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1.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新民主主义革命。考点一国共十年对峙名师导语国共十年对峙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时,由国内战争转向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频率较少: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及中国军民早期的抗日斗争。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探索历程和实践精神需重点关注。1.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探索(1)南昌起义(2)八七会议: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井冈山道路十年对峙时期
2、的土地政策(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三)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2.红军长征(1)原因(2)过程(3)重大事件3.西安事变(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民党政府内部发生了分化。(2)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意义: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构图解史】 遵义会议信息提取: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
3、“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构图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所在地的变化信息提取: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1937年9月6日,在延安成立“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探究1解读重要“历史概念”1.土地革命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
4、。2.工农武装割据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1.(2019吉林模拟)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文章的主旨是()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
5、以争取救援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C.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D.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解析由材料“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可知文章把救灾与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土地革命任务相结合,故D项正确。答案D2.(2019甘肃兰州模拟)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红军长征的胜利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知
6、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中国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故C项正确。答案C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近代中国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及原因 (1)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革命中心区域在南方地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原因: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较早,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比较尖锐。中国近代企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早。远离中国封建统治中心,反动势力较为薄弱。有良好的群众基础。(2)19271934年,民主革命中心区域在南方的湘赣闽浙等山区。原因: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
7、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走俄国“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但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遭到重大挫折。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等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逐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3)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民主革命的中心转移到北方。原因:南方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反动势力较强。中共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来到陕北,革命中心随之转移到北方。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集中力量侵略华北地区。中共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华北地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1.(20
8、19广东汕头模拟)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A.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条件B.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C.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2.(2018广西防城港模拟)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同胞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民族就是我们全体同胞!我们能坐视国亡族灭而不起来救国自救吗?”这表明中国
9、共产党()A.反对妥协退让政策 B.已由幼稚走向成熟C.提出统一战线主张 D.举起民族主义大旗答案D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一些学者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基础主要是毛泽东早期的上山思想基础以及当地的党群基础和有利的自然条件基础。根据地创建的三个标志,即工作重点由向中心城市到向农村转变,由旧军队到新军队的转变,由旧政权到新政权的转变。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核心论点:作为中国革命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意义重大。认为毛泽东早期上山思想、当地党群基础和自然条件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三大基础。2.红军长征胜利的主要
10、因素对于红军为什么胜利,索尔兹伯里访问初期,认为红军将领太能干,而国民党将领太腐败;访问中期,他认为红军的胜利因素很多,理想、智慧、政策、团结、纪律等皆转化为战斗力,“有信念的部队战无不胜”;访问后期,他明白了中国一句古话“兵之胜败,本在于政”的道理。索尔兹伯里动情地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会使人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著名美国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核心论点: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认为中国红军长征胜利的主要因素:红军将领的杰出才干;坚定的革命信念、纪律;兵之胜败,本在于政。坚强的政治决心是军事革命成功的决定性因素。1.(2019山东烟台模拟)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
11、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A.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 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C.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解析由材料中的“党支部建在连上、排设党小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可知中国共产党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故A项正确。答案A2.(2018安徽芜湖高考模拟)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
