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7 ,大小:1.64MB ,
资源ID:116430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643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版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板块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前奏——14、15世纪~18世纪中期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版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板块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前奏——14、15世纪~18世纪中期 WORD版含解析.doc

1、板块十二西方工业文明的前奏14、15世纪18世纪中期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14、15世纪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人”和“世界”被发现,欧洲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也是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的阶段。1.政治: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英美等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逐步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2.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随着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西欧国家开始了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

2、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猛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资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4.科技:近代科学的兴起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28讲走向整体的世界关联新课标试题角度备考分析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

3、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1)2019全国卷,33: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移植本国生产方式限制拉丁美洲现代化发展(2)2018全国卷,41: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3)2018全国卷,33:欧美奴隶贸易数量的变化(4)2018全国卷,42:鲁滨逊漂流记与殖民扩张(5)2018海南卷,16:荷兰海上殖民贸易的发达(6)2017全国卷,42:1417世纪中外关联比较(7)2017全国卷,33:13世纪后半期工商业阶层壮大(8)2017全国卷,40:新航路开辟影响及早期殖民扩张(荷兰侵占中国台湾及澎湖)(9)2016全

4、国卷,40: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10)2015海南卷,10:美洲人口种族结构变化的原因(11)2014全国卷,41: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1.高频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意义考查较多,且多以主观题方式出现;殖民扩张的表现;欧洲社会的转型。2.备考策略:(1)世界市场的形成是本考点知识的核心,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讲述的,学习过程应该突出这一主题,从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分析上述事件的影响。(2)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交融。(3)早期殖民扩张的特

5、点及影响,需要辩证地分析,尤其是从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的社会转型和整体世界形成等角度进行评价分析。福建考情回顾五年高考:201521.荷兰殖民扩张的特点;20132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备考分析:主要考查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建议复习备考,重点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和影响新航路的开辟1.动因(1)经济根源:1415世纪,随着封建庄园制度的逐渐解体,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2)社会根源:西欧各国对黄金、白银的渴望;马可波罗行纪诱导人们到东方“寻金”。(3)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建立后,东西贸易的通道受其

6、控制,阿拉伯商人控制东地中海商路引发商业危机。(4)精神动力: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也成为激励他们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2.条件(1)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2)客观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发展,地理知识的丰富。3.过程时间人物(船队)方向支持国开辟的航路1487年迪亚士向东葡萄牙欧洲非洲(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向西西班牙欧洲美洲14971498年达伽马向东葡萄牙欧洲非洲(好望角)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向西西班牙完成了环球航行1497年卡伯特父子向北英发现纽芬兰岛16世纪卡蒂埃向北法国到达拉布拉多半岛16世纪巴伦支向北荷兰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7世纪初哈得逊

7、西北荷兰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向北俄国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1578年德雷克向南英国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塔斯曼向南荷兰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4.影响(1)环球交通网络建立:人类地理知识进一步丰富。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2)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物种交流: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家畜家禽和农作物

8、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等也流向世界各地。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疾病传播: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印度洋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大西洋贸易:欧洲人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

9、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由于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严重缺乏,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把黑人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贸易:葡萄牙人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葡萄牙人以澳门为据点,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横跨太平洋贸易:西班牙经营,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白银大量流入亚

10、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白银流入中国: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4)早期殖民扩张:概况a.葡萄牙:16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b.西班牙: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殖民范围包括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形成“教皇子午线”。c.荷兰与英国:荷兰英国条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1581年,尼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成立荷兰共和国造船业、

11、对外贸易发达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通过圈地运动,农业生产商品化,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手段组建海外垄断性贸易公司建立垄断性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颁布航海条例进行商业战争,如英荷战争和英法七年战争进行奴隶贸易结果17世纪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头号贸易强国,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先后取得对荷兰和法国殖民战争的胜利,到18世纪下半期,确立了世界最大殖民帝国的地位知识拓展 重商主义(1)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应扩大贸易顺差,从他国获取金银。就是奖出限入。一方面,对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

12、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不仅可维持王室和政府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市场和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库会日益殷实。(2)重商主义属于资本主义早期发展中的一种经济理论。英国正是由于推行重商主义,增加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影响a.对西欧:“商业革命”: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至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价格革命”: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

13、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改变欧洲地位: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文明的中心在东方,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b.对亚、非、美地区: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但客观上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c.对世界市场: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进

14、一步拓展。(5)思想文化领域: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直接冲击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权威。探究主题从分散走向整体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视角一哥伦布交流材料一哥伦布交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物种交流开始16世纪初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1510年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1555年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6世纪70年代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16世纪80年代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约1700年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80%18世纪初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世界:一部历史问题 (

