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1秦的统一(1)(2)(3)影响: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中央官制皇帝制度创立: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制度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地方制度郡县制“郡”直属于中央,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
2、接任命(2)影响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核心论点:秦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文明的传承,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1贡献:建立大统一中央集权国家措施影响政治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
3、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思想专制:焚书坑儒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促进经济交流交通修筑驰道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2.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2)修筑长城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3)大兴土木:仿建六国王室宫殿、修建阿房宫、修骊山墓。(4)徭役兵役:伐南越、戍边疆。3评价(1)功绩: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过失:暴政导致秦朝速亡。1汉承秦制:西汉大体上沿袭了秦王朝的
4、官僚制度。2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组成“中朝”,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外朝”,即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的权力。3中央集权的发展(1)背景: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导致出现王国问题。(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每州设刺史一名,监察地方;完善封建法制,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建社会秩序。(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汉代“斑马式”的地方管理体制(郡国并行制)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5、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核心论点:(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统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分裂叛乱问题。(2)汉初对地方管理实行郡国并行制,体现了汉代统治者因地制宜、分而治之的治国策略。 4选官制度:察举制(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2)选官标准:孝廉。(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具有封闭性的特征。5外戚宦官专权(1)西汉后期,重用外戚与宦官,政局混乱,国家权力削弱。(2)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较小,外戚宦官轮流控制朝政。6豪强地主势
6、力的发展:东汉时期,“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2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2)成就冶金业a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b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纺织业a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b丝织技术相当
7、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c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汉代的官营手工业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核心论点:(1)汉代官府丝织业的兴盛,说明汉代官营手工业非常发达。(2)汉代官营手工业发展,丝织品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产品,推动了对外贸易兴盛。 3商业的发展(1)商业发展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概念辨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核心
8、观点:(1)君主专制强调的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集权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不具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图解历史】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观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之手。【教材补遗】朝议制度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军国要务,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它是封建统治集团普遍实行的一种决策制度,体现了地主阶级内部最高层次的民主,较为有效地限制了君权的非正常行使。【教材补遗】官僚政治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以后的“
9、官”则是皇帝任免,俸禄来自国家税收,形成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韩非子主张“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官僚政治体系还包括管理官僚、选拔官僚的制度,官僚履行职责、执行政务的制度。【辨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核心观点:秦朝时期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教材补遗】外戚干政外戚亦称外家,指封建社会中的君主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廷政权
10、的现象,外戚干政现象是君主专制下皇权专制的结果,往往会造成政治黑暗或朝廷内部矛盾争斗激烈。【图解历史】汉朝设立中外朝制度核心观点: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成为决策机构,而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外朝,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图画证史】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核心观点:反映了牛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加广泛,促进了农业的进步。【教材补遗】田庄经济田庄是汉代社会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的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教材补遗】“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
11、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盐铁专卖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流通及商业的发展。【漫说历史】“重农抑商”观念核心观点:传统社会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重义轻利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点一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和中外朝制度秦朝中央官制如何体现君主专制【解读】(1)三公九卿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国家军政大事的最终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
12、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直接掌握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三公九卿制的运作方式和作用1运作方式: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2作用:形成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不同官职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汉代设立中朝史料“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
13、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史料解读】抓住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可知,汉武帝时中枢机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问题思考】据史料分析,设置中朝的目的是什么?试答:【提示】中朝人员都是地位低下、但受皇帝信任的人,重大决策由中朝裁定;而原来的有资历、难以驾驭的权臣不再受到重用,目的就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史论归纳】汉武帝设立中朝的原因(1)内朝官地位很低,可以减少对他们盗权窃柄的顾虑。(2)内朝官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牵制。(3)内朝官多由
