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529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

2、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

3、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

4、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

5、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

6、非一成不变的。【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如果就”表示过于绝对。B项,“必须完好保存”于文无据。D项,“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与原文表述不一致。原文是“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说法过于绝对化、无中生有、于文无据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题详解】试题分析:

7、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

8、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B项,“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不是“活化了乡村记忆的标准”,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扳着指头数到十芦芙荭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的时候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新布鞋。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我和娘把爹送到路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

9、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

10、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零三只呢!”“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三十四天!”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

11、娘收的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来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标题“扳着指头数到十”,借富于形象感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了儿童时期的“我”对远行的亲人的热切思念。B. “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娘用儿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说出,就是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事理分担思念之苦。C. 在文中,“我”的三次“偷偷”的作为,透露出年幼时“我”的幼稚与率真,也显示出其时的“我”的淘气、调皮的一面。D. 文章用朴实纯真的文字,勾勒了“我”一家人朴实纯真的内心世界,再现了一种洋溢着和美、宁静

12、与温馨的家庭生活。5. 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其间还插入了一段与瓦匠相关的叙述。从情节安排和主题表现角度,简要说明这段叙述的作用。6. 文章中前后两次写娘“笑了”:一次是娘听完我不想送还泥的理由时,“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另一次是我和爹对话时娘插进来问了我一句话后,“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联系上下文,简要解释这两次“笑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答案】4. B 5. 回应上文父亲临走时的交待与嘱咐;也为下文用瓦匠家的泥捏狗计算归期的情节作了铺垫;突出“我”一家人朴实纯真、热情助人的精神风貌。 6. 两次“笑了”,都包含娘对儿子的宽容。第一次“笑了”,侧

13、重于娘对儿子的理解,笑是母子情感产生共鸣的体现,娘以此对儿子的感受表示默认和赞同。第二次“笑了”,侧重于娘对爹、对家庭温情的回应,笑是娘内心惬意的体现,其中也包含着娘在明了儿子淘气、自己“疏忽”之后的忍俊不禁。【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结构思路等角度分析判断。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B项中,“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事理分担思念之苦”,理解失当,文中母亲只是用儿子能听懂的话讲给儿子听“什么是个把月”。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作

14、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回答。要简析小说开头一段关于路的描写和议论的作用,首先是要看描写和议论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再来看描写和议论的内容和文章的标题、和下文、和人物、和小说的主题有什么关联。前一步做法是基础,后一步做法是关键。本题“插入了一段与瓦匠相关的叙述”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结构上照应前文“回应上文父亲临走时的交待与嘱咐”,也为下文“用泥捏狗”作铺垫,内容上突出我们一家人朴实纯真、热情助人的精神风貌。【6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最后理解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体会重要语

15、句的丰富含义,首先要找到涉及的句子,然后从鉴赏的角度分析,最后答题时要按照如下思路进行:先指明手法技巧,比如修辞角度、感官角度、遣词造句角度、选材角度等,然后分析句中该技巧是如何使用的,最后分析该种技巧的表达效果。本题,娘的两次“笑了”,都包含有娘对儿子的宽容。“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这是第一次写娘“笑”。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这话之后娘“笑”了,体现了娘对儿子的宽容,以此对儿子的感受表示默认和赞同。娘第二次“笑”,是发现我偷了鸡蛋以后,侧重于娘对爹、对家庭温情的回应,笑是娘内心惬意的体现,其中也包含着娘在明了儿子淘气、自己“

16、疏忽”之后的忍俊不禁。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

17、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

18、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 年们

19、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 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材料二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

20、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

21、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材料三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 3 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7. 下列针

22、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B. 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C. 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D. 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A. 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节目

23、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B. 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C. “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D. 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9. 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答案】7. D 8. D 9. 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继续带观众回到

24、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弥补节目的不足: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B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理

25、解错误,新闻评论同样需要具有时效性的。C项,“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理解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仍持怀疑态度”分析错误,从“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可以看出,并没有怀疑。B项,“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分析错误,主要是报道者的报道立场的不同。C项,“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