1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给“哥伦布交流”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并评价“哥伦布交流”。解析 根据材料,归纳哥伦布交流的内容,包括动植物、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然后依据材料概括动植物的交流对世界生态面貌、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人口流动对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打破文明区域分散、隔绝的状态,以及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结论 (1)定义:历史上的“哥伦布交流”是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评价:促进了物种的相互交流,改变了世界的生态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

16、习惯;促进了人口的交流,但也改变了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印第安人锐减);使文明区域分散、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考题链接 1.(2015海南卷,10)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解析 教材上有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不断殖民扩张的史实,大量欧洲人移民美洲,非洲人被贩卖到美洲,另一方面,大量印第安人遭到屠杀,也就是说欧

17、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是根本原因,而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外来疾病入侵、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也是这一根本原因造成的,B项正确,A、C、D三项从属于B项,不是“根本原因”。答案 B学术链接 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视角二价格革命与西欧社会转型材料二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

18、的封建领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问题 (2)材料二描述的是欧洲哪一经济现象?其具体表现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的影响。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可以看出是价格革命;第二小问根据“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领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组织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大量涌入西班牙,继而流向整个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从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等角度来

19、回答。结论 (2)现象:欧洲“价格革命”。表现: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大量涌入西班牙,继而流向整个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影响: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领主收入减少,陷于贫困破产;商人、资产阶级大发其财;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考题链接 2.(2013江苏卷,1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

20、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新航路开辟后,商贸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但是资金并未在西班牙转化为资本,而是流入工业相对发达的英国等国,由此可知A、B、C三项表述错误,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 D学术链接 “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指以菲律宾为转口的中国同西属美洲的贸易活动)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

21、主义视角三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三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苞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何炳棣、陈树平等研究成果问题 (3)据材料三,

22、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生齿日繁”“人口压力不断增加”“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概括出影响。结论 (3)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学术链接 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性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沙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

23、民“即芟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苞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视角四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材料四特许公司的出现,显示了在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相继发现新大陆之后,政府与商人联手努力想夺取新世界的财富。这些公

24、司都幸运地拥有皇家发给的特许状,享有跟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贸易往来的独占权,也因此它们兼跨了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并不只是一家现代化的公司。“这个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商业团体”拥有一支军队,控制世界上一块广大地区,创造出全球最庞大的文职人员,伦敦大半的码头都是在它手上发展起来。英约翰米克勒斯维特公司的历史问题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商业形式的特点。解析 据材料“政府与商人联手”得出官商结合;据“这些公司都幸运地拥有皇家发给的特许状”“贸易往来的独占权”得出政府特许(或垄断经营);据“兼跨了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拥有一支军队”得出经济、政治、军事功能兼备;据“

25、这个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商业团体”“控制世界上一块广大地区”得出规模庞大,影响巨大。结论 (4)官商结合;政府特许(或垄断经营);经济、政治、军事功能兼备;规模庞大,影响巨大。考题链接 3. (2018全国卷,33)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解析 题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20世纪初

26、,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B项;题图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C项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D项排除。答案 A学术链接 对广大殖民地掠夺,增强了荷兰的经济力量,促使荷兰成为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资本的优势必然要被产业资本所替代,荷兰的海上霸权地位终于不能维持下去。17世纪后半期,在对英国、法国的几次作战失败后,荷兰的殖民势力便大为衰退。到18世纪,英国替代荷兰成为西欧最强大的殖民帝国。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深化拓展 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1.

27、经济上:(1)物种引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被带到了亚洲。我国在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玉米、甘薯等美洲物种,使不适宜种植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2)白银流入:中国丝织品远销海外,美洲及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推动白银成为明清时期的主要货币及中国的税制改革。(3)江南纺织业早期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海外市场对中国生丝和丝绸需求量非常大,刺激了江苏和浙江之间的太湖流域的蚕丝生产事业的发展,人们就业机会增加,与市场联系日渐密切。2.对外关系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略台湾,中国开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清朝建立后,一度实行“闭

28、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3.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东来,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文、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著作介绍到中国。中国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了西方的泰西水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引入了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1.(2017全国卷,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29、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解析:A政府决定扩建“小而简陋”的教堂,要求结合“众多市民的意志”可见市民阶级即工商业阶级的壮大,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兴起于14世纪;教堂简陋与否并不能反映教会权威提升或下降。“新教”出现于16世纪。2.(2014大纲卷,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解析:A新航路开辟初期西班牙、葡萄牙商业资本并不比地中海沿岸国家发达,C项错误。D项不是西班牙与葡萄牙特有的现象,而是西欧主要国家的共同现象,B项也是如此,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很