14、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重点二秦汉政治文明的传承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优劣史料一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注:在古文中,所谓“封建”就是指分封制,所谓“郡邑”就是指郡县制)柳宗元封建论史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15、柳宗元封建论【史料解读】(1)史料一指出秦朝采用郡县制短促而亡。(2)从史料二结尾句可以看出,柳宗元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而非郡县制的过失。【问题思考】两则史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利弊?试答:【提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这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从历史上看,中央过于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不利于地方的发展,而地方过于分权,短期内对地方的发展有好处,但往往会产生分裂势力。因此,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过分地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有后患的。【史论归纳】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
16、郡县制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官吏权力王位世袭,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由皇帝和朝廷任免调动,不能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实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演变的文明传承1表现(1)秦朝确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央“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地方推行郡县制,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形成典型的封
17、建官僚政治,反映了政治文明的进步。(2)汉承秦制,略有损益。汉代在中央通过“中外朝”制度限制相权;地方通过“推恩令”逐步解决王国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设置地方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采取察举制选拔官吏,官僚政治进一步发展。2作用(1)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维护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2)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工程。重点三秦汉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古代庄园经济发展的特点土地来源古代中国的庄园主要是由商人、豪强地主、官僚等用威胁、欺骗、敲诈、权威、买卖、强占等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的土地,形成土地
18、私有制经济形态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庄园主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布置庄园,使耕种与纺织等手工业结合,把庄园建成一个独立而封闭的世界剥削方式庄园除有一部分奴仆劳动外,大多由徒附、宾客、族人通过租佃的方式来耕作,他们一般向庄园主交纳实物地租。除实物地租外,他们也须无偿地为庄园主服一些劳役,如砍伐林木、看家护院、充当“部曲”等管理形式中国古代庄园主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没有司法管辖权,唐代以后庄园主对庄园劳动者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削弱汉代重农抑商政策史料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铸钱、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及榷酒等一系列经济统制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御史大夫桑弘羊开宗明义地讲,是因为
19、对匈奴战争“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摘编自于传波汉代盐铁官营再评价【史料解读】抓住关键信息“对匈奴战争”“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从对外战争和内部财政不足两个方面分析。【问题思考】据史料说明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试答:【提示】汉武帝时期频繁用兵匈奴、西南夷等,战争耗费巨大,财政不足;汉初实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致使富商豪强势力膨胀,影响国计民生。【史论归纳】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价值取向。(2)在土
20、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6高考全国卷T25)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命题点:汉代田庄经济发展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选D。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地上有6人在劳作,其中4人翻地,后面跟着2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故D
21、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图片情况,排除。2(2019高考全国卷T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命题点:水利工程建造与中央集权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选D。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不断增强,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国家,国家组织能力强,能够集中物力、财力和人力办大事,故答案为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制)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战国后期铁制生产工具普及,对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起了重要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物(工具),故B项错误。当时的
22、交通落后,C项排除。3(2019高考全国卷T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命题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将“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而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因而诸侯王置办一张“皮币”就得花费较多的收入,这从经济上削弱了诸侯的实力,故C项正确。“皮币”不是货币,因而制作“皮币”不是对货币进行管理,故A项错误。制作“皮币
23、”是经济手段,而非文化教育措施,无法确立思想上的统一,故B项错误。制作“皮币”并规定诸侯王参加献礼必须购买“皮币”,不能实现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错误。4(2018高考全国卷T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命题点:西汉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西汉时期,百姓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他们在将粮食换成钱币的过程中遭到商人盘
24、剥,导致其出卖土地而流亡。答案为B。自商鞅变法以来到晚清,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改变,A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C错误;富商大贾并没有操纵税收,D错误。5(2017高考全国卷T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命题点: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选C。材料中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说明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义利观的变化
25、,排除A;西汉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B错误;“地方豪强势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6(2017高考全国卷T25)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命题点:西汉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影响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解析:选C。本题考查西汉中央集权的发展的影响。观察表格可知,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的郡的数量不断增多,说明了西汉中央集权逐
26、步加强,从而为西汉解决匈奴威胁等边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故选C项。从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的举措到汉武帝的“推恩令”,王国势力逐步弱小,王国问题逐步解决,故谈不上王国控制的封地越来越大,更谈不上朝廷与王国的矛盾趋于激化,故A、D两项错误;B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7(2016高考全国卷T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命题点:汉承秦制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解析:选B。西汉初期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
