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岩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2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25.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现象主要表明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26.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
2、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 A.专制皇权弱化 B.宗法观念受到冲击 C.地方吏治废弛 D.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27.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 A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 B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 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 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28.读下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图1由此可见,中国近代A传统的手工业逐步
3、解体B出口产品结构渐趋合理C外贸出口总量逐年萎缩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29.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 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30.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与列强谈判后颁布了一系列进出口新税则,将进出口税分为了7.5%到50%共14级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这种变化使中国A民族工业得到有效保护 B大幅度增加了政府收入C关税自主得到了实现 D掌握了海关行政管理权31.
4、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32.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这说明古代雅典 A公民不具备实际权利 B城邦鼓励派别竞争C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 D民主限制个人自由33.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美国新宪法(指l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斐逊也
5、附和说,它是“君主制的新版本”。他们的评论主要指的是1787年宪法 A没有明确规定总统的任期 B规定的中央政府权力过大 C赋予总统过大的行政军事权 D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34.1810年,国王乔治三世亲自签署公告:“对于那些危害公共秩序、他人生命和财产的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如果有人勇于检举可以获得最高500英镑的奖励。”这说明此时的英国A逐步地从人治走向法治 B面临社会转型导致的问题 C君主权利凌驾于议会之上 D殖民扩张带来社会隐患35.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
6、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这反映了美国政府 A.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 B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 C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 D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方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
7、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
8、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6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9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偶然性与必
9、然性在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领域发生作用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客观性。恩格斯明确指出;一切社会活动,一系列社会过程,愈是越出人们的自觉的控制,愈是越出他们支配的范围。愈是显得受纯粹的偶然性的摆布、它所固有的内在规律就愈是以自然的必女性在这种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概括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地方上的行政和司法机关是合一的
10、,对其审判权限的规定并不严格,到唐代,明确规定县只能决断杖以下的刑罚,州只能决断徒以下的刑罚,中央司法部门只能决断流刑以下的刑罚,宰相有决断流刑的权力,但必须复奏。死刑决定权则一律控制在皇帝手中。自宋代起,审和判分离,县和州对重罪犯只有初审权和拟判权,而无判决审定权,终审判决统归中央,经中央批准,州县方能执行判决。 中国封建社会在司法工作上表现为重刑轻民。一般民事纠纷被称为“户婚细事”,往往 只由族长和乡、里进行调处解决。但唐代州县的户曹的职任中,便包括有处理民事诉讼的内 容,这是将刑事和民事案件分别管辖处理的最初步骤。至南宋时期,对民事案件的审判便单独成为一个体系,即州县负责审判,而最终的裁
11、决权归属于户部,在户部左曹分置三案以分工管理。这种民事案件审判体系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l)根据材料,概括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原因及影响。(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很大弊端,中国应像十月革 命后的苏俄一样,实行一党制。孙中山强调,“以党治国”的基本要求“并不是用本党的党员治国,是用本党的主义治国”本着主权在民的基本立场,他认为要想防止政府因权力过于集中而产生专制现象,关键在于要将一般意义上的国家
12、权力作“权”与“能”的区分, 划分为“政权”和“治权”两部分,其中“政权”也叫民权,包括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 “治权”也称政府权,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孙中山又将整个国民革命 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他认为,中国人民“久处于专制之下,奴性已深,牢不 可破”,加之“人民之知识、政治之能力,更远不如法国”。因此,必须经过“训政”时期“先知先 觉”的国民党人之“训导”,中国方能由专制进入共和政体。 摘编自关志钢孙中山“党治”学说与蒋介石集团“党治”独裁之异别(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党治”学说的基本观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党
13、治”学说的形成原因。(6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略)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1898年)“人不能有常而无变,春秋发明改制,易取其变易,天人之道备矣。”“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三权者,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也。”材料二 (1902年)(中国)“与美迥异不同”,革命必至“内乱相残”,“令外人得利”。(1912年8月)“今既合五族而大一统,存帝号而行共和今际破坏,虽吾党所不预,而他时建设,岂吾党所能辞?”“讲乎
14、外势而先弭内乱,以国为重而民从之,保中国已有之粹,而增其未备。”(1913年6月)“名为共和,实则共乱”,“仅令千数百之暴民得民权平等自由,是排除一人之专制而增设千数百人之专制”,“追思戊戌时,鄙人创议立宪,实鄙人不察国情之巨缪也。”以上材料摘编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康有为的思想及其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9分)龙岩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24-28 DBDAA 29-33 CBCDC 34-35 BA40(25分)(1)鸦片战争前:上书言事;纳赀捐官;参加科举。
15、(4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鸦片战争后:借助大众传媒;组建政治团体;选举民意代表,组建民意机关。(6分)(2)由中世纪的等级会议到近代的代议制;由有限参与到普选权的确立,政治参与范围逐渐扩大;政治参与制度化、规范化。(6分)(3)共同之处:建立和完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4分)因素:民主政治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民主自由意识的增强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5分,任意两个要点4分,三个要点5分。若学生从城市化、公民教育等方面回答,亦可酌情给分)41.(12分) 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观点概括准确全面,史实运用合理充分,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表述清
16、楚。二等(9-7分):观点概括比较准确全面,史实运用比较合理充分,逻辑比较严密,论证比较充分,表述比较清楚。三等(6-4分):观点概括基本准确但不全面,史实运用基本合理,逻辑基本严密,论证、表述基本清楚。四等(3-0分):能概括一种观点,但未能运用史实予以论证,或论证存在史实错误,逻辑混乱,表述不清。 示例:偶然性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客观必然性,历史必然性又是通过复杂的偶然性现象表现出来,而且偶然的因素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影响。 如:十月革命的发生和胜利有其必然性。它是俄国社会形势发展和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至于何时夺取政权、怎样才能取得胜利则取决于在不同的发展条件下,敌我双方力量的不断分化
17、与组合,国际条件的变化以及国内各种非主要矛盾等综合因素,从而使革命在胜利的进程、方式等方面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如革命的时机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革命的催化剂,并为革命的胜利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革命的方式方面,“七月流血”事件后,促使布尔什维克党决定由和平夺权转向武装起义;革命的领导者方面,列宁的领导对革命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等等。这些偶然性因素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和胜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45.(15分)(1)发展:明确了行政、司法机关的审判权限;审和判权力分离;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审判分离。(6分)(2)原因: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影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18、;促进了司法审判体系的完善。(5分)46.(1)观点:以党治国;以党义治国;“权能分治”、“五权分立”;“训政”时期应由国民党担负起 “训导”责任,“训政”的最终目的是还政于民。(9分)(2)成因:借鉴欧美政治学说,吸取欧美政党政治的教训;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反思革命实践和中国现实。(6分)47.(15分)(略)48.(15分)(1)思想:主张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4分)特点:托古改制,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西方政治思想。(2分)(2)变化:由反对发动革命转变为接受辛亥革命项目成果,共同建设民国;再转变到否定民国共和成果;进而又对自己追求君主立宪的道路表示怀疑。(6分)原因:民国建立,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对北洋军阀黑暗政治失望;自身的政治失败(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