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浙江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些人虽然每天花费不菲(fi)的时间阅读报刊,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各种奇闻逸事、庸俗的雷人八卦(gu),这种阅读行为,可一言以敝之为“浅阅读”。B. 对官僚作风,相关部门就该曝光问责,形成有力的震慑(sh)。特别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 “头雁效应”, 从源头上杜绝官僚主义的滋 (z)生蔓延。C. 晕(yn)车与内耳中的前庭系统有很大关系,当前庭器官受到长时间过强的刺激,抑或刺激虽未过强但前庭过于敏感时,就会出现眩(xun)晕等症状。D. 磨砺三十年的书法融真、草
2、、篆、隶于一炉,走出窠 (k)臼,自成遒劲风骨,其作品观云“提顿藏露,张弛有度”,已初臻(zhn)“拙、重”的真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做题时注意结合具体语境辨析错字。本题A“敝”改为“蔽”;C“晕”读yn;D将“融”改为“熔”。故选B。【点睛】积累记忆是解决字音字形题的根本办法。字音高考常考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形声字、习惯性误读。字形记忆一定要结合字义记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端午节有各种小名。甲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它还能叫“重五”“重午”,“端”原本就有开头、初始的意思,所以“端午”就是“初五”。据统计,端午节叫法更是多达二十几个, 甚至包括“地
3、蜡节”“五蛋节”这么生涩的名字。乙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文献,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但那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他辞世后 400 多年的事。其实,关于端午节,不只有一个“纪念屈原”说,在不同地域,还有人认为是源于纪念伍子胥、介子推只是,学术界大都认为那是牵强附会之词,理由大致与上述原因类似。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流传,因而“端午纪念屈原”的说法地久天长。总的说,丙端午龙舟竞渡之俗起源于南方;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以纪念屈原跳江自尽,最后形
4、成后来的端午节传统习俗。所以说,端午节民俗大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时间不断向前发展,也还在不断注入新内容。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生涩B. 也许C. 牵强附会D. 地久天长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2. D 3. C【解析】【2题详解】此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语境辨析,弄清相关句子的逻辑关系。本题中A项,生涩:1.不流利,不纯熟。 2.不光滑。指麻木干燥的感觉。语境是说节日名称不熟悉,使用正确。B项,也许,意思近似于可能、或者、或许、兴许等,语境是猜测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使用正确。C项,牵强附会
5、,意思是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强拉在一起,混为一谈,语境是说有人认为端午节与伍子胥、介子推有关是强拉硬拽,使用正确。D项,地久天长,意为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形容永久不变,多指爱情。而语境是说“端午纪念屈原”的说法,可以改用“源远流长”。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做题时要结合句意分析。本题1、2两句构成单重复句,1、2句和第3句间是顺承关系,两个分号均改用逗号。故选C。【点睛】分号用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这是使用分号的基本原则。复句有简单复句和多重复句。在简单复句中,分句间必须是并列关系,才可以用分号;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4.下列各
6、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再次提醒公众人物:有名有钱别太任性!从艺当知感恩,做人当知敬畏,名气伴随担当,别因自我放纵,一朝失足,终生余恨!B. 随着对网民需求的进一步挖掘,也随着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深入,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具有“互联网特色”的网购家电产品的定制化势不可当。C.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在土地管理模式方面曾做过许多探索、改革,不可避免也留下大量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目前不少土地权属关系混乱、复杂。D. 如果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改革者从决定迈出改革第一步起,胸腔就跳动着一颗为衣食父母奉献的良心,否则一切只能止步于假设中。【答案】A【解析】【详
7、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B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生活中将出现越来越多具有互联网特色的网购家电产品的定制化势不可当”应改为“生活中将出现越来越多具有互联网特色的网购家电产品,产品的定制化势不可当”。C项,宾语残缺,应为“造成的局面”; D项,缺少主语,“就需要改革者”改为“改革者就需要”。故选A 。【点睛】病句题掌握以下规律可事半功倍: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
