹兵武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核心论点: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的扩展,增强了国家认同感。

3、1含义:利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1)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3)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4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家国合一,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家国同构”的特点(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2)“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

4、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1背景(1)政治格局: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2)经济: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3)阶级关系(4)思想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2.措施(强国之术)(1)经济(2)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3)政治(4)社会习俗3影响秦国崛起(1)政治: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新兴的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2)经济: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3)军事:奖

5、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教材补遗】贵族政治“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也就是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贵族分封制度。【图解历史】分封制的实质【易混易错】“封建”的不同含义核心观点:分封制的实质是周王对地方实行统治的一种等级制度。【归纳总结】“一、二、三、四”归纳宗法制的要点【漫画解史】宗法观念的现代价值核心观点:宗法观念已经渗透到当今中国社会的基层。【构图解史】西周政治制度及其联系核心观点: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外

6、在的体现,而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图画解史】商鞅舌战守旧群臣核心观点: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社会现实的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遭到守旧派的强烈反对。为此,商鞅与守旧的群臣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为其变法革新奠定了理论基础。重点一权力分配制度分封制分封制的演变及西周封国的分布特点1演变【论点】分封制萌芽于商朝,确立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正式消亡于秦朝。西汉初、西晋、明朝等封建王朝实施过,都对中央集权造成了一定威胁并很快消亡。2分布【论点】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

7、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史料一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是其中之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史料二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曹兵武分封制

8、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史料解读】(1)史料一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松散的关系,说明诸侯在地方具有一定的自主性。(2)史料二从文化传播方面反映了分封制的影响。【问题思考】依据上述史料,概括分封制的历史影响。试答:【提示】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分封制有利于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对华夏国家意识的形成及文化认同起了重要作用。1辩证地看待分封制对西周政治统治的影响(1)在西周初期的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周天子对诸侯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分封制起到了拱卫周王室、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2)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导致了诸侯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2客观地认识分封制的历史遗存(1

9、)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4)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重点二权力继承制度宗法制图一图二【解读】图片分别从分封等级和家族宗族来说明大宗、小宗的关系。【结论】西周宗法制的特点(1)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2)宗法制的体系由大宗和小宗构成,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3)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等级秩序。(4)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互为表里。(5)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同构。史料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

10、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史料解读】史料反映了宗法制对封建社会中皇权、等级秩序、官僚政治等产生的影响。【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宗法制对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试答:【提示】西周宗法观念和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极大,导致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

11、;宗法制对封建社会政治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宗法制影响封建社会政治的另一大表现就是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及封建统治者的反对理性和守旧思想。宗法观念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很大,当今社会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1弘扬宗法文化中的亲亲关爱、团结互助的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2宗法文化强调爱国、忠孝,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4修祠堂、宗谱有助于对家乡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自己对家乡的热情,对延续和发扬

12、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史料(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选自张荫麟中国史纲【史料解读】史料体现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及早期统治的特点。【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试答:【提示】西周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体现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体制“家国一体”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

13、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尚未建立起对地方的绝对集权,地方实行相对分权的贵族政治。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9高考全国卷T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命题点:宗法制的影响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孝”“礼”“乐”等信息并

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规范了礼乐秩序,故A项正确;禅让制是政权交接方式、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三者均与规范社会行为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C、D三项。2(2017高考全国卷T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命题点:分封制的文化影响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解析:选A。根据材料“河南”“山东”“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分封王族成员,使得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有了共同的文化底蕴,这有利于文化

15、的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形成,故A项正确。周不存在君主专制,B项错误,排除;C项错在“直接控制”,排除;材料并未体现“世袭特权”,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3(2019高考全国卷T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命题点:商周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商朝“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结合所学西周宗法制相关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正确。此时实行的是王位世袭制,故A项错误。君主寿命长短,与王位继承

16、方式没有必然关系,故C项错误。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强调血缘关系,非弱化血缘纽带关系,故D项错误。4(2018高考全国卷T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命题点:商汤创立商朝及其仁德之心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解析:选A。材料意在通过商汤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这一历史事件,来体现商汤的成功缘于其“仁爱”之心和基本道德意识,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捕猎与其他生产活动进行比较的信息

17、,不能得出捕猎是夏商主要经济活动,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商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资源争夺,D项错误。5(2016高考全国卷T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命题点:宗法制的文化影响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解析:选B。族谱编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而非乾隆年间的特殊现象,A项排除;B项正确,当时大量的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因此他们纷纷将祖先的牌位请回台湾,以便于拜祭;C项材料无从体现且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符合材料信

18、息。6(2016高考全国卷T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命题点:青铜文化与宗法制度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解析:选B。商周时期的铭文并不属于全新的文字体系,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青铜器功用的信息,D项错误;由铭文的内容“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重视家族传统的继承,C项错误,B项正确。练模拟能力提升1(命题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民族意识)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

