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提升(五)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政治(2017全国,27)明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5年6考1.从模块内容看,政治、经济、思想都是考查的重点。政治主要考查政治制度的影响及演变趋势;经济考查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影响及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思想文化主要考查明清思想文化的特点等。2.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主要从古今贯通或中外对比角度链接考查为主。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重要政治制度或经济、思想文化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趋势的结论性认识。(2017全国,41)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2016全国,27)明代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影响(2016全国,27)从宗法观念角度考查清代对台湾的管理
2、(2014全国,27)明代内阁制的特点(2014全国,40)清朝东北地区的移民政策的特点及成因经济(2017全国,27)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5年6考(2017全国,41)清代重农抑商政策(2016全国,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2016全国,40)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015全国,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2014全国,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2018全国,27)明代昆曲流行的原因5年5考(2018全国,26)中国古代药学发展的特点(2018全国,27)明清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2016全国,40)从儒家思想角度考查明清时期救济制度的目的、方式(
3、2014全国,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主题一阻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因素“农本意识”“以末敛财、以本守之”的观念【主题综述】 (1)“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的产物,分为“重农”与“抑商”两方面。“农本商末”思想滋长了小农意识、闭关自守思想,导致“以末敛财、以本守之”观念的盛行,延缓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导致了商业文化的滞后。(2)“重农抑商”不仅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而且超过了经济领域,成为整个封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传统的习惯势力,影响面广,甚至直接影响了今天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针对训练1】 (2018广东深圳调研一)
4、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连正税也要收货价的20%,且外国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此现象说明()A.国人对列强有着高度的警惕B.传统体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剧变C.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D.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解析根据“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腐朽落后的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不能适应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需要,故选B项。答案B主题二明清进步思想的出现折射出的政治、经济特点【通史整合】 (1)从思想上看:明清时期以李贽、黄宗羲等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矛头直指理学,反传统、反教条,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学以致用、“工商皆
5、本”,带有一定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是明清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反映。(2)从政治上看: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代设军机处,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虽然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但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并未产生新的社会力量,也未引起社会的转型。(3)从经济上看: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型。【针对训练2】 (2018湖南长郡中学检测)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A.对理学空疏之风
6、的不满B.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D.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明末清初,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理学空谈义理,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同时士大夫接受西学,也是基于“实用之学勃兴”,故选A项。答案A主题三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通史整合】 (1)从文学发展历程看: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经历了先秦散文、汉赋、隋唐诗歌、宋元词曲、明清小说的历程,不同阶段的文学成就反映了该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特征。(2)从政治折射点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阶段,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反映在文学方面以诸子百家的散文为主,以及具有现实主义特
7、点的诗经、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与离骚;秦汉时期,社会处于大一统局面,汉赋以华丽词藻描绘恢弘时代;隋唐时期具有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形成,推动了诗歌的繁荣等。(3)从经济折射点看: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反映了宋元商品经济发展,适应了市民阶层需要;明清反封建小说、戏剧走向繁盛,反映了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的特征。【针对训练3】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为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据此可知()A.明清小说传播途径多样化B.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数量增加C.明清时期印刷手段多样化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直接读者通过阅读小说文本来
8、接受小说内容,其获取文本的方式主要有购买、转借及租赁;间接读者则依靠听书、看戏等途径接受通俗小说的内容;直接读者与间接读者又分别确立了明清通俗小说两种基本的传播方式:版籍传播与曲艺传播。由此可知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A项正确。答案A突破高考压轴大题主题递进类材料解析题(2016课标全国,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固,清朝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
9、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据康有为全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10、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解答模板第一步:判断题型及特点。本题为主题类归纳说明型材料解析题,其主题是“人口膨胀问题”。第二步:紧扣主题审题。题目所给第(1)问实际就是回答“为什么”“是什么”,第一小问原因,从社会秩序稳固、政府政策、生产技术、作物品种推广、土地开垦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环境破坏、社会矛盾等方面分析。第(2)问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第一小问,从人口政策、经济措施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从积极、消极两方面综合分析。第三步:紧扣审问,组织答案。依据材料信息,迁移古代农耕经济与近代
11、经济结构变化及思想解放潮流,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组织答案。参考答案示例(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主题递进式材料解析题一般解答思路:(1)解答要紧扣主题,注意递进式材料解析题每个设问之间的递进关系。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其逐步递进的关系,设问与设问之间是有秩序地推进,设问之间的答案互相关联着,前一问对后一问有直接的影响,甚至下一个设问就是上一个设问的间接或直接的答案。(2)注意解答顺序和思维逻辑顺序。解答好第一问是关键,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发掘材料的显性和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同时,要注意思维的逻辑顺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想清楚。如果是一材多问的题目,对解题思路的要求则更高,因此要重视解题思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