8、,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3、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4、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5、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6、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5.下面是对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根据要求答题。类别身高(平均)体重(平均)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数为100)80后158.5厘米41.3公斤99.0490后160.6厘米43.1公斤96.3700后162.8厘米46.5公斤93.86(1)根据上表可以
9、得出一个结论: 。(2)根据你对生活的认识,简要说说出现表中现象的原因(不超过20字)。【答案】(1)90后、00后中学生,平均身高、体重都较80后增加了,但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却下降了。(2)生活条件好了(营养好了),但身体锻炼少了。【解析】【详解】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本题为图表题,做题时审清题干,比较各项数据,得出答案。比较的对象是不同时段的中学生的身高、体重、综合素质,由图可看出80到00后前两者递增,而后一项递减。表述出来即可。之后分析原因,结合现实,身高体重都没问题,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却下降,很明显是缺乏锻炼所致。【点睛】此类题精准读懂图表是关键。在语言文字运用上注意语意明确完整、句子简明
10、连贯、表达得体并且按字数限制表达即可。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高考前,一位同学到一家门口挂有工商局授予的“信得过商店”牌匾的文具店买2B 铅笔。下边是他与售货员的对话:学生:请问有没有 2B 铅笔卖?售货员:都在那边摆着呢,你自己看吧。学生:(拿着铅笔)新闻里说,市场上有不少伪劣2B 铅笔,这笔(顾虑重重,犹疑不决)(这时商店经理过来了,拿出两支削好的 2B 铅笔) 经理:(最后学生买了铅笔满意地走了。)第处售货员的回答使学生心中不是滋味,试为售货员的回答换一种说法,但不能改变原意。换为:_第处商店经理的话,请根据情境补上:_【答案】 (1). 有的。请跟我来,不止一个品牌呢,请
11、慢慢挑选吧。 (2). 请让我来告诉你伪劣2B铅笔与正品2B铅笔的辨别方法吧。【解析】【详解】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如下问题:对话的双方以及其地位身份的差距、说话的场合情境等。语言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要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原话表达生硬而冷淡,且一点不涉及物品内容。改成引领介绍的为好;的语境为学生犹豫不决,说明不会挑选,不辨真伪,回答内容和此相对应即可。【点睛】语言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
12、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李泽厚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
13、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而所谓速度感,不正是以动荡而流逝的瞬间 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吗?你看那著名的“马踏飞燕”,不就是速度吗?你看那“荆轲 刺秦王”,匕首插入柱中的一瞬间,那不也是速度吗?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来展现其磅礴的“气势”。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它与六朝以后的安详凝练的静态姿式和内在精神是何等鲜明的对照。也正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
14、的“古拙”外貌。汉代艺术形象看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的美,“古拙”反而构成这种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如果没有这种种“拙笨”,也就很难展示出那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力量、气势感了。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如果拿汉代画像石与唐宋画像石相比较,如果拿汉俑与唐俑相比较,如果拿汉代雕刻与唐代雕刻相比较,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上述
15、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而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高明。尽管唐俑也有动作姿态,却总缺少那种狂放的运动、速度和气势;尽管汉俑也有静立静坐形象,却仍然充满了雄浑厚重的运动力量。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的。形象如此,构图亦然。汉代艺术还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 它铺天盖地,满幅而来,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这也似乎“笨拙”。然而,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它比后代空灵的美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与后代的巧、细、轻相比,它确乎显得分外的拙、粗、重。然而,它不华丽却单纯,它无细