19、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解析:选C。由材料“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的后裔”可知,夏、商、周三族认为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后裔,具有民族认同意识,故选C项;材料强调各族与黄帝的血缘关系而非黄帝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观念而非宗族观念,排除B项;夏商周三族之间没有世袭,排除D项。2(命题点:分封制的特点)西周时,周王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

20、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这反映了()A中央与地方政治联系的加强B忠孝一致的伦理道德观念C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结合D王权与神权形成紧密联系解析:选C。据材料“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血缘联系”“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故选C项;材料强调周王对诸侯称呼上的区别,凸显统治阶级内部的血缘关系,无法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君主对诸侯的称呼,未涉及忠孝伦理道德观念,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王权与血缘的结合,未体现神权色彩,排除D项。3(命题点:分封制的影响)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

21、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解析:选A。西周诸侯对内保持团结,对下控制,对上承担各种义务,这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故选A项;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排除B项;“避免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西周诸侯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不能说明分封制能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排除D项。4(命题点:分封制的瓦解)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了容量、重量和

22、使用地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集权政治的趋向 B宗法观念的消亡C生产技术的进步 D礼乐制度的完善解析:选A。西周时期,铜器铭文的主要内容是“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其内容“具有浓厚的地域性”,说明随着分封制的逐渐瓦解,诸侯的权力逐渐增强,集权政治逐渐出现,故选A项;西周时期的铜器铭文涉及了宗法制度,而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器铭文没有涉及宗法制度的内容,这并不等于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宗法制观念,并且宗法制观念到现在还有很大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青铜器的生产技术,排除C项;礼乐制度是针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所制定的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在题干中并没有体

23、现,排除D项。5(命题点:宗法制的实行及特点)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据此可知()A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B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C商朝初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解析:选D。“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反映了辛为嗣的原因是辛母为正后,辛被立为继承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商朝末期已经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故选D项;夏朝时启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后代,说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王位继承的问题,与分封制无关,而且分封制

24、走向成熟是在西周时期,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朝,排除C项。6(命题点:宗法制的影响)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秦王嬴政灭东周国,又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A受宗法传统影响 B极力推广分封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扩展王朝的疆域解析:选A。秦王嬴政让东周君“祭祀先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嬴政深受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故A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祭祀先祖”,而不在于大力推广分封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加强中央集权的任何措施,故C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与扩展王朝疆域无关,故D项错误。 (建议用时:45分钟

25、)一、选择题1(2020洛阳一模)商周时期对其他族群的经略方式存在差异:商朝人与其他族群建立的多是一种或稳定或不稳定的联盟关系,而周朝人则直接将姬姓贵族分封到这些族群的聚居区。这一变化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贵族专权C维护统治秩序 D增进文化认同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将姬姓贵族分封到其他族群的聚居区,相比商朝更有利于维护统治,故C项正确;西周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的是分封姬姓贵族到其他族群聚居区,不是强化贵族专权,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文化的传播,故D项错误。2(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

26、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是()A分封制隐含导致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商朝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C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和完善D分封制是实行宗法制的基础解析:选C。由材料“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维系自身统治,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而非分封制,A项错误;由材料“周人即立嫡长”可知,周朝确立嫡长子继承制,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而非分封制和宗法

27、制的关系,D项错误。3(2020广东六校联考)据尚书记载,西周的刑罚制度已很完备,墨、劓、剕、宫、大辟五刑的惩罚极其残酷;而周礼中明确贵族犯法一般能通过缴纳罚金免刑。由此可知当时()A礼乐制度并不完备 B宗族治理建立起来C出现礼法并用思想 D社会等级色彩明显解析:选D。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刑罚制度完备,但却明确提出贵族犯法可以缴纳罚金免刑,这实际上说明当时社会等级色彩浓厚,故选D项;西周时已建立比较完备的礼乐制度,排除A项;西周宗族治理即宗法制度,这与材料提及的刑罚制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西周的刑罚制度及贵族免刑,没有涉及礼法并用思想,排除C项。4(2020济南期末)有学者把西周

28、的分封制比作“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说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这体现了西周分封制()A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B消除了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可知,在这个“大口袋”内部,“马铃薯”由松散到有了较多接触,较多的接触则可以强化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A项符合题意;在分封制下,随着中央势力衰落,诸侯坐大,严重威胁着周王室地位,B项错误;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不是垂直管理,C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各诸侯与周王的关系,没有强调家国一体,D项错误。5(2020桂林、贺州二模)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民”仪式,即将原属

