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3分) ( ) A凋蔽 绿阴 肆业 按步就班 B磨砺 不啻 布署 直接了当 C沉缅 厄住 攀缘 头昏脑涨 D倾轧 妥帖 宏扬 永保青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1)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需要坚决摒弃江湖 。(2)比赛结果让人遗憾,这是全队经验欠缺和失球后心态 造成的。(3)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 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A.义气 急躁 卑劣 B. 义气 焦躁 卑鄙 C.意气 焦躁 卑劣 D. 意气 急躁 卑鄙4.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 A.刚刚踏入高一门槛的我们,遥望似水流年三年
2、高中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B.这片曾经脏乱差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成为商家必争的热土。 C.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着它的意义和道理。 D.这类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领域多,往往令读者俯拾皆是。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问、善于提出质疑的良好习惯,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反 对抄袭等不良学风。 B.当张老师回到家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从前。 C.很多老人虽然没有听说过“精神赡养”这个词,但在生活中他们对精神赡养的需求确是明确而实在的。 D. 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
3、本准绳。6.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5分)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 此实验的目的是(不超过20字)(2分) 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不超过20字)(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2题(共22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7. 下列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绝命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然:然而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孰:熟悉8. 下列虚词意义相同的的一组是 ( )A其: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B之: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焉:且焉置土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于:青,取之于蓝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9. 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何陋之有?微斯人,吾
6、谁与归?10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是 (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古之学者必有师11.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2. 翻译句子( 7 分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2.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3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7题(共18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7、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熟悉外交事务的人 B.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造诣 C.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和严肃 D.齐人固善盗乎? 固:坚持1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8、 ) 例句:王曰,何为者也?A.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B. 圣人非所与熙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王曰:“缚者曷为者也?”1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B.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C.今齐地方千里 D.今民生长于齐不盗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楚君臣将“一个齐国人”偷换成“所有齐国人”以图羞辱齐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B.楚君臣选择“酒酣”时推出一被绑者,目的是解除晏子的戒备,使晏子面临受辱而应对不暇。 C.晏子“避席”即对,可见其不但擅长辞令,而且
9、任何时候都不忘国家使者维护国家尊严,百姓声誉的神圣职责。 D.楚王因为妒忌晏子的辞令,就和身边的人一起设圈套为难晏子,没想到晏子为人严肃,楚王反自取其辱。1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王曰,何坐?曰,坐盗。 2.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四、名句默写(共12分)18.(1)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2) ,金石可镂。(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4) 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5) 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6) 是故 ,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7)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8) 师者, 。(9)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10
10、)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五、现代文阅读(共18分)芦 苇 那些草从黑色泥地里长出来,它们和地下的根一样,也是一节一节 ,它们有着竹子一样修长的叶子,但是我的祖先却叫它们芦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父亲告诉我,芦苇到秋天的时候,就开一大团一大团的白花,冬天的时候死去,第二年春天再活过来;而竹子不开花,竹子一开花就永远地死去了,再活不过来。 我的故乡遍布这种叫芦苇的植物,它们成片成片地生长在村庄的周围,跟着一条叫蒲苇河的河流曲折蜿蜒,长成一大片茂密的芦苇荡。 这些植物的年纪比我祖父还大,我的祖先还没有来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在这儿生长了,一年死一次,一年生一次。它
11、们把根深深地扎进黑色的泥土里,向四周肆意扩展,你拿一把铁锨随便找个地方挖下去,都会切着它们纤细的根。父亲犁地的时候就常常翻出来一两棵脆脆的白生生的苇根,那可是一块种了多少年的熟地啊。它们藏在地下,一有机会就冒出尖尖的头来,并且趁你不留神的工夫就迅速地生长成一棵挺拔的芦苇。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我们整个的蒲苇桥村庄就坐落在这张大网上。这里到处都长满了芦苇和蒲草,我们的村庄就是以它命名的。父亲说,实际上都是蒲苇桥一棵一棵活着的芦苇,物价瓣根像芦苇一样深深地扎在大地上,我们永远离不开这黑色的泥土。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但
12、是我隐约地觉出父亲是一位乡村哲学家,除他之外,我还没听谁说过人是一棵芦苇。 地面是一个界点,芦苇在两个空间里生活。根向底下使劲扩展,死死地抓住泥土;茎则直直向上,抢占着地上的位置。芦苇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它一节一节地长着,就像我们朝廷一次长途的旅行,总要走一走歇一歇一样。每歇一次,它就挑起一把叶子做绿伞。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 。一位哲人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会思想是人比芦苇高明。但会思想也使许多人长得歪了,不能像芦苇一样正直地生长。人群中有歪心斜术之人,但谁见过一棵弯着生长的芦苇? 芦苇一路直直地长下去,慢慢高过我们的头顶,我拨开苇丛走进去
13、,后面的芦苇复又合拢,苇荡把我淹没了。这些细细的苇叶组织成了翠绿的空间。它们像一叶叶小舟,又像一队队纤柔的少女,这让我想起古老的歌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长腿细腰的美人儿可就是我二十年中夜夜梦见的伊人?我顺手捋过一支细长的苇节,做成清脆的苇笛,这是芦苇的情歌,汩汩流淌,滋润着幸福的胸膛。 我看见母亲的羊群走进了苇荡,苇荡里马上就绽开了洁白的花朵。苇荡里偶尔会有一小片芦苇稀疏的地方,这儿长满了丰茂的野草,有水稗子草,芨芨草,开白花的野荞麦和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野草,母亲的羊群就在这儿吃草,神秘而又浪漫。 这让我想起我的先人,他们一拨一拨地走进苇荡,最后睡在苇荡里滋养着芦苇
14、,不知道我的身体能生出多少棵挺拔的芦苇?19. “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 ”一句,前面说“芦苇更像一个人”,后面又说“人和芦苇是不一样 ”,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答_20. 作者在写芦苇时写出了它哪些方面的特征?联系全文,分条表述。(6分)答_21. 文章结尾一句说“不知道我的身体能生出多少棵挺拔的芦苇”,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6分)答_ 六、作文(70分)22 围绕好习惯的养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出卷人:仲海鸿 审卷人:吴兰19、不矛盾。说“芦苇更像一个人”,是因为它生长的方式与人类有相似的地方;(3分)说“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是因为芦苇不会拐弯抹角,只会一直向上生长,而人却会有歪心斜术。(3分)20、顽强的生命力;正直倔强的品节;纤柔美丽的身姿;谦和宽容的性格。(分别联系文章3、4、5、6段)21、“不知道我的身体能生出多少棵挺拔的芦苇”一句,含蓄地揭示了人类来自于泥土,最终又将归结于泥土这一事实。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同时还升华了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