12、章”。“四渡赤水”主要体现了()A.军事指挥的灵活多变 B.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C.声东击西的典型战例 D.北上抗日的历史使命解析长征途中,共产党曾经四渡赤水,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体现了军事指挥的灵活多变,故A项正确。答案A考法1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考题1】 (2016课标全国,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A明立意从中共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角度考查时空观
13、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判定时空:“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理清两个变化:“产量增加”“一元一斗”与“一元只能买四五升”。清误区本题属于因果关系类选择题,难度较小。考生片面认为:在近代特殊的环境下,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实际上真正调动农民农业增产积极性的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措施。考法2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革命道路的探索【考题2】 (2018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苏区主要货币表(部分)11931年鄂东银行贰串文券,正面印着马克思像,背面印有“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拥护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农民银行!”等口号。219
14、31年江西工农银行银元券壹元券,正面左右印有马克思和列宁头像,右侧印有“增加工农生产”,左侧印有“发展社会经济”口号。31934年川陕省工农银行铜元票三串文券,正面印有“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口号。背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坚决保卫赤区”口号和列宁像。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文化“给力”革命斗争的现象透析思考根据上述表格,提取三则共通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答案:信息1:货币均印有马克思、列宁头像说明1:表明中国革命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信息2:货币均体现农民阶级的要求说明2:说明当时中国革命是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信息3:拥护政权、发展生产,土地归农民、保
15、卫赤区等说明3: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任务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或巩固政权)(每点信息1分,说明3分,共12分)如学生回答“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说明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亦可。关键信息信息1根据“正面印着马克思像”“正面左右印有马克思和列宁头像”“列宁像”可知货币均印有马克思、列宁头像。信息2根据“拥护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增加工农生产”“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等口号可知拥护政权、发展生产、土地归农民。信息3根据“拥护农民银行”“增加工农生产”“土地归农民”等口号可知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要求。思路点拨首先,提取共同信息。根据材料提取不同时间不同根据地货币上头像与
16、口号的相同之处;其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分析根据地货币头像和口号出现的原因,如货币均印有马克思、列宁头像,表明中国革命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考点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名师导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新中国宣告成立。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时有出现;内容涉及国共合作抗日(如国民党的积极抗战、抗日根据地建设)、解放战争(如解放战争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国共双方在抗战不同时期的政策和历史贡献、全球视野下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需重点关注。知识点一国共合作
17、抗日1.日本侵华(1)过程(2)日军罪行:日本军队用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等残酷手段肆意残害中国人民。(3)策略:日本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通过建立伪政权进行残暴统治。2.中国抗战(1)国共合作: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2)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抗战初期国民党组织了徐州会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大规模的战役,积极抗日,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3)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重创日军的据点、交通线,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18、,国民党开始保存实力,消极抗战。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4)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3.历史意义(1)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3)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蒋介石在抗战中的作用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抗战,拯救危机,使中国跻身世界四强,其功绩应予充分肯定。当然,蒋介石领导的抗战有许多缺点,如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特别是农民,没有解决与中国共
19、产党的矛盾,没有在战争中改革内政。但是从总体上,蒋介石领导的抗战还是应该肯定的。杨天石知识点二解放战争1.两种命运的较量(1)两种命运(2)中共的努力(3)国民党方面:坚持一党专制独裁的方针,迫害民主人士,破坏政协决议,准备内战。2.人民解放战争(1)战争爆发:1946年6月底,蒋介石调集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2)经过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重心转移: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2)建立政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为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
20、开辟了新的道路。解放战争国共胜败分析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中共档案文件纪要【构图解史】 国共合作形势下两大战场的抗战【漫画说史】 全民族抗战信息提取:国共合作下的全民族抗战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又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漫画说史】 中国抗战的地位信息提取: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使日本深陷中国战场,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的抗战。【漫画证史】 “假和平,真内战”信息提取: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据漫画可知,中国共产党人的
21、下方是打狗棒,说明共产党做好了应对的策略。【图片证史】 千里跃进大别山信息提取:1947年6月,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探究1解读重要“历史概念”1.陕甘宁边区政府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林伯渠任主席。陕甘宁边区的政权是抗日人民的政权,实行民主集中制。它的阶级基础除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外,还包括了其他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国家政权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2.“双减双交”政策1937年,洛川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正式确定“双减双交”政策为抗战时期的基本土地政策。其特点有:首先,以抗
