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十五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含三民主义)(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昆明模拟)梁启超曾说:爱国,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个人、不知有世界。我们是要托庇在这个国家底下,将国内各个人的天赋能力尽量发挥,向世界人类全体文明有所贡献。梁启超意在 ()A.批判激进的革命方式B.反思西方文明的弊端C.宣传渐进的改良思想D.阐释理性的爱国主义【解析】选D。梁启超认为爱国应将国家、个人、世界三者连接起来,国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个人才能和文
2、明发展的手段,故D正确;A、B、C在材料中均未体现。2.(2021贵阳模拟)戊戌变法前后,无锡人裘廷梁创办了白话报,提出“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梁启超在宣传变法时,常常把俚语、韵语、外国语融为一体,不受古来章法限制,常能动人心弦,这反映了当时()A.文学革命的兴起推动了文字的变革B.白话文为变法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C.改革古汉语是戊戌变法的重要措施D.维新变法运动涉及语言文化的嬗变【解析】选D。依题意,维新人士为宣传变法使用白话文,体现出了维新变法运动涉及语言文化变革,故D正确;文学革命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故排除A;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群众基础很薄弱,故排除B;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中,不包括
3、改革古汉语的内容,故排除C。3.三十余年间阐发“中体西用”者不止洋务一派,凡谈时务、讲西学的人,莫不接受或附和这一主张,甚至倡发此论者还以早期的改良派居多。这说明()A.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趋同B.西学已成为时代主流C.政治变革存在较大阻力D.“中体西用”得到普遍认可【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学西学的进步人士认可中体西用思想,不主张改变中国传统的封建体制,故不利于政治变革,故C正确。4.1902年梁启超提出要进行“史界革命”,他认为应该改变历史只记述“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而应该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并“求得其公理公例之现象”。梁启超此举意在()A.宣传达尔文进化论B.鼓吹维新变法C.培植国
4、民精神D.宣传革命思想【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应将历史研究的范围从帝王将相扩展到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并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他的意图是通过史界革命,重塑国民精神,以救亡图存,故C正确。【拓展延伸】维新思想的四大特点(1)由技术到制度: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2)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4)救亡图存: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5.(2021昆明模拟)如图是1908年,广州时事画报第5期封面漫画“醒狮”,该漫
5、画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政治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B.处于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境地C.酝酿着场思想解放运动D.中体西用思想已广泛传播【解析】选C。据“1908年”可知“醒狮”寓意了中国的觉醒和抗争,说明当时中国酝酿着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故选C;当时中国没有进行有效的政治改革,排除A;1908年中国没有出现被列强瓜分的情况,排除B;1908年时中体西用思想已经被抛弃,排除D。6.甲午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这说明()A.“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B.革新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主题C.政治体制开始成为近代化障碍D.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解
6、析】选A。根据材料“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可知,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说明洋务派倡导的“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A正确。7.(2021揭阳模拟)戊戌变法前,追随康有为的梁启超在公开发表的论著中提倡尊孔保教,致力于儒学的宗教化。而到了1902年,梁启超却公开反对保教。梁启超这一变化折射出当时()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动摇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维新派已赞同革命【解析】选B。根据材料“戊戌变法前提倡尊孔保教到了1902年公开反对保教”,表明梁启超救亡图存的思想,随着民族危机不
7、断加深,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故选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排除C;维新派主张改良,且梁启超不能代表整个维新派,排除D。8.新三民主义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解析】选C。“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工人之失业者,国家”表明新三民主义注重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故C正确。【加固训练】史学界
8、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B.根本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解析】选A。“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所以农民拥有土地就成为一句空话,故A正确。9.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
