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656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33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3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014课标全国,2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材补充历史概念 民族主义(Nationalism)指将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民族主义者以明确的准则为基础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区别,并据以判定“孰为民族之一员”。其准则可包含共同的语言、文化以及价值取向。史论观点 三民主义的评价同盟会的三民主

2、义纲领,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这个纲领又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它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反对封建主义也不彻底,尤其是没有着眼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巧学妙用图示解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图示解史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漫画解史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自主学习答案考点革命暴力封建帝制土地问题帝国主义节制资本国共合作考法1史料主旨类三民主义的内涵【考题1】 (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

3、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C明立意从民生主义影响的角度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抓关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清误区本题为史料实证类选择题,难度中等。本题易错选D项,考生主观上认为民生主义是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其实,平均地权并不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也就不能真正

4、实现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也就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三民主义的内涵(1)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族主义的重点是解决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生存发展问题,是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实现的政治前提。(2)民权主义是核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3)民生主义是基础。民生主义要解决人民的贫困、国家的富强问题,能够巩固前两个革命的成果,是三民主义的基础。考法2史料主旨类新三民主义对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考题2】 (2014课标全国,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

5、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答案C明立意从新三民主义影响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抓关键“括号”是用来解释说明,“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根据材料的出处,了解作者、立场等。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清误区本题为表象本质类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对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片面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事实上,国共两党进行的北伐战争,是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指导的。 新三民主

6、义对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1)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使革命的力量空前地团结壮大起来。(2)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民革命蓬勃发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与统治。考法3史料主题类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史料一“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

7、一个很好的完璧”。摘自孙中山全集史料二国民党一大宣言通过后,孙中山作了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指出通过这个宣言“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表明以后革命与从前不同。前几次革命,均因路上与军阀官僚相妥协,相调和,以致革命成功之后,仍不免于失败”。对内“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对外“要反抗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李时岳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1)孙中山曾自述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中分别属

8、于“因袭”“规抚”和“创获”的内容。提示因袭: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科举制度和监察制度。规抚: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民主共和体制。创获:实行“五权分立”。(或: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宣言的通过“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的原因。提示宣言中首次体现了国民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说明国民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宣言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国民党吸收了新鲜血液,顺利实现了改组。 史料一信息“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民主主义之鼻祖”“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表明

9、其继承传统的因素;“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表明其学习西方的因素;“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表明其创新的地方。史料二信息“对内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对外要反抗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表明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0、,要求推翻清朝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学科素养26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孙中山的家国精神”命题专家史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表示,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孙中山先生眼界宽广、胸襟开阔,一生追求真理、坚持

11、真理,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世界上没有先知先觉的人物。孙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座右铭,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包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因而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他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他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从不拒绝修正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他总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努力赶上时代潮流。无论是从社会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民主革命者,还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都体现了他敢于突破局限、不断自我革新的可贵精神。习近平表示,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12、。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深知人民是最伟大的力量,强调要实现革命的目的,必须唤起民众。他关心民众疾苦,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人民所做不到的,我们要替他们去做;人民没有权利的,我们要替他们去争”。他谆谆告诫大家,“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孙中山先生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他追求真理、矢志革命的力量源泉,是他奋斗不息、永不言弃的深厚基础。摘编自人民日报素养解读国家的三要素,就是除了领土、主权,就是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情感和奉献。家国情怀是我们

13、的优良传统。我们强调树立家国情怀,是要国人坚定不移地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昂扬正气,树立正确的家庭和国家观念,培育新的道德和价值观,使家庭和睦与国家的文明和历史使命的完满统一,用中国人的正义感和自信心来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中国的和平统一,社会的民主、文明和富强,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进步、和平、平等和团结做贡献。考题例证 (2011重庆高考)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

14、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解析民权主义所要解决的是政体问题,即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故A项正确。答案A命题突破孙中山是既爱国又爱家的典范,他的行为和家国情怀对当今的中国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他从坎坷人生经历和长期斗争实践中得出一个道理,就是改造中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云南昆明模拟)孙中山曾说:“中国亦素自尊大,目无他国,习惯自然,遂成孤立之性,故从来若欲有改

