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09MB ,
资源ID:11672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672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练案16第六单元 第16讲 辛亥革命.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练案16第六单元 第16讲 辛亥革命.doc

1、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6讲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为1908年时事画报中的一幅漫画,图中一群官员正在合力用绳索箍紧已经开始漏水的大缸。该漫画意在表明 (D)A武昌起义冲击了清廷统治B清末新政使国家财政困难C清王朝的统治已土崩瓦解D革命的潮流已经不可阻挡解析根据漫画“一群官员正在合力用绳索箍紧已经开始漏水的大缸”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清政府已经危机四伏,清政府的清末新政无法挽救其危机,革命的潮流已经不可阻挡,D项正确;武昌起义是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是强调危机四伏,排除B项;清王朝的统治已土崩瓦解是在武昌起义之后,排除C项。2(2022淄博)1901年7月,张之

2、洞与刘坤一合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力倡教育“会同文武”,主张全国小学校“必设兵式操场”,加习“体操”。1902年,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明确规定各级学堂中“体操”均为必修科目。这些做法(B)A与科举制度的废止相互配合B适应了救亡图存运动的需要C推动了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D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价值重估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随着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地方官僚和清政府尝试从各方面对旧制度进行变革,即开始清末新政,如各级学堂设置“体操”为必修科目等。因此这些做法适应了救亡图存运动的需要,故B项正确;科举制度的废止是在1905年,故A项错误;清末新政是为了遏制革命运动的兴起,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对传

3、统教育进行了价值重估的信息,故D项错误。3(2021广东高三二模)孙中山曾明确指出:“如果不想方法来恢复民族主义,中国将来不但要亡国,或者要亡种。所以我们要救中国,便先要想一个完善的方法,来恢复民族主义。”据此可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A)A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B以排满为斗争核心C旨在完成中华民族统一D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提出民族主义是为了救亡图存,这是当时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排满为斗争核心,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要完成中华民族统一的目标,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民族主义产生的影响,D项错误。4下图为载于1908

4、年4月17日江汉日报的时政漫画实行之社会主义,该漫画(A)A蕴含平均地权之深意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C抨击了清政府的改革D预言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解析漫画上画了六级台阶,顶端站立一人,下端有一满身补丁的穷苦人手指台阶,一人挥动铁铲铲土,寓意“消灭贫富差距,平均地权”,故选A项;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新文化运动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漫画中没有体现作者对清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漫画中没有辛亥革命的信息,排除D项。5(2022宿迁)有史料记载:“四川铁路风潮日形紧张。革命潮流亦随之播荡,日甚一日。留东革命党人,向内地进发者,日有多起,不久或将有大事发生。”

5、材料中的“大事”很快就爆发了。据此可知,该事件(B)A促使学生成为革命先锋B加速满清政府的覆灭C动摇列强在华统治根基D打响北伐战争第一枪解析材料反映了四川保路运动的形势高涨,将要引发“大事”发生,结合所学可知,四川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故B项符合题意;四川保路运动最初由立宪派发起,之后革命派成为先锋,而不是学生,故排除A项;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也没有动摇列强在华根基,故排除C项;北伐战争于1926年打响,而四川保路运动是1911年发生,故排除D项。6. 1911年11月的上海,“各报馆生意甚形兴旺,望平街一带人山人海,皆急于探求消息者。闻革军

6、胜,则无不欣欣然以为喜;有谓官军胜者,则必迁怒于此人。如前日望平街人丛中,有一无知者,闻革军大胜之言,微叹一声,后面之人遽饱以老拳。事虽可笑,观此亦可见人心已大去矣。”这表明辛亥革命(B)A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使向往“共和”成为潮流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D建立的中华民国深得人心解析据“观此亦可见人心已大去矣”可知,上海民众都支持革命军,反对清政府的专制统治,说明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使向往“共和”成为潮流,故选B项;材料只能表明民众对共和的向往,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无从体现,排除C项;1912年才建立中华民国,排除D项。7(2

7、022河北模拟演练)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发布公告,宣称“永久建立共和政体”。1911年11月9日,军政府公布鄂州约法,规定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财产、人身等自由,有任官、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权利。由此可知,鄂州约法(A)A反映了中国近代民主制度的精神B得到了当地广大民众的拥护C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实现D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解析根据材料,“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财产、人身等自由,有任官、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权利”可知,该法律体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具有民主精神,故A项正确;题意并未体现民众拥护,故B项排除;这只是法律,不能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实现,故C项排除;

8、君主专制制度结束的标志是1912年2月清帝退位,故D项排除。8(2021肇庆二模)武昌起义后,革命所需的各种开销急剧膨胀,但各国公使团强行决定,将中国各海关净存税款汇解上海,存入汇丰等三家外国银行,作为偿还外债之用。这反映出当时(D)A列强明确支持清朝政府B西方列强武装干涉中国革命C革命党否认不平等条约D财政拮据致使革命面临危机解析武昌起义后,革命所需的开销急剧膨胀,但各国公使团却将中国各海关净存税款作为偿还外债之用,加剧了革命政府的财政拮据局面,使革命面临危机,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9晚清时期的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下图是1907 年的一幅漫画女

9、学立宪,该漫画反映了作者(A)A不满进步思想传播受到政府的阻碍B主张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的政治诉求C反对当时各地大兴女学的社会现象D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局限解析漫画中两个穿着旧式官服的人正在锯掉女学这棵结出立宪和教育的树,讽刺了守旧势力对新兴事物的阻挠,表达了作者对政府阻碍进步思想传播的不满,故选A项,排除C项;漫画内容不能反映推翻清朝统治的政治诉求,排除B项;作者讽刺的是政府守旧势力,而不是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局限,排除D项。10(2022湖北高三月考)武昌起义后,部分旧官僚选择反正,或独立,或逃亡,部分立宪派开始投向革命,革命派则为建立全国性的共和政权而努力,外国列强则从观望转而寻找