27、,A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文书之力也”不符;由材料可知,萧何收拾秦的文书,不能由此得出汉初官员都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的结论,D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汉承秦制的内容,B项符合题意。练模拟能力提升1(命题点:周至秦汉政治制度发展)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A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 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解析:选D。“封建”指分封制,“帝制”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属于官僚政治,故D项正确;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是家国一体,故A项错误;专制主义
28、中央集权实现了以地主阶级为主的集体统治,故B项错误;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均属于世俗统治,故C项错误。2(命题点:汉武帝加强君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侍卫、常侍、尚书等,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这往往为后世君主所效仿。这主要体现了()A汉代中央内部争斗激烈B加强君权统治为后代所沿用C君权与相权间矛盾尖锐D历代君主将汉武帝作为榜样解析:选B。材料“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说明皇帝加强了自身权力,材料“为后世君主所效仿”,体现了加强君权统治为后代所沿用,故选B项。3(命题点:汉代统治特点)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
29、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A倡导愚孝思想 B强化宗法伦理C确立儒学正统 D重视文化教育解析:选B。“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说明统治者试图通过强化宗法伦理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故选B项。4(命题点:秦汉经济发展)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解析:选C。在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与当时的“五口之家”没有必然
30、联系,故A项错误;传统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并无人口限制,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人口多少无关,故D项错误。5(命题点:汉初经济的发展)汉高祖刘邦时期,规定女子到15岁还没有结婚,每年必须缴纳120钱“单身税”。其子刘盈即位后,“单身税”由120钱变为600钱。汉初这一做法旨在()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贯彻夫为妻纲的儒家思想C实现人口的快速增殖D鼓励增加劳动力发展生产解析:选C。汉初由于秦末农民战争的破坏,人口大减,为了快速增殖人口,实行征收“单身税”的政策,故C项正确;此时汉朝经济比较凋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这一做法显然不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中收税的目的与三纲五常
31、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措施是鼓励女子出嫁,不是增加劳动力,故D项错误。6(命题点:两汉盐铁政策的变化)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强化中央集权 D小农经济发展解析:选B。题干材料中盐铁政策的变化,说明汉代民间逐渐获得了盐铁的经营权,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地主兼并土地的问题,A项错误;由汉武帝时期的国家垄断经营到东汉的允许民间煮盐铸铁,中央的经济权力在减小,C项错误;盐铁政策的变化与小
32、农经济的发展无关,D项错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重庆涪陵实验中学月考)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C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D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解析:选C。依据材料“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可以看出,秦朝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A项中的“消亡”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秦
33、朝加强皇权,不是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和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故B、D两项错误。2朝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之分。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朝议制度()A便于皇帝集思广益B易造成权臣的专政C是君权衰微的产物 D标志着君主制确立解析:选A。据材料“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得出朝议制度便于皇帝集思广益,故A项正确。3(2020济南二模)下表反映的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
34、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解析:选D。九卿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等的主要职能都是处理皇家事务,这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色彩,故选D项;由九卿的职责分工表看不出国家是否统一,排除A项;官僚政治是在中央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上建立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贵族血缘和世袭基础上的,九卿的任职来源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
35、;材料没有提及地方制度,无法判断是否强干弱枝,排除C项。4(2020济南外国语学校测试)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D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解析:选B。根据材料“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可知,材料认为建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故答案为B项。5(2020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考试)汉文帝、
36、景帝、武帝时期都尽力削夺宗藩权力,但主要是裁抑先帝所立宗藩;与此同时,他们又尽量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一现象主要说明西汉前期()A对血缘族群力量的依赖B血缘亲疏决定政治稳定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D分封制取代郡县制成为主流解析:选A。材料“尽力削夺宗藩权力主要是裁抑先帝所立宗藩”“尽量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说明汉代统治初期对宗法血缘的重视,故A项正确;“血缘亲疏”与“政治稳定”不存在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矛盾激化仅是西汉政治斗争的一种现象,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故D项错误。6(2020武邑中学调研)汉武帝时,拜卫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封公孙弘为丞相
37、,“无爵”;授儒者孔安国为侍中,“朝廷荣之”。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权力重心由外朝转向内朝B意识形态由法家变为儒家C中枢机构从独相变为多相D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解析:选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提拔布衣亲信卫青、孔安国等近臣构成中朝,逐步取代三公九卿的地位,权力重心由外朝转向内朝,故选A项;汉武帝时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正统思想,表现为外儒内法,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中枢机构由独相变为多相,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故D项错误。7(2020茂名二模)内容刻石名称“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泰山刻石“大圣作治,建定法度
38、”“普施明法,经纬天下”芝罘刻石“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碣石刻石“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洁)诚”“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会稽刻石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上表是刻石部分内容。据此可知,秦朝()A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B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C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D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解析:选B。据材料“男女礼顺”“建定法度”“事各有序”可知,秦朝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故选B项;材料“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只是说明社会秩序,没有体现法治,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要百姓遵守秩序,没有体现恩惠,排除C项;据材料“采纳齐鲁儒
