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背景1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2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二)过程爆发1851年年初,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全盛北伐、西征、天京突围的战斗,进入军事全盛时期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三)纲领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1)内容: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2)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
2、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2后期:资政新篇(1859年)。(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教育等方面。(3)评价: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四)评价1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2教训: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洪秀全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洪秀全出身儒生,深受儒学的影响,自称“天王”,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设计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向往大同之世
3、。这些不合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历史方向,带有落后性。他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迟早会使人民失望。摘编自崔之清、胡臣友洪秀全评传核心论点:由于洪秀全的阶级局限性,其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 (一)武昌起义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严重。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2条件(1)经济基础: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组织基础: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3)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4)群众条件:1911年5月的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
4、(5)思想宣传: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3爆发: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4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概况: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2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
5、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民国共和政体的失败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散尼尔佩弗核心论点:中国建立共和政体要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不能简单照搬、模仿。(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结果: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2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功绩(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
6、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3)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图解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信息提取: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激化,而非中外民族矛盾激化,列强侵华引起的民族矛盾加剧了阶级矛盾。这可以从太平天国运动的首要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反映出来。【图解历史】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信息提取: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前者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后者主张在近代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两者都
7、具有反封建的共同性质。【图解历史】辛亥革命信息提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概念阐释】民国纪年法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民国一年。国民党撤退至台湾后,至今仍用民国纪年法。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公式是,用历史事件发生的公元时间减去1911年,所得的差即是民国多少年。【漫画解史】共和体制的确立信息提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8、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图解历史】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教材补遗】1清末新政(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2)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然归于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在政治上进行的预备立宪措施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的阶段特征(1)政治上: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发起了
9、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腐朽统治,北洋军阀政府逐渐被南京国民政府取代,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革命转入低潮。(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重新受到压制。(3)思想文化上: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重点一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运动【论点】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在永安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攻
10、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通过北伐、西征,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1856年发生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期重建领导核心,重建纲领,组织军事防御战。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经济主张的区别【解读】图片分别从经济形式、经济基础、代表阶层、社会发展四个角度说明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经济主张的区别。【结论】(1)天朝田亩制度把土地平分给农民,希望把整个社会改造成整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违背当时中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具有落后性;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潮流具有进步性。(2)天朝田亩制度调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但挫伤了农民的生
11、产积极性;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史料一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这显然是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配方案是错误的,空想的,指的就是它不可能实现,即使短暂的实行了,也会昙花一现,迅即消逝。郭毅生天朝田亩制度的经济背景及其性质史料二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而且使旧有的政治派别和社会成分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政治派别,并由此引起传统
12、的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中央权力的下移,汉人官员权力的增长,洋务派和清流派官僚集团的形成。此后,不仅有了早期现代化思想意识的萌生,而且为早期现代化活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虞和平、谢放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史料解读】(1)史料一分三段呈现了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三个角度。第一段表达了农民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第二段表明太平天国固守小农经济;第三段表明纲领的空想性。(2)史料二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打击及早期现代化的推动作用。【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从革命性、空想性两个方面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试答:(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
13、影响。试答:【提示】(1)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平均一切社会财富,要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2)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动摇了其反动统治,使得传统的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历史追问】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试答:【提示】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农民阶级不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民运动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没有跳出改朝换代的封建旧模式。这一切都根源于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
