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213KB ,
资源ID:11656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6566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民族素来非常重视族谱的纂修,目的是尊崇人伦,维系宗族。这种传统源于商周时期的A. 禅让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 宗法制【答案】D【解析】【详解】宗法制是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的嫡庶系统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修宗谱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故D符合题意;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或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郡县制和分封制均为

2、地方管理制度,故BC不符合题意。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这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指A. 世卿世禄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等信息来看,材料中的这项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拔官吏。故答案为D项。世卿世禄制根据血缘关系世袭,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察举制是自下而上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作为标准选用官吏的制度,排除C项。【点睛】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

3、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3.汉武帝时期,政府对冶铁、煮盐、酿酒等行业实行官营,并禁止诸侯国铸钱。上述措施有利于A. 加强中央集权B. 强化皇权专制C. 促进商人崛起D. 形成藩镇割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汉代政府实行专营制度,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削弱地方经济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项,题干为经济措施,与加强皇权无关,排除。C项,政府专营制度打击商人势力,是抑商政策的体现,不能壮大商人实力,故排除。D项,藩镇割据反映了唐末地方独立局面,与题干不符合,排除。4.

4、“古者冢宰制国用,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该材料应该出自A. 秦律B. 汉书C. 宋史D. 清史稿【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结合所学可知,为制约宰相,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加强皇权,所以该材料出自宋史,因此C选项正确。这一政治现象出现在宋朝,不是秦朝、汉朝和清朝,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清末有学者认为“内阁之制,在前明有严嵩之奸,张居正之专擅”,“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

5、指屈,类皆小心敬慎断不至有权臣”。据此可见A. 内阁的设立削弱了皇权B. 内阁大学士掌握决策实权C. 军机处空前加强了皇权D. 军机大臣不参与国事决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断不至有权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军机处的设立,有利于皇权的集中,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的设立是皇权加强的产物,而不是削弱皇权,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机构,内阁大臣没有掌握决策权,故B选项不符合史实;根据材料“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断不至有权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军机处的设立有利于加强皇权,

6、没有体现军机大臣是否参与国事决策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6.迪奥多鲁斯是一位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的雅典公民,其家庭还有:一名妻子:二个成年的儿子,一个未成年的女儿:进行经济生产的奴隶10个,从事家庭服务的奴隶3个:帮助其打理经济的来自邻邦的狄奥戈奈斯。这个家庭享有公民权的人数一共是A. 2人B 3人C. 4人D. 5人【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仅局限在成年男性公民群体中,广大的妇女、奴隶、儿童及外邦人是没有公民权的,所以这个家庭享有公民权的是迪奥多鲁斯及其两个成年儿子,人数一共是3人,B选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

7、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 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C. 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D. 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演变,为现实服务,体现了其与时俱进,是基于理性的选择,故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是对以往习惯法的汇编,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罗马法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故排除。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D项错误;8.1867年,英国通过了议会改革方案: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也给予支付租金和居

8、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取消46个“衰败选区”,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总数从135万增加到225万。材料体现了英国A. 议会主权扩张B. 工人运动高涨C. 普选权的实现D. 选民范围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也给予支付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选民总数从135万增加到225万”可知,议会改革扩大了选民范围,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议会的权力扩大,排除A;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不得在其当选任期内担任合众国政府任何新添设的职位”“在合众国政府供职的人,不得在其任职

9、期间担任国会议员”。这一规定体现了A. 联邦制原则B. 人民主权原则C. 分权制衡原则D. 代议制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议会的议员不得在政府任职,在政府任职的不得担任国会议员,这体现的是彼此平等独立、分权制衡原则,故选C项;联邦制原则指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有机结合,排除A项;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均实行任期制,排除B项;代议制原则指公民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排除D项。10.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并非系统完整的宪法,但却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65年)。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A. 解决了各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B. 总结了大革命以

10、来的经验教训C. 契合了二战前法国的实际国情D. 实践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1875+65=1940,1940年是二战期间,说明1875年宪法符合二战前法国的国情,故C正确;A“解决了”表述太绝对,错误;B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1875年宪法确立了法国的民主共和制,D错误。11.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己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体制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德意志帝国的议会起的作用巨大B.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

11、拥有国家实权C. 德意志帝国的政体仍是君主专制D. 德意志帝国的统治阻碍社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德意志帝国君主是实,故选B项;题干中“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立宪为虚,排除A项;德意志帝国虽然皇帝权力巨大,但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发展迅猛,德国迅速跻身强国行列,排除D项。12.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 领事

12、裁判权B. 片面最惠国待遇C. 居住及租地权D. “门户开放”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可解读为“一国获利,各国均沾”,即:片面最惠国待遇。故选B。【考点定位】必修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8401900)。13.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他之所以这样评价太平天国,主要依据是A.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进步性B. 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 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D. 太平天国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不是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无法领导中国走向进步,故C正确;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的局限性,A不符合材料主

13、旨,排除;B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分析,不能说明“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排除;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D错误。14.下图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某个西方人发表的一幅漫画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1894年),漫画中日本武土矮小而灵巧,正手持战刀刺向全身披挂的中国巨人,一位西方人则躲在墙后的梯子上远远观望。漫画反映了()A. 日本已确立独占中国局面B. 中日军事装备均原始落后C. 清廷整体实力对日仍具相对优势D. 西方列强对中日战局存在着误判【答案】D【解析】【详解】由漫画标题可知,西方人发表的漫画讽刺了矮小的日本“不自量力”的行为,但甲午中日战争最后却以日