16、部而洗练。它由于不以自身形象为自足目的,就反而显得开放而不封闭。它由于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当时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尚未分化,从画像石到汉乐府,从壁画到工艺,从陶俑到隶书,汉代艺术呈现出来的毋宁更多是整体性的民族精神。如果说,唐代艺术更多表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从而颇有“胡气”的话;那么,汉代艺术却更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在满目琳琅的人对世界的行动征服之中的古拙气势的美。(选自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改)7.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汉代艺术美学风貌的是A. 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墓前有一座马踏匈奴的
17、石雕,用粗线条勾勒,庄重雄劲。B. 汉代书法的代表作袁安碑浑厚古茂、雄朴多姿,飘逸圆融中尽显端庄方正。C. 汉代艺术比唐代艺术更具有生动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D. 汉代艺术给后代以空灵的意境,它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全部的美学风貌。B. 汉代艺术不仅在形象上体现出“笨拙”的特点,在构图上也是如此,显现出与后代迥异的丰满朴实意境。C. 尽管唐俑也有动作姿态,却总缺少那种狂放的运动、速度和气势,由此可见作者不欣赏唐代的艺术。D. 汉代艺术形象的“笨拙古
18、老”,是因为汉代艺术要表现出行动、动作和情节的“气势”,“气势”是“古拙”风貌形成的前提。9. 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汉代艺术“气势”与“古拙”风貌形成的原因。【答案】7. D 8. B 9. 靠行动、动作、情节来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或琳琅满目的对象(侧重用力量、运动和速度来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或琳琅满目的对象)。汉代艺术出于草创阶段,尚未出现后代那样“以虚当实、计白当黑”的成熟创作规律。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未分化,具有整体性的民族精神。受中华本土音调传统的影响(或受楚文化天真狂放浪漫主义的影响)。【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
19、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选项D“汉代艺术给后代以空灵的意境”表述错误。原文是“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空灵的意境应是后代艺术的特点,属曲解文意。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A项说“全部”不对,原文是“基本”,范围扩大了。C项说“作者不欣赏唐代的艺术” 无中生有。D项说“气势”是“古拙”风貌形成的前提,表述错误,原文为“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
20、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整体把握文章思路。1、2段提出并说明汉代艺术形象的特点及具体表现。3、4、5段都是从不同角度分析“气势”“及拙”朴形成的原因。提取并整合信息,3段提出的原因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4段为艺术所处阶段,5段提到“整体性的民族精神”及“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整合这些信息,就可得出答案。【点睛】议论类文本阅读新高考强调要整体感知,题目要体现文体特征。所以整体把握思路
21、,筛选整合信息,不断章取义非常重要。同时注意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具体做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 题。那座军营,那群士兵(节选)杨西景 侯发山于是,他们来到当年的“点名台”前。张嵩山整了整衣冠,缓缓走上了“点名台”。看 着排列整齐的方阵,望着一头头白发,一张张沧桑的脸庞,张嵩山心里几多激动,几多感慨,眼前幻化出了一张张英俊的面孔,一个个鲜艳的、火红的领章、帽徽,仿佛回到了三十五年前“连长好!”一声震天响的呼喊把张嵩山拉回到现实中,“唰”,两行泪珠从眼帘飞驰而下。此刻,这一声亲切的、久违的呼喊,蕴含着当年那血浓于水的连队亲情
22、。这就是连队,军人一生一世都难以忘却的灵魂的故乡、青春的故乡。一个锅里抡勺子的生活,一个院子里共迎日月的岁月,是生命和生命的融洽,灵魂与灵魂的沟通,青春和青春的碰撞。纵然在这里哭过、吵过,甚至骂过,然而,在岁月的回忆里,都是人生最珍贵的欢声笑语。虽然部队解散了,他们的豪气未散,心未散张嵩山清了清嗓子,着力一展当年的豪气,开始点名:“孙雅雅。”话一出口,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年近七十的老连长除了身体略显佝偻外,声音还是那样洪亮,还是那样有力,丝毫不减当年。张嵩山又叫了一声:“孙雅雅。” “到!”“曲高远。”“到!”“牛飞鸣。”“到!”“张文英!”这是张嵩山点的最后一个人。现场一下子沉寂了。“张文英!
23、”张嵩山提高了声音。当年那一次点名,缺他;今天,又缺他!现场一阵沉默。这时,杨伊洛站了出来,阴着脸对大家说:“乡亲们,战友们,去年夏天,几个小孩来到九龙湾游玩,当时天热,他们就跳进黄河洗澡。黄河下边暗流很多,卷走了一个小孩。当时,张文英正在岸边种菜,听到呼救,没有半点犹豫,一下子跳进了黄河,把孩子推到岸边,但他却没出来。”啊!张嵩山傻了。杨伊洛走到张嵩山身边,解释道:“我怕大家一路上开车分心,在微信上没有说明。”张嵩山点点头,眼角又一次飞出泪花。这时,站起来一个孩子。他说:“我是兵兵,张叔叔就是为救我牺牲的。”张嵩山走上前,紧紧抱住了兵兵。杨伊洛说:“我看了张文英生前的日记,知道他有百年后把骨