26、容等各种因素。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文本出发,就某个问题让考生来谈自己的观点,这是实用类文本常考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读懂题干要求,明确探究方向,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信息,再从分析这些信息入手,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见解。本题,在建议这一方面,应该从保留和改进两个方面进行,可以保留它的原汁原味,对于唤起大家对文学经典记忆的回味,带领观众领悟人间真情,宣传中国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改进的方面可以就其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本质性的交流,从朗读文本进行合理的选取,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阅读体验。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

27、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

28、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29、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B.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C.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

30、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D.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B. 朕,人称代词,秦朝以前是“我”或“我的”意思,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的自称。文中“皆称朕意”,即是这个意思。C. 公,是表示对别人尊敬的称呼。“秦孝公”和文中的“郑国公”都是这个意思。D. 太子洗马,是太子属官。即东宫官,主要负责教导太子言行,给予太子指导。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唐太宗一开始就对

31、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B. 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功劳最大。C. 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D. 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13.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2)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你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如果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像这样?(2)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经过良匠锤炼为

32、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为: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句中,“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排除A项。“朕”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项。“故”表总结,位于句首,其前断句,排除C项。D项断句正确。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

33、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项解说错误,公,是古代的爵位,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之一。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本题,A项,“一开始”不正确,根据原文“召征责之曰”可知,一开始并不是对魏征礼遇有加。C项,“假托生病”分析错误,根据原文

34、“寻以疾乞辞所职”可知,是真的生病了;D项,“放弃自己建造小殿”分析错误,文中只是说“辍其材为造”,意思是“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并没有说“放弃自己建造小殿”。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所谏:谏诤的事情;称:称合;非:如果不是;若是:像这样。(2)独:难道;为所:表被动;宝:名词作动词,看做宝贝。【点睛】参考译文:魏征,是河北巨鹿人。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

35、内黄。武德末年,他担任太子洗马,看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已经杀了隐太子,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的处境担心,魏征镇定自如,缓缓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难。”太宗听后肃然起敬,给他优厚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没有不高兴的。魏征也很高兴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贞观三年,一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

36、政,深谋远虑,对朝廷有很大帮助。 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琏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解除职务,只挂一个散官的头衔。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央枢要之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呢?”魏征才停止辞职申请。 贞观十二年,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太宗非常高兴,对侍从大臣说:“贞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

37、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 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褥子,成全他朴素节俭的风范。过了几天,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受的租户为九百户。太宗经常对左右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我过去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谨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因

38、而伤心地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所以我一方面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如果臣子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由自取。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是谁的责任呢?从今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渭上秋夕闲望潘阆秋夕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注此诗作于潘阆早

39、年落拓江湖之时。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14.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B. 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C. 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 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D. 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描绘,借助太公

40、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15. 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景色或者事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口,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

41、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标题中,A项考查内容、手法,B项考查内容,C项考查内容、手法、情感,D项考查内容、手法、情感。C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自己无人赏识,没有姜太公的际遇。故选C。【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中某一联的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

42、。把握几个概念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然后审题答题。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意境是由意象组成。回答意象要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注意回答意境的特点时要选用两个形容词。写景技巧要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还要注意用词的特点,比如叠词、口语、数量词等。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该题有三个小问题,首先要准确找到颔联“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里的重要意象,如:残阳、轻雨、鸣蝉。然后指出颔联运用的写

43、景手法:视听结合。还要指出视觉描写在诗句中的表现,如:“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颔联描写了在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口,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最后答出意境的特点:清新、幽美。【点睛】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第二步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

44、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第四步做到五看: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看注释(借此了解诗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词语);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在此);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第五步:关注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一般可用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

45、技法,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抒发了的感情)。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剑阁峥嵘而崔嵬”,易守难攻的句子是_,_。(2)“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甫在秋兴八首中表达了同样感情的诗句是_,_。(3)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谈到思与学之间的关系,请写出这个句子:_,_。【答案】 (1). (1)一夫当关 (2). 万夫莫开 (3). (2)丛菊两开他日泪 (4). 孤舟一系故园心 (5). (3)吾尝终日而思矣 (6).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46、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当、莫、系、臾。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

47、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和语境中“继续以状态”“再创佳绩”相矛盾。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符合语境。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符合语境。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

48、平正直,不讲情面。语境说的是赵老师执着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强调的是坚守,而“守正不阿”强调的是人处事公正。不符合语境。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心满意足。句中是指“对未来”并不是“对取得的成就”,使用错误。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符合语境。故选B。【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