22、日救国纲领的形式提出的,具有统一战线的性质;其次,基本目的是为了团结抗日、一致对外,体现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再次,虽具有改良性和不彻底性,但它削弱了封建剥削制度,联合了地主阶级,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抗战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对争取抗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1.(2017课标全国,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
23、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解析依据材料“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因而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B项正确。答案B2.(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该规定()A.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B.表明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C.有利于扩大抗日联合战线
24、D.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解析“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扩大抗日联合战线,故C项正确。答案C探究2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国共关系的演变及其重大事件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示意图根据图中关键信息判定时空:中“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地区”和“碾庄”等表明是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开始;中“大别山”,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中“抗日根据地”,可知在抗日战争期间;中主要作战区域为长江以南,可以判定为渡江战役以后,时间在1949年4月以后。1.(201
25、8湖北武昌调研)1939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叶剑英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这体现出国民党()A.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B.对中共抗战的认同与合作C.正为战略反攻做最后准备D.已彻底放弃片面抗战方针解析题干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叶剑英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推知国共合作在军事教学领域的合作,故B项正确。答案B2.(2018广东珠海模拟)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
26、,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应发生于()A.战略反攻时期 B.渡江战役时期C.平津战役时期 D.淮海战役时期解析该战役国民党指挥官是杜聿明,时任徐州“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人民解放军的参战部队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微山湖在山东境内,由此可以判断该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故D项正确。答案D探究3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十四年抗战”的过程及意义 (1)过程(2)意义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有助于理解日本侵华的本质和危害。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
27、用。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2015课标全国,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解析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背景,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选B项。从防御工事构筑于华东要塞及华北部分地区,可知材料仅指中国局部并非指全国各地
28、,A、D项错误。至1937年国共已合作抗日,且19331934年时,红军主要活动于南方一带,1934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宁,与材料所述地域不符,C项错。答案B探究4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凝聚力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
29、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核心论点:材料作者认识到了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抗日战争的结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大爆发,是抗日战争获胜的根本原因。(2016课标全国,30)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题干时间是1932年日本在东北进行局部侵华战争,图片中有“挽回权利”“振我中华”“十九路军”等字样,可知当时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选择D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利用国人的爱国热情推销国货在此之前就有,不是新的营销方式。中国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
30、C项错误。答案D考法1抗日战争与民族意识的觉醒【考题1】 (2018课标全国,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A明立意从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角度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抓关键由材料信息“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就会变成一个
31、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抗日根据地中中共的政策符合农民愿望。清误区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难度适中。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与农民个体的解放无关,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在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之后。考法2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考题2】 (2018东北三省四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纪念日时间及设定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每年1月27日,联合国2005年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日本广岛核爆炸遇难者纪念日日本政府每年8月6日举行诺曼底登陆纪念日旨在纪念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欧洲胜利纪念日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
32、条件投降书”签订,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以5月8日为纪念日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由于时差的关系,“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的时候,前苏联已经到了5月9日,因此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以5月9日为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设立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历史学界对于以往的抗日战争历史研究得以重新审视。在研究范式上,打破以往研究只关注日本的侵华战争打断中国原有现代化进程的藩篱,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如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诸多新成果。在研究主旨方面,由以论带史转向对历史真实做科学总结。对于抗日战争中两个
33、战场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分析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原因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共产党避开了抗战的主战场。这一观点获得不少人的赞成。事实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努力与长期坚持,中国抗战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同样的道理,没有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长期坚持,中国抗战也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二者不可偏废。摘编自荣维木:畅谈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现况与前瞻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设立两个抗战纪念日的目的。(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抗日战争研究领域发生的变化,并阐