39、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可知目的是颂德,而不是以神权维护统治,排除D项。8(2020临沂三中月考)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A工具种类繁多 B生产自给自足C注重精耕细作 D经济发展迅速解析:选C。材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C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农业工具种类繁多的结论,故A错误;B、D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9(2020河南九师联盟质检)下面是汉代史籍的相关记载。这反映出汉代()出处记载龚遂任渤海太守,“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
40、母彘,五鸡秋冬课收敛,益畜果实菱芡”汉书卷89循吏传龚遂仇览任蒲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后汉书卷76循吏列传仇览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令郡县劝民畜蔬食,以助五谷”后汉书卷4和帝纪A.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B国家重视家庭副业生产C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D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解析:选B。表中材料说明,汉代官员和皇帝都积极劝农发展家庭副业经济,由此可知国家重视家庭副业生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抑商”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政府劝农发展家庭副业经济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家庭农副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错误。10(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图是描绘
41、集市场景的东汉画像砖拓片。对该拓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政府对“市”管理严格B“市”的交易时间不限C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D草市作用已经十分显著解析:选A。由材料“描绘集市场景的东汉画像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政府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商业活动必须在固定的“市”进行,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前商品交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商品交易的场所,从中看不出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故C项错误;草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故D项错误。11(2020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
42、“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解析:选D。依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严厉打击商业活动,注重农业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而不是汉代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豪强大族操纵国家政权,故C项错误;据材料“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豪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故D项正确。12(2020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
43、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解析:选D。材料强调的是后世对汉武帝专卖制度的沿用,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针对的是“私铸铁器、煮盐者”,没有涉及富商大贾与小农的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后世对汉武帝专卖制度的沿用,这主要体现了历代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20皖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朔二年(前127年)后,汉武帝出台了“推恩令”“附益法”“阿党法”等一
44、系列措施,使各诸侯国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了。在此基础上,对官吏的监察被提上议事日程。汉初,不定期地派遣御史去各地方监察。汉文帝时因御史失职不监,因而特派遣丞相出刺,并监察御史。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以后部刺史又改称为刺史。当时,中央政权的稳定还存在隐忧,如丞相权力过大,军权分散。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材料二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由于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因此在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以后,监察制度才获得了独立的发展。凡属立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正是由于监察机关对国
45、家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历代统治者均极为重视。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监察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设立刺史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制度进行简要评价。解析:(1)根据材料一“汉武帝出台了推恩令附益法阿党法等一系列措施,使各诸侯国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了”“汉初,不定期地派遣御史去各地方监察。汉文帝时因御史失职不监,因而特派遣丞相出刺,并监察御史”“中央政权的稳定还存在隐忧,如丞相权力过大,军权分散”归纳概括。(2)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由于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凡属立法、人事
46、、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归纳。评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方面、消极方面回答。答案:(1)背景:封国问题基本解决,中央集权有待巩固;御史监察不力,监察制度有待改进;政权存在隐忧,皇权不够集中。(2)特点:历史悠久;制度完整、严密;以监督政府官员为主;监察职责范围广。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官员的执政行为,有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与社会稳定;对地方割据势力具有一定监督、防范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员以至监察机构徇私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
47、在“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和“西欧中世纪社会结构”中任选一则,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社会结构对近代化转型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本题要求对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方中世纪历史有宏观而系统的理解。如果选择中国,那么就要围绕左图,从经济、政治、思想三大方面来组织答案。组织答案的立足点是题目中的限制词“近代化转型”,其内涵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等核心。从中国或西欧的经济基础是否有利于向工业化转变、政治模式是否有利于向民主化发展、思想文化是否有利于向理性化演变等角度具体阐述即可。答案:示例一地主经济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基础,农民被地主严密控制和残酷剥削而极端贫困;官僚政治使皇权为代表的专制势力渗透到社会的深处;儒教极力维护专制统治。且三位一体相互依存,使新的资本主义因素很难破坏和分解。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转型。(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二西欧中世纪的领主制维持领主与附庸的相对松散的关系,使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变成可能。贵族政治有利于民主平等和守法思想的滋生。基督教的一统地位因其自身的腐败,在宗教改革和西欧民族主义潮流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相对而言,西欧中世纪社会结构有利于其向近代转型。(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