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1,2,7,8,9,15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3,4,5,6,10,133.综合考查11,12,141.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余万只不同种类的鸟,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D)A.灰椋鸟种内斗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
2、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解析:随着灰椋鸟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增强。由于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因此农林害虫大幅度减少。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植物和鸟的种类必然减少。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D)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一定是每一条食物链的终点C.分解者都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的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例如蚯蚓等动物能将植物遗体残枝枯叶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属于分解者;所以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硝化细菌利用氧化氨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3.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
3、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解析:在五年内,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导致种内斗争不断增强;甲引进后,甲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小,已经影响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因为甲的引进已经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减少,说明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捕食物种甲,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抑制甲的蔓延;生态
4、系统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其生存环境包括底泥、水及阳光等因素。4.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D)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强解析: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农作物,所以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也不能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更不
5、能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A、B、C错;他们到农田中采食、破坏农作物表明保护区内食物资源不足,为了获得食物而破坏农作物,从而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强。5.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和野羊被大量捕杀后,最先受害的是(D)A.生产者 B.分解者C.初级消费者D.次级消费者解析:野兔和野羊为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的直接食物。当野兔和野羊被大量捕杀后,数量大量减少,次级消费者的食物来源短缺,因此次级消费者最先受害,数量减少。6.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C)A.第二营养级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解析:植物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初
6、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7.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B.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C.大部分动物都是消费者,但也可能是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
7、群落解析: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还有可能是其他自养生物,比如硝化细菌。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C)A.一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解析: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营养级的高低与生物的体型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细菌属于生产者或消费者。10.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B)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解析:大量捕
8、捉蛙以后,害虫失去了天敌,所以害虫数量会迅速增加;蛙减少以后,蛇的数量不会变化很大,因为蛇有蛙和鼠两个食物来源,但鼠的数量会因蛇的大量捕食而减少。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只有分解者D.蛇占有三、四、五三个营养级解析:由于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占有的营养级不同,所以食物链才交错连接成食物网;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食虫鸟与蛙都捕食食草昆虫,属于竞争关
9、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不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些生物成分,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蛇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属于三、四、五营养级。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D)A.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解析: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生物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只能组成一条食物链,即树虫鸟;“鸟”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都属于分解者。1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
10、据图回答:(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草属于,食虫鸟属于 。(2)该生态系统中,昆虫与食虫鸟之间的种间关系是。(3)图中的成分构成的食物链是 。(4)若食虫鸟大量死亡,则昆虫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A.先增加后减少B.一直增加C.一直减少解析:(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图中草属于生产者,食虫鸟属于次级消费者。(2)该生态系统中,昆虫与食虫鸟之间是捕食关系。(3)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图中的成分构成的食物链是草昆虫食虫鸟。(4)食虫鸟是昆虫的天敌,若食虫鸟大量死亡,则昆虫的数量先增加,最后还会因
11、为食物空间等环境资源的限制数量减少。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2)捕食(3)草昆虫食虫鸟(4)A14.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 。(3)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4)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 。解析:(1)
12、根据题干得知: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都捕食水草,同时杂食性鱼类捕食昆虫,可知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水草腐烂后,分解者将其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之后被生产者吸收,因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4)在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由于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所以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动物既含有初级消费者(捕食浮游植物),又含有次级消费者(捕食浮游动物),分析图可知: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既为初级消费者,又为次级消费者。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3)浮游生物类(4)底栖动
13、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15.探究课题:证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探究准备:等大的玻璃瓶四个、清水、河泥、生长状况和大小均相同的金鱼若干条、生长状况和大小相同的金鱼藻若干。探究步骤:取玻璃瓶,分别编号为1、2、3、4。分别对4个玻璃瓶做以下处理:观察四个玻璃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结果讨论:(1)1号和2号相比,哪一瓶中金鱼存活时间长?,原因是。(2)1号和4号对照,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必备成分?(填“能”或“不能”)。若不能,应如何改进实验? 。(3)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原因是 。(4)本实验的结论是 。解析:(1)1号玻璃瓶与2
14、号玻璃瓶的不同之处是光照的有无, 2号玻璃瓶缺少光照,金鱼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金鱼会因O2不足而死亡,故1号玻璃瓶中金鱼存活时间长。(2)1、4号的自变量应是分解者的有、无,图中1号玻璃瓶与4号玻璃瓶的不同之处为河泥的有无,若要证明分解者的不可缺少,4号玻璃瓶可加入灭菌处理后的河泥。(3)与其他3个玻璃瓶相比,1号玻璃瓶中含有金鱼藻(生产者)、金鱼(消费者)、河泥(分解者),同时还有光照(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样生态系统的成分齐全,金鱼的存活时间最长。(4)对比4个玻璃瓶可知,不同的条件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由此即可得出本实验的结论,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缺一不可。答案:(1)1号2号玻璃瓶中金鱼藻因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O2(2)不能4号玻璃瓶中应加入经过灭菌后的河泥(3)1号玻璃瓶1号玻璃瓶中生态系统成分齐全,能维持较长时间(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缺一不可-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