30、多。而这两个国家率先完成了中央集权,王室的支持是其特有的现象,所以答案选择A项。3.(2019全国卷,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解析:D殖民者奴役掠夺土著居民,不仅在拉丁美洲,在美国独立之前的北美殖民地也有,A不正确。现代化的发展程度与建立殖民统治的早晚关系不大,B不正确。北美殖民地的移民多于拉美移民,C不正确。在拉丁美洲

31、建立殖民统治的欧洲国家,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从政治体制上看,西葡两国为当时欧洲的封建国家,从发展经济的手段上看,西葡两国在拉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单一作物,出口欧洲,这都对以后的拉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拉美独立后,单一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的经济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底端,D正确。4.(2013安徽卷,20)“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如图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A.天主教的传播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罗马帝国的扩张D.“日不落帝国”形成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可采用排除法。A项错误,公元1年耶稣诞生,此时天主教不可能传播到东方;C项错误,

32、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D项错误,“日不落帝国”强调的是18世纪中后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但其殖民地范围在1800年不会如此大。5.(2017北京卷,21)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解析:B依据题干“新发现(NOVAREPERTA)”和图示中的“罗盘针”“美洲”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故B项正确。6.

33、(2018全国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

34、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解析:本题的情境为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文学作品往往折射出该时代的许多重大历史现象,能够成为了解历史的重要素材。本题以小说作为材料,实现了情感设置的创新,贴近现实生活,增加了考生对试题的熟悉感和亲近感。鲁滨逊漂流记的不同情节反映出了近代早期新航路开辟和大航海时代、殖民扩张、奴隶贸易、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许多重大历史现象,均为学生学习的主干知识,可以供考生提取情节,保证了试

35、题的开放性,让考生根据自身对历史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避免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本题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考生首先从小说中提取一个情节,然后指出该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后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展现出将阅读文学作品与分析历史现象联系在一起的思维过程。本题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历史学科各项能力的全面考查。首先,考生在发现问题过程中,需要对小说梗概进行整理,从中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其次,需要考生将提取的信息即小说情节与所学知识中的历史现象相联系,从中找到契合点;再次,需要考生客观完整地叙述所学必备知识中的历史现

36、象,考查了考生运用归纳概括方法分析问题这一关键能力;最后,需要考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正确评价和解释历史现象。因此,试题考查的范围涵盖了考试大纲中多层次的能力要求,包括了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体现了考试的综合性这一方向。答案:(示例一)小说情节:宗教信仰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是“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历史现象:欧洲宗教改革。概述:16世纪欧洲兴起宗教改革,产生了不听命于罗马主教会的各个新教派。新教反对罗马教廷的精神垄断,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每个信徒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理解和解释;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评价: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确立

37、适应资产阶级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示例二)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第29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关联新课标试题角度备考分析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

38、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文艺复兴(1)2019全国卷,33:15世纪欧洲城市印书坊出现,推动文化活跃局面出现(2)2018海南卷,15: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3)2017全国卷,33: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4)2017海南卷,15:达芬奇的理性精神(5)2013全国卷,28: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哥白尼的日心说)1.高频考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2.备考策略:考查核心素养、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三个综合点。(1)从纵向上看,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源头(希腊

39、先哲思想)、兴起(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成熟(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2)从横向上看,将科学技术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思想联系起来,理解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3)中西进行对比:将西方的启蒙思想与中国近代的维新变法思想进行比较,认识两者的异同及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宗教改革(1)2016海南卷,11:宗教改革的主张(2)2014海南卷,10:宗教改革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启蒙运动(1)2018全国卷,33:法国沙龙聚会反映启蒙思想的流行(2)2017全国卷,33: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3)2016全国卷,41:启蒙运动卢梭社会契约论(4)2014海南卷,11:卢梭和洛克的

40、思想主张(5)2012海南卷,10: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福建考情回顾五年高考:201219.文艺复兴对人文精神的传承备考分析: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建议复习备考,重点掌握文艺复兴兴起的条件、主要代表人物和成就,马丁路德、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启蒙运动中主要思想家的主张、理性的含义、启蒙运动的影响一、文艺复兴1.背景:(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3)文化: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还

41、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4)思想: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处于蒙昧之中。(5)外因: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了文化的传播。2.时间:1417世纪。3.地点:发源于意大利,后向欧洲其他国家扩展。4.斗争矛头:基督教神权统治,反对禁欲主义。5.目的: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6.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7.精神内核:人文主义。(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体现了资

