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20MB ,
资源ID:1164317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6431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3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版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3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

1、专题十二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2)统治者闭关锁国,盲目自大,沉迷于“天朝上国”不能自拔。2代表人物(1)林则徐地位: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著作:四洲志华事夷言。(2)魏源著作: 海国图志 。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洋务派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即在坚持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二、维新思想1产生背景:洋务运动

2、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3理论武器: 进化论 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4核心主张:建立 君主立宪制 ,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5代表人物(1)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纲领。出版 孔子改制考 ,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维新变法期间,全力策划新政。(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育人才、开学校、废科举、变官制。(3)谭嗣同:大胆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4)严复:翻译 天演论

3、,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坚信“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成为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6意义(1)爱国性:提出通过维新变法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2)进步性: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3)启蒙性: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和自然科学知识。三、新文化运动1背景(1)政治: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日益壮大。(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袁世凯掀起 尊孔复古 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

4、、 李大钊 、胡适、鲁迅、蔡元培等。(3)运动中心: 北京大学 。(4)指导思想: 民主 与科学(前期)。3内容(1)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4影响(1)进步性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促进了民众的觉醒,青年学生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片面性。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背景(1)国内:五四运动的影响。(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2概况

5、(1)开始传播1918年11月 李大钊 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5月, 新青年 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广泛传播“工读互助团”实践失败,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通过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3)中国化趋势: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3影响(1)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

6、 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理论指南。归纳总结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两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两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知识拓展“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中体西用”是在充斥着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时代中提出来的,它在僵化的封建文化上打开了缺口,使中国人接触到了资本主义新文化。但是,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在实施中,旧学和新学、“中体”和“西用”势必产生冲突,西学、“西用”会逐渐冲击中学、“中体”的防线,从而促进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易错辨析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1)相

7、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都注重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维新派则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3)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构图解史维新变法思想问题情境维新变法思想材料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思考运用:据上述材料信息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的态度发生

8、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提示:原因:孔子改制考的出版;冲击了传统儒学思想。阻力:封建守旧势力强大。轻巧识记记忆“新文化运动”问题情境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材料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敬告青年思考运用:根据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提示:同西方国家一样,中国也要求得到政治、经济、信仰、妇女等各方面的解放。图解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归纳总结近代“西学东渐

9、”的历程一、新教材新增知识新青年的主张及其影响新青年阐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二、新史学最新视野西方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为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提供了思想武器。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鼓吹变法图强,这里说

10、的西方政治思想主要是指启蒙思想。启蒙思想中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采用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启蒙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大旗,对封建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主题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华夷之辨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仪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

11、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血缘衡量标准阶段,地缘衡量标准阶段,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阶段。华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仪礼周礼礼记尚书,以文化礼仪作标准。针对训练1861年,洋务官僚冯桂芬写成校邠庐抗议,该书制洋器议一文用“夷”字有34处,善驭夷议一文用“夷”字27处,采西学一文用“夷”字8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开明士大夫具备近代民族主义观B“中体西用”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C洋务运动推崇“华夷之辨”思想D转型时期传统话语模式有所松动解析:材料中洋务官僚冯桂芬在其奏议中使用“夷”字的频率越来越低,反映了转型时期传统话语模式有所松动

12、,故选D项;材料强调洋务官员对外国称呼的变化,没有体现出民族主义,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国称呼,不能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冯桂芬对洋人称呼用“夷”频率的降低,说明其思想受“华夷之辨”的影响降低,排除C项。答案:D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2)成因客观原因

13、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三、“多元史观”下的“历史解释”多种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

14、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四、“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获取史料信息】鸦片战争后的经世致用思想史料经学难抵洋枪炮信息获取(1)在中西文化最初的碰撞中,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2)中国士大夫开始认识到“夷狄”也有可取之处,要以夷之“长技”来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从史料中发现问题】对“中体西用”的评价史料“中

15、体西用”后来就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发现问题: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辩证认识“中体西用”思想。思考:概括史料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试答:答案: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思想促进了思想界的巨变,为以后进一步向西方学习提供了条件,并进一步冲击着旧的思想体制。原则:历

16、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运用史料说明问题】康梁维新思想史料一他宣称古文经都是伪经,今文经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这种说法过于武断,缺乏历史根据。他竟把孔子美化为“民主圣人”,十分荒唐由这两部书所引起的今古文经之争几乎淹没了变法的主题,干扰和阻碍了变法运动。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史料二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摘编自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要求:(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