34、述对“抗日战争中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的理解。(15分)答案:(1)目的: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史为鉴,维护正义,警惕法西斯及右翼势力;珍爱和平,维护世界稳定;尊重生命,反对战争对人类的破坏。(2)变化:研究范式,引入现代化范式;研究视角,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给予肯定,强调全民族的抗战。理解:现代化因素体现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政治上,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民主政治的实行创造了条件。延安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表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政治趋向。经济上,我国沿海工业
35、的内迁,改善了传统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减租减息,鼓励垦荒等措施,在生产关系方面尝试进行现代化。(二选一)外交上,二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得到了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和地位。可见,现代化因素在抗日战争期间已然孕育并发展,这种因素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石,而国民党政府完全不顾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采取了一党独裁统治,严重背离了现代化倾向,最终导致政府的民心背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则顺应现代化趋势,领导人民最终建立新中国。关键信息信息1根据材料二“在研究范式上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如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诸多新成果”可知,在研究范式方面引入了现代化的
36、因素。信息2根据材料二“主要原因是因为共产党避开了抗战的主战场同样的道理,没有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长期坚持,中国抗战也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二者不可偏废”可知,对国民党正面战争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强调抗战的全民族性。思路点拨“中国设立两个抗日纪念日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和常识进行作答,一方面是彰显对广大革命先烈的缅怀,另一方面则是以史为鉴,警示国人。对“抗日战争中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的理解,主要从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分析阐述,难度较高,需结合所学知识并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总结。课时作业(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南长郡中学四
37、校联考)1932年10月,鄂豫皖“剿匪”总部颁布了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规定:“限制每一业主所有田地面积之最高额自一百亩起至两百亩止”,“对超过最高额部分之田租,应依累进法征收其所得税。”这一规定()A.从根本上触及了封建土地制度B.旨在遏制革命根据地的发展C.践行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D.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答案B2.(2019山东青岛学期初调研)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主张
38、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C.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已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解析“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体现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时进行的要求,故B项正确。答案B3.(2018河北衡水金卷模拟)下表为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关于各方面态度的史料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时间各方面态度12月13日南京各大学校长、教授罗家伦等347人联名致电指责扣蒋行为。12月13日中共政治局会议指出:“在我们的观点,把蒋除掉,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好处。”12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12月24日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陈述了关于放
39、蒋条件的指示。A.“西安事变”激化了国内各方的矛盾B.各方面逐渐达成和平解决的一致意见C.美国政府开始实行“扶蒋反共”政策D.对蒋介石的处置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答案D4.(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1935年12月,中共领导人谈到政权性质时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但是现在的情况,使得我们要把这个口号改变一下,改变为人民共和国。促使这一改变的原因是()A.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B.中共成功实现战略转移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国民党的国内政策转变解析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取代国内的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日本侵略者取代国民党反动派
40、成为我党最主要的斗争对象,故C项正确。答案C5.(2019河北唐山摸底)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建的重工业企业主要有10家;1937年度又陆续增设了11家重工业企业或筹备机构,而这些企业均远离沿海,大部分设在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陕西等内地省份。这一做法旨在()A.平衡全国工业布局 B.为持久抗战做准备C.带动民营经济发展 D.建立国家工业体系答案B6.(2019河北张家口摸底调研)1937年8月,国民党邀请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时开展两党进一步的谈判,谈判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这次谈判()A.消除了国共双方的分歧B.推动了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C.保障了
41、抗日战争的胜利D.有利于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解析据材料“1937年8月,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在国共双方第二次合作之前,共产党改编等问题有利于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故D项正确。答案D7.(2019天一大联考)1939年初,国民党要求各地党政军警各部门“以组织对付组织”,随后,蒋介石分别委任沦陷各省区党政军机构负责人,把他们及其武装力量遣回敌后。国民政府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对敌后的控制 B.削弱日军的影响C.树立积极抗敌形象 D.阻止中共的发展解析国民党要求各地党政军警各部门“以组织对付组织”说明国民政府把矛头对准中共,蒋介石分别委任沦陷各省区党政
42、军机构负责人,把他们及其武装力量遣回敌后,说明国民党要控制中共在敌后的发展和壮大,故D项正确。答案D8.(2019广东百校联考)1944年,当美军观察组全部到达延安后,毛泽东称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最为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周恩来认为“不能把他们(美军观察组)的访问和观察当成普通行为,而应把这看作是我们在国际间统一战线的开展,是我们外交工作的开始”。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积极开展官方的外交活动C.积极争取国际外援的支持D.与美国有了军事上的合作解析由材料“看作是我们在国际间统一战线的开展”可知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外交活动积极争取国际外援的支持,故C项正确。答案C9.(