42、产阶级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8.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时期人物代表作内容或特点14世纪(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但丁神曲表达了对教会的丑恶现象的憎恶彼特拉克歌集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人文主义者,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15世纪(美术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1)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2)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米开朗琪罗大卫表现了人体的雄伟壮美和意志的刚毅坚定,被称为“人文主义的宣言

43、”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被称为“画圣”,笔下的圣母像普通的母亲扩展(15世纪后期)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9.扩展:(1)地域: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如英国莎士比亚。(2)领域:文艺复兴在历史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推动教育发展,促进人们日常行为方式文明化。10.意义:文艺复兴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和现世世界。11.不足:仍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程度不够。知识拓展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人神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44、一方面批判基督教的堕落和腐朽;鼓吹人性解放,另一方面又是虔诚的基督徒。这导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既注重人性的因素又不忽视神性的内容,既讲究世俗的文化又不背弃基督教精神。他们创造性地阐发基督教神学文化传统的某些思想资源,用以解释其新型的人本观念。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人神观就是神与人、神性与人性、宗教与世俗的和谐统一。二、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2)政治:欧洲民族意识增强和封建君主极力强化主权。(3)思想: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4)主要原因:罗马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剥削与压迫。德意志成为“教皇的奶牛”。(5

45、)导火线: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2.概况:(1)序幕:1517年,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2)扩展: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教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3.主张:(1)“因信称义”,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上帝面前人人平等。(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3)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4)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4.实质:是一场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5.影响:(1)德国确

46、定了“教随国定”原则,形成了路德派新教,并在德国取得合法地位。(2)作为一次社会改革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发展人文主义。(3)新教提倡勤劳节俭的品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脱离罗马教廷的民族教会的建立,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三、启蒙运动1.背景:(1)经济基础: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2)政治基础: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3)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2.精神内核:“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3

47、.发源地、中心: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4.内容:(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时代。(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5.代表:人物代表作观点评价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开明君主制)(2)提倡“天赋人权”的自然权利学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启蒙运动的领袖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2)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其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人

48、物代表作观点评价卢梭社会契约论(1)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直接民主制(2)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2)“人非工具”,人要自由也要自律(3)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现代经济学之父”6.影响:(1)性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2)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3)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探究主题从人文主义复兴

49、到升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视角一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文艺复兴材料一不同时期的三女神画像第一幅画人物表情呆滞,是中世纪的作品;第二幅人物形态各异,表情生动,充满活力,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即强调人的作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材料二文艺复兴的扩展波兰哥白尼天文学家德意志地区开普勒天文学家谷腾堡西方印刷之父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家哈维近代生理学鼻祖培根科学家、思想家法国拉伯雷作家 笛卡尔数学家韦达数学家意大利布鲁诺思想家伽利略天文、物理学家弗吉里奥教育家西班牙塞万提斯作家维夫斯教育理论家问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2)据材料二指

50、出文艺复兴从地域到领域上出现了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回答文艺复兴的影响。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作答。第(2)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向欧洲各地扩展,领域不断拓宽,涉及自然科学及教育。结论 (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在现世中的幸福和自由。(2)特点:地域上从意大利向欧洲扩展,领域上从文学艺术向自然科学、教育等延伸。影响:思想上,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是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文学艺术上,涌现了许多不朽的作品,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绚烂篇章。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及推动教育发展。只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范围。考题链接

51、1.(2017海南卷,15)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解析 达芬奇是画家,其思考、研究人体的目的是为了绘画的需要,不是探究人体结构的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材料中达芬奇在绘画时思考人的表情与身体内部结构的关系,是理性的思考,与奔放情感无关,故B项错误;达芬奇的实验旨在探求人的表情与对身体内部结构的理性认识,故C项正确;对人的表情与身体内部结构的探求,并没有否定神创说,因此也没有否定天

52、主教神学理论,故D项错误。答案 C学术链接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在思想、文化和精神上哺育了地理大发现,当时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等都受到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影响,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另外,文艺复兴时期,地理学、天文学、制图学的复兴还直接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李华地理大发现的文化背景视角二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宗教改革材料三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

53、教会的控制。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四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而加尔文派则宣称:如果我们的统治者是暴君或压迫者,那“他们就不是上帝命定的”,因此“我们在拒绝服从并反抗这样的统治者时,并不是在反抗上帝的意志”。马克垚世界文明史问题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4)据材料四,谈谈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

