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琴声叮咚教学反思琴声叮咚是一篇读起来感觉很美的散文,从小姑娘练琴的刻苦的故事,写出了作者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弹琴姑娘的赞美之情。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习小姑娘勤学苦练的精神。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下效果:1.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上课前,播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旋律(如秋日的私语),把学生带入美的音乐氛围。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课文读通、读懂,反馈质疑。2.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琴声的短语,如“动听的琴声、悦耳的琴声、悠扬的琴声、叮咚的琴声、流水般的琴声、熟悉的、使人感到温暖的琴声”,引导学生试着读出琴声不同的味道。抓住直
2、接描写琴声的句子“叮咚!叮咚!叮叮咚咚!”,采用多种形式读出节奏的律美。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从“我常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谁在弹琴呢?弹琴的人是谁呢?难道那弹琴的就是她?我愣住了,这得就是她!”这四个疑问句和一个感叹句中体会“我”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急切地希望知道并见到这个弹琴人的原因琴声太美了,被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感动了。4.学习首尾段,引导学生发现首尾段有不同。理解最后琴声不仅响在耳边,还流淌进了“我”的心里,流铸进“我”心里的不只有琴声,还有小姑娘動奋刻苦的精神品质,理解课文主旨。二、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
3、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现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语言的优美,通过读、写、说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弹琴姑娘的赞美之情。三、不足之处应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让学生当一当小作者,模仿2-9自然段的样子写一写清晨或傍晚的琴声,并进行优秀作品评选,展示练笔成果,让小作者在班中读一读自己的作品,并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