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2、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3、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人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4、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学习重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学习难点】: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知识链接
2、】1.宋词的风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2. 作者简介:见“优化设计”“新课助读”部分。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n )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3. 写作背景:见“优化设计”“新课助读”部分。二、【学习过
3、程】:(一)基础梳理(请同学们朗诵全词,完成“优化设计”“自主梳理”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故垒( )羽扇纶巾( )樯橹( )早生华发( )还酹江月( )2、朗诵全词,划分节奏(二) 品读鉴赏探究1初读“感基调,明词意”反复诵读,理解词意整体感知性诵读提示: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调如何?)全词该用高昂激起的语调来读,还是用沉郁舒缓的语调来读?上下阕有没有区别?最后一句呢?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学生自由诵读,同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作,然后概括词的主要内容。2、再读“品语言,入意境”(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应
4、该以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去读?(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应该怎么读?(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说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对下文周瑜形象的刻画有何作用?该如何朗读?(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何作用?如何朗读?3、三读“展想象,塑形象”(1)“遥想”的内容有哪些?(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的?(3)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瑜的形象及赤壁之占的场面,仔细体会作者为我们塑造的这位古代英雄
5、形象。(4)“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几句该如何读?4、四读“析主题,悟情感”(探究交流)(1)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我们在赤壁赋中作者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最后几句的感慨有何关系?(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3)最后几句应该怎么读?5、五读“评词作,知手法”下列是关于苏轼词的诗论,同学们结合试论深入地理解苏轼词“豪放”的风格。探讨: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营造出这种豪放、壮阔的意境的?东坡在玉堂
6、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苏辛,词中之狂。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以上则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无成的形象,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1、背诵这首词,仔细品味词作雄浑壮阔的意境。2、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将词作中描绘赤壁景物的句子扩写成一篇写
7、景散文,或者将刻画周瑜的句子扩写成一篇写人的记叙类短文。定风波一、基础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A级)同行( ) 吟啸( ) 一蓑烟雨( )2.划出朗读节奏(A级)3.填写下列各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1) ,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周瑜的句子:小乔初嫁了, 。 ,谈笑间, 。(3) ,谁怕? 。(4) ,归去, 。二、品读鉴赏探究李白有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正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与打击,正是不幸的人生阅历与体验,成就了一代文豪苏东坡。在出世入世之间,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引下,他用如花妙笔,为我们书写了不少励志警醒的名句名篇,
8、成为我们跌入人生低谷、无路可走时的座右铭。1、自由朗读词作,并结合注释谈谈这首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3、 词的上阙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能够体现出这种态度?4词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吗?它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三、延伸阅读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回答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