54、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政治意义。解析 第(3)问,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众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压榨和精神控制。第(4)问,第一小问实际考查宗教改革对文艺复兴的继承与发展,据“唯信称义”“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可知宗教改革从承认个性自由、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强调民族自由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第二小问注意要求回答的是“政治意义”。结论 (3)诉求: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压榨和精神控制。(4)理解:“唯信称义”主张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强调民族自由。意义:逐渐

55、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推动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考题链接 2.(2016海南卷,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解析 本题材料不长,但是,信息非常丰富,首先是时间1524年,这正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其次,威廉廷得尔主张自由阅读圣经,将拉丁文的圣经翻译成本民族语言,这些都与宗教改革的思想相符,威廉廷得尔应该是宗教改革的支持者,D项正确。长期以来,天主教会是圣经唯一解释者,普通信徒无权自主解读,威廉廷得尔

56、主张自由阅读圣经,打击了教皇的权威,A项错误。圣像崇拜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民众进行宗教宣传的重要方式,但是,材料中并没有圣像、福音书等圣物的信息,B项错误。宗教改革中存在着严重的迫害异教徒的现象,新教与天主教之间,新教不同派别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甚至杀戮,而且信仰自由是启蒙运动的主张,C项错误。答案 D学术链接 宗教改革直接和决定性的影响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宗教改革的直接遗产是,把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的地方性教会有些是国家级的,有些是王侯级的,有些是省级的,有些则局限在一个城市。所有这些地方教会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不管教会是仍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的,都是由世俗当局控制着

57、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各国向现代民族国家演进。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视角三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启蒙运动材料五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英洛克政府论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力量。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

58、己的政府。这个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希腊城邦似的公民大会,人民都有参政权利,因此人民服从政府就是服从自己。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有权推翻他。法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六康德人生最后15年(17891804)1789年7月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君主立宪派掌权。1792年欧洲反法联盟干涉法国革命。1792年8月巴黎人民发动起义,吉伦特派掌权。1793年5月巴黎人民再次发动起义,雅各宾派掌权。1794年7月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热月党人掌权。1795年成立了督政府,但却软弱无力。1799年11月拿破仑上台,建立执政府,实行独裁统治。1804年12月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同年,康德去世

59、。以理性为标志的伟大运动,竟然表现出那么多的不理性!人这个物种太复杂了,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和自然规律去思考人类社会,甚至设计人类社会,一定会造成很多悲剧。钱乘旦西方那块土问题 (5)据材料五结合所学指出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6)据材料六,指出法国大革命的“不理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除理性外,你认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的思想力量还有哪些?结论 (5)“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等。(6)体现:法国社会长期动荡;流血冲突不断;政权更迭频繁。思想力量:妥协、包容、正义、良心、关爱、认可、尊重、进步、公德。考题链接 3.(2018全国卷,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

60、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解析 本题考查18世纪法国思想界的发展状况。17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在英国,18世纪法国逐渐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资助他们”,反映了启蒙思想的逐渐流行,A项正确。沙龙多由贵族名人组织,既非“民间”,也非“平民”,B、D两项错误。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是欧洲较为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C项错误。答案 A学术链接 启蒙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研究工作

61、本身就是在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交往中进行的,他们聚在沙龙、咖啡馆和图书馆中交流思想,大学也是启蒙运动的重要中心。其他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也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杂志、报纸、书籍,科学社团、政治俱乐部和图书馆等都有利于思想的传播。一些秘密团体如共济会等也在它们的仪式和组织中引入启蒙思想,从而成为传播启蒙思想的另一种途径,甚至在一些地区成为启蒙运动重要的组织基础。彼得赖尔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深化拓展 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对专制

62、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1)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2)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3)对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3.欧洲启蒙思想对近

63、代中国的影响:(1)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进化论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2)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3)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4)新文化运动时期,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2019海南卷,15)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

64、常生活场景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解析:C据材料“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和“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故选C项;材料主要是绘画技法的变化不是题材变化,据所学,此时仍旧是宗教题材,排除A项;材料“自然景物”说明不是表现日常生活场景,排除B项;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说的是19世纪的印象画派,排除D项。2.(2018海南卷,15)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

65、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解析:C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从瓦萨里著作选取的人物看,其描述的应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北欧的读者能够读到此书,说明人文主义已经传播到北欧,C项正确。浪漫主义艺术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A项错误;此书成书虽然在宗教改革之后,但是,作品选取的人物在意大利,当时,意大利不是宗教改革的中心,此书与宗教改革无关,B项错误。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3.(2