24、灰的一半埋在城垛山的愿望可惜他出事后,尸体一直没有打捞上来。今天就带来了他的一双鞋子,等会儿我们上山,做个衣冠冢吧,好了却他一辈子的军人情结。”张嵩山看到那双鞋子是手工做的布鞋,似乎还没有上过脚。是张文英的老娘做的?可是,听说他的娘早早就去世了啊。墨春秀上前一步,看着那双鞋,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这是当年俺娘给他做的。”张嵩山记得,当年这个村的妇女给部队的战友每人做了一双鞋,他的,也没有舍得穿, 一直摆放在他的办公室桌,直到退休他才收拾回家,锁进箱子里。没有人提议,也没有人说话,大家带着兵兵,带着张文英的那双鞋,朝城垛山走去。同行的人,除了张嵩山的战友,还有“鱼水新村”的全体村民。不知道是谁
25、先带的头,唱起了那首城垛谣: 叔伯们啊,你们在哪头儿?嗨,俺们在嘉峪关这头。兄弟们啊,你们在哪头儿?嗨,俺们在山海关这头。你挽着我的胳膊,我拽紧你的手。这万万块秦砖吆,是咱一代代的骨头连骨头!你抵着我的肩,我顶住你的头。这万里城墙吆,是咱一代代的血肉筑就!拦胡马,挡匈奴,夷狄难近咱家门口。丢了头,抛血肉,长城护家八千秋。您的娃,俺的妞,记住叔叔伯伯骨连骨, 记住哥哥弟弟血连肉。俺们在关外头,您们在关里头。 十三雄关忠魂守,家园万代无边忧开始时是一个人唱,后来,大家都跟着唱起来。这歌,似云,在每个人心中漂浮着; 似雨,在每个人眼帘中飞落着在城垛山上,选坟茔的时候,张嵩山选了个地势较高的地方。他说
26、:“得让张文英瞧得见咱的老营盘。”从未落过泪的杨伊洛,此刻泪水伴着话语:“兄弟们,我和老张明年就七十了,你们也都奔六十了,就让文英兄弟代表咱们,永远看护着老营房,永远呵护着城垛山吧。”新坟隆起,全体默哀,天空阴雨四合,飘起了小雨,淅淅沥沥,无声无息。大家垂着头,都不说话,脸上稀里哗啦的,也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奔流2018 年第 9 期、10 期连载)10. 选文的人名、地名设计颇具匠心,试各举一例并分析其意蕴。11. 选文语言简洁明快,富于变化和气势,请以第一自然段例,从句式选用角度作简要分析。12. 选文中大家齐唱城垛谣,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3. 选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处理有
27、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0. “曲高远”,意在表明军人当志存高远,有豪情壮志。“张嵩山”,中岳嵩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功夫之源,作为军人要继承优秀民族传统,练好过硬功夫,以便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城垛山”,城垛指城墙向外突出的部分,也可指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矮墙,这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长城一类防御工事,进入战争的氛围中。“鱼水新村”,军民鱼水情的一家亲思想在此表露无遗。 11. 采用短句,使语言节奏明快,简洁有力。如“纵然在这里哭过、吵过,甚至骂过”就以短句的形式概括再现了退伍军人们过去在军营里发生的矛盾与冲突;结合整句与散句,使小说语言既和谐匀称,又富有变化。如“张嵩山心里几多激
28、动,几多感慨,眼前幻化出了一张张英俊的面孔”在散句中穿插整句的形式,使读者感受到张嵩山重回“点名堂”内心的起伏和想象。采用排比句式,增强小说语言的气势,如“是生命和生命的融洽,灵魂与灵魂的沟通,青春和青春的碰撞”就强烈抒发了军旅生活对战士们的成长带来的巨大作用,以及给战士们留下的难以磨灭的记忆,读之令人酣畅淋漓。 12. 借助歌声表达众人对因救儿童而牺牲的战友张文英的追思与怀念,渲染了悲壮的氛围;城垛谣渲染了边关将士浴血沙场、马革裹尸的场景,丰满了以张文英为代表的士兵群像。无论在战争岁月还是在和平年代,他们始终为国为民,甘于奉献,勇于牺牲;作为作品的主旋律,抒写了军人的心声,唱响了中华民族千百
29、年来传承的家国情怀,升华了小说主题,震撼读者心灵。 13. 小说现实与回忆交织。战友聚会是现实,当年的军营生活、张文英为救儿童牺牲及“鱼水新村”的妇女们给战士们做鞋是回忆,两者交织,使小说情节更集中紧凑,士兵群像更丰满,小说主题更丰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具体考查名字的内涵。解答此类题目,结合小说内容及主旨,把握词语的内涵。小说关键词可归纳为军人、爱国、爱民、保家卫民等,围绕这些解读词语即可。比如人名“曲高远”,一下子让人联想到“志存高远”,表现军人保家卫国的高远志向和壮志豪情;地名“鱼水新村”,让人联想到军民鱼水情深,表现了作品的思想。【11题详解】本题考查
30、鉴赏小说语言的能力。要求是从句式角度分析。解答此类题目,一般的答题思路是多用短句、长短结合、整散结合等,再分析效果。看第一段内容,短句“哭过、吵过,甚至骂过”,排比句“是生命和生命的融洽,灵魂与灵魂的沟通,青春和青春的碰撞”很容易看出来,“几多激动,几多感慨,眼前幻化出了一张张英俊的面孔”是整散结合。加上各类句式的表达效果比如短句节奏明快,简洁有力;整散结合使语言既和谐匀称,又富有变化;排比富有气势,增强抒情色彩等。注意分析效果时要结合具体句子具体分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构及材料安排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
31、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本题齐唱情节首先本身渲染了悲壮的氛围,再考虑和塑造形象的关系,和主题的关系。丰满了以张文英为代表的士兵群像,烘托了军人浴血沙场、马革裹尸的英雄形象,深化了主题:为国为民,甘于奉献,勇于牺牲。【13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结构及作用。结构特点一般为情节设置的线索、伏笔、照应、悬念等,叙事的角度变化,人称变换等。本题把握小说的思路,不难看出本文以时间顺序叙事,其间有部分插叙回忆内容,战友聚会是现实,当年的军营生活、张文英为救儿童牺牲及“鱼水新村”的妇女们给战士们做鞋是回忆,现实与回