14、作用(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2)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3)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阻碍作用(1)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2)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3)中国内乱给了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重点二为共和大厦奠基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武昌起义与中华
15、民国临时约法史料一武昌起义爆发时,传教士感到非常震惊,但他们很快认识到“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革命”,“结局以惊人的速度来临,说明了满族统治基础的腐朽和中国人民的高尚、有秩序,从来没有一场如此宏大的革命如此迅速、平和地完成”,他们进一步指出:“整个世界都惊讶于中国能够开始并完成一场理性的革命,其流血之少,在任何东方国家中从未有过。”在众多传教士眼中,“伟大的中国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一次性彻底完成破坏的工作,不管转变怎样跌跌撞撞,不管进步是怎样不确定,确信无疑的是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了。”据朱英等著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记忆与诠释史料二“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
16、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外国传教士对武昌起义的认识与评价。解读时对材料分层次,抓住“认识到”“进一步指出”等关键词概括。(2)史料二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部分内容,它赋予公民自由、平等的权利,同时规定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权力制约制度。【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带给传
17、教士的印象,说明“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试答:(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制定该法目的何在?试答:【提示】(1)印象:突然发生;进程迅速;和平完成;影响深远。说明: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后君主专制统治结束,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进一步成长;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受到冲击,近代意识逐步加强。(2)性质:这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定颁布的。从其内容上分析体现了“约法”的革命性、民主性。它确立的政治体制是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性。中
18、华民国临时约法旨在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这在中国尚属首次。因此,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目的:防止袁世凯的专制独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1民主性: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2局限性: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功绩史料一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
19、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个能支撑民国的社会基础。所以我说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我虽然说它在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留辫子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摘编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史料解读】(1)史料一从思想和政治视角说明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
20、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2)史料二阐述了“民国”之名与革命之“实”的逻辑关系;表明辛亥革命使中国与世界接轨;政治上进入了追求民主共和的新时代。【问题思考】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一次激进与保守的革命。试答:【提示】激进:a.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推翻封建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民国。b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提倡人人平等:改称谓;废跪拜礼仪。保守:a.新体制由旧政权中的当权人物所掌控: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地方军队主要控制在晚清新军将领手中。b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1、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南京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1从性质角度: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2从近代化史观角度: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1)政治上: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2)经济上: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3)法制上: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4)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从文明演进角度: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
22、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4从社会生活变迁角度: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 研真题引领航向(2013高考全国卷T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命题点:晚清的近代化历程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现代化的理解。现代化主要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洋务运动体现了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方向,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体现了制度层
23、面的现代化方向,B项正确。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措施,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的现代化起了阻碍作用;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故排除A、C、D三项。练模拟能力提升1(命题点: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A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B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C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D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解析:选B。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是扩大在华利益,太平天国领导者拒绝英国的鸦片贸易
24、和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是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2(命题点:太平天国的评价)太平天国曾颁布法令:“凡朝中大小官员,觐见天王、东王需行三叩九仰大礼王、侯、相等乘轿各按等级,不得逾越见王轿而不行回避者,斩首不留。”这些规定反映出()A太平天国实行法治B太平天国建立天王专制C农民政权趋向封建化D其不具备反封建的性质解析:选C。通过题干中法令的内容可知,太平天国是一个封建化的政权,不会实行法治,故A项错误;通过法令内容可知,天王、东王的地位相当,不能推断天王专制,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的法令内容“各按等级,不得逾越”可知,太平天国的等级化现象严重,即这一农民政权逐步走向封建化,故C项
25、正确;太平天国始终把推翻清政府作为斗争目标,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故D项错误。3(命题点:清政府统治政策的调整)下表为19世纪4060年代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人数的统计表。导致下表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时间满人汉人1840年7人8人18641866年0人15人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B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削弱D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解析:选D。由材料“19世纪4060年代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人数的统计”可知,1840年汉人仅为8人,而资本主义已开始入侵,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人出任巡抚的人数上升与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关联不大,故B项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削弱是汉人出任
26、巡抚人数上升的影响,而非原因,故C项错误;18641866年由于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很多汉人地主被重用,故D项正确。4(命题点:清末新政)有人说:“当专制王朝在面对内忧外患的难题,行政运作力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社会对王朝的统治力开始产生怀疑,使得王朝的延续面临存续危机时,为纾缓社会压力,王朝往往释放一些原本属于一人或少数人专断的权力,而让社会大众对于国家决策过程增加参与力道,让人民感受他的意见有成为政策之可能。”下列哪一事件属于这种环境下的产物()A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开始放松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1905年,清王朝废除科举制,采用新学制C1906年,清政府开始“预备立宪”D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
