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24题1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现大量“书社”组织,“书社”中国家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计和登记。“书社”的大量出现说明齐国A.井田制最早瓦解B.管仲改革效果显现C.建立起郡县制度D.率先使用铁犁牛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据材料“书社中国家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计和登记”反映这是一种户籍制度,不能体现私田现象增多,井田制瓦解,故A项错误;齐桓公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在采取“相地而衰征”的征税制的同时,实行制国、制鄙和“正户籍”等制度,故B项正确;郡县制度是在秦代确立的,故C项错误;“率先”在材料中
2、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2东汉时期,除长安以外还有洛阳等“五都”,其中长安的东市称京,西市称畿,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A.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B.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平衡C.城市管理实行坊市制D.工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商业的高度繁荣是在宋元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区域经济发展史实,无法判定区域发展是否平衡,故B项错误;据材料“其中长安的东市称京,西市称畿,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可知政府对交易实行严格管理,坊与市严格分离,故C项正确;工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
3、错误。3唐朝天宝年间与贞观十三年相比,常州(治所在今江苏常州)的户数增加了五倍,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和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增加了四倍,扬州增加了三倍。由此可知唐朝中后期A.江南经济得到开发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黄河流域动荡不安D.大运河开通促进南北人口流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据材料“常州(治所在今江苏常州)的户数增加了五倍,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和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增加了四倍,扬州增加了三倍”反映了江南地区人口激增,说明了该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故A项正确;材料仅是反映了江南地区人口剧增,经济发展,是否超越北方经济发展无法判定,故B项错
4、误;黄河流域动荡不安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人口流动”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4北宋建立“契税”,即田产房屋交易税,宋开宝二年(969年)规定:典卖田宅应在两月内向官府输钱,请求验印,名“印契钱”。据此可知宋代A.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B.契税成为财政的主要来源C.土地的私有开始合法化D.土地商品化发展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材料强调的是“田产房屋交易税”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执行不抑兼并,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判定契税成为财政的主要来源,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土地的私有已经开始合法化了,故C项错误;结合材料“契税”“典卖田宅应在两月内
5、向官府输钱”反映了田宅、土地日益作为商品买卖,商品化趋势发展明显,故D项正确。5明朝时出现了一批向地主租赁土地后,再雇工经营的“佃富农”。清代,“佃富农”经营方式有了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佃富农”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A.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B.农业生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D.土地兼并现象的进一步强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萌芽。A项“彻底”表述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据材料“明朝时出现了一批向地主租赁土地后,再雇工经营的佃富农”中强调了佃富农雇工经营经营方式”,反映了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农产品”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租
6、赁土地”不属于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6据统计,从1840年至1894年,我国粮食商品率由10%增长到16%。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城市化进程加快B.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C.洋务企业的发展推动D.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依据材料中时间“1840-1894 年”,以及材料中“粮食商品率由10%增长为 16%”,此时期外国商品入侵,中国经济作物外销国外市场,我国此时的农产品的商品化是被动的,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后产生了商品率增长这个结果,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排除,故A、B、C三项错误。7如图为晚清政府批准的部分专利内容,据此可知A.清政府重视民
7、族工业发展B.民族工业发展环境相对改善C.中国形成科学的专利制度D.官僚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材料仅涉及批准的部分专利,不能说明重视民族工业,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专利经营的批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见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B项正确;“科学”太绝对了,故C项错误;“上海织布局、重庆聚昌火柴厂、浙江利用公司”都是民族资本主义,不属于官僚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81928年,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总行由北平迁至上海;1930年,中孚银行和中国实业银行自天津迁至上海;1931年,新华商业银行和中国农工银行由北平迁至上海;这一时期银行的迁移现
8、象反映出A.上海成为新的政治经济中心B.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C.日本大举侵华华北地区动荡D.国内政治环境变化影响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是南京,上海成为新的金融经济中心,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日本大举侵华华北地区动荡”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C项错误;北平入春以来,因南北军事未经解决,交通又复阻滞,以致银根枯窘,各业均受影响,倒闭时有所,金融经济中心放在上海,主要从当时国内政治局面有关,故D项正确。9如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一时期的货币。该货币可用于研究A.农村革
9、命根据地的经济B.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D.国统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结合图片信息“中华苏维埃”可知反映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此时中共放弃了城市中心论,找到了一条新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正权,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故A项正确;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B项错误;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中华苏维埃很明显不是国统区,故D项错误。1020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在织绣厂工作的女性很多,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一个专门反对包办婚姻的协会,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