32、忆交织;其作用从情节、人物、主题的角度分析。使小说情节更集中,人物形像更丰满,小说主题更丰富。【点睛】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三、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倕,至巧也。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有之利故也。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玑,有之利故也。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 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
33、有道者之所慎也。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达乎性命之情也。不达乎性命之情,慎之何益?是师者之爱子也,不免乎枕之以糠;是聋者之养婴儿也,方雷而窥之于堂;有殊弗知慎者。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有别也。未始有别者,其所谓是未尝是,其所谓非未尝非,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若此人者,天之所祸也。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国,必残必亡。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寿长至常亦然。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则其至不可禁矣。此论不可不熟。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世之人主贵人,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凡生之长也
34、,顺之也;使生不顾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燀热。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昔先圣王之为苑囿园池也,足以观望劳形而已矣;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实性自娱而已矣。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选自吕氏春秋孟春纪重己,有删减【注】倕:相传是尧时的巧匠,一说是黄帝时的巧人。一曙:一旦。乌获:秦武王的力士,据说能举千钧。
35、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是师者之爱子也 师:盲人乐师B. 圣人必先适欲 适:合适的C. 充则中大鞔 中:胸腹D. 为饮食酏醴也 酏醴:甜酒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足以比焉 非曰能之,愿学焉B. 今吾生之为我有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 室大则多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 其为声色音乐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节运用类比和对比论证,言说拥有生命对自己有利,从而得出有道之人对自己的生命特别谨慎的结论。B. 那些从不去分辨正确和错误的人,文中称之为“大惑”。作者认为像这样的
36、人,是上天降祸的对象。若持这种态度治理国家,国家必定残破,必定灭亡。C. 文章明确指出,养生在于顺应规律,而妨碍我们顺应规律去养生,是人的欲望。因此, 顺应规律,就要求我们能够控制欲望。D. 文章第三段指出先圣王在吃穿住行各个方面都不会要求太舒适,号召世人应摒弃物质生活,而注重精神的养成。1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世之人主贵人,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2)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18.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使 乌 获 疾 引 牛 尾 尾 绝 力 勯 而 牛 不 可 行 逆 也 使 五 尺 竖 子 引 其 棬而
37、牛 恣 所 以 之 顺 也【答案】14. B 15. B 16. D 17. (1)世界上的君主贵人,不论好的坏的,没有不想长生不死的,但是,每天他们都违背自己的生性,想长寿又怎能长寿?(2)这五种东西,圣人用它们来养生,并非是爱好节俭而厌恶浪费,而是为了调节性情啊! 18. 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还原句意,联系日常积累比较区别得出答案。B项适为动词,节制的意思。原题解释成形容词是错误的。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细细品味原句,借助语
38、境辨析。A项,一为代词一为语气词; C项,一为副词“就”一为转折连词“却”;D项,前者是语气词,后者表判断。B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项“号召世人应摒弃物质生活,而注重精神的养成”表述错误。应是号召人们节制欲望,更好养性。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题的重点词
39、为贤,好的、有才华的;肖,坏的,没有才华的;逆,违背。同时注意“而”的转折作用。(2)题重点词为“所以”:用来的;俭,节俭;费,浪费。注意者,也为判断句。【1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做此题首先通读,把握大意:如果使大力士乌获用猛力拉牛尾,尾断力竭,而牛不能往前行走,这是背逆了牛应前行的本性。如果使五尺的儿童拉着牛鼻环,而牛就会听从其所往,这是顺应了牛的本性。牛尾,尾连着,分别为前句宾语,后句主语,此处断开;“而牛不可行”对应“而牛恣所以之”, 前后断开;逆也,顺也,二者对应,前后断开。得出答案
40、。【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 题。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 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注】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