17、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的特点,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2)根据史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并分析说明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试答:答案:(1)特点:康有为利用孔子宣传变法思想。问题:康有为的变法理论过于武断,反而使变法陷于被动,阻碍了变法。(2)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主题二“天下为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提倡的实行“五权制度”的宪法原则。五权制度即“五权分立”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将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这五种治权

18、分别由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个机关独立行使,以防止政府之专权;而同时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由人民掌握,实行所谓“权能划分”。针对训练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A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B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C行政权有效地制约了立法权D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解析:据题干材料“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

19、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可知作者主要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设计上不合理,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革命派内部存在分歧,排除B项;从材料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要限制行政权,排除C项;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符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实行内阁责任制取代总统制,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答案:A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从民主政治

20、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内阁责任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获取史料信息】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史料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表示:“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这里节制的“资本”既指私人资本,也指外来资本,最重要的目的是发展国家资本。孙中山节制资本,仍然是为了保

21、障多数人的权益,发展国家资本,让全国人民得益。摘编自冯洁“科学社会主义”概念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脉络要求: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及其提出的原因。试答:答案:经济思想:发展实业,节制资本。原因:中国工业落后的现实,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孙中山在欧美的经历及与时俱进的精神。【运用史料论证问题】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史料孙中山的反清民族主义有六点“革新”:一是“把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统一民族国家的思想灌注到原有的华夏民族意识中去,从而改造了适合地主阶级需要的内中国而外四夷的传统观念”;二是“主张改君主政体为共和政体,从而扬弃了尊周攘夷和反清复明这类有浓厚的宗法色彩和帝制思想的传统观念”

22、;三是“主张师夷,从而否定了盲目排外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四是“对内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从而基本上排除了贵华夏而贱夷狄的传统观念”;五是“寓联满于排满之中”“这就破除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传统观念”;六是“主张在革命胜利后实行民族同化”“从而扫荡了明夷夏之辨和严夷夏之防这类传统观念”。张正明要求: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就是反清兴汉,分析史料,论证作者观点的合理性。试答:答案: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合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需要,扬弃、否定、排除、破除、扫荡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为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实现民族平等与团结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作者从民族主义角度肯定了孙中

23、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其观点是值得肯定的。四、“家国情怀”下的“历史担当”孙中山的家国精神孙中山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的情怀。这是他追求真理、矢志革命的力量源泉,是他奋斗不息、永不言弃的深厚基础。主题三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民主与科学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愚昧盲从和偶像崇拜等。针对训练据统计,整个新青年中,有关“科学”一词出现了1 913次,而“民主”

24、一词只出现305次,加上“德先生”之类的提法,也只有513次。这主要是因为()A自然科学知识得到广泛传播B科学已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C新文化运动更注重科学普及D新青年已成为科学类杂志解析:由材料可知新青年中“科学”一词出现次数多于“民主”,说明科学更适应当时文化斗争的需要,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但新文化运动依然局限于知识分子与社会上层中,自然科学知识没有得到广泛传播,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也是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因而“科学”一词出现较多是因为文化斗争的需要,排除C项;新青年本身并不是纯粹科学类杂志,排除D项。答案:B二、“历史解释”下的

25、“认知深化”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命运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全面否定以儒家封建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原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具有两面性;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有关目的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不足之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化的倾向实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获取史料信息】陈独秀

26、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史料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摘编自曾乐山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要求:依据史料概括指出陈独秀有关儒家学说的观点。试答:答案: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提倡以民主科学代替传统道德。【运用史料说明问题】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认识史料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

27、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分析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为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改变要求:根据史料说明作者区别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并非全盘否定。试答:答案: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反对对孔子偶像崇拜和儒家伦理纲常,但是却尊重和崇敬孔子,辩证地看待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全国卷全国2020T28;2019T29;2017T29;2017T41近代思想

28、解放的历程及其影响,尤其是维新思想,在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等,需重点关注。新文化运动在历年高考全国卷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复习时把它放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把握。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反思是备考时要予以关注的重点。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贡献及三民主义的影响需要重点关注。全国2018T29;2017T29全国2019T29;2019T41;2018T28;2017T41;2016T29地方卷山东2020T6感悟真题明确命题方向1命题点: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伦理

29、的批判(2019高考全国卷)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重点不是强调个人之自由,而是强调从思想上批判封建伦理,故选B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强调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而非国家至上,排除A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体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排除C项;“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