10、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B.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C.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D.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材料只是反映了妇女有了新的主张,但这并不能说明其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家庭格局的改变,故B项错误; C项说法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很多妇女走出家门到纺织厂工作后,有了新的主张,故D项正确。11如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据此可知A.“三大改造”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工业产值超农业B.“一五”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发展落后C.中共“八大”决策导致工农业发展的差距增大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
11、产值增长背离状态加剧【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运动。“三大改造”期间是指19531956年,从图中1956年信息可知农业总产值低于工业总产值,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指19531957年,结合信息可以看出农业发展没有落后,故B项错误;八大的决策探索是正确的,出现偏差是八大二次会议导致的,故C项错误;“大跃进”是在1958年,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总产值在不断下降,工业总产值在不断上升,故D项正确。12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
12、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突破B.农村分配体制的改革C.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D.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从题干信息可知,与1975年相比,1980年的多种农作物产量有很大提高,这与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故B项正确;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的突破,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在20世纪80年代,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
13、误;材料涉及的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无关,故D项错误。13从1992年底开始到2001年,我国关税总水平由43.2%降至15.3%,降幅达65%;截至2010年,关税总水平从15.3%进一步降至9.8%,降幅达36%。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入世”后国外商品的冲击C.国家放松了对关税的管理和控制D.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关税总水平下降与中国入世有关,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能体现,故A项错误;“入世”后国外商品的冲击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国家不会放松对关税的管理和控制,故C项错误;关税总水平下降
14、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体现了中国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故D项正确。14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都与明朝建立友好的邦交关系和贸易往来;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文明后,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人的宗教、语言、文化和政府。二者相比说明A.明朝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B.中西对待文化差异的方式不同C.西班牙航海活动规模更大D.中西两国政治制度有质的不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殖民扩张。材料不能体现明朝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故A项错误;据材料“许多国家都与明朝建立友好的邦交关系和贸易往来”“征服阿兹特克文明后,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
15、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人的宗教、语言、文化和政府”说明了“友好”“征服”的差异,显示了中西文明的差异,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规模更大,故C项错误;中西两国政治制度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封建专制体制,故D项错误。15下表是英国职业人口的分配和产值构成变化表。这说明工业革命A.推动英国向工业国转变B.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C.导致英国产业结构失衡D.确立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材料中农林渔业比重和职业人口降低,制造业和采矿业比重和职业人口上升,且超过农林渔业,反映出英国转变为工业国,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业生产的效率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
16、体现产业结构的失衡,故C项错误;英国确立世界工厂更应该体现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61909年德国莱茵威斯特法伦采煤辛迪加在多特蒙德地区生产8500万吨煤,而其他所有煤炭企业的产量不过420万吨;1913年1月,采煤辛迪加的产量占鲁尔地区全部产量的92.6%,占全德煤炭总产量的54%。据此可知德国辛迪加A.属于新兴的工业部门B.属于煤炭生产的新技术发明C.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D.是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表现【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煤炭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就已经开始开采了,此时不属于新兴的工业部门,故A项错误;辛迪加属于垄断组织,不属于新技术发明,故B项错误
17、;材料不能体现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故C项错误;据材料“采煤辛迪加的产量占鲁尔地区全部产量的92.6%,占全德煤炭总产量的54%”体现了采煤辛迪加基本垄断了德国采煤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产物,故D项正确。17从1870年至1913年,世界贸易中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增加了两倍多;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材料说明A.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B.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市场C.国际贸易中英美等国竞争激烈D.殖民地国家的贸易出超严重【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材料没有体现国际分
18、工,国际分工更侧重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故B项正确;竞争激烈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殖民地国家的贸易交易额信息,无法判定出超,故D项错误。181922年5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颁布该法令的主要目的是A.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B.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C.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D.推动农业全盘集体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直接过渡表述错误,应为属于间接
