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纪晓岚吟诗 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学会10个字,会认4个字,正确读写“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的理解。2. 能用普通话有感
2、情地朗读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古诗。3. 对照1、2自然段中的古诗,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4. 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教学重、难点:1. 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2. 体会纪哓岚的机智。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纪哓岚的资料和诗句。教师:字、词卡片,挂图教学实录课前谈话:师:同学们,自从我区开展语文拓展活动以来,大家都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记诵得怎样?敢不敢挑战?师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背诵一些七言绝句。师:发现没有,刚才你们背的诗有些共同特点,整首诗一共有四句(板书:绝句)每句有七个字(板书:七言),我们背诵都是七言绝句,而
3、且七言绝句还有个基本特点:第1、2、4句诗的最后一个字押韵(如:咏柳的“高、绦、刀”)。师: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讲一个故事,题目是老头子。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纪晓岚吟诗这篇课文,再近距离地去了解清代才子纪晓岚。请大家跟老师一块儿写课题。师:第一个字读什么?生:纪(四声)。师:表示姓氏时读三声。师强调 “晓”字写法。师:纪晓岚是什么人?通过预习课文,你能了解多少?生:纪晓岚是文学家。生:他能诗能文,很机智。师:不错,课前大家都收集了资料,对纪晓岚有一定的了解,看大屏幕,谁读读资料?生:纪晓岚(1724-1805),清代著名学者,其一生作品很多,既有以官方身份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
4、目提要、热河志等,也有以私人身份著述的阅微草堂笔记。师:纪晓岚四岁被称作神童,那他到底有着怎样的才思?待会就来探讨。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考查一下同学们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生词,点名学生读。相机解释“篙、橹”。师:大家发现没有,在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字读音一样,字形也相似。生:“光芒”的“芒”和“白茫茫”的“茫”师:怎样区分它们?生: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都读“mng ”。师:“光芒”的“芒”,本意指芒草,后来用来比喻像芒的事物,如,太阳的光芒。而“茫”下面多了三点水,说明与水有点关系,它一般指水或一些事物望不到边,看不清楚,如茫茫大雾,茫茫雪原。课文中是白茫茫的生:白茫茫的芦花。师:就是说,
5、目之所及,到处都是白色的芦花。师: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包含了两个多音字。大家看看这个句子。课件出示句子:不久,水面上的鱼漂晃动一下,突然没入水中,老渔翁用力拉起鱼竿,钓上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师强调“漂”的三种读音;“没”的两种读音。生:大家一起读读这个长句子。师:读正确了字音,读通了句子,下面再来读课题,从课题你知道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师:真了不起,课题就是文眼,大多数文章的题目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千万不能放过题目。结合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生:纪晓岚在一个傍晚和乾隆皇帝一块散步,写了一首诗,结果,皇帝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师:真不
6、错,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了文章内容,你的概括能力真不错。那纪晓岚到底写了一首什么诗呢?自由读文章第三自然段。生读诗。师:读得流利。纪晓岚是在什么情况下吟唱这首诗的?生在文章中找。师:有的同学很聪明,问题出来后,知道赶快去读书,在书中找答案。生读:“乾隆皇帝觉得这个情景很有诗意,回头看一眼能诗能文的纪晓岚,要他当场作一首七言绝句,还故意为难纪晓岚,要他在28个字中,必须用上10个一字。”师:皇帝要他作诗,有什么要求?生:作一首七言绝句。师:你好像掉了一个词哟!生:要他现场作一首七言绝句。师:“当场“什么意思?生:立即、马上、现在。师:是呀,掉不得的。生:还要他必须在28个字中用上10个“一”字。师:
7、很明显,这是皇帝在为难纪晓岚。面对这么多要求,如果是你,怎么办?生:怕、担心师:是呀,要知道作不出来,轻则惹人耻笑,还说你是才子呢!重则丢职罢官。难啦!可纪晓岚感觉难啦?生:不难,我从“纪晓岚望着江上的渔舟,来来回回地走了几步,悠然的吟唱”这句看出来。师:老师请你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纪晓岚感觉不难的?生:“悠然”,看出他很坦然,一点不紧张。师:除从“悠然”之外,还从哪些词体会到?生:“来来回回走了几步”,因为一般人思考问题会花一些时间,可纪晓岚只不过走了几步,就吟出了诗。生:我从“吟唱”体会到,因为普通人在作诗时,一般比较困难,而他却是“悠然吟唱”。师:那你也像纪晓岚这样悠悠然吟唱一下吗?生读
8、诗。师:了不得,背下来了,真是小纪晓岚。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生:从“望着”看出,一般人想问题都是在低头冥思苦想,而他却到处看,我知道他是在找作诗的内容。看到渔船,他成竹在胸。生读。师:那皇帝觉得纪晓岚这首诗吟得怎样?自由读读4、5自然段。看看皇帝怎样评价。生读生:乾隆皇帝不禁点头笑道:“好!好!好一幅秋江独钓图!好一个机智的纪晓岚啊!”师:皇帝还有什么评价?生读:“乾隆皇帝轻吟一遍,觉得这首诗用字绝妙,诗中不但嵌入了10个一字,而且还把老人独自在江边钓鱼的情态,描写得生动传神。”师:哦,皇帝认为他这首诗用字绝妙。那这首诗“绝”在哪?先来回顾一下,乾隆皇帝给纪晓岚的作诗要求是什么?生:必须是七言绝句,必须用上10个“一”。师:那纪晓岚的诗达到这个要求没有?生: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