30、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还停留在西方民主的范畴,没有上升为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答案:B2命题点: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2019高考全国卷)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解析:A对,分析材料可知,19151918年,“民主”与“科学”“革命”等词在新青年中出现的频次相当,但到19191922年时,“民主出现次数不到

31、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由提倡民主科学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十月革命,题干所述变化说明了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错,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错,资本主义政体模式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错,当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发生改变。答案:A3命题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19高考全国卷)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32、”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解析:“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是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专用称谓,“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可见具有普遍性,故选D项;“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可见不一定特指知识界,排除A项;“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不涉及经济理念的概念,排除C项。答案:D4命题点:严复的社会进化论思想(2018高考全国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

33、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D对,严复将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翻译到中国,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我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因此严复宣扬进化论,提出社会发展也是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目的是倡导维新变法,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A错,材料反映的是严复将译书与其救亡思想主张相结合,不是在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错,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

34、新派,主张变法维新,不主张反清革命;C错,材料中严复主张维新变法,而“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答案:D5命题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18高考全国卷)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20年”及材料中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结合所学可知是反对胡适提出的改良主义,主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说明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且其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增

35、强,故选C项。答案:C6命题点:新三民主义的内涵(2018高考全国卷)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唯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解析:C对,根据材料中“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可知,孙中山认为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不力,“唯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是因为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因此孙中山

36、意在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A错,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他只是从俄国革命中获取经验,不可能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B错,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孙中山不可能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材料也未体现代议制的相关信息;D错,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没有改变。答案:C7命题点:西学东渐(2020高考山东卷)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

37、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解析:C对,从材料“地质的进化过程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可以看出这体现了进化的思想,符合当时中国救亡的实际,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共鸣,因此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A、B错,中国进步思想家关注地质学理论并不仅仅是因为其阐释了自然演进规律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知识,而是其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变革;D错,西方地质学理论不能动摇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答案:C8命题点:“师夷长技”思想(2019高考海南卷)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A主张清

38、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解析:材料“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说明他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故选 B项;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不是开放通商口岸,排除A项;材料是学习技术不是政体,排除C项;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与洋务派一脉相承,排除D项。答案:B模拟精练好题精练赢高考1(2020河南新乡二模)鸦片泛滥后,林则徐曾前往汉口等地实地探查,了解到民族经济的萧条和行商店铺的艰难处境,迅速得出鸦片输入独占市场破坏商业经济的结论。这种认识()A具有保护利权意识B体现对统治基础的维护C推动商战思想形成D揭示了国内市场的广阔解析:据材料可知,林则徐

39、认识到鸦片输入破坏了中国民族经济,具有保护国家利权意识,故选A项;当时清朝的统治基础是小农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林则徐认为鸦片输入对中国商业的破坏,并没有进一步提出商战,排除C项;林则徐只看到国内经济的艰难处境,并没有上升到市场,排除D项。答案:A2. (2020天一大联考三)郑观应指出:“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永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据此可知,郑观应()A继承了康、梁的维新思想B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窠臼C维护了传统的意识形态D提供了反清革命的理论依据解析:由材料“必自设立议院始矣”可知郑观应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摆脱了洋务运动只学习器物“中体西用”的思

40、想,故选B项;郑观应的思想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基础,排除A项;郑观应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打破了传统的封建统治下的意识形态,排除C项;郑观应属于维新派而非革命派,排除D项。答案:B3(2020河北唐山二模)近代中国维新思想家提倡的“开民智”,其包含了三重内涵:一是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二是接受和灌输一整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观念,三是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第三个方面。这说明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A为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C体现救亡与启蒙的时代要求D以警醒世人作为其根本目的解析:根据材料“开民智”的三重内涵可知,前两重内涵反映了维新思想进行思想启蒙的要

41、求,第三重内涵反映了维新思想救亡的要求,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维新思想将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无关民主运动的思想基础和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B两项;维新思想的多重内涵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排除D项。答案:C4(2020山东青岛一模)陈独秀在新青年中说:“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其主要意图是()A关注国家存亡,提倡思想启蒙B提倡民主科学,推动社会进步C彻底批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D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析:据材料陈独秀说“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说明其创办新青年是为了关注国家存亡,提倡思想启蒙,故选A项;材料中陈独秀主要关注国家存亡,排除B项;材料没有批判儒家传统,排除C项;李大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排除D项。答案:A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