19、过渡,允许出租,部分恢复私有,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的复辟不存在,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全俄苏维埃允许出租土地,使用雇佣劳动力,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商品市场关系,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农业全盘集体化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19(二战前)苏联工业总产品中大约有70%是资本货物(可以用来制造其它产品和服务的货物),30%是消费品;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大致相反。据此可知A.高消费是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源B.新经济政策推动苏联工业化C.优先重工业是苏联工业化特征D.美国经济发展模式优于苏联【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不
20、是高消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新经济政策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苏联轻工业民用品较少,重工业比重占绝对优势,这反映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苏联工业化特征是优先重工业,故C项正确;美国、苏联属于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无优劣之分,故D项错误。20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美国A.生产消费差距更加突出B.“新经济”的兴起C.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D.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结合教材知识,美国国民收入的提高带来
21、的是贫富差距扩大,造成有效消费严重不足,成为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故A项正确;“新经济”的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故C项错误;在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故D项错误。21如图为19831984年英国税收、福利与家庭收入统计表(单位:英镑),据此可知A.英国社会分配平均主义严重B.税收成为国家调节社会分配的手段C.国民保险加剧了收入差距D.政府津贴成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分配平均主义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从表中可知,收入多的人没津贴,交完税后,每月的收入比享受福
22、利津贴的家庭相差不大,说明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故B项正确;国民保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收入差距,故C项错误;政府津贴成为低收入人群的主要来源,而不是国民,故D项错误。221976年,IMF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该体系下实行浮动汇率制,打破美元作为唯一外汇储备的情形。此后西德马克、日元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一体系A.完善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管理运作机制B.导致了德日两国取代美国金融霸主地位C.说明了固定汇率制阻碍了战后经济恢复D.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的新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
2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故A项错误;美国仍然占据金融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固定汇率制一定程度促进了战后经济恢复,故C项错误;据材料“实行浮动汇率制,打破美元作为唯一外汇储备的情形。此后西德马克、日元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可知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储备结构单一、美元地位十分突出的情形相比,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地位明显削弱了,故D项正确。23欧盟各成员国家权力的不断让渡是欧洲一体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实质性动力。但2009年欧债危机以来,各成员国自身的经济优势和劣势更加凸显,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24、在应对危机的政策上壁垒分明。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A.加剧成员国间经济差距B.严重损害成员国利益C.导致欧洲债务危机发生D.体制性缺陷日益显现【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材料不能体现成员国间经济差距,故A项错误;“严重”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欧洲债务危机不是欧洲一体化导致的,故C项错误;据材料“各成员国自身的经济优势和劣势更加凸显,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在应对危机的政策上壁垒分明”说明欧盟体制性缺陷明显,故D项正确。24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 44 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
25、“一带一路”战略能够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肯定与支持主要是因为A.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B.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机遇C.适应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D.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材料中仅仅说“一带一路”赢得了认可,并没有涉及其实施效果,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明确指出是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机遇,故B项错误;据材料“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说明其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并不是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故D项错误。二、综合题:共3题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
26、阳铁厂1890年11月动工兴建,属于官办企业。投入运行后,弊端丛生,亏损累累。1896年朝廷已经无力支撑如此大的国企亏损,只好将官办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手。因商人反应冷淡,招股进展并不顺利,1907年底以后,盛宣怀不断以回报优厚的优先股吸引官场中的同僚投资。为了进一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盛宣怀于1908年申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从改制后的公司章程以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看公司运作完全不符合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三者之间分权制衡的运作模式,公司运作实际掌控在盛宣怀一人之手。1908年后的汉冶萍公司生产和效益都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
27、势头,但诸多导致盈利的因素中,盛宣怀的官权保护是决定性因素。与汉冶萍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的还有其外债,日本几乎独占了对汉冶萍的贷款。后来汉冶萍公司逐步沦为日本八幡制铁所的原料供应基地。摘编自李玉勤晚清汉冶萍公司体制变迁研究等材料二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在工党政府执政时期,英国出现了三次国有化浪潮。1979年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上台后,开始了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私有化运动。从1979年到1989年,大约50余家国有企业被出售,资产总额达250亿英镑。在此过程中,英国政府采用将企业股票出售给本企业的经理和雇员,以及在股票市场上采用招标的方式公开出售国有企业。此举带来了部分企业生产效率提高,