9、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注:亲射虎,看孙郎: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 (ling)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是诗人以孙权自比。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郡太守,匈奴不敢进犯。后因报功状上多报了六颗首级,被削职判刑。冯唐指出文帝赏罚不当,文帝采纳了冯唐的意见,派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魏尚为云中守。节,使者所持的用竹做成的符信。云中,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诗人以魏尚自比,是说,什么时候派人赦免我的过错,使我得到重用呢?天狼:星名,一名犬星,
10、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夏。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注:此词是作者对亡妻的悼念之作。苏轼的原配妻子王弗,性情温顺,善事翁姑,敏静而颇知诗书,对苏轼察言、知人都有很大帮助,婚后伉俪之情甚笃。不幸的是,她十六岁与苏轼结婚,27岁便于都城汴京溘然长逝。第二年六月,葬于眉州(今四川省眉山)。此后,诗人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北轩徙,居无定所,无法静下心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这首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所做,此时王弗已故去整整十年,诗人于正月
11、二十日夜,与王弗梦中相逢,写下了这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词作。1、这两首词的词牌是 ,题目分别是、。2、第一首词的上阕通过、两种表达方式,描绘出;下阕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了,塑造了一个形象,表达自己 的雄心壮志,整首词着一字贯穿全文,意境壮伟,笔力雄豪,撼人心魄,大有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从词的风格上来讲,属 。3、第二首词从风格上讲当属。上片叙写现实,表达。下片记述梦境,“小轩窗,正梳妆”是通过 来刻画妻子的形象,描绘出一帧窗前梳妆的日常生活图景,以此表达自己 ,“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表达了 的深挚情感。最后三句,是诗人梦醒后的感慨,“明月夜,短松冈”,采用了,描绘
12、出千里之外王弗葬地的景象,渲染出一种的意境,蕴涵着夫妻之间无尽的哀伤和思念。四、活动与探究在词史上,一般把柳永推为婉约派的正宗,把苏轼当作豪放派的始祖。两人的词放在一起,最能体现婉约、豪放两派的不同特点。请各找柳永婉约词和苏轼豪放词若干首,作个对比研究,品味两者的不同风味。然后学习委员组织一个诗词交流会,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五、布置作业读了苏轼的这两首词,对你有何启迪?写一篇读后感。六、课外阅读风雨人生路,超然旷达情回顾苏轼的一生,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很关键的字贬谪。是的,凭借骄人的文学才华进入到官场之中,对于苏轼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但是,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从不随波逐流的性格,却注定
13、了他在今后的那条出仕之路上必然要走得格外的坎坷与艰辛因为与朝庭大员政见不合,苏轼一次又一次的被卷入到此起彼伏的政治风波之中,成为朝庭内部权利斗争的牺牲品。他一次又一次的被贬谪,黄州,杭州,密州,湖州,惠州,一次比一次偏远,甚至在海南,我们也不难发现他的足迹。一、被贬黄州,用极积应世的心态变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在不完美的人生中,重新找到自己人生的合适定位乌台诗案,苏轼差一点就被送上了断头台,后来,他被贬谪到了地处偏远的黄州,一住便是四年。虽然,苏轼并未因此丢失掉宝贵的性命,但这次事件无疑成为了他在漫长曲折的政治生涯中所遭遇的第一次沉重而冷酷的打击。我们甚至有些无法想象,从春风得意备受文坛大家
14、欧阳修所推崇的科场奇才,到初出茅庐,踌躇满志,又深得仁宗皇帝赏识的青年才俊,再到谪居他乡,失意落寞的戴罪犯官,这人生的巨大落差,会让苏轼的内心经历多大的痛苦与挣扎。在这之前,苏轼的求学入仕之路不可谓不顺畅之极,只是这时,我们却不得不有些担心在现实与理想的激烈冲突之中,他还能从痛苦失意之中走出,重新给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吗?所幸的是,苏轼没有让我们失望!在黄州的四年岁月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怨天尤人,悲观消沉的苏轼一边是主持兴修水利工程,一边是奖励发展农业纺织我们处处都可以看见他忙忙碌碌的身影。后来,黄州的百姓们十分感念这位父母官,还为他修筑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
15、如果说,存在痛苦与挫折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那么,苏轼的人生也无疑是不完美的。但是,开朗乐观的心态和积极济世的人生态度,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意义上的完美的苏轼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并在这个位置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苏轼的种种言行,无疑为后世之人做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榜样。二、数次登临赤壁,在对古人过往的沉思与对失意人生的深刻思考中,构筑起自己宁静如月,旷达如风般的精神家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一天,苏轼来到了黄州的古赤壁前, 面对着滚滚而去的江水,他想起了那个曾在三国时期如火如荼的战火风云中谈笑自若,叱咤一方的大都督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16、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拂去历史烟云的迷蒙色彩,英雄的颯爽英姿仿佛还鲜活可见,只是,面前这条滚滚而去的江水却将所有历史的繁华冲刷的干干净净,当年的英雄,身在何方?他们曾经立下的赫赫战功,今又何在?苏轼沉默了,他不禁反问自己,难道自己不也正像那东吴的督都吗?在自己的心中,不也曾经如他般激荡着一腔指点江山,治国平天下的壮志豪情吗,而此时呢?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了沉思:时光流逝,岁月漫漫,历史的变迁,千百年来,便是如此,但是,当年那些战功赫赫的英雄志士们,他们如今又在哪里呢?原来,一个人,无论他曾经拥有多大的功名,或者拥有多么显贵的地位,其实还不都是要注定被这滚滚而去的时间洪流所冲