15、革,其采法惟有本国,其取资亦尽于本国而已,其外则无可取材借助之处。”这段话主要强调了()A.推翻传统文化和旧社会制度是近代社会进步的前提B.中国社会封闭保守,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和借鉴不足C.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应挖掘自身资源改良政治D.中西方文化实质上多相通之处,应该吸取二者共性答案B2.(2017辽宁沈阳质量评估)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解析材料“虽有为国民利害着

16、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体现了思想启蒙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答案D3.(2018甘肃兰州模拟)1899年孙中山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己,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一层地主从中朘(剥削)削之,则民可以大苏。”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 B.废除土地私有制C.巩固民国政权 D.减轻农民负担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剥削严重,导致农民贫困,实行土地国有与“耕者有其田”,使农民免受地主的剥削,农民负担则会大大减轻。故D项正确。答案D4.(2017河北衡水中学四调)孙

17、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可知,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正平等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解析根据关键信息“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可知材料主旨是“合理分配财富”。据此判断选项,“管制经济资源”“劳资和谐”“收归国有”,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C项。D项表述准确,符合题干主旨,本题正确答案选D。答案D5.(2017甘肃兰州模拟)历史学家许倬云

18、说:“他的民权思想,能与黄宗羲等人的反思相应,民生的主张也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平均主义相应。民族主义的诉求,则触动当时全民悲愤的心弦。”“他”的思想()A.反映了广大中国人民迫切的愿望B.掀起了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C.因反对政府尊孔复古逆流而诞生D.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有利条件解析由“民族主义的诉求,则触动当时全民悲愤的心弦”可知“他”的思想反映了广大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迫切愿望和需求,故选A。B、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6.(2017吉林长春调研)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

19、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解析“赶走北京皇帝”说明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我们都要当官”说明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本质并不清楚。故答案选A。答案A7.(2018山东济宁模拟)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

20、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材料旨在强调()A.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解析据材料“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可知,两种评论都强调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8.(2018河南洛阳模拟)1918年夏季,孙中山通过美洲华侨向列宁和苏俄政府发去电报,表示他对列宁和苏俄政府的祝贺。1923年8月,又派出“孙逸仙博士访苏代表

21、团”赴苏考察。这表明()A.中苏两国已达成革命共识B.孙中山认同苏俄革命道路C.孙中山已产生联俄的倾向D.反帝反封建已成为时代潮流解析由材料中的孙中山对列宁和苏俄政府的祝贺到派遣代表团赴苏考察可以看出孙中山已经产生联俄倾向,故C项正确。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均无法看出中苏两国已达成革命共识,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苏俄的革命道路,即城市中心论,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反帝反封建,故D项错误。答案C9.(2018湖北黄冈模拟)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

22、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答案B10.(2018河北唐山模拟)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之所以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因为它()A.指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B.标志着孙中山放弃欧美道路改走苏联道路C.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解析依据所学,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帝反封建的

23、内容,使之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7河北唐山高三调研)1924年1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A.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B.致力于谋求实现社会公平C.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进行解析本题题眼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集体主义”。“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体现了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故B项正确;而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答案B12.(2017湖南株洲质检)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

24、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解析材料只是提供了民权的内涵,是共和国建立的一方面,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民权思想,故B项错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不大,故C项错误;孙中山对民权作出具体阐释,明确了人民的权利,从而保证人民权利真正实现,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

25、在政府论(1690年)里指出:一个国家应该有三种权力: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这三种权力必须分立并相互制衡,以此保证公民的自由、平等和财产安全。但由于执行权和对外权由君主一人掌握,实质上是二权分立。此后孟德斯鸠将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司法权的设置和独立是“权力制衡”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说:“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不存在了。如果司法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会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权力”。摘编自翟刚学论洛克与孟德斯鸠