49、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中国作家曹文轩获得 2016 年度国际安徒生奖,他的获奖充分证明:一个作家只有立足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民族,写出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才能获得世界的认可。B. 对于机器人是否比人类聪明,未来是否可能替代人类,假如机器人产业完全替代人类生产,人还能做些什么等问题,来合肥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的回答是肯定的。C. 把研究方向聚焦在威胁人类生

50、命乃至健康的重大传染病防治上,把目标定位在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上,加上大团队合作,这些为青蒿素的发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D. 国家林业局着手编订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计划在 2016 年至 2050 年间,完成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西南、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六大储备林建设基地。【答案】A【解析】B项,不合逻辑,“回答是肯定的”无法与第三个问题搭配;C项,语序不当,将“生命”和“健康”颠倒位置;D项,搭配不当,将“基地”和“建设”颠倒位置。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

51、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辞,不能用于别人家。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20.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五个短语概括川剧的特点。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

52、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人胜,在各大剧种里独树一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川剧的特点:_、_、_、_ 、_。【答案】 (1). 历史悠久 (2). 唱腔美妙 (3). 帮腔独特 (4). 语言活泼 (5). 地方色彩浓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对材料的理解;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语言概括与表达。本题要求用五个关键词概括川剧的特点,提取关键词同样是提炼信息,从每一句里找到说

53、明川剧的特点的词语,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句是川剧的历史,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即历史悠久;第三句是川剧声腔特点,其中以高腔为代表,即唱腔美妙;第四句是川剧帮腔的特点,即独树一帜;第五句是语言特点和地方色彩,即语言活泼(生动、幽默、风趣)、地方色彩浓郁。【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所谓“摘取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会压缩语段,

54、连缀语句。3.复取法“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也给沿线上的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国家开始认识到,只有参与“一带一路”的合作,才能解决本国的就业问题。如果拒绝合作,必然导致本国经济的倒退,也将会使本国陷入一场严重的文化危机。解决本国就业问题的渠道不只有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一条。_,_。【答案】 (1). 拒绝合作不一定导致本国经济倒退; (2). 拒绝作不一定会使本国陷入严重的文化危【解析】试题分析:注

55、意语段中的表述绝对的地方“必然导致”“将会使”。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小鱼问大鱼:“钓饵味道是最美的,而且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我可以吃吗?”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为了它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请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答案】 养浩然之气以御诱惑诱惑,是鱼钩上令人垂涎欲滴的香饵,殊不知其后却躲着心怀叵测的渔夫;诱惑,是陷阱里让人食欲大增的肥肉,谁曾想那旁边却藏着虎视眈眈的猎人。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无力招架,拜倒在其

56、“石榴裙”下,身败名裂,不得善终。秦时身居宰相之位不可一世的李斯,为权势所诱惑与赵高结党营私,终因权高势大而引起秦二世的怀疑,而将其腰斩于咸阳。“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南唐后主李煜,终日沉溺于美酒佳人,忘情于吟诗作赋,醉生梦死,终而国破家亡,做了个违命侯。吴三桂,无力抵御红颜的诱惑,引清兵入关,“扬州十日,嘉庆三屠”是何等惨烈,而吴三桂的冲冠一怒引来后人多少唾骂。号称中国第一大汉奸的汪精卫,更是为权势所诱惑,卖国求荣,而遗臭万年。由此可见,诱惑足以亡身破国灭族,实在是可悲,可叹,令人警醒。 纵览青史,能够拒绝诱惑,不为之所动者却也比比皆是。庄子这位冷眼观世者,当楚国国君欲重金聘请他

57、去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堂堂相国时,这位漆园小吏居然毫无受宠若惊之态,而是以楚之神龟“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愿“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死而留骨以贵”为喻,拒绝了诱惑,为后人称颂。谪仙李白,不以“钟鼓馔玉”为贵,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辞官不做,漫游天下,为后人留下了多少传世之作,不朽诗章。 古人尚能藐权贵如草芥、视金银如粪土,我们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时期,又该如何去面对诱惑,怎么才能拒绝诱惑呢? 老子曾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从而“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使民“无知无欲”,以此无为之治来消弭诱惑,这种做法在当今社会是不现实的。一个人是否能够在诱惑