41、邸所筑小楼。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19.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_和_两种表现手法。20. 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9. (1). 比喻 (2). 反衬(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 20. 下阙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古今”三句,由古时联系到现今,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最后两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今日又思及未来,将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地结合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巨大烦恼,精神获得了解放。这种对人生
42、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词人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做此题要熟知各种技巧术语,仔细品味语言,得出答案。“明月如霜”为比喻,“曲港跳鱼,圆荷泻露”为动景,衬托了月夜的寂静。【20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通读作品,抓住表达感情的词及关键意象,再知人论世,梳理出情感。下片写自己这个“天涯倦客”在清幽的深夜被秋声惊醒后惟见“燕子楼空”,感到无限惆怅。接着便由张与关盼盼的故事引出对整个人类历史无限深沉的感慨,昔日燕子楼中的旧事,已如梦一般地逝去,而古往今来无数代人的
43、欢乐、怨恨,又何尝不像它一样也如一连串连续的梦境?世人不明此理,固如大梦未醒。而大梦已醒的词人自己,此时此地所感发的人生感叹,在后人看来,难道不也是一场梦!这种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苏轼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结合现实处境,表达了自己盼归难归,触景伤情,怀古伤今的感伤。低沉而感伤的情绪正是词人厌倦官场的心绪在词作中的艺术折射。词境的开阔,题材的阔大,又是词人把社会、历史以及对人生哲理性思考引入词作的豪爽表现。 【点睛】把握诗歌的情感,关键要素有:一、抓住诗题;二、抓住关键词句;三、抓住意象特点;四、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五、知人论世。阅
44、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普性深沉,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宋史赵普传)21. 第一则材料体现了怎样交往原则?所依据的儒家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交往原则:_哲学思想:_22. 子游和赵普的“事君数”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案】21. (1). 适度 (2). 中庸之道 22. 子游是从为人处事的角度着眼。认为服事君主不能繁琐无度,需掌握好分寸,维系个体独立和人格尊严,符
45、合中庸的思想。赵普从为臣尽忠的角度着眼。认为臣子有责任劝谏君主,实行君臣之义,即使面临君主的责难也不退缩。符合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忍精神。【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整体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结合关键句子理解观点态度。“数”,读音为c是“屡次”的意思。句意为“服事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所以体现交往原则为适度,符合儒家中庸的哲学思想。【22题详解】本题考查浅易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再将二者进行对比。人际关系适度原则是为人自尊;屡斥屡谏是坚韧不拔,忠君爱国,以天
46、下为己任。二者都符合儒家的精神,一为中庸,二是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点睛】此类题其实考查的是学生对传统及文化的掌握程度。作为封建社会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其仁爱精神、中庸思想、入世情怀都应是高中学生熟知并理解的。在此基础上答此题就很简单了。古诗文默写23.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1)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2)遥襟甫畅,逸兴遄飞。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3)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4) 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5)帝子降兮北渚,_。袅袅兮秋风,_。(屈原湘夫人)【答案】 (1). 仰之弥高 (2). 钻之
47、弥坚 (3). 爽籁发而清风生 (4). 纤歌凝而白云遏 (5). 山川相缭 (6). 郁乎苍苍 (7). 蟹六跪而二螯 (8).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9). 目眇眇兮愁予 (10). 洞庭波兮木叶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弥、籁、遏、缭、螯、鳝、眇。【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