17、刷得干干净净吗,人生本就如一场梦幻啊,又何苦还让自己不能开怀呢?于是,面对着滔滔的江水,苏轼不由得从内心发出了一声千古长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哪里是在凭吊古人,分明是在凭吊他自己那宦海沉浮,如梦如幻的人生啊。这是他历经风雨之后的坦然,更是他从痛苦失意之中获得超脱的真情告白。 也是在这同样的赤壁前,苏轼再次来到这里,这一次,是和他的朋友们,月光淡淡,清风徐徐,客人们饮酒高歌,欢愉无比,但这时,面对这眼前美景,无边乐事,朋友之中不由得有人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悲叹之语,然而,苏轼扬酒答到:“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18、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宽慰客人不要感叹人生的虚无与短暂,告诉客人,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它们自己存在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人也没法改变的,既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又何必为它再去感伤呢,不如忘记这些,好好的享受这眼前的无边美景,享受欢愉无边的人生呢?苏轼的劝解宽慰是成功的,客人终于转忧为喜。我们知道,当时的苏轼,己经身遭贬谪,但他竟然能够用自己的感悟去宽慰悲伤的他人,试想,如果,苏轼本人没有获得对自己多舛人生,坎坷命运的清醒思考和认识,获得彻底的超然,又怎么能够做到这样呢?有一位哲人,曾经问到过人们这样一句话,他问:“知道为什么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上的吗?”人们
19、作了很多的回答,但是答案却很出乎大家的意料,哲人说:“哭泣,是因为,他们早己预见到了人生的苦难。” 这个答案也许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他的确道出了我们过去,现在,甚至未来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真理般的事实。的确,人生是痛苦的,一生之中,我们得经历很多的挫折磨难与打击,但是,我们却仍然拥有得到快乐的权利,毕竟,人生并非只有痛苦与悲伤。抬头看看吧,天是那么蓝,花儿是那么芳香鲜艳,头顶的阳光,那么温暖,天边的那轮新月,那么明亮,那么皎洁,我们也许失去了很多,可我们却仍然无条件的拥有它们,我们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苏轼和我们一样,他的人生也有着许多的痛苦失意,但是,他并没有消沉悲观,
20、他知道,无论境遇如何多变,无论他的人生失去再多,那轮明月,那阵徐缓绵长的清风,却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心灵宝藏,更是他疲惫灵魂得到安抚与慰藉的温暖家园。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沉重,漫漫的人生之路,我们是否也应该如苏轼般,渐渐学会在自己的心中,为自己那个疲惫的灵魂建筑起一座温暖舒适的精神家园呢? 三、人生的风雨,当我们坦然面对时,它们一点也不可怕对了,还记得文章开始提到的那场风雨吗,那是一场平常的风雨,并不特殊,但是,它却偏偏让苏轼并且是被“乌台诗案”逼上了绝境的苏轼赶上了。此时的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己有三个年头了,而且己经彻底的从痛苦沉沦之中解脱了出来,于是,一场再平凡不过的风雨与这位经历人生挫折却
21、依然超然旷达的苏轼相遇,一首千古绝唱便又产生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词中的狂风暴雨,不就是苏轼所面临的严酷现实吗?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淋湿了他的全身,但却使他清醒了:巨大灾难降临,只有无所畏惧,安之若泰,才能不被它压垮。即使终生湮没于“烟雨”之中 ,又有何惧哉?被贬杭州: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又一次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的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
22、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掉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被贬海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地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境,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被贬密州:“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写作这首词时,苏轼己被贬谪到密州,与家人,与挚爱的兄弟己经六七年未曾见面,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必须自是难以排谴,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
23、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的一生得以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结语:回顾苏轼的这一生,几多风雨,几多坎坷,然而甚至在让他几乎丧命的逆境之中,他也仍然保持着坚贞的气节和独立的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即使被贬谪到再偏远的地方,他仍然尽到自己全力去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可证;总之,无论苏轼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然而,更值得我们肯定和记住的是,在苏轼多次遭遇贬谪动荡不堪的一生中,即便是在身处绝境之时,他也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苏轼的确为后人修筑留下了许多的道路和桥梁,但是即便它们如何的结实牢固,也终会被风雨所侵蚀,最终化为只能供人瞻仰的历史遗迹;可是,苏轼的思想,苏轼面对人生风雨时超然与旷达的人生态度,却无疑为后世之人做好了一个永不磨灭的榜样!苏轼,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不朽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