66、015天津卷,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解析:A由材料内容“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能力培养”可知,该教育家有着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故B项错误;学习基督教作品体现教育未摆脱宗教束缚,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文艺复兴的影响已经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故D项错误。4.(2018

67、江苏卷,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解析:C材料信息反映了16世纪天主教会的腐化堕落,其中“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说明当时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C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对神职人员和教会不满,未涉及对上帝的信仰,且后来的宗教改革仍然强调信仰上帝,A项错误。欧洲的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开始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与题目时间不符,且材料中的现象引发的是宗教改革,B项错误。启蒙

68、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与题目时间不符,D项错误。5.(2014海南卷,1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解析:C依据所学知识,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即人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灵魂即可得救,从而否定了教会的权威和传教士的作用,A、B、D三项说法错误,故选C。6.(2013江苏卷,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

69、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解析:A从材料信息“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可知其主要含义是强调理性的作用。由此可知A项正确。B、C、D三项是对题干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第30讲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完善关联新课标试题角度备考分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2016全国卷,3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2)2015全国卷,33:英国君主立宪

70、制的确立(3)2014全国卷,41: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2013全国卷,27: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光荣革命)(5)2013全国卷,41: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1.高频考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完善的过程。(2)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集中在联邦政体和三权分立体制。2.备考策略:(1)掌握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建立的相关基础知识(背景、内容、影响)。在此基础上比较各国政体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是由各国的国情所决定的。通过史料解读历史问题,理解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建立的意义。最后,通过学习,认识政治民

71、主化进程是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2)深入分析美英近代政体建立过程的整体特征,如英国的渐进性和美国早期民主的局限性等。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2018海南卷,18: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斗争(2)2017全国卷,34:美国总统的职权(3)2016海南卷,14:美国的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4)2015海南卷,28:邦联制相比联邦制(5)2014全国卷,33:1787年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比较(6)2014海南卷,12:邦联制弊端(7)2013全国卷,3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福建考情回顾五年高考:201520.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的关系备考分析:主要考查美国邦联制;建议复习备考,重点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

72、确立和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联邦制共和制建立的背景和1787年宪法的内容一、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1.主要功绩:(1)军事上:领导议会军迅速击溃了王党军队,取得了内战胜利;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满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要求。(2)政治上:处死国王查理一世,结束了英国的封建王权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就任护国公,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3)外交上:颁布航海条例,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4)思想文化上:扶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5)经济上:积极发展工商业,使英国工业生产超过革命前的水平。2.评价:英国

73、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其局限性本质上是由当时资产阶级发展不成熟决定的。(1)积极: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打败王军,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统治期间,实行一系列措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消极: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解散议会,就任护国公,实行军事独裁,导致人民不满,社会动荡。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与完善1.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背景:历史渊源:13世纪初,大宪章签署,逐步形成了限制王权的议会制度。政治前提: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

74、,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随后,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获得巩固。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他们要求限制王权,保障自己的利益。(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掌握着行政权。(3)对王权的进一步限制: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从此,“君权神授”被否定,“议会至上”原则被确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

75、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和平手段,把英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国家,为英国开辟了和平渐进的发展之路。 2.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形成过程:“光荣革命”前,国王有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光荣革命”后,内阁取代枢密院,且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 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2)职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首相掌握行政权,同时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成为“虚君”,“统而不治”。(3)影响: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使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3.完善183

76、2年议会改革:(1)背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并为谋取参政权进行了积极斗争。所实行的沿袭中世纪的选举制度的不合理。19世纪二三十年代,受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英国群众斗争高涨。(2)内容降低城市与农村居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新兴工业城市的席位。(3)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4.局限性: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三、文官制度的建立1.过程:(1)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2)19世纪初,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

77、更替的影响,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职位,这样英国政府官员分为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随内阁共进退)和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政派影响,长期任职)。(3)鉴于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政府的无能表现,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考试。(4)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制度最终确立。2.扩展:1883年,美国建立文官制度。二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最终建立文官制度。3.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78、4.影响:(1)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2)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3)吸收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进入政府管理队伍,有利于官员管理的法制化和专业化,提高国家治理能力。(4)文官制度并没能触碰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而且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四、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1)政治前提: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开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

79、国独立。(2)思想启蒙: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有助于美国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3)邦联困境:松散的邦联制,使美国难以应付一系列内忧外患,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巩固独立成果和促进经济发展。2.确立:1787年宪法。(1)内容原则内容意义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权分立体制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民

80、主共和制总统和议员都由民选产生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宪法至上原则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规定对重要的、基本的问题保持一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进步(2)评价从政治制度的发展看,1787年宪法使美国率先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统一;三权分立制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民主共和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这些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了示范作用。从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看,1787年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一系列治国原则的确立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