9、之弊”。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A.实行直接民主才能确保民主政体B.全民政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核心C.应当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D.民权主义者应学习借鉴西方民主【解析】选C。根据材料“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可知孙中山认为应当实现全民直接的民权,避免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弊端,故C正确。10.新青年创刊之初,陈独秀明确标榜不谈政治。1918年底,陈独秀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作为新的阵地,关注时事,讨论政治问题,以补新青年之不足。这表明陈独秀()A.投身民国初年日益活跃的政党竞争中B.试图将俄国革命道路与中国实际结合C.由温和的思想启蒙转变为激进的
10、革命D.意识到政治变革是改造国民性的前提【解析】选D。陈独秀前后认识的变化,体现出他对政治的认识不断深入,故选D。11.(2021贵阳模拟)新青年中,“科学”(或“赛先生”“赛因斯”)共出现1 915次,“民主”(或“德先生”“德谟克拉西”)共出现465次,频率均不算高。但二者仍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缘于()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批判传统文化的需要【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北洋军阀统治下专制政治和文化逆流,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号召新青年解放思想,谋求改造社会,A正确;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和西方的发展经验,是客观
11、条件,不是主要依据,B、C错误;批【拓展延伸】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2.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胡适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说明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摆脱了教会的束缚,
12、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萌芽。但是,文艺复兴相当重要的成分是向希腊人文精神的回归,还没有产生一种新的精神取代它。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的“宗教伦理”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这种看法不全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带来的并不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而仍然是封建民族国家。工业化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形态的成立,仅有宗教的伦理还不够,还要有与其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就是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体系。摘编自方汉文西方文化概论材料二在中国现代化史上,救亡与启蒙难解难分。中国的启蒙即源于救亡,救亡是中国启蒙的深层动因。与法国启蒙运动相比,中国启蒙运动毋宁是一种落后民族寻求富强之道的“救
13、亡型启蒙”。五四运动前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这种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消长,与其说是“救亡压倒启蒙”,毋宁说是“启蒙转化为革命”。摘编自郑大华主编当代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体系的发展和影响。(12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发展的特点。简要说明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13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摆脱了教会的束缚,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萌芽”得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资产阶级思想的萌发和初步形成等。第(2)题
14、第一问据材料二“救亡是中国启蒙的深层动因”得出目的是救亡图存等;第二问据材料二“是一种落后民族寻求富强之道”得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西方,据材料二“救亡型启蒙”结合所学得出,中国遭受西方国家侵略,面对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答案:(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资产阶级思想的萌发和初步形成,新教伦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6分)启蒙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思想体系、民主政治的形成,成为资本主义思想体系。(6分)(2)特点:目的是救亡图存;思想启蒙运动与革命相结合。(6分)原因: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西方;中国遭受西方国家侵略;面对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7分)14.(12分)阅
15、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初兴起了创办白话文刊物的潮流,以下是摘录的部分白话报刊宗旨简表。创刊名称创办时间、地点报刊宗旨启蒙通俗报1902年成都“专以启蒙通俗为主”绍兴白话报1903年绍兴“唤起民众爱国和开通地方风气”宁波白话报1903年宁波主张实业救国,倡导文明,移风易俗安徽俗话报1904年安庆“它的宗旨一是救亡图存,二是开通民智”白话杂志1904年东京“旨在开通妇女界,鼓吹反帝爱国”北京女报1905年北京“开民智”预备立宪官话报1906年上海“专以开化风俗,改良社会,使人人有预备立宪资格为宗旨”西藏白话报1907年拉萨“以爱国尚武、开通民智为宗旨”吉林白话报1907年吉林“宣上德,通民
16、隐,开通风气,改良社会,俾一般人咸具普通之知识,以预备立宪国民之资格”镇江白话报1908年镇江“注意开通下流社会智识”白话新报1909年杭州“唤起我同胞之爱国思想,振发其独立之精神”伊犁白话报1911年伊犁“开通民智、融化畛域。清除专制旧习,进策共和”摘编自陈晓明清末白话文报刊及其特殊贡献等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报刊宗旨所反映的时代要求,并对这一文化领域的潮流做简要评述。(要求:写明时代要求,史论结合)【解析】本题注意总结各个报刊宗旨的相同点,如“启蒙”“民智”“风气”“爱国”“救亡”等,结合20世纪初的社会发展状况来概括。答案:时代要求:宣传爱国和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倡导移风易俗;促进思想启蒙,开启民智;改造国民精神,提升国民素质;宣扬民权思想,推进社会变革。(4分)评述:这场文化运动顺应了20世纪初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的时代主题。报刊的创办宣传了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有利于启发国民的觉悟,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8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