27、颁布临时约法解析:选C。1906年的“预备立宪”是符合题干中“释放一些原本属于一人或少数人专断的权力,而让社会大众对于国家决策过程增加参与力道”,故选C项。5(命题点: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的时候,革命前辈林伯渠在解放日报上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这反映出林伯渠强调了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对青年人的思想影响有限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旨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析:选C。A项表述与题意不相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曲解了题意,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
28、目中“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政体,而非清王朝统治,故D项错误。6(命题点:辛亥革命的影响)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和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促使传统伦理价值观逐渐丧失D使社会习俗发生根本性变化解析:选C。据材料“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和价值体系的松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伦
29、理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说明辛亥革命促使传统伦理价值观逐渐丧失,故C项正确。(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20华附、广雅、省实、深中四校期末联考)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开科取士,规定:“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据此判断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A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B向民众普及了天主教教义C争取到士人的广泛支持D表达了对封建正统的反叛解析:选D。由规定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与传统的封建正统思想是相对立的,故选D项;仅由打造出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不能得出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A项;拜上帝教和天主教
30、教义有很大不同,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传播的是拜上帝教的教义,排除B项;材料信息未体现士人的广泛支持,排除C项。2(2020银川一模)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一个根本性的内容,就是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立法,促使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希图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主张()A与天朝田亩制度一脉相承B通过立法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继承并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D实际上否定了空想农业社会主义解析:选D。由材料“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立法,促使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可知,洪仁玕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从而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故选D项。3(2020滨州期末)下图是19世纪40至60年代满
31、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西方侵略者在中国扶植代理人B清政府逐渐强化中央集权C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政权结构D科举考试增加汉人录取率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4060年代包含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材料中汉人出任巡抚越来越多,这是清政府在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下,维护统治,笼络人心的需要,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政权结构,故C项正确。4(2020无锡一模)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1853年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反映()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清朝政府压制商品
32、经济发展D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解析:选D。撤庄发生在18531863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且地点也是太平军活动地区,故选D项;题干跟银行制度无关,排除A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清政府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5(2020桂林、贺州、崇左一模)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这一做法()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B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C意图用各种方式宣传革命思想D佐证了“天运”纪年法是正统解析:选B。由材料“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
33、、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可知,这一做法通过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方式调动反清力量,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故选B项。6(2020滨州期末)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这一现象()A揭示了民国政治统治的弊端B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C直接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解析:选B。根据“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可知,辛亥革命后对议会席位的谋求催生了近代政党政治,故选B项。7(2020厦门期末
34、)据下图,从1900年新政启动,至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先后发生的民变多达一千三百余起。据此可以推断()清末十年民变次数统计A废科举导致矛盾激化B转型时期社会流动性有所增强 C反洋教斗争愈演愈烈D军阀混战引发大量的社会冲突解析:选B。材料“民变多达一千三百余起”,说明新政激化了阶级矛盾,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社会流动,而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故为社会转型期,故选B项。8(2020贵州省适应性考试)孙中山曾自我慰藉地说:“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局外人小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这表明(
35、)A共和未成皆因孙中山之退让B袁世凯是经民主选举产生C民主共和不适合当时的国情D适时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解析:选D。由材料“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可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孙中山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避免了战火相争,彰显政治智慧,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9(2020湖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帝逊位诏书全文如下:“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
36、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材料二关于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
37、,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袁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而事实上,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改编自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出台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3)民国初年的两次逊位反映了辛亥革命有何显著特点?答案:(1)原因: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辛亥革命使清朝统治难以为继;共和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北方军事将领通电要求确定共和政体;民国给予清帝退位以
38、优厚的条件。(任答两点即可)评价:清帝逊位,实行共和政体,是历史的进步;和平逊位减少了战争可能带来的损失。清帝逊位是清王朝一种无奈的自保举措,保留了宫中小朝廷,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的表现。(2)理解:清王室退位,享有优待条件;袁世凯获得大总统席位和全国的统治权;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借袁世凯之手实现了推翻清王朝、速定共和的目的;帝国主义、立宪派通过调停盼到了一个他们希望的袁世凯建立的政局较为稳定的国家。(任答三点即可)(3)特点:辛亥革命呈现出曲折性、复杂性;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革命党人软弱妥协;袁世凯善于权术,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之手;等等。(任答一点即可)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