29、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这一“授民”制度()A标志西周大一统政权的建立B体现西周政权的宗法制特征C清除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D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解析:选D。由材料“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可知,各诸侯所拥有的臣民在某种意义上仍是周天子臣民,这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文化心理,故选D项。6(2020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押题)梁启超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梁启超认为()A宗法制度最早起源于周代B宗法

30、制度影响至今C家族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D家族比国家更重要解析:选B。材料信息“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说明梁启超认为宗法制度影响至今,故选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度起源于周代以前,排除A项;家族不是政权组织,排除C项;“家齐而后国治”说明治家的最后目的是治国,国比家重要,排除D项。7(2020青岛调研)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是故天子、诸侯虽无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实。”这说明()A天子是天下之大宗 B诸侯在本国是大宗C天子诸侯均行宗法 D诸侯冲击天子地位解析:选C。由“天子、诸侯虽无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实”可见天子诸侯均实行了宗法制,故C项正确;“故天子、诸侯虽无大

31、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实”强调天子、诸侯均有大宗之实,故A、B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诸侯对天子地位的冲击,故D项错误。8(2020太原期中考试)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与神沟通则依赖于乐,所谓“乐以致神”;到了西周,周公在“制礼”的同时也不忘记“作乐”。这些现象说明“乐”()A具有强大的辅政功能 B使王权充满神秘色彩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成为商周联系的纽带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可知,商王通过“乐”与神沟通来强化王权,周公在“制礼”的同时也不忘记“作乐”。材料体现出商周通过“作乐”来强化王权,这说明“乐”具有强大的辅政功能,故A项正确。9(2020四川教考联盟二诊)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诸侯国

32、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下图即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官印。这表明()A官印最早产生于燕齐两国B战国时期集权体制开始形成C战国官印具有统一的风格D玺印制度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解析:选B。材料“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说明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内官员的任免和管理直接听命于国君,这是集权体制的表现,故选B项;诸侯国国君已普遍用玺印,燕齐两国只是其中的代表,没有信息显示官印最早产生于燕齐两国,排除A项;由玺印图可以看出,燕齐两国的官印是有区别的,排除C项;世袭制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而玺印制度会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D项。10(2020蚌埠三模)有学者研究认为,

33、郡的设置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秦晋与戎狄邻,两国国君一般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变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征收一郡财赋。据此可知,郡的设置()A表明两国实现了中央集权B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C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D说明分封制已经趋于崩溃解析:选B。材料“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秦晋与戎狄邻”“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变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由此可见最初设置郡是为了巩固边防,郡具有军事功能,故选B项;战国时期还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项;秦朝设立郡县制后才使郡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各诸侯国的地位和分封制的崩溃,排除D项。11(2020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吴国的国君

34、本是周武王的先人古公的长子,到了江南后“文身断发”,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燕国的始祖召公与周同属姬姓,但燕国四周是戎狄的天下,其臣民中也有不少戎狄成分。因此,在春秋时,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材料旨在说明()A“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B华夏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C血缘关系失去了政治意义D“中国”已有了明确定义解析:选A。据材料“吴国的国君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可知吴国、燕国等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与西周文化不相符,被排斥在“中国”之外,由此可知“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吴国等国因采用荆蛮的习俗而被中原各国所排斥,而非华夏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

35、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并非血缘关系失去了政治意义,C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中国”概念的明确化,D项错误。12(2020昆明摸底调研)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B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C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D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解析:选A。由材料“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可知集权体制的形成,故A项正确;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集权体制而非国家统一,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春秋时诸侯称为公或侯,而战国时

36、称为王,这说明周天子权势衰微,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20成都五校联考)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材料二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

37、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

38、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摘编自常建华中华文化通志制度文化典宗族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宗法制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宗法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族长的权力、家国关系和嫡长子继承等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变化,结合材料从东汉、宋朝和明清时期的发展方面分析;第二小问背景,从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分析。(3)从宗族管理、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

39、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嫡长子继承制。(2)变化:东汉以后,门阀士族及豪强同时崛起;宋朝,获得纵深发展,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背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贫富分化迅速,宗族间相互救助;士族没落、庶族崛起;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兴起。(3)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14(2020兖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与商王朝相比,西周的统治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古人喜欢用“周公制礼作乐”来表述其三,政治疆域和文化影响区域大大拓展,这

40、与“分封制”的大规模推行密切相关。可以说,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刘芃、杨宁一历史学习精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注意所拟论题要紧紧围绕材料,例如“西周的制度创新促使西周崛起”“西周的宗法制强化了王权”“西周的分封制巩固了统治”等等。阐述要紧紧围绕所拟题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阐述:分封制明确了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分封制有利于周政治疆域的扩展和周文化的传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总之,分封制使西周的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严密,巩固了统治,扩大了影响,是一种制度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