26、分权思想之差异材料二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种行政权力。孙中山在五权宪法里设计了“权能分治”的宪政制度。孙中山将政权与治权分开,让人民掌握“政权”,而政府则实施的是“治权”。国家当中的人民是有“权”对政府进行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的,这样就可以形成主权在民,政府的“能”必须接受人民的“权”的管控,将人民的“政权”与政府的“治权”分开,形成“以权制能”的行政模式。摘编自马雪芹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与西方三权分立学说较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和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五权宪

27、法学说的创新之处,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11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分析内容、分权形式、分权目的、制衡方式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从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种行政权力”得出将“三权分立”发展成“五权分治”,结合所学分析。第二小问,从该时期的正反两个角度回答。答案(1)差异:分权内容不同:洛克主张两权分立;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分权形式不同:洛克主张阶级分权;孟德斯鸠主张机构分权;分权目的不同:洛克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孟德斯鸠是为实现政治自由,反对封建专制

28、;权力制衡方式不同:洛克主张立法权制约行政权(执行权、对外权);孟德斯鸠主张三种权力互相独立、相互制衡;理论的成熟度不同:洛克认为权力之间存在等级关系,很难实现真正的制约与平衡;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更加成熟、更具可操作性。(10分)原因: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洛克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孟德斯鸠生活在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时代,法国的专制王权统治较英国更深重,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要求较英国更迫切;二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洛克的思想形成于启蒙运动早期,孟德斯鸠的思想形成于启蒙运动的高潮时期,孟德斯鸠吸收了众多思想家的合理成分。(4分)(2)创新:增加了监察权和考试权(将“三权分

29、立”发展成“五权分治”)。(1分)评价:进步性:实现了政府职能权力的有效分工;提高了行政官员的素质,保证了文官系统的独立性,免受政党干预;监督了政府机关的行为,防止权力腐化,保障民权;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经验和智慧,发展了西方民主政治思想。(6分,任选三点即可)局限性:主张权力之间分工合作,缺乏相互制约平衡的机制;权能区分学说太过于理想化,人民“主权”对于政府“治权”的制约缺乏具体的办法;过分强调国家自由,抑制个人自由。(4分,任选两点即可)14.(2017福建厦门期末)(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今是患贫,不是患不均。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

30、打平他;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所以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不是先提出一种毫不合实用的剧烈办法,再等到实业发达以求适用;是要用一种恩惠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孙中山民生主义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孙中山与马克思主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首先,分析材料,概括出观点:可以是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借鉴,可以是反对或者是认同马克思主义

31、但是与当时中国的实际不相符;然后,结合事实进行说明。如选择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可结合三民主义中对民生主义的发展的史实进行论述,特别是新三民主义中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节制资本”目的是为了扶助农工,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答案示例1论题: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2分)论证:孙中山自1894年创立兴中会以来,历次革命屡败屡战、屡战屡败。1917年苏俄的十月革命、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为其指出了一条新路。同时,孙中山看到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尖锐的社会对立,也不愿重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其民生主义原本就试图以“平均地权”的方式缩小贫富差距。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孙中山一定

32、程度上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扶助农工”等社会主义色彩的内容。(8分)结论: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其民生主义有了新的发展。(2分)示例2论题:孙中山指出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2分)论证:马克思主义形成于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列宁主义与十月革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相对薄弱的俄国取得成功。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与上述地区情况迥异,生产力水平、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远远落后。照搬马克思主义,搞城市革命,消灭资产阶级,在中国不可能取得成功。作为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主张“师马克思之意”,不“师马克思之法”。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

33、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8分)结论:孙中山指出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应该“师其意不用其法”。(2分)示例3论题:孙中山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2分)论证:马克思主义既指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也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专政等推动社会变革的具体要素。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者,希望将来的中国如社会主义般美好;但他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可能认同无产阶级专政。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他看到了工农群众的力量,开启了国共合作,顺应了大革命的潮流;但他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后来的革命实践,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没有看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8分)结论:因其自身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孙中山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