58、面前做到无动于衷,其关键在于自身,在于个人素质,在于其道德修养。玛丽居里以其高尚的人格,崇高的科学追求,折服了全世界,种种诱惑在她面前根本就无孔可入,以至奖章都成了她女儿的玩具。被称为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一个师的钱学森,以其伟大的爱国热情抵制了各种诱惑,抛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为后人景仰。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为千古文人志士所传诵,只要能够做到非己之物莫取,非正义之利不谋,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养其“浩然之气”,树立崇高理想,坚守高尚情操,诱惑在我们面前定会偃旗息鼓,失去它的威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话题作文是前些年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

59、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在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审清题意,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审题】话题“成长中的诱惑”,里面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成长”,“成长”是一种变化,是个蜕变的过程,从无

60、知到有知,从有错到认错,从没感受到感受深刻;另一个是“诱惑”,什么是“诱惑”?生活中会面临哪些诱惑?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拒绝“诱惑”? 我们宜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生活中会面临哪些诱惑?在享受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对吃、穿、住、行、用的过分追求的诱惑;在学习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贪图玩耍娱乐的诱惑;在交往方面,我们可能面临青春期情感萌动的诱惑(2)怎样才能拒绝和战胜诱惑呢?我们必须有战胜诱惑的信心和勇气,必须有战胜诱惑的毅力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智慧和高度的自制能力。立意角度:(1)我们如何拒绝和战胜诱惑;(2)养吾浩然气以御各类诱惑;(3)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成长中我们无惧诱

61、惑;(4)不经诱惑,无以成长。素材准备: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而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心里感到诱惑就对诱惑进行反抗,而不会屈从于它的人。(弗洛伊德)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了最完美的心灵健康。(培根)飞蛾扑火,为诱所惑;身败名裂,源于诱惑。古往今来,多少是是非非,在诱惑面前现尽凄凄惨惨。而诱惑,却总是如一把没有休止的哨子,唱着它的歌,在你的心际来回地撞。正如海妖西壬以她美丽的歌声诱惑一个个水手。而面对诱惑的我们,更应该作坚持勇敢而聪慧的水手,战胜诱惑!诱惑是一杯止渴的毒药,是蛇蝎

62、心肠的美人,是温软耳语后的利刃钢刀。我做不到抵制诱惑,战胜诱惑。因为我不是那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只是一介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子。我知道,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那我只有唯一的方法,不去河边,远离悬崖,远离诱惑。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结构设想:本文适合写记叙文,写议论文亦可,但一定围绕中心“成长”和“诱惑”来写。话题作文的标题需要自拟的,根据立意,快速拟定一个鲜明的标题十

63、分重要。拿写议论文为例,从材料中引出话题,提出中心论点,如“我们如果拒绝和战胜诱惑”。接着进行论证,要利用好素材,使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据要有典型性和覆盖面。全文结构宜采用总分总的方式,中间论证部分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结构。因话题中有“成长”这层含义,所以,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谈拒绝诱惑的重要性,十分必要。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展望未来。【点睛】话题作文审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审话题 (1)理解话题的内涵:许多话题包含了很丰富的内涵,我们可将话题的含义由本义引向引申义、比喻义,这样不仅容易写,还能写得有深度、有新意。以话题“试卷”为例,试卷的本义指的是考试时准备应试人写答案或应试人已

64、经写上答案的卷子,如果单从这一点来立意,就不好写。一个学生就用它的比喻义来写,“人生如同一张空白试卷,人生的试卷中有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还有判断题、分析题,要你一一地去解答”,然后就此展开来写,写起来令人耳目一新,并达到了相当的理性高度。(2)准确理解话题,明确写作的范围和重点。例如话题“诚信”,其含义是诚实守信,一个学生写考试作弊后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显然只写了诚实,这就偏离了题意。 2审材料或提示语 现在的话题作文一般都设计了一段材料语或提示语,是为考生理解话题意旨而创设,对话题的意旨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它能帮助考生启发思维,激发想象,审题时要对这些材料语、提示语认真研读,准确理解其意义、作用。例如下面这则以“自由与不自由”为话题的材料: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考生在审读的时候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沙漠、自由、不自由、选择等其中的沙漠比喻困难、坎坷、逆境、挫折等。进而读出“自我”“坎坷”“不顺”“世界”“理想”“人生”“目标”等外延,从中可以表现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