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寒夜的灯光教学反思寒夜的灯光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课文讲述了一名医生在加拿大的西部开了一家诊所。他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冒着风雪去给农家孩子治病,那位农民请沿途的农家打开电灯引路,医生给孩子治完病后回家,沿途的农家又开着灯送他前行,使他在寒夜中充满了温暖和力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下效果:1.课前预习 本文故事性强,内容感人在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把课文读通、读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 出诊时,路上的情况怎样 ?回家时又是怎样一番情景?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多读读,多想想,
2、做好批注。2.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我在导入课文时创设情境。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最质朴的话语道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在英国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里,就有一位医生,他与小镇上的人们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寒夜的灯光。3.巧抓对比,教学时我抓住“对比”这一写作特点来进行,先让学生理解题目“寒夜的灯光”,寒夜代表寒冷和黑暗,灯光代表温暖和光明。题目中的词语就是一组对比,通过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对比及其作用,进而掌握本课其他对比所要突出的内容。4.以读悟情。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抓住了医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如
3、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应该读出作者紧张的心理:恐惧和担忧。通过把反问句“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回去的路呢?”改为陈述句的练习,体会作者当时的担忧是多么的强烈。但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医生毅然出诊并执意回家又说明了什么?接着,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医生的尽职尽责与可敬。二、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课文最后一段,体现出“通明闪亮”的灯光给作者带来的温暖,即使风的哀鸣和车轮碾雪的声音也不再使人感到害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那样的画面。在朗读“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在等待着我”时,我先设计了如下练习:我的汽车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
4、而前面的灯光(还在等待着我);我的汽车又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在等待着我);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在等待着我);就这样,我的汽车一直驶到家中,灯光(才全部熄灭)。在学生想象画面完成练习后,教师引读,师生共同体会如此节约的农民在医生治好同乡孩子的病后,还愿意为其而亮灯的友善与崇高。三、不足之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本科的教学中虽然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对于文本的朗读和朗读的指导做的还不够好,这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对该堂课进行总结的:“是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给人温馨、予己欢乐。让我们伸出双手,一起去关爱他人。”这极富号召力与感染力的语言,点燃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欲望。接着,课件出示有关关爱他人的画面的同时,一曲爱的奉献缓缓奏响,把学生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此时,老师无需过多的语言,学生已自发地准备投入到“关爱他人” 的行列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