43、2019云南昆明摸底调研)1938年2月至4月,为驱逐晋西北地区的中国军队,日军26师团、109师团展开大规模围攻。八路军第120师主动迎敌,经过两个月的游击战歼灭日军1 500余人,缴获步机枪200余支、汽车14辆等大批装备,收复了7座县城和大片国土。这表明当时()A.八路军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主力B.游击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C.抗日战争的主要方式是游击战D.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解析由材料“经过两个月的游击战歼灭日军1 500余人,缴获步机枪200余支、汽车14辆等大批装备,收复了7座县城和大片国土”可知游击战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故B项正确。答案B10.(2018广东揭阳调研)1948年
44、7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封电文的部分内容:“徐向前、周士第诸同志及华北和晋绥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之下,由于全军奋战,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是指()A.有利于百团大战取得胜利B.为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持C.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D.为准备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解析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48年是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反攻阶段,从“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可知材料战役为战略反攻后的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持,故B项正确;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与
45、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出现的,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8广东茂名五大联盟学校联考)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一决定()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C.落实了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解析材料只是更改“野战军番号”,未涉及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故A项错误;野战军番号由
46、“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分别更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故B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召开,时间上不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答案B12.(2019山东济南模拟)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解析这次会议中出席代表
47、及选出的委员中民主人士和其他非党人士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联合政府的倾向,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故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政治上力图构建新型的乡村统一战线,理顺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以参议会为载体,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经济上成立了劳动互助的村庄,农民已不是一户一户各不相关的各自劳动,而是为着一个确定的生产任务而奋斗;另一方面互助合作运动对于克服众所周知的乡村个人主义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文
48、化上对于乡村教育,赋予了中共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目标。这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即便在小学教育中亦是如此。在陇东分区,各完小均以群众报、解放报、陇东周报作为教材,选择了大量报上的文章。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产生展览会的意义在哪里”、“打倒国民党的特务政策”等等。以上摘编自乡村建设的延安道路材料二1933年,山东省政府决定在山东进行县政建设实验,由梁漱溟主持的研究院进行改革。首先,裁局设科,科长多由研究院毕业生充任。此外,县政府增设了户籍室、农村金融流通处等机构。其次,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代替原来的医、乡、镇公所。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即以“村学”、“乡学
49、”作为乡村的自治组织。在建立的村学中,设有小学部、成人部、妇女部。村里还为失学儿童设有共学处,因陋就简,随处施教。在乡学中,一般设有高级小学部或职业训练部等,供村学学众进一步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到1937年,邹平已接近扫除文盲的边缘。另外,研究院大力兴办农业合作社,到1936年底,已经成立了棉花运销、蚕业产销、林业生产、信用、购买、机织等多种合作社,计307所,社员8 828户,已收股金12 422元。七七事变后,日本进攻山东,梁漱溟离开,邹平乡村建设实验至此结束。以上摘编自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陕甘宁边区与山东地区乡村建设的措施。(1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50、知识,分析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1分)答案(1)陕甘宁边区: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开展互助合作;乡村教育政治社会化;山东地区:精简行政机构;推行“政教合一”自治制度;兴办农业合作社;普及教育。(2)背景: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冲击;军阀割据带来的动荡;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形成平民教育思潮;国共两党政府对乡村问题的关注。14.(2018华中师大附中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于国
51、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身处华北抗日前线,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以血肉之躯推动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材料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
52、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迅速展开。据百度百科整理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则材料中的一个变化。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历史知识论述其原因。(12分)(要求:写出变化,变化根据材料,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变化:抗战态度由保守、消极变为积极、坚决抗日。原因:30年代初,日本侵华处于局部地区,国民政府没有足够重视,而是把政策重点放在稳定国内局势,镇压共产党势力上。同时把希望更多寄托于国际力量国联的干预上。1937年后,日本全面侵华,意图消灭国民政府。尤其是对长江流域的侵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
53、中心地区。加之全国民众的要求,还有国际上对法西斯侵略威胁的重视,故而态度日渐积极。总之,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激化中日之间的矛盾,国民政府的态度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示例二变化: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原因:30年代初,日本对东北侵略,国民政府没有明确坚决抗日态度。而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派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并且发展成为东北抗联,成为东北抗战的主力。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使东北民众也组织义勇军,国民党内爱国将领也进行抗日,局部抗战逐渐发展。1937年之后,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根本利益受到威胁。中国共产党代表的爱国主义力量不断推动,尤其是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重大让步,由政府主导的全国性的抗日运动迅速展开。总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各界力量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由自发、局部抗战发展成为政府组织的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说明:如果有其他意见,或者用其他理由说明,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