48、,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四、作文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对于中国人而言,很多人认为,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是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与当下奋斗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
49、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一纸学历,不如真操实干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青春的辜负。题记在当今这个“知识型”社会里,学历是求职应聘的门槛。这仅仅是一道门槛,放在以前很吃香,但若要长远发展,适应时代发展,还不如真操实干。一纸学历,只能代表你过去的辉煌;但现在与未来的生活,仍需撸起袖子实干,每一天都要“起舞”!诚然,我们无法否认学历的含金量,那是积累了多少年的理论知识呀?然而,中国高校的培养模式特点是“严进宽出”,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姿杀进重点大学,但对于大学生毕业的条件限制却是极宽,论文答辩及毕业作品仅考查科研学问能力,少有
50、综合素质的考查,这也就导致了应届大学生难以适应职业市场的尴尬局面。理论从实践中来,还得回到实践中去。与其整日耽于学历虚名之中,不如参与到实践中,从实干中得真知,实现人生价值。“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学历,在传统的观念里,能让你获得面子,但偏偏有那么一些高学历的有识之士抛却浮名,真操实干。“壹号土猪”的创始人北大才子陈生和陆步轩掀起了大学生卖猪肉的热潮,让人们开始改变学历正统观。再如,那位善于发现商机的历史系博士生谭超,竟然在校园里当起“快递小哥”,白天兼职,晚上埋头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里,这难道不是一种奋斗吗?反观当下一些“高学历人才”,倚仗着一纸学历,高不成低不就,没有准确地自我
51、定位,结果找不到工作,成为“啃老族”的一员,不亦悲乎?有学历的找不到工作,没学历的反而做得有声有色。不妨放眼看看娱乐圈,科班出身的演员不胜枚举,但也有不少靠着实力打拼而红。欣赏没背景没资源没学历的赵丽颖,毕业于非著名的影视学院,却靠自己十年来从低处做起的奋斗与实干,赢得盛名。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但奋斗不在早晚。设想,如果我们国家的所有干部选拔都以学历为唯一标准,一旦上任后只会坐而论道,高高在上,不走群众路线,那基层工作谁来做?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像这样真操实干的方为国家所需之人才,也是人民所需之人才。空谈误国,多一点实干,少一点“姿态”。“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之路不好走,请带上你的实
52、干出发吧!【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材料围绕奋斗的关键词提供了传统与当下的两种不同的理解。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背景强调的是出身,不同的出身,奋斗的方式与意义也有所区别;学历,往往指的就是文凭,学历的高低、学校的档次也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历程与方式;资源,强调的是在奋斗过程中所能调动的资源,有好的资源,往往也就意味着事半功倍;机遇,在传统观念下,好的机遇是成功的一半,可以大大缩短奋斗的时间;经验,指的是已有的方式与做法。综合而言,传统奋斗的方式与效果往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制约,而令奋斗的意义与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导致
53、了某些不公,影响了个人奋斗的积极性与自我改变的可能。这是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所反映的实质,考生对此须有清醒的认识。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知识,与学历不同,强调的是学识,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创新,不拘一格,另辟蹊径,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体现着奋斗的活力与思维;实干,强调脚踏实地,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身体力行;个性,与众不同的个人特性,保持个性、承认个性,让奋斗多了更多的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理想,涉及奋斗的目的与意义,理想不同,奋斗的价值也不同。综合而言,传统意义的奋斗与外部因素关系密切,而当下(新时代)更强调奋斗的多样性、公平性,时代的改变,赋予了奋斗
54、更多的意义与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意识,有实干精神,彰显自身的个性特点,那么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通过奋斗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奋斗也有境界高低,这与理想有关。因此,考生在选择关键词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价值导向,对传统与当下奋斗的关键词的实质要有准确认识,不能鼓吹传统的客观因素而贬低当下的奋斗意义与价值,这涉及到价值观问题;二是要注意对比,题干“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所谓变化,也就意味着考生要从传统和当下的关键词中找到对比点,思考变化背后所涉及的奋斗的方式与意义的不同理解,以及如何看待奋斗的方式与意义的改变。三是所选择的关键词要形成有机关联,例如由重视学历到强调知识,由重
55、视经验到提倡创新,由重视背景、资源、机遇到强调实干精神,同时,我们应该为了什么而奋斗,这涉及到理想价值问题。考生在选取关键词后,要注意形成有机的联系,而不能毫无关联。【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