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卷(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16分)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观。据此回答12题。1下面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 ()A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B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可以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C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D发展经济必然产生环境问题解析新的环境观强调人地协调,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平等的,既不能夸大人的作用,也不能夸大自然环境对人的限制,人与环境应共同发展。发展经济只要适应自然规律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答案C2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
2、发达国家严重,在世界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B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物质和技术基础C经济高速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解析发达国家为其经济增长大量掠夺资源,破坏环境,因此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担负更大的责任。经济发展要有限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答案B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34题。3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A江河 B森林C村寨
3、 D梯田解析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梯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答案B4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解析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以防使用受农业生产污染的水源。答案C“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2010年10月29 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据此回答56题。5“地球工程”旨在
4、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 ()A全球变暖 B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 D大气污染解析发射反光板、人工造云、人造“火山”等都是为了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人工制造巨型“树木”可以吸收温室气体,由此可知“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全球变暖趋势。答案A6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A影响生物多样化B增强自然灾害风险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D增强太阳辐射强度解析“地球工程”中多数工程可以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答案D读人类生产活动良性发展示意图,回答78题。7图中代表的内容是 ()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控制人口数量,
5、提高人口素质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答案C8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是 ()A控制人口规模B转变发展模式 C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公众积极参与解析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口问题所致,因此,要从根本上协调人地关系,必须控制人口规模。答案A二、综合题(34分)9读我国某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村地区的发展模式属于_ _。(2)分析以上模式,将该地区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填入下面的横线上。A_B_C_(3)针对上题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一个调控方案,从而使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相互协调,形成良性循环。把调控方案的对应措施进行连线。 A社会系统改善
6、生态环境 B经济系统 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法规,进行科学规划C生态系统 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提高单产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生产属于粗放型经营模式,且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属于传统发展模式。第(2)题,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系统,结合图示信息回答即可。第(3)题,针对问题找出相应的措施即可。答案(1)传统发展模式(2)A人口增加,资源利用率低B燃料匮乏,粮食减产,毁林开荒C气候失调,水旱灾害增加,水土流失,水库淤积(3)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可是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
7、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却意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恩格斯(1876)自然辩证法(1)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是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后果?(2)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的过程是人类在怎样的环境观指导下行为的必然结果?这种环境观为什么容易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3)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说明人与环境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4)通过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你认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怎样
8、做?解析第(1)题,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位于西亚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植被大量破坏将导致水资源短缺,进而导致土地退化;“不毛之地”是荒漠化的表现,它主要是人类活动破坏植被造成的。第(2)题,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是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的必然结果。第(3)题,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说明人的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排放废弃物,同时环境对人类的行为具有反作用。第(4)题,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提示我们,不能只关注“第一步的胜利”,还要关注以后“各步的胜利”,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寻求新的发展观。答案(1)土地荒漠化。 后果:可利用的土地面积
9、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2)传统的环境观。原因: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的资源和能源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一方面,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4)尊重与善待自然、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11读可持续发展三种内涵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可持续发展包括_、_、_。(2)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B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C在长江河床大
10、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D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战略(3)下列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烧草为灰,取灰肥田B以人为本,人定胜天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4)简要叙述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第(1)题,由图可得出答案。第(2)题,“黑风暴”是沙尘暴现象,是人类对草原过度开垦造成的;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是一种对雨林植被破坏极为严重的农业生产模式;长江河床挖沙容易造成堤坝垮塌。第(3)题,“烧草为灰,取灰肥田”容易造成荒漠化;“以人为本,人定胜天”容易造成人类对环境无休止的破坏行为;“竭泽而渔,焚薮而田”使环境得不到休养生息,危害环境的再生能力。第(4)题,从我国的现状出发,从人口、资源、环境角度进行回答,意思正确即可。答案(1)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2)D(3)C(4)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意思正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