81、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宪法自身来看,1787年宪法规定了通过正当的宪法修正程序来修正宪法,使联邦制内容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使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的宪法”。从历史局限性看,它承认黑人奴隶制,留下了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烙印;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和妇女不享有选举权(经后来修正,得以承认)。3.两党制的演变:(1)历程: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1860年以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持续至今。(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3)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

82、团。(4)影响:两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4.美国内战:(1)原因: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但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其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2)经过: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总统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1865年,内战结束。(3)意义: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五、美国国父华盛顿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1)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后,华盛顿参加反英斗争;1774年,参

83、加第一届大陆会议。(2)1775年,北美人民在来克星顿打响反英第一枪;华盛顿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举为大陆军总司令,他整顿大陆军,训练正规军,对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3)1776年,围攻波士顿,取得首次胜利;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4)1777年,取得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5)1781年,指挥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北美战场上战争结束。(6)1783年,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2.主持制宪: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3.首任总统:(1)1789年4月1796年9月连任总统。(2)建设美国的民主

84、制度,贡献卓越。(3)1796年辞官回家,为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创立了范例。4.评价: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家、军事家,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探究主题一和平渐进、传承创新英国代议制演进过程的特点及趋势视角近代英国政治体制演变材料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1628年权利请愿书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19

85、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19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194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问题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2)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结论 (1)重要事件:建立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

86、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2)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考题链接 (2016全国卷,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

87、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解析 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国王有权任命大臣,因此,材料中安妮女王的做法并不违背权利法案,议会也不能因此制裁国王,A、D两项错误。材料中,国王按自己的喜好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表明国王尚未成为虚君,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B项正确,C项错误。答案 B学术链接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但工人阶级、妇女被排斥在外。1872年法案规定,实行无记名投票,取消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1885年,法案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

88、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28年,21岁以上女性获得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二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深化拓展 一、从创新角度认识近代英国社会的变革1.“革命”创新: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2.“政治”创新: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率先完成了政治的近代化。3.“技术”创新:最早爆发了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火车等,人类进入“蒸汽时代”。4.“科学”创新: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达尔文进化论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中的“三个转移”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

89、标志。颁布前,议会主要是限制国王征税权,颁布后议会有了立法权。2.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以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为标志。“光荣革命”后,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年,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内阁的惯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但国王还保留一些形式上的权力。3.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全体公民:以1832年议会改革为标志。由工业资产阶级与新兴工业城市代表进入议会到20世纪中期最终实现了普选。探究主题二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视角一启蒙思想与联邦制的渊源 材料一化名为“布鲁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

90、在反对新宪法把13个邦合并为一个大的共和国时,引用法国启蒙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观点,认为自由共和国不可能在广泛的领土上存在。他说:“在一个大共和国里,公共福利成为众多不同因素的牺牲品,既受制于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又依赖于多种偶然因素。”化名为“加图”的反联邦主义者认为联邦主义者的大共和国主张具有专制暴政倾向。化名为“辛辛那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批评新宪法授予参议院的权力太大,权力划分不明确,具有贵族化倾向。马伟军反联邦主义者与美国宪法的制定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反联邦党人反对大共和国的理由,并指出其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 结论 (1)理由:影响公共福利;有专制暴力倾向;有贵族化倾向。思

91、想:自由平等;人民主权;分权制衡。视角二分权与制衡美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材料二如查尔斯比尔德所指出的:制定宪法的保守派为了抵消人民群众及民主力量对政府的影响,在宪法上设置了重要障碍。鉴于州宪法所确立的州议会权力至上,容易造成过度的民主,对上层有产集团不利,因此便在联邦宪法中贯穿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来消弭人民群众对联邦政府发生的影响,他们知道,在联邦政府机构中,惟有国会的众议院议员是各州选民直接选出的,因此群众对众议院的影响,是在意料之中的。在这个情况下,为了限制众议院的权力,他们便在众议院上面设置了参议院以便减少人民对于政府的影响,因为参议院是各州立法会议选出的,距离人民更远一些。尽管如此,保守

92、派还不放心,他们害怕万一人民对国会发生影响,于是又设置拥有大权的总统,以图抑制国会的权力他有否决国会立法的权力。对于国会及总统还不放心,还担心他们受到选民的影响(因为国会和总统都是选举产生,尽管有的是间接选举),保守派又设置一个最高法院,企图用它去钳制国会及总统的行动,孟德斯鸠提倡“三权分立”原则,目的在于限制君权,而现在美国保守派在联邦宪法中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都是为了限制人民的权力。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原则,其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这一原则在中央是如何运行的。结论 (2)原则: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目的:限制人民的权力,防止民主暴政。运行:总统与国会:

93、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总统与最高法院:总统任命联邦法官,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法令违宪。议会与最高法院: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过参议院确认,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考题链接 (2018海南卷,18)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解析 据材料“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内阁成员是因为腐败而被迫辞职,与总统享有的权

94、力受到限制无关,故A项错误;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秉持相同的阶级立场,故B项错误;当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并非权力的中心,故C项错误;据材料“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当时美国民主党利用控制的众议院制衡共和党,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故D项正确。答案 D深化拓展 一、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分权制衡1.理论来源:洛克、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2.实质:政府机构必须能使各部门直接通过分权制衡最终达到平衡,防止独裁和专制的出现。3.制衡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政府各部门之间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两党制。4.结果:调节平衡了资产阶级的内部矛盾,是规范和

95、约束资产阶级竞争的最高原则和政治平衡器;有力地防止了个人专制的出现。二、1787年宪法协调的矛盾1.中央与地方:在强调联邦政府权力的同时,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权力。2.大州与小州:参议院议员不论州大州小,每州两人,众议院议员则按人口比例,由选民选举产生。3.南方与北方:黑人按五分之三计算人口,印第安人不算人口。4.立法、行政与司法:三权分立、分权制衡。1.(2013全国卷,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解析:D

96、英国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于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根本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从此,政治权力的重心转向议会,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是教材讲述的重点。这是一次政治制度的革命,但英国法制传统悠久,人们的法制观念强,“革命”是个不光彩的字眼。所以,光荣革命的领导者们极力将这次革命纳入合法的轨道。于是, 他们拥立玛丽为女王,以证明新政权是旧有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合法继承者,新政府是一个合法的政府,D项正确。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关系,通过迎立威廉即可达到,无须再拥立玛丽为女王,排除A项;玛丽从来不关心政治,根本无心也无力影响政治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威廉,不可能事实上也没有发挥过制约威廉的作用,排除C项;此外,英国当

97、时没有、至今也没有否定王位继承中的男性优先原则,排除B项。2.(2017海南卷,16)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天赋人权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解析:C议会代表将王冠呈送给新国王,意味着授予其统治国家的政治权力,但这是有条件的,新国王必须接受权利宣言,对此寓意,议会代表和新国王双方都心知肚明,但都没有用语言或文字明确表达出来,足见双方在未来英国实行何种政治制度的问题上是默契的,那就是建立君主立宪制,所以,C项是正确

98、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天赋人权,故A项排除。既然奉上了王冠,就是认可了君主制,民主共和自然排除在外,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也没有议会与国王之间相互制衡的内容,所以D项排除。3.(2015全国卷,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解析:D由材料信息可知,国王拥有媾和与开战的权力,但都需要

99、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国王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说明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故选D项。由材料信息可知,议会有较大的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国王专权,排除B项。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并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4.(2019江苏卷,16)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解析:A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中各州批准宪法的时间及反对联邦体制的力量,1787年宪法得到各州先后批准,多数反对联邦体制的地区批准较迟,

100、多数支持联邦体制的地区批准较早,由此可知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故A项正确。B项表述绝对,各州矛盾分歧依然存在。此后的南北战争即是证明,南方和北方均有支持和反对联邦体制的地区,批准也有先有后,故C项错误。美国建国后就实行邦联制,1787年宪法正是对原邦联制弊端的修正,D项错误。5.(2014全国卷,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解析:B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读材料,所学知识是解读材料的知识背景。材料中

101、的核心信息在于“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里的“其他人口”显然是指黑奴。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黑奴不被算作一个完整的人,他们的人权遭到忽略,不具有与其他白人相同的权利。这些规定严重违背了启蒙思想关于人生而平等的主张,显然B项与材料描述的问题属于同一领域。 由于题中材料没有涉及主权与自治方面的问题,故A、C两项可以排除。各州的众议员名额根据各州人口的比例进行分配,而各州人口数量是不一致的,因此,在众议员名额分配上,各州之间是不平等的,所以D项也可以排除。6.(2017全国卷,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解析:C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是政府首脑,内阁只是总统的一个咨询、顾问、磋商的机构。总统有任命和解除内阁成员的权力。材料中美国总统免去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的职务,是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故C项正确,B项错误。总统和内阁成员的斗争属于政府内部的斗争,无法体现联邦政府行政权力加强,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政党之间的斗争,故D项错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