10、新的代理人。这些现象反映(C)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具有民众基础C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D资产阶级掌握地方大权解析材料反映了武昌起义后,旧官僚、立宪派等都不再拥护清政府,列强也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土崩瓦解,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情况,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革命派与民众的关系,无法得出具有民众基础,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地方大权的归属问题,故排除D项。11. 1911年11月2日,袁世凯指示刘承恩致信黎元洪,强调朝廷已下诏罪己,宣布立宪,开放党禁,禁止皇族干预国政,大家的目的差不多都已达到了。袁世凯意欲(A)A静观其变伺

11、机而动B建立近代民主政体C夺取辛亥革命成果D强化北洋政府权力解析根据“袁世凯指示刘承恩致信黎元洪,强调朝廷已下诏罪己,宣布立宪,开放党禁,禁止皇族干预国政,大家的目的差不多都已达到了”可得出袁世凯意欲静观其变伺机而动,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故A项正确;袁世凯并不想建立民主政体,排除B项;当时辛亥革命还没有成功,排除C项;北洋政府还没有建立,排除D项。12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B)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

12、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解析“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指的是保路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故D项错误。13(2022八省联考预测卷)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B)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解析据所学可知,临时政府与正式政府

13、相对,颁布宪法、选举总统、成立政府都需要国民大会讨论通过,而当时中国尚未统一,无法举行国民大会,所以总统和政府都是临时的,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共和,A项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孙中山的品质,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民支持的内容,D项错误。14(2022成都)下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C)A继承传统文人画基本风格B反映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决心C反映当时政治转型的艰难D讽刺袁世凯政府的保守落后解析材料中的猴子指的是袁世凯,五色旗指的

14、是民主共和制,因此材料“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反映的是袁世凯对民主共和制的破坏,强调的是政治转型的艰难,C项正确;文人画强调的是写意,A项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批判的是袁世凯对民主共和制的破坏,D项排除。15民国初年,建立党社发表政治要求与见解的做法大受欢迎。据统计,“仅上海、苏州、南京、广州、武汉、天津、北京七地,从1911年10月至1913年4月的一年半时间里,先后成立的党社共计386个,其中政党与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社团271个”。材料表明辛亥革命(C)A彻底改变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B开创了近代政党政治的先河C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

15、伟大复兴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众结社自由和权利,材料表明辛亥革命后大量政党、社团的建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后中国革命性质并未发生彻底改变,故排除A项;近代政党在辛亥革命前就已经出现,故B项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D项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16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当时许多报刊均对其做了跟进报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1年10月14日,中国的危机载:“中国的紧张局势并未减弱英帝国一直秉承的原则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利摆脱来自上层的奴役,这属于他们的内部事务,其他各国没有理由进行无理的干涉。

16、”1911年11月29日,攻陷武昌进一步和平的希望载:“袁正在引导他人接受这样的观点,除了推翻朝廷,关于立宪政府的一切事宜已经得到认可,再进行争斗已没有意义。”1912年2月15日,南京共和党人载:“孙中山的怂恿的行动引起了人们的疑虑。人们认为,这表明中国与外国列强的关系出现误解,当孙准备移都南京时并未征得外国的同意。”摘编自英国主流报刊泰晤士报材料二1911年10月21日,最后之胜负如何载:“今以革命党与政府,较二者所遇之天时,果孰顺乎?所据之地利,果孰优乎?所得之人和,果孰多乎?”1911年12月20日,记孙文之最近运动及其人之价值载:“故欧人前此惟知中国有李鸿章,李死惟知有袁世凯,今者有

17、孙逸仙,而袁世凯次之。”1911年12月27日,和呼,战呼载:“愿我将士勿少希望于和议之可成,急整军旅矣,一日停战期满,即率大军北进以慰国民之热望。”摘编自同盟会中部总会机关报民立报(1)请对泰晤士报关于“辛亥革命”言论基调的变化做出合理解释。(2)指出民立报对于“辛亥革命”的态度并分析该报刊的影响。(3)基于以上分析,谈谈运用报刊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答案(1)由中立转变为干涉革命(支持袁世凯,抑制孙中山)。泰晤士报代表着英国的政治立场,随着革命形势(范围、力量对比等)的发展影响了英国的在华利益,于是态度发生了变化。(2)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辛亥革命作了舆论宣传,推动了革命进程的

18、发展。(3)报刊基于不同立场和态度,对历史问题的报道具有主观性。研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多方面搜集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并进行史料辨析,去伪存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解析(1)变化:根据“英帝国一直秉承的原则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利摆脱来自上层的奴役,这属于他们的内部事务,其他各国没有理由进行无理的干涉”“孙中山的怂恿的行动引起了人们的疑虑”等信息,可以得出由中立转变为干涉革命。解释:联系所学,从泰晤士报代表英国政治立场、革命形势的发展对英国在华利益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2)态度:根据“今者有孙逸仙,而袁世凯次之”“一日停战期满,即率大军北进以慰国民之热望”等信息可以看出,是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为辛亥革命作了舆论宣传、推动革命进程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3)注意事项:根据材料信息,从报刊基于不同立场和态度对历史问题的报道具有主观性、研究历史问题要多方面搜集史料并进行史料辨析等方面来回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