28、利润增加,但也带来了政府宏观社会目标与企业微观利益发生矛盾等问题。私有企业主为提高经济效益,不愿承担维持就业的社会义务;甚至有些企业唯利是图,如国家公共汽车公司私有化后,不仅提高了票价,而且只开“热线”,只跑“高峰”。摘自于维霈英国私有化剖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阳铁厂的改制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改制进行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私有化运动的实质及其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方式:采用招募商股、民间资金的方式将官办企业逐渐私有、商办。评价:积极性:从其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股份制的商办体制发展历程看,公司改制的形式符合历史发展趋
29、势,具有进步性。局限性:改制结果进一步强化了盛宣怀对公司的控制,并未实现汉冶萍公司真正的股份制改造;在近代中国晚清政府无能、列强环伺的环境下改制最终使其沦为日本钢铁公司的附庸。(2)实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主要原因:英国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国有企业的政企不分、效益低下;英国政府财政赤字严重;争取选民,政党政治斗争的需要。影响:缓和社会矛盾,推动资本的社会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国家减少对企业的干预,有利于推动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在私有化过程中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私有企业只顾及自身利益而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等。【解析】本题主要
30、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只好将官办改为官督商办”“因商人反应冷淡,招股进展并不顺利,1907年底以后,盛宣怀不断以回报优厚的优先股吸引官场中的同僚投资”“为了进一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盛宣怀于1908年申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说明了改制方式由官办到商办,以吸纳民间资金为主要途径;第二小问,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回答,材料“1908年申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体现了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从改制后的公司
31、章程以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看公司运作完全不符合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三者之间分权制衡的运作模式,公司运作实际掌控在盛宣怀一人之手”可知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改制,由材料“盛宣怀的官权保护是决定性因素。与汉冶萍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的还有其外债,日本几乎独占了对汉冶萍的贷款。后来汉冶萍公司逐步沦为日本八幡制铁所的原料供应基地”可知受到日本经济侵略,成为其附庸,发展受阻。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可知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进入“滞涨”阶段,英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第一小问,据材料“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利润增加”可知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加生产效率;
32、“私有企业主为提高经济效益,不愿承担维持就业的社会义务;甚至有些企业唯利是图”说明了私有企业只顾及自身利益而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等。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资料根据新中国 60 年劳动就业的成就与展望等整理阅读表格材料,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说明。【答案】示例:19491957年城镇失业人口和失业率大大降低。1949年新中国建立,政治形势逐渐稳定;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经济运行迈入正轨; “一五计划”的实施,国家工业化建设迅速发展,城市工业企业增加,新增就业岗位增多;为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加强对城市失业问题的管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首先结合表格,提取一条历史
33、信息,观点要明确。然后围绕观点展开史实论证,做到史论结合,即可以说明,也可以补充。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胡佛政府被迫进行金融改革。1931年1月成立国家信贷公司,该公司的职责是组织各个联邦储备区的合作力量,允许各家银行在参加合作行动的成员集体担保下,以平时不被接受的抵押物做担保,向美联储贷款。1932年1月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取代国家信贷公司。该公司有权在取得足够担保的条件下,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该公司成立后,破产银行的数量大幅度减少,银行业回暖。1933年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授权联邦储备银行增发钞票。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下
34、令禁止黄金自由输出,禁止美国人持有黄金。6月5日,国会通过法案,明文规定,凡公私企业买卖合同中规定需用黄金交付的条款一律无效。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格拉斯斯蒂高尔法,并由罗斯福总统签署成为法令。该法令从两方面对美国金融业进行改革:第一,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禁止商业银行出售证券,不允许投资银行接受存款。第二,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1935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1935年银行法令,扩大联邦政府管理货币与信贷的权力。摘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与胡佛金融改革的异同,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金
35、融改革的积极影响?【答案】(1)不同:胡佛政府主要通过国家成立金融信贷机构在有担保的情况下向银行、企业提供贷款来缓解危机;罗斯福新政则通过国家立法全面改革美国的金融体制,解除美国金融体制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相同:都采取了国家对金融运行体系的干预行为。关系:罗斯福的金融改革是对胡佛金融改革的继承和发展。(2)积极影响:对美国:遏制了银行业的投机行为,提高了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促使美国废除了金本位制度,逐渐形成了现代货币制度;加速了旧的自由放任主义金融政策的衰落,逐步确立了国家干预的金融政策;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逐步复兴;推动美国经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反对通货膨胀政策,转变为通货膨胀政策。对世界
36、:战后许多国家受到美国的影响,也都采用了美国罗斯福改革的金融政策。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是在美国主导下制定的,也深深打上了罗斯福金融改革的烙印。美国金融改革,为战后世界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1931年1月成立国家信贷公司,该公司的职责是组织各个联邦储备区的合作力量,允许各家银行在参加合作行动的成员集体担保下,以平时不被接受的抵押物做担保,向美联储贷款”可知胡佛政府通过国家成立金融信贷机构在有担保的情况下向银行等贷款;“紧急银行法,授权联邦储备银行增发钞票”“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格拉斯斯蒂高尔法,并由罗斯福总统签署成为法令。该法令从两方面对美国金融业进行改革”“1935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1935年银行法令,扩大联邦政府管理货币与信贷的权力”体现了通过立法途径进行改革。第二小问,都是国家对金融领域的干预;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胡佛干预金融的继续和扩大。第(2)问,积极影响从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两个角度展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