14、本的胜利而告终,这说明西方列强对当时的中日战局存在着误判,故选D项。即使到了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都没有独占中国,而是形成了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故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漫画的重点在于强调“一大一小”上,并且中日军事装备不是原始落后的,毕竟中国和日本在军事上均已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排除B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仍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项“具相对优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且仅从漫画无从得知双方在整体实力上的差异,故排除。15.1912年由中华书局编写、教育部审定发行的中华共和国民读本上册,有国家、国体政体、国民、权利、义务、中华民国人民权利义务、行政、同法、行政裁判所、行政诉愿及

15、诉讼、国会、选举等课目。据此可知,当时A. 教学内容切近社会现实B. 政府重视国民常识教育C. 国家强化对思想的控制D. 教材成舆论宣传的载体【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中华共和国民读本的课目信息可知,当时的刚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非常注重对国民的常识教育,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故选B。1912年中华民国刚刚建立,国民封建思想残余仍较为浓厚,这些教学内容并未贴近民众的生活,排除A;国家强化对思想的控制则不会向民众宣传其权利与义务,排除C;教材的主要功能为教化,而非宣传,D项不是最佳结论,排除。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

16、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其中第二次“大革命”的最大功绩是A.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答案】B【解析】【详解】由“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结合所学可知这次大革命是辛亥革命,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与“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要求不符,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错误。【点睛】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

17、的政体,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17.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A. 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B.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C.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民国十五年是1926年,“进入湖北,占领武汉”,结合所学,1926年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势如破竹,1927年1月占领武汉,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故B正确;1911年武昌起义,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1928年创建工农红军,1937年中国共产

18、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8.下图是中共某次会议旧址,位于汉口鄱阳路139号二楼。这次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该会议为A. 中共一大B. 八七会议C. 遵义会议D. 中共七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汉口”“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结合所学,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

19、献,故B正确;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遵义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七大的地点是延安,ACD都不符合“汉口”,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口”“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联系所学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和意义分析解答。19.下列各项中,用以注解下图最恰当的是A. “打倒列强除军阀”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万水千山只等闲”D.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案】C【解析】【详解】图示反映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万水千山只等闲”与此有关。故答案为C项。A项是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B项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D项是抗日战争时期,均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20.“蹈厉”一词,

20、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A. 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且引领了政局的走向B. 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C. 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D. 抗战所激发的民族精神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从蒋介石到习近平总书记均引用“蹈厉”一词以阐述抗战时期爱国民族精神,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与抗战胜利

21、对政局的影响无关,排除。B项,题干并未强调国共合作对抗战胜利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问题,排除。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本大题包括两小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21.权力制约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过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

22、执行。摘自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材料二 依照洛克的分权论,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可以否决议会的法案,联盟权亦属于君主,可见洛克的分权论是限制削弱,却又不抛弃王权。正是本着这一原则,议会在限制王权时,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光荣革命后,英国法律以“默认”的方式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对此,一位学者说的真切:“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不得违反的某些规定,而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摘自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王仍享有特权的原因。(3)据材料一、二

2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和近代英国在君主权利制约上的本质区别。【答案】(1)内容:纠正皇帝不恰当的诏令;驳回臣下有错误的奏章;对各部门重要公文进行审查。作用:有利于制约皇权滥用;有利于加强对官员权力的监督;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2)原因:洛克分权理论的影响;英国国王政治角色的变化;英国法律的默认(3)不同点:宋代的权力制约其实质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英国的权力制约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体现【解析】【详解】(1)内容:对材料一中“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等信息进行概括。作用:由“公文

24、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封驳”对决策、对官员以及对皇权等方面进行整理。(2)原因:从材料二中“洛克的分权论是限制削弱,却又不抛弃王权”可知其理论因素;从“光荣革命”后可知其自身和英国社会发展的结果;从 “英国法律以默认的方式保留了国王的许多特权”可知其法律保证;然后梳理信息,简要表述。(3)不同点:根据材料一、二中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本质”上透视宋代和近代英国在君主权利制约上的区别。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争的胜负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

25、是经济力量的较量。日本当时是一个工业相当发达的军国主义国家,因此在军事装备及军队训练素质上都占据着优势;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军事装备与部队的训练、编制都过于陈旧落后,无法适应陆海空联合作战之需要。抗战初期,日军一个师团战时兵力约有22万人,马5800匹,步骑枪9500枝,轻重机枪600余挺,各式火炮108门,战车24辆。而中国军队一个师的编制为官兵约11万人,步骑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328挺,各式炮46门,掷弹筒243枚。尽管战争初期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但以血肉之躯与优势装备的敌军相战,这种抵抗是难以持久的。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 材料二 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

26、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正面战场抗战艰巨性的原因,并概述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

27、甘宁边区政权性质,并简析实行“三三制”原则的作用。【答案】(1)原因:日本经济发达;军事装备及军队训练占据优势;侵华蓄谋以久,准备充分。中国经济落后;军备陈旧,无法适应现代战争;被动应战。意义: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展现了中国抗日的决心;赢得了向内地转移的时间,为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2)性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作用:为党外人士参与抗日民主政权提供了制度保障;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民主政权建设的重要探索。【解析】【详解】(1)原因:据材料一“日本当时是一个工业相当发达的军国主义国家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得出日本经济发达;中国经济落后;据材料一“(日本)在军事装备

28、及军队训练素质上都占据着优势军事装备与部队的训练、编制都过于陈旧落后”,得出日本军事装备及军队训练占据优势;中国军备陈旧,无法适应现代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侵略蓄谋已久,得出日本准备充分;中国被动应战。意义:紧扣设问“概述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展现了中国抗日的决心;赢得了向内地转移的时间,为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2)性质:据材料二“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得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作用:据材料二“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得出为党外人士参与抗日民主政权提供了制度保障;据材料二“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得出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所学知识和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